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8/04 10:31:57瀏覽395|回應4|推薦16 | |
這幾天網上到處炒周永康的事情,全國人民早就知道,不過舊聞,作為新聞只是把“周濱之父”、“康師傅”等轉正為他的名字。曾經威赫無限的人成為罪犯,連姓名權都沒有了。那天看鳳凰新聞,有一則起底周氏之妻,文中說她是咱山西大同人,北大生,央視編導等,低調到離開央視幾年才有人知道她是周氏妻,央視改革時差點被解聘,網路上連一張照片都無。以此可知她並不是張狂的人,畢竟結婚時嫁的是省委書記,並不是九大常委之一,完全可以不如此低調。 文章用大量篇幅描述她的低調,就這還有一段“另外一位央視內部人士透露,賈曉燁在央視後期比較貪玩,工作也不那麼認真。”這一點不知能否證實?只是覺得天哪,媒體跟紅頂白的無良,果真牆倒眾人推。誰規定周永康之妻不能工作不認真了,難道我們時時工作認真刻刻不貪玩?即使她曾經工作不認真,至於此時做那曝料的人?我們有資格對別人進行道德審判嗎? 又據某海外媒體消息說周氏五歲孫女被幼儿園開除,原因是她家人全被捕了。暈!一個五歲的幼童竟然被連坐到喪失受教育權?單說人性,不知幼兒園相關人士當時是否知道周氏孫女在校,如果知道是不是能平常心對待;現在她家出了事,稚子何辜?連學都不能上了?只是針對這則消息憤慨,大陸媒體沒有類似報導,不知是否屬實。 我們的媒體怎麼了?也變得如此八卦像街頭小報?沒有周氏的犯罪事實來源,就扒腥臊秘辛變娛樂社會版?果真無德無聊至極。還是想當然地以為民眾也如此無德無聊? 寫下這些準備成文,後來有事就放下了,擱一擱也就沒氣了。自己還一團亂麻,操那些閒心幹嗎?第二天看到《人民日報》客戶端的一篇文章 《關注打虎 别总盯周的女人》,裏面提到“盡一切可能去往貪官身上吐口水和潑污水,是我們的一種文化傳統。“尊官畏官”的官本位傳統刺激出的一個對立面是強烈的仇官情緒,一方面當官員在位時,因為其掌握著權勢,社會會以一種無以復加的方式去圍著、寵著、仰視著官員,崇拜權力,遮罩其一切醜聞。可當官員失勢時,就會拿出吃奶的力氣去踩他,把官本位社會中受權力壓制的那股氣和仇恨全發洩出來,潑向落馬的官員。官員在位時享受著各種特權,可一旦落馬,不僅權力瞬間消失,甚至基本的公民權利都被輿論的道德審判所剝奪,可以隨意塗汙和謾罵。成為階下囚的貪官成為被批判和奚落的對象,成為眾矢之的,失去了澄清權和辯護權,所以媒體和公眾似乎是可以隨意往他身上安罪名,將其描繪成一個無惡不作的妖魔和臭流氓。” 文章寫得極好,自己只是簡單發發感歎,別人洋洋千言句句中的,筆力令人佩服。人性之惡看來比封建社會那時沒有多大進步,法律尚不連坐,我們的媒體卻連坐得好不熱鬧!
每天刷微信現在基本佔據上網絡閱讀的大部分時間,那天看到朋友分享的一張微卡《夜深了》,在音樂聲裏一個個出現的字,頗多感慨,不由唏噓! 卻原來是電影《北京愛情故事》的一段臺詞。 “你不主動,我不主動,然後我們的關係就消失了.... ...” 走了這麼久,看的都是風景?遇的都是過客? 在正確的年齡做該做的事,錯過了就是錯過了,時間不會再回頭,悔之?晚矣!
《中國好聲音》第三季開播,一直沒有看,不知水準如何!今年聽歌最大的收穫是朱樺,下載十余首存手機,反復聽幾月都沒有刪一首。她的特色是將大歌唱得婉麗柔美曲折,情深入骨,把她的紅歌都當情歌聽。 偶聽《新天龍八部》片尾曲,劉家昌老師的《好好愛我吧》,非常喜歡,可很多網友吐槽,可能審美也有有代溝?現在流行的那些像念一樣沒有旋律的風一點都不認同。卻覺得此曲相當相當好,歌詞簡白而不陋,曲調獨特,尤其是他的嗓音很有味道很耐聽,也是數月不刪的一首歌。分享到微信朋友圈,好友也很喜歡,他貼給我樂評人李皖的一段話:“要說劉家昌的歌都是些小歌,但劉家昌唱得好,把小歌唱得大氣,唱得濃。劉家昌落口重,聲音老,唱腔裏有歲月。63歲的男人腔,白水也釀出了酒味兒。《梅蘭梅蘭我愛你》毫無從前的生硬,簡單曲譜原來有那麼大的彈性,讓人發現平時發現不了的東西。在最好的演唱裏,節奏從來不是均勻的,拍子從來不是死的。歌藝的至高境界絕不是控制喉嚨裏那塊肉,唱得毫無瑕疵地穩定,而是感情自然起落,像品質不均、質地不勻、快慢不定的水,在高低蜿蜒軟硬不同的地勢下流淌。” 說的真好,這首歌,水一樣淡的歌詞,水一樣無常的旋律,卻散發著酒的醇香濃亮。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