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族譜》
2019/02/26 13:14:58瀏覽1423|回應4|推薦54

 

今年農曆年,大弟請我協助族譜增謄,這是第一次看到我們家族譜。

 

這份《世代雜晉簿》是爺爺當年親筆謄錄的心血傳承。爺爺育有四子一女,父親為長子,他逝世後便傳到父親手上,只是父親生前並未繼續謄錄,他離世後由我兄弟手足承接。

 

農曆年期間,除了幫忙媽媽祭祀外,空閒便細覽族譜。期間曾向媽媽提問,得知清朝時祖先曾當官,因此打從她一進門爺爺便交待,但凡日後祭祀須謹遵儀式規範。就族譜最早記載,只追溯到第拾世卒葬唐山(福建省泉州)的資料,並無生年紀錄,第拾壹世亦是,直到第拾貳世乾隆癸未年才有完整記錄。

 

曾就族譜資料在網路上查詢,在大陸清代人物網站找到兩位乾隆時期記載的祖先名及事蹟資料,官拜知縣一職。資料中記載其中一位祖先被政治構陷,幸得同窗內閣學士力保而免於難,但從此辭官歸老而逝。

 

是怎樣的歷史痕跡,讓先輩其中一支後人遠離親土遠渡台灣,從此無明的落地生根﹖

 

我剛上小學爺爺便往生,對他老人家的印象很模糊,只記得一身中山裝,一頂水色青帽子,是父母親眼中畏懼的長者,但卻是孫子輩們和藹的老爺爺。爺爺過逝的早,想必曾向爸媽口述祖先們的事蹟,但我成長印象中,從未聽過父親與我們談起大陸祖先發源等話題,倒是聽過他講述孩童時在山間遇到沒有腳的鬼故事。

 

爺爺這代務農,家裡有幾塊薄田。爺農閒時還有另一個身份-勘輿師。媽媽說她嫁過來後,爺爺一年到頭總是忙著宴客或外出或遠遊,農作的活兒幾乎交給兒子們。父親娶妻後,許多活兒便落在媽身上,除了農忙父親會暫時放下工作,休假幫忙外,餘便請親戚或臨時長工協助。

 

爺爺在當年我們那個村小有名氣,許多人慕名請益,家裡常常高朋滿座。媽說,她若早知道咱們家是個大家庭,打死不嫁。別說每天有做不完的農活,上有威嚴公婆,下有姑叔須照顧,還有時不時得殺雞宰鵝宴請客人…而父親一年到頭,髮上抹髮蠟,腳上皮鞋光亮,永遠像個「阿哥」袖手旁觀。

 

這都是我家上一代的過往,像舊農業社會中每個發生的小故事。

 

去年有一回回家走山,從家後面產業道路一路步行便通往木柵。在山徑處遇一戶老農,與之閒聊下,才知他曾是爺爺收過的門下弟子。他說,當年家境困苦,國中一畢業便被父母送來與爺爺學習。整整兩個月,爺爺只教他拿毛筆學寫字,但另一位與他前後期拜師的徒弟卻已經開始學畫平安符,他心理很不平衡,覺得爺爺偏心,一氣之下回家,不學了。

 

聽到爺爺生前這段小插曲感覺很溫馨。原來,爺爺還曾經收過徒弟呢。只是我疑問的是,爺爺最終將他的專業傳給小叔,而非身為長子的父親。在那個年代這樣的傳承倒是少見,或許小叔比父親有慧根吧!

 

關於這份爺爺手抄謄寫的族譜,其中有幾個字我不識不懂,正傷著腦筋。一次偶然下,從格友-非女 先生處得知其專業,故請益之。後續獲得相關資料協助,在此特別感謝。

 

族譜記載著根的發源地,是子孫後代尋根的路徑。雖說這個「根」對我們這些子孫來說很陌生但不遙遠,雖然尚無尋根計劃,但在歷史上永遠為我們這些遠方的子孫留下一個地理位置。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273b36a1&aid=125009852

