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7/26 06:15:31瀏覽2077|回應14|推薦208 | |
佛陀時代,有位富翁叫娑盧亞。一日,他與朋友帶著僕人乘坐馬車前往沐浴。當時,佛弟子迦旃延*1尊者準備入城化緣,娑盧亞坐於馬車內瞥見尊者金色皮膚,內心想著:「這位比丘如果是我妻子多好,我妻子的膚色能像這樣就好了!」由於心中生起了此種念頭,漸漸的娑盧亞發現自己的性別竟然神秘的改變了。他感覺非常的羞恥,決定離開故鄉。此時,身為女兒身的他用印章向準備前往怛剎尸羅城的人懇請,讓他搭便車,致使他的親友到處遍尋不著。
娑盧亞到達怛剎尸羅城後,那群人就向當地一位年輕的富翁提及同來的「女性」娑盧亞,年輕富翁發現娑盧亞非常美麗,與他的年齡相當,就與他結婚,娑盧亞因此生了兩個兒子。當初身為男子時,他已有兩個女兒。
一天,長者的兒子,也是娑盧亞的老朋友來到怛剎尸羅城。娑盧亞請他來家裡坐,這個人感到十分訝異,因為他根本不認識「她」,她向這位老朋友詢問親友的近況。老朋友告訴她,有位富翁神秘失蹤的事。這時,娑盧亞便向老朋友透露「她」就是那位失蹤的富翁,並且把自己因當時看見俊美比丘心中升起錯誤的念頭,因而改變了性別,及與當地年輕富翁結婚的前因後果,老朋友勸他向迦旃延尊者請求寬恕。
迦旃延於是被請來接受供養,娑盧亞到尊者前解釋一切原委,並懇請尊者寬恕他不敬的淫念。當尊者說完:「起來吧!我寬恕你!」之後,說也奇怪的娑盧亞立刻恢復男人身。此時娑盧亞一旁的丈夫見狀立即表示:「朋友!既然你是這兩個男孩的「母親」,而我是他們的父親,他們又真的是我們的兒子,你可以繼續住在此地,不要沮喪!」
娑盧亞回答:「朋友!我首先是男子,後來變成女人,現在又變回男人;同樣的,先是兩個女兒的父親,又是兩個兒子的「母親」,一生中經歷兩次性別的轉變,我已厭倦世俗生活,我想出家成為比丘,並在尊者指導下修行,以後照顧孩子就是你的責任,請不要疏忽了!」
說完後,娑盧亞擁抱兩個男孩,就把孩子交給他們的父親而出家了。由於老朋友協助他找到迦旃延尊者,並得到尊者寬恕而有機會出家,以完成生命中最圓滿的目標。迦旃延幫其剃度使成為比丘,娑盧亞於是努力修行,又跟隨尊者到祇樹給孤獨園頂禮佛陀。
認識他的人見到娑盧亞愛問他比較喜歡女兒或「親生」的兒子?他就回答親生的兒子。於是人們就經常喜歡問及這類的問題,使他感到非常困惑與羞愧。於是他精進修行,觀身無常,不久,證得阿羅漢果,具有非凡的智慧和神通。當人們再問及同樣的問題時,娑盧亞就回答他對任何人已無執著了。
比丘們聽他如此回答卻不相信,紛紛請示佛陀對於娑盧亞兩種不同回答的真假。
佛陀便對弟子開示:「娑盧亞的回答和以前不同,是因為他已證得阿羅漢果,沒有任何執著,正確的心念帶給他喜悅,不是身為父母能夠做到的。」《法句經~心品》
本篇佛典指出一個人心念的重要。文中所述娑盧亞因對出家比丘的「意淫」而遭致變性的離奇典故,雖非吾人智慧所能理解,但此說明佛法無奇不有,佛法不可思議。所謂:「心正則引正,心邪則導邪。」佛陀曾告誡弟子:「比丘啊!錯誤的心念比敵人和小偷傷人更深,對抗危險的唯一保障是正確的心念。」說明一個人所散發出來意念的重要性。
眾生各有不同的業力世界,自造因自得果,瞭解天地萬物皆離不開因緣果報,因此做人一定要識因果,知曉因果的道理,就能以佛心對治魔心。佛陀到人間教化眾生的一大因緣,即是教導眾生如何「明心見性」,此心就是「佛心」,佛性人人皆有,思考自己每天所做的事情是否能夠利益眾生,就是佛心,反之所想都以自我為優先並做出廣大傷害眾生和諧的事,製造紛亂即是魔心。一個人心正邪不侵,心正氣自然旺盛,邪氣就不會趁虛而入。
