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漏盡通-四悉檀-四攝
2024/02/21 11:53:53瀏覽49|回應0|推薦0

阿羅漢與佛之「漏盡通(明/意解)」的同異

     漏盡--《舍利弗阿毗曇論》卷十︰「若智生有漏盡,得無漏心解脫、慧解脫,現世自證,知成就行,
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復還有,是名漏盡智證通。」漏就是煩惱,漏盡通,是煩惱減少,直到沒有。
《無量壽經》下:「八十萬比丘漏盡意解《維摩經.佛國品》曰:「八千比丘不受諸法,漏盡意解。
同注:「肇曰:漏盡者,九十八結漏,既盡故,意得解脫,成阿羅漢也。「煩惱」斷盡而「心意」解脫。斷了三界
一切見、思煩惱,永離生死輪迴,是漏盡通;進而自知不受生死繫縛,是漏盡
    大智度論》卷28六漏盡神通有二種:一者漏、習俱盡,二者盡而不盡。習不盡,故言「皆得五通」;漏盡,故言「住六神通」阿羅漢之漏(見思惑)已盡而習氣未盡。有
俗諦的漏盡明(了知四聖諦、而於煩惱及輪迴得解脫)不了知真諦。佛之漏(無明惑)習(種子)俱盡,於如何斷盡
習氣(種子)隨眠[1](知障)上煩惱[2]不了知;此非聲聞、緣覺所能知。    
    華嚴經義海/百門述義.種智普耀門》第三:「了塵無生,無性空寂,即執心不起,是漏盡通。經云:斷結(煩惱)空心(人/法)我,是則無有(分段/變易)生。若執塵幻相為實有,起執著心,有我法二執。以我
執故,起「煩惱」障,落「分段」生死。以法執故,起「所知」障,落「變易」生死,是謂有漏。阿羅漢但空人我執,斷煩惱障,了分段生死,尚有無明住地煩惱(見一處、欲愛、色愛、有愛、
無明),有變易生死,故不謂真無漏。《勝鬘經》云:「阿羅漢辟支佛斷四種住地,無漏不盡,不得自在,亦不作證。無漏不盡者,即是無明住地。」唯佛得真無漏也。

--------------------------------------------------------------------------

四悉檀:成就、宗、理,佛化眾生之教法。《法華經.玄義》卷一下,梵漢兼稱:佛以此四法遍施一切眾生。1.世界悉檀,隨順世間而說因緣和合;以一般之思想、語言、觀念,說明緣起之理,令凡夫喜悅而得世間正智,又稱樂欲2.各各為人悉檀,應眾生各別之根機與能力,說各種出世法,令眾生起善根,又稱生善3.對治悉檀,針對眾生之貪、瞋、癡,應病予藥。能斷眾生諸惡,又稱斷惡4.第一義悉檀,破除一切論議語言,直以第一義詮明諸法實相,令眾生契入教法,又稱入理

 

四攝菩薩內本四無量心,外行四攝法,令眾生信任、依附而親近佛法。《維摩經》:「先以欲鉤牽,後令入佛智。」

<新版【淨土宗志工手冊】略釋>

彌陀如何為我攝受往生--往相常懷慚愧

我便如何為人成佛度眾--還相仰謝佛恩 

不聽是非-給人安心:布施(無畏) 「不請」之友

不說是非-給人歡喜:愛語(無諍) 「無我」之心

不傳是非-給人希望:同事(無隔) 「同塵」之身

不較是非-給人利益:利行(無害) 「傭人」之相

 

    三障《禪祕要法經》卷2爾時,世尊告禪難提及勅阿難:「汝等當教未來眾生罪業多者,為除罪故,教使念佛。以念佛故,除諸業、報、煩惱。」煩惱(貪慾,嗔恚,愚痴惑)、(五逆十惡)(異熟-六道苦報)



[1]煩惱之隨逐我人,令入昏昧沉重;其活動微細難知,與對境及相應之心/心所,相互影響而增強(隨增),以其束縛(隨縛)我人,故稱為隨眠。有貪、瞋、慢、無明(癡)、見(惡見)、疑等六種,稱為六隨眠(六根本煩惱)。 

    唯識宗,隨眠為煩惱之「習氣-種子」。此煩惱之種子,隨逐我人,眠伏潛在於阿賴耶識。習氣(熏習)、種子(現行),名異義同。

[2]由根本無明所生之枝末惑;十大惑之根本煩惱強盛者「一念」無明攝四住地「下(起)」煩惱(見思/迷事/煩惱障/分段),「無始」無明乃「上」煩惱(塵沙/迷理/所知障/變易);前者與覺知心(意識)相應而生起,不得解脫;後者於法界實相有覆而無知,不能成佛。

十使、十見、十大惑:性遲鈍之五使(貪、瞋、癡、慢、疑)+性猛利之五使(身、邊、邪、見取、戒禁取)。六大根本惑(隨眠)之「見」,分出五種不正見。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6ccc7d15&aid=180338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