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RSS Feed Link 部落格聯播

文章數:186
我与自己的约会,在哥伦比亚河畔的皇冠顶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2024/11/15 12:04:53

哥伦比亚河起源于加拿大境内的落基山脉,奔腾两千公里,向南进入美国华盛顿州又向西汇入太平洋。它是美洲西北地区最大的河流,也是Washington州和Oregon 州的分界线。

于我而言,哥伦比亚河这个名字就让人印象深刻,浮想联翩。它波澜壮阔的水面,远处耸立的胡德雪山,两岸层叠交错的植被,这样的风景看千遍万遍不厌倦,每每看到依然会激起心中倾慕的波澜。

我爱慕这条大河,总想沿河而行,没有时间的压力没有必须的行程,随心所欲想走就走说停就停地慢慢欣赏细细品味它的美。不知为何,总找不到合适的时间或适合的旅伴,拉上全家沿河车游过,与其他朋友一起去河边的景点打卡过也曾约三两好友装备其全地爬山登高望远,仍然觉得不足,欠缺了随性散漫,随走随停的松驰元素。 不知为何,最近一直觉得哥伦比亚河在呼唤我,我的心痒痒的,脚却沉沉的,因为暂时找不到志同道合的旅伴和机会。直到我读到《江城》中的一段文字,我立即有了行动的动力。

《江城》是美国作家Peter Hessler根据他在1996至1997年去四川涪陵师范院校教授英文的生活写成的一本纪实性的书。 Peter是英语文学科班出身,本科毕业于普林斯顿研究生毕业于牛津大学。这本书不仅文字流畅生动,更重要的是他对在中国的日常生活的描述栩栩如生,有画面感。他对自己的心理感受,对环境的观察和对当地人的生活状态,文化风情细致入微地展现,让阅读成为享受。我惊叹折服他的文字功力更欣赏他的思考与见解。

每天我会读一章《江城》,今天读到了三月底的一个细雨蒙蒙的日子,Peter在背包里装入指南针,野营帐篷,睡袋和炉子,一本正在读的棒球手的自传。背上背包,沿乌江河岸开始行走。沿途他看到了码头,在码头装卸货物的工人,从码头下来的回城的年轻夫妇,刷着宣传标语的工厂外墙,使用水牛耕作的农人,在乌江上摇桨捕鱼的渔民。他用不标准的中文问路,即使有人告诉他前面的路不通往城市,他依然向前走。他没有目的地,只是为了走而走,走就是他的目标,感受就是他的目的。他找到了一个河边的草地搭起帐篷,坐在河边,潺潺的流水声中,他读着棒球手的故事。 他写道“这是多么适合在三月末乌河岸边读的一本书呀!”

不可救药地,我陷入在他描述的情景中,从心底升腾出我一个人去哥伦比亚河看风景,没有清晣的目的地,就像Peter一样为了走而走,我迫不及待地去奔赴与大河的约会。 马上安排好孩子在家做功课,喂饱他们的午饭。带上手机,墨镜,一瓶水,和Peter的《江城》,这是一本多么适合在十月在哥伦比亚河岸阅读的书啊!

我驾车向河对岸的84号公路出发。 天气好极好了,虽然雨季已来到,但今天雨过天晴。上了从华州进入Oregon的桥,又见巍然耸立在远处的雪山山峰和蜿蜓宽阔的河面这经典的如明信片画面的风景,心情像被风吹得鼓胀胀的风帆,充满热爱。

受了Peter书中的启发和影响,我一边开车一边留心观察四周的景物,很多事物平日里视而不见 听而不闻,但若稍加留意,就会发现许多事物的存在与变化。大桥中间围有护栏的中轴窄道上站着三三两两的挥舞蓝黄乌克兰国旗的人,还有人胸前挂着着纸板,纸板上书“Ukranie loves America”。两年半前乌克兰与俄罗斯的战争刚刚开始时,桥上聚集的乌克兰人挥动的乌克兰旗很多。两年多的时间过去了,战争还未结束,桥上的人少了许多但仍有人在坚持着,提醒着人们地球的另一端无情战火的存在。

我驶过大桥进入Oregon 境内,很快转上84号公路向东而行,这条公路贴着哥伦比亚河与之并行。大河在我的左边,无需转头,眼睛的余光即可瞥见波光粼粼如锦似玉的河面。右手则是被被树木丛林覆盖的山峦峻岭。秋意渐生,郁郁葱葱的树木间杂或着红黄桔斑斓的秋叶。 84号公路上最有魅力的风景线是由万年前冰川时代火山爆发冰河决堤冲刷形成的哥伦比亚河峡谷。峡谷以众多的瀑布,壮丽的河谷风光闻名。最有名的就是Multnomah瀑布。名气是个好东西,提升了曝光率和游客数量,带来经济效益。名气的负作用是流量带来的拥挤和嘈杂。我在此住了三年也没去Multnomah瀑布,只因那儿停车场常爆满。

