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1/05 15:54:15瀏覽577|回應5|推薦21 | |
網絡圖片
以前看某篇文章說到我們中國的某種現象,一個人因為一篇著作一部電影成了名,便受用不盡,終生稱之為作家、藝術家了。 少時喜歡的幾位作家,青年成名戴上了作家的神聖光環,至今多年無嚴肅新作問世,卻成年累月樂此不疲地大燉“雞湯”,所謂“心靈美文”,做尊者大人狀,從衣食住行事無巨細的指導我們普通人的生活。其實所謂作家燉的“心靈雞湯”未必就比尋常網友博客裏的甘美,最起碼家庭主婦養兒育女有切實之感,失戀男女有切膚之痛,真誠的多,起碼他們沒有想當老師,也沒想著賺稿費。 那日與好友談,他說“文學家應該對自己的話說得漂亮、鋪張而慚愧”,又說“‘巧言令色,鮮矣仁’,對所有人適用”,極之認同,是啊,節制收斂是一種美德,樸素凝煉是至高境界,許多作家總是忽略這一點,也許這就是他們永遠稱之為“暢銷作家”的根源吧。“雞湯”不是不可以燉,燉兩鍋就得了,還開專賣店?終生為業?搜搜有限記憶,貌似文學大師極少曾是“暢銷作家”。 兒時讀過一套書《東周列國故事新編》,自己的那點東周歷史知識基本都是從那套書中獲得。當然長大以後才知道是著名史學家林漢達作品。非常敬佩他老先生,以一位歷史學家,卻花時間花心思寫少年讀物來普及基礎歷史知識,語氣可親,淺顯易懂,化專業於通俗,育教於無聲處,當真難得可貴。竊以為這些作家既有生花之筆又有市場號召力,不如寫一些歷史小故事哲學小思想更有意義,我們普通人不能再喝雞湯了,本來已經有小肚腩了,補補腦子補補鈣,應該更迫切。 隨著微信的盛行,各種“雞湯”,兌水的、加無數香料的、灑滿香菜蔥花的甚至漂一層油的,都大行其道,作為微信忠實用戶,總是告誡自己少喝“雞湯”,真有一天變成大肚腩,怕還不自知。人到中年,營養過剩,也時刻提醒自己多讀文學經典,更進一步讀讀歷史與哲學,有利於減肥,更利於健康!
《中國好歌曲》第一期最喜歡的歌曲,純粹的中國式搖滾,西洋吉他,中國鼓、中國嗩吶結合得如此完美,趙牧陽秦腔式的演唱雄壯蒼涼,尤其是激越的嗩吶響起時,心為之抽痛。 萬里黃沙千年歲月中亙古的蒼涼,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無涯的孤獨,這就是我們中國傳說中的西北,傳說中的俠客,趙牧陽在一個有故事有閱歷的年齡才能寫出這樣的歌。讓我想起張楚的《西出陽關》,而張楚那時還很年輕,他們都是西北漢子。 羽泉用了一個直通名額要搶趙牧陽,我想這是他們通過這種方式對不懈追求的音樂前輩致敬,他們一定知道趙牧陽不會以選他們當導師,這是江湖中的獨有情懷吧! 。 。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