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8月13日電(特約作者 蔡逸儒)有異於西方世界的霸道與強權,王道與中道一直是中國人思想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王道以德服人、反求諸己、近悅遠來;中道以中庸之道立身處事,凡事不走極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人己關係固然如此,天下事物莫不如是,追求一個天人合一、萬物合諧的社會,這才是人生最高的境界。真好。
年底,台灣五都選舉已近,靠搞鬥爭起家的民進黨本來在南部地區勝券在握,如今卻是禍起蕭牆。高雄縣長楊秋興已經決定退黨參選,而台南市長許添財也是心懷不滿,未來動向不明。顯見民進黨整合併不成功,不管最後選舉結果如何,一池春水已被攪亂。好戲還在後頭。
其實,我們關心的既不是楊縣長在民進黨初選過程中受到多少委曲,也不在乎他和高雄市長陳菊之間姐弟情誼的變化過程,甚至對台南市長許添財會不會也脫黨參選,或國民黨會不會因此而漁翁得利也都沒有特別的興趣。筆者比較好奇的是,有些民進黨人一旦決定退黨之後,怎麼都突然變的理性起來了。真怪。
楊秋興縣長宣佈參選時表示,今後將走中道路線,主張兩岸別再對抗,對ECFA有條件的支持,承認大陸經濟崛起的事實,認為民進黨有必要調整修正心態,不應再用二十多年前的想法做無謂的對抗,要用務實、智慧的方法來面對不再是敵對的兩岸關係。話講的真是不錯,應該肯定。
政治實務上告訴大家,既然是政治嘛,凡事就要往前看,要化不可能為可能,要與時俱進,不要太過犬儒,要多看對方的長處,多肯定競爭對手正確的觀點和改變,不要猜測對方的動機,而要看可能產生的結果,只要是對大局有利都應加以鼓勵。如果本此原則,那麼大家對於楊縣長昨非今是的觀點當然應該加以支持。
但是,有些人或許難免還會想到,共產黨人所說,對於那些動搖、不穩、暫時、可以爭取的同盟軍和機會主義者還是要有深切的体認,不要被事物一時的表象所迷惑,而要看清事物的本質。因為眼前某些人可能是為了爭取選票,迫於現實,而暫時性的洗面革心,等到時空環境有變,這些人就又原形畢露回到台獨的道路上去了。
不是大家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民進黨人的鬥爭性格極強。昨非今是、昨是今非所在多有,指鹿為馬、顛倒黑白的事也從來沒少做過。遠的不說,就以維新館侵門踏戶事件,沒有的事也能說的活神活現。陳菊指控黃俊英買票,自己人在台北縣的走路工事件都是例子。楊秋興要走中間路線還真是個幾近不可能的艱巨任務。陳水扁過去不就玩過類似的把戲?
王道與中道的重點在於自己要有核心的價值,要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萬世開太平,而不應該只為一時的得失,或政治利益改變立場。這就是政客與政治家的差別。如果楊縣長在退黨參選之前就能肯定ECFA,就能承認兩岸現況,就能修正自己的心態,這才更能得到大家的尊重與肯定,而不會有其他不必要的聯想。難道不是嗎?
算了。不論如何,楊秋興加油,打倒主要敵人才是當前要務,其他以後再說。
(中評社特約作者蔡逸儒 台北文化大學中山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