那去哪儿好呢?虽说没什么目的地,但还是要找个地方欣赏风景呀。无需想很久,决定去Crown point vista house,我把它译为皇冠顶观景塔。它建在高高的山岗上,在84号公路上即可看到,孤伶伶地站踞在山崖上,垂直俯瞰两百米之下的河水和公路。从84号公路22号出口下来,沿蜿蜓山路盘山而上,驶入被称为“king of the roads ”的30号historic Columbia river highway。皇冠顶观景塔是这条公路的第一个景点。

这是我第二次来观景塔,第一次与家人走马观花匆匆走一遭,今天不需顾念他人,可以慢慢了解欣赏。此观景塔建于1916年,其作用就是让游人休息,看景而建。一百多年的人们与现代人一样,或者比现代人更注重浪漫与情怀。这个观景塔由Oregon 著名的建筑师设计,釆用了高品质的大理石材料,彩色玻璃窗,石头镶嵌的高大穹顶。洗手间的墙壁也是天然大理石,水龙头则是黄铜材料。当年造价近十万美金,相当于今日的两百万。由此被某些俄勒冈人民嘲笑它是一个“昂贵的户外厕所”。贵有贵的道理和气质,一百年过去,这个观景塔仍然屹立山水之间,吸引众多游客慕名而来。

我先绕塔转了一圈,据说这是个八边形的建筑,我以一扇门为原点,逆时针旋转,饶有兴趣地数了一遍,证实这确是底座为八边形的建筑物。再走到室内,大厅设有一个接待台,台后面站着一个穿卡其色马甲的白发苍苍的大爷,回答游客的问题。台面上放着大相册,里面是哥伦比亚河谷各大景点的古旧照片。我走过去翻看照片,同时竖着耳朵听大爷与其他游客的对话。大爷向大家推荐去瀑布的最佳路线,可以露营的地方。或想喝咖啡,观景楼的楼下有卖。无论什么问题,大爷都能回答。有一个游客说,虽然在网上已经搜索了很多信息,还是更喜欢与人面对面的交流咨询,更有温度更有意思。

众人散去后,我问大爷是工作人员还是义工?他回答是义工,政府拨款不够,若无义工,景点就要关门,而且没有什么比在这样的美景中度过更美好的事情了。于是即使是耄耋之年,也来此尽一份力量。谢过老人,我去楼下买了一杯三块钱良心价的咖啡。拿着咖啡去顶层边啜边欣赏哥伦比亚三百六十度无死角的美景。观景台的位置极高,目光所及没有任何遮挡,河水逶迤平静自远方来又流向远方,向东望去依稀可见北岸的火山岩石Beacon rock,河的尽头是云雾缭绕的雪山。向西望,波特兰城区若隐若现。天地间,大山大河,只觉得大自然气势恢宏,天高地阔。脑中出现《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把长江替换成哥伦比亚河似乎也不违和。

心满意足地就着美景喝完咖啡,我回到车里打开《江城》。我大声郎读那段打动我鼓励我河边独处的文字

A few days later I took a long hike up the Wu river. I packed my tent and sleeping bag, along with my camping stove. I put a compass in my pocket. Recently, my younger sister Angela had sent me an old paperback copy of Ted Williams auto biography, which I brought as well. I headed south past mouth of Mo Pan Valley, and up the street through the Taiji medicine factory District. Everybody stopped to stare as I walked past. I heard laughter behind me. An Old man paused on the side of the road smiling. ‘Are you going home? ‘ He asked. ‘Yes, ‘I said, and I waved to him and kept walking.

我喃喃地重复着kept walking,这句话在车厢里回荡,鼓起我心中的风帆。生活中某些时候不必一定有什么目的,只是为了从文字中蹿出来的小火苗,为了那模模糊糊的大河的召唤我keep walking. 哥伦比亚河水一如既往地悠悠流淌,我静静地聆听等待它的呼唤。

最新創作
我与自己的约会,在哥伦比亚河畔的皇冠顶
2024/11/15 12:04:53 |瀏覽 16 回應 0 推薦 1 引用 0
旅行中碰到的人 — 一休哥
2024/11/12 13:45:36 |瀏覽 29 回應 0 推薦 1 引用 0
在异国与中文图书的缘分
2024/04/28 12:18:36 |瀏覽 136 回應 0 推薦 3 引用 0
搬家两周年记 (三)
2024/04/28 12:09:40 |瀏覽 158 回應 0 推薦 1 引用 0
搬家两周年记(二)
2024/01/08 13:55:09 |瀏覽 162 回應 0 推薦 4 引用 0

最新影像 11327
For article
For article
For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