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心食品再現, 免不了又是誰把關?! 什麼能吃之類的老套! 沒錯, 基本上,食品管理, 嚴格的說是化學物料管理有缺失. 商人道德有虧. 那為什麼說老套? 依在下愚見, 以國人當今飲食心態, 這類的事件絕對會再發生, 無他, 供需的鐵律! 什麼你說是自找的! 差不多.
事件明星之一的奶油(cream) 小泡芙 - 原是糕餅店中的西點, 冷藏保鮮, 擺不久的. 咱們的天才食品工業, 就有瓣法把他變成包裝食品, 再加草莓, 巧克力… 口味有變化, 方便又廉價… 氣死你糕餅師傅! 可是你如果認真想一想, 為什麼需要冷藏保鮮的奶油泡芙可以”變身”? 很簡單奶油不是奶油; 泡芙也不是泡芙, 只是吃起來像 cream puff 的一種替身! 再來看沙其麻, 這玩意兒也是麵包店中只能賣個兩三天的吃食, 如今六個, 八個一袋, 保鮮三個月, 是什麼密方能又酥又軟, 久置不變? 人家日本人做的紅豆麻糬, 在冷藏櫃裡賣, 咱臺灣大福就是大剌剌的擺在架上, 還抹茶, 花生, 芝麻, 芋頭….小日本, 活該你只能躲躲藏藏的賣.
於是鳳梨酥餡是冬瓜, 米粉是玉米粉, 粉圓是… 百香果汁中沒有百香果…. 眾食客在意嗎? 菜要鮮綠, 肉要滑嫩; 要酥要 Q; 要有咬勁,要有口感…. 要吃的爽! 尤其要方便又價廉. 你有如此的需求, 我就有科技的手段來滿足你, 至於內容, 你看一邊, 我看一邊, 大家不傷和氣.
您如有機會到咱蕃邦的超市一訪,就會發現老美這的零食和臺灣比起來真是少到近乎零(所以剛來的移民絕不上美式超市), 臺灣如果有一百樣, 美國只有一樣; 如果是飲品, 那就連一樣也不到! 這雖然和生產成本規模有關, 但基本上是,打開來就喝, 隨手就能吃, 無限追求美味的這種飲食習慣, 從未發展到臺灣那種程度, 沒有市場自然沒有產品.
凡事都有代價, 口腹之慾也無法例外, 下回吃下肚前, 何妨看看想想, 究竟吃的是啥.
*** 印証一下底下莫大的話, 超市中的瓶裝花生,無鹽(unsalted)的成份就是花生. 有味的就立馬多出十樣添加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