 回應文章

Cendy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2/03/11 11:21
我有一位表姊(目前沒有來往)是摩門教信徒, 負責收集各地的族譜. 以微縮影片存放到美國楊百翰大學的山洞中. 好笑的是我連李家的族譜也沒看過. 只知道我弟弟們原本是 "國" 字輩, 二位伯父的兒子們全都是"國" 字輩. 到了我大弟出生後, 他是類遲緩兒, "國"字筆劃太多, 總是寫不好. 後來我父親就將他的名字改成筆劃較少的 "年", 再下面2個弟弟也跟著成了 "年" 字輩.
紅袂(273b36a1) 於 2022-03-14 10:45 回覆:

我想,族譜的意義在於追本溯源

 

時代變遷中,許多的傳統或傳承已隨著演進而式微而變化,取代代之的,是科學(技)化的統御。我們能保存多少就盡本事,深藏在血液裡的根與本,跟DNA一樣,不會消失

 

我家也是如此,兄弟們為 "金、江 "兩字輩,叔輩的兒子們也是如此。原因不明。


馮紀游陸游:漫長當下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9/02/27 19:08
在亂世中能夠保有族譜委實不易,不論上溯幾代都是珍貴的。我的「老家」族人尚興旺,大約24年前開始重修過一次,至18年前完成。我在加拿大時和僑居美加的兄姐妹都提供過更新資料,退休返台後才收到。因兩個兒子是在加拿大生長,中文雖然說得流利,但對字就不行了。本想這部族譜到我為止,幸好二媳來自新加坡,能識中文,堅持要留下....再下一代就難說了。
紅袂(273b36a1) 於 2019-02-28 23:40 回覆:

的確。亂世中能保存下來誠屬不易,也因此更彌足物珍貴。

 

陸桑家族能興旺至今,正應是千祥雲集家聲遠,德門慶衍福無疆

您提到的族譜保留延續…或許,這是每位在異國生根的後代子孫都可能會遇到的事。

 

且活且辦吧!日後的事誰也說不準,當時空背景不同時,當人事已非時,都不是我們「此刻」能掌控或做決定的。這不,為您送來一份懂中文的媳婦後代,不就是祖先最好的安排?


Hegel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9/02/27 15:48

妳以前不知這本家譜嗎? 能追到福建,就能再往上追。

我的家譜記載400年,明朝洪武年間,由北直隸棗陽縣遷到山東。目前似乎只有我手中有一本,我想把它打進電腦,但是一直沒作。我父親曾說,更早,是山西紅桐縣大槐樹下分發向東,他又說,更早,我們是秦始皇後裔的一支,秦滅後,因以自立門戶。但是我父親說的,到底對不對,無從證明。也許他在老家聽人口述,也許只是他自己揣測。

妳文采天成,可知是祖輩遺傳,科舉時代,作官的都是讀書人,知識分子,竟然可以連傳數代。

我認識一個人,先祖是追隨鄭成功來台灣,在台灣已經四百年,但是觀其人氣質談吐,我覺得,四百年前開拓台灣的氣質,似乎隱約可以看出。

另有一人,是東晉謝安、謝玄的後代,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那個謝,就是他們祖先,他的那一支從南京烏衣巷出來,歷經遷徙,來到台灣。

祖先遷徙,令人感喟。

紅袂(273b36a1) 於 2019-02-27 16:55 回覆:

以前知道有族譜,但不曾見過。

說來感傷,今年回家過年,媽將我們每個孩子當年出生後請人算命的命簿交還給我們這些老小孩。她說,我老了,有些事還是早早交代,親手交付,免得日後你們不知所措。

 

你家的族譜與發源更源遠流長。這份資料彌足珍貴,值得備份(電子檔、圖檔)存檔,如同我們的祖先一筆一筆的在根源裡留下足跡,讓我們後代子孫才得以知曉追尋。

 

你父親所言,可是非常寶貴的資訊,若能化成文字留與子孫,如同珍寶。而我相信最珍貴的,是我們的祖先在歷史中蓽路藍縷創造出我們姓氏的價值與榮耀。

 

你提及的這兩位歷史上名人後代,想來其文采及風範更令人景仰。台灣目前最需要的,是這股正氣與文風。

 

我這胡言亂語的筆意,怕玷污了你所言的文采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