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Auntie Christine與盼盼二三事
2018/10/11 06:12:07瀏覽450|回應0|推薦19

大兒盼盼在教會長大,從嬰兒時期一直到現在十一歲,參加星期五晚上的Awana和星期天早上的主日學。由此,結識了兒童事工的傳道人Christine,孩子們都親切地稱她Auntie Christine.

雖然盼盼在教會長大,從小背很多經文,譬如「你們作兒女的,要在主里聽從父母,這是理所當然的。」,「我兒,要聽你父親的訓誨;不可離棄你母親的指教。」。經文雖背得熟,但盼盼完全是乖巧省心的反面典型。他在Awana列隊儀式時說話,身上象爬了跳蚤一般亂動,上課忘了帶書,或忘了穿制服,帶了書課後又忘了帶回家,有時連聖經連包一起不知丟在哪個角落。主日學課堂上不聽課,明目張膽地畫畫,或者趴在桌子上,或者滑到地上。老師講《創世紀》,他要看《啓示錄》。經典笑話是,老師為了不影響其他人上課,派助教將他和另一頑童領出教室,圍著教會轉圈,一手一個,頗象出門遛小狗。我們對他苦口婆心,諄諄教誨,胡蘿蔔加大棒,中式管教加西式鼓勵,收效甚微。

Auntie Christine看到我們的焦慮和挫敗,用她廣東腔的囯語寬慰我們,「我在教會帶過很多孩子,看得出,盼盼很聰明。要對他有信心。我自己的孩子小時候也是這個樣子的,現在他們很好的。你們再過幾年看,他一定不一樣的!」

Christine的安撫寬慰如清風拂面,如清泉流過我們焦燥的心田。我們耐心地等待觀察兒子如蝸牛緩行的進步,恨不能用望遠鏡和顯微鏡來尋找他的一丁半點兒的長進。

盼盼沒心沒肺地繼續在Awana和主日學課上當著後進生。每每問他老師有沒有表揚他,他均搖頭。一日卻喜上眉梢地說「Auntie Christine 找我在課上當助手,我幫她搬東西,做課前準備。她說我做得很好,還給我兩顆糖。」後來,我們才知道,Auntie Christine 的辦公室里永遠備著糖果,用來獎勵這些身體長高長壯,心志卻仍不成熟的孩子。

Auntie Christine總說孩子需要鼓勵,她也是這樣做的。在教會走廓上遇見盼盼,她會告訴他,「你最近做得不錯,要繼續哦!」完美地與我的評語「你最近怎麼往回抽抽呢?」互相效力,幫助盼盼認識自己的長處與短處。

教會每年舉行一次自制小車的比賽,設有速度獎與設計獎。盼盼非常想要在競賽中獲得名次,自己設計打磨上漆做了一個敝帚自珍的木頭小車。大概不比牛頓小時做的醜陋的小板凳好多少,結局是名落孫山。其實已經失敗多次,應該習以為常了。孰料,盼盼這一次非常傷心,比賽之後悶悶不樂,然後抽抽答答地哭起來。我們很嚴肅地告訴他,這就是現實,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你做得不如別人,要學會接受。擦乾眼淚,明年繼續加油。盼盼哭得更傷心了,泣不成聲地說我做得很好呀,我的設計與眾不同。恰巧AuntieChristine走過,問清緣由,拿過車子,仔細看了,說「做得確實不錯,我可以看出你很用心。這樣,我設一個特別獎給你,獎品明天拿給你。」盼盼將信將疑地停止了哭泣。第二天,真得收到一個漂亮的大盒子,裡面是一個測試並鍛練記憶力的遊戲,孩子大大地驚喜了,笑得燦爛。

與Auntie Christine 的一次會議中,她告訴我們,盼盼今年進步顯著,願意參與活動願意幫忙老師,已不再是需要專人負責看顧的小狗,十月底教會要準備的fall festival 慶祝,盼盼主動要求設計主持一個遊戲攤位喲。他是好孩子,你們要有信心。

今年Auntie Christine 決定提前退休,全心照顧年邁的父母。教會為她辦了慶祝party.小朋友齊聲高唱「Thank you!Auntie Christine!」已長得人高馬大的盼盼不僅與Auntie Christine 合影,還抱了又抱,一臉的戀戀不捨。Auntie Christine 說,盼盼是唯一一個上了六年級還肯與她擁抱的男孩子。問及孩子,為什麼捨不得Auntie Christine,他說,因為她總是鼓勵我。

台灣作家林清玄曾經寫過一篇《懸崖邊的樹》,回憶他高二時的老師。林的成績當時極差,默默準備退學。他的老師卻告訴他,他的文章寫得很不錯,有才華。老師相信他,請他不要自暴自棄。由於老師的鼓勵,林清玄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在寫作上,日後實現了他成為作家的夢想。林清玄非常感謝老師如在懸崖邊上的一棵大樹,擋住墜落的他。鼓勵的作用就是這樣神奇!

Auntie Christine深信上帝對每個孩子都有美好的計劃,她以誠心和寬容建造孩子,幫助孩子的人生可以實現神的計劃而盡心盡力。

如今,當我看到有些淘氣的小朋友,父母為此焦慮不安時,我也會笑咪咪的說「有人告訴我,要對孩子有信心!我的孩子小時候也很頑皮,你看他現在進步很大,以後會更好的!」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4f7a0494&aid=117618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