由於娑盧亞向迦旃延尊者懺悔過去的無知,獲得迦旃延的原諒,立刻變回他原來的性別。說明真心懺悔一定要徹底,深切,堅恆,方能有成。是以,為人處事用至誠無私的心,凡事眼光弘遠,就不會被世俗短利污染本心。人生無論逆順憂苦,只要坦然面對,終能獲得成就的機會,各人因緣雖不盡相同,但慈悲之心人皆有之。
文中提到人們問娑盧亞喜歡兩個女兒或「親生」的兩個兒子,為什麼他會說比較喜歡親生的兒子?兒子和女兒不都是他的孩子嗎?因為他當時尚未開悟還有分別心,《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云:「佛告阿難。汝今諦聽。我當為汝。分別解說。母胎懷子。凡經十月。甚為辛苦。在母胎時。第一月中。如草上珠。朝不保暮。晨聚將來。午消散去。.....」指出每位母親懷胎十月,無時不在承受難言之苦和煩惱,直到生產,必須經過十個月之久,非常辛苦,一心希望胎兒平安順產,足見母愛的偉大。女兒雖也是自己的骨肉,但畢竟不是自己懷胎十月所生下的生命,無法體會生產的痛,因此在本質上就會產生差別心來。當他精進修行,觀身無常,證得阿羅漢果後,他的非凡智慧超越一切,了悟世間生命皆平等,他就不再執著男女相的分別了。
世間道路雖然充滿荊棘,然每個人應把崎嶇之路當成借假修真的大道,努力實踐自我理想,心安人生自然無懼。心真處事即無虛假,「真」即真理,真即道路,用真心做事,任何再大的困難都能化解而暢通。行正道上天自然不會降災,人人身心端正,自性即能光明,克制私欲,長養聖心,邪鬼自然退藏。學習佛陀所教示之「八正道」,以正見、正思惟、正語、正念安住自心,如此良好的德行就能彰顯,而正念即是最好的自我加持,能夠落實正念的精神,就是人間最寶貴的資產。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迦旃延尊者是一位證悟的阿羅漢,是釋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以「論議第一」為人所尊崇。他的舅父是阿私陀仙人,曾被淨飯王請進宮為剛出生的悉達多喬達摩小王子看相,也就是釋迦牟尼佛。他告訴迦旃延佛陀證道後,要趕快去跟佛陀求法和修道。一天,國家發現古代遺留的寶物,寶物中的石碑偈文,卻無人能識,它是梵天上的文字,只有迦旃延識得,國王請他翻譯。 誰是王中王? 誰是聖中聖? 何謂愚者? 何謂智人? 怎樣離垢穢? 怎樣獲涅槃? 什麼人沈溺在生死海? 什麼人逍遙於解脫國?
石碑上的偈文,每一句都是抽象的疑問,不是用思考就能解答,因此考倒眾人及迦旃延,迦旃延請教六師外道,獲得的回答都是膚淺之見,要想解出此梵天的偈語必須要找大覺者。
迦旃延想起舅舅阿私陀仙生前對他的叮嚀,要他找證悟佛陀,可是他認為年紀輕輕的悉達多,怎麼可能知道如此深奧的梵偈?
當迦旃延拜見佛陀後,覺得舅父的話真實不虛,佛陀如海深的智慧,使他生起無比的恭敬心。
迦旃延把偈文誦念一遍,請佛陀為他解答。
佛陀也以偈回答:
王中王是第六天王 聖中聖是大覺佛陀 被無明所染的是愚者 能滅諸煩惱的是智人 除滅貪瞋痴即離垢穢 完成戒定慧即證涅槃 有我執者沈溺在生死海 證緣起性逍遙於解脫國
聰明的迦旃延,聽了佛陀的回答,每一句都流入他的肺腑,心中的暗影,給朗朗智慧之光所驅除。他歡喜興奮向佛陀頂禮,當即開悟。從此皈依佛陀,做大聖者佛陀的弟子。(請參閱本格17頁~迦旃延之議論第一)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