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8/18 19:47:48瀏覽1149|回應6|推薦208 | |
「七夕」是天上織女與牛郎在鵲橋相會的日子,也有人稱之為「乞巧節」、「七橋節」、「女兒節」。自從洋人的情人節大行其道以來,不甘落後的國人,就把「七夕」稱為「中國情人節」,以示中國文化博大精深。 如果,讓我選「中國情人節」,一定是元宵節。在這麼一個講究仁義禮智信的國度裏,有一個允許男女約會狂歡的節日,真是難能可貴。 我還可以請幾個評委,第一個該請李清照。她在《永遇樂》詞中說:「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三五者十五日也,此處專指正月十五。何以「偏重三五」呢?因為女子平時不出閨門,大大方方、盡興狂歡的節日就數元宵。所以,這麼多的節日裏偏偏記得元宵。 第二個要請唐詩人崔液,有詩道:「玉漏銀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明開;誰家見月能閑坐,何處聞燈不看來?」崔液為盡興狂歡找到了冠冕堂皇的理由。 第三個是辛棄疾,他教姑娘們如何梳妝打扮,插銀戴金,他懂得尋找情人是如何辛苦,於是有了《元夕》這首千古名詞:「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第四個是歐陽修,或是朱淑真,因為那首著名的《生查子(元夕)》到底屬於誰,至今無從確證。但是它已經把「相逢長是上元時節」的相悅相憶的描寫永久地留給了後世,讓我們再一次吟唱:「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現在的人當不了評委,他們隻會說,花好月圓,圓圓滿滿,團團圓圓。現在的人能一口氣說出三個四字詞,就算是大文豪了。據說最早的有情人,是在天上過元宵節,後來的人上不了天,隻好點燈冒充天上的星星。到了現在,找情人就像左手握右手,元宵節的意義減少一半,這節還有啥過的。不過,現在的無情人,卻都熱衷過情人節了。 來源:大公報 |
|
( 休閒生活|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