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來揭開民間對『無說』的流言(佛祖的三十二相是怎麼樣的?記載於何處。)
2013/07/20 21:40:41瀏覽386|回應0|推薦12


天道:


我走到這裡來了,說真的,在我心中是千頭萬緒,我不知從如何下手跟大家說啥?這一回隔了最久將近兩個月,還是在這裡先跟大家回個對不起。

說實在,有時,誰也不知誰有啥麼苦衷。總是世間人嘛!?只要是來這個「沙婆世界」之內,人人必有人人說不出口的一面苦衷。

那我就順著時間性的順序,來說著我這段期間的經過。跟我寫下那六篇文章的意味在哪裡。

於今年的過年之後,我不是跟大家說我要去「賣蚵仔麵線」嗎?

我真的去做了,我足足做滿兩個月。我很不甘心讓我放棄了。

我這個人就是這樣子,不管我走到哪裡去,都用兩個字先來做為開路「先鋒」。我以「尊重」兩個字,也去敬拜「土地公」。

當我去敬拜「土地公」之時,我「知影」、我感覺「土地公」不敢承受。「土地公」,算是地方官。所管轄的只是一方而已。

正當我結束賣「蚵仔麵線」之後,我才知道是一大堆、一大陣的「靈界」的朋友、或是說眾生不讓我賣下去的因由。

哇!我真是會暈倒的。我花了四萬多塊錢去買了車子整理好一個很健全的攤子。如果一個你在那店內問我「準備好了」沒,我一定回答你我準備好了。結果被攔阻不給我賣了,我的錢就這樣灑掉了。灑在那個店面裡,到現在我真的不甘回首去看看我的攤子。(那些錢,又是我太太拿給我的。要不是她不停的囔囔跟我計較------。我是絕對不會想去搞那個攤子的。去浪費掉那些錢的。假如是一個懂事一點的女人,聽到她先生是很勤練的在修佛。她一定會暗地裡偷偷高興。而我咧--------!?)

我為什麼說「土地公」不敢承受呢?因為我的背後,跟著一大群的靈魂體,其陣仗比「土地公」管轄的還來得大,又有一些的靈魂體來自於千年之古老的靈魂體。結果我被那一些「靈魂群」圍著了不給我賣了。我若是煮得再好吃,也是沒擇。

但是,話要說回來,我心裡有「心知肚明」。我會去做「蚵仔麵線」是想要堵住我太太的嘴、想要堵住她的無知((因為她了解人類的背景不多。),以及我兒子對我的觀感。而我也沒讓孩子知道我是修佛的。其實我的孩子剛結婚不久正在為家庭打拼,說給他們聽也聽不懂什麼是修佛的。我的孩子能為家庭打拼娶妻生子,就是一個正確的觀念。

【人的一生,辦什麼事、做什麼活動,都有階段性的。至於對娶妻生子,就是從『人道』開始。像我修佛,都得把『人道』做得好來 才能夠慢慢地成長。我乾脆這樣說好了『人道做得不成、不好,佛道難能成立』。【因為『佛與眾生』,同在一個性中、同在人這一個肉體內的。】人們是男人從娶妻生子、女人從嫁ㄤ生子開始進入『人道』。把『人道』做得好來,以後所得到的是『天道』。

從這句話裡,也讓大家知道什麼叫做『天道』。『天道』也,即是我們「天天」在生活裡做的事情。我這樣來說;就會更順聽一點點的、『天道』就是人道。『人道』,就是天道。

有些人,沒把自己該盡的責任 盡得好來、換句說一個男人該有男人的責任、一個女人該有女人應做的責任。這些責任,都是由該辦什麼角色的人來擔當。如果一個他做得不好,還說他、她要修什麼跟什麼來的。說真的,我的頭會瞥到一邊去。更甚至於我心裡頭會說我聽不懂一個他、她在說些什麼來的!!!

在修佛的這條道路上,雖然不是很嚴苛。(修佛,即是修飾自己。)但是,在順序上來說還是有規則存在的。

於『人道』上懂得不健全,一個人如果想要上『佛道』會比較困難一點。為什麼我這麼說呢?只因『佛道』,是從『人道』上的道裡抽出來的而是在經過人們「論述」後的精華。(是經過『大德們』討論後的精華)把人們鉅細靡遺的肢體語言,全多經過『論述和檢討』之後,再記錄到『佛教』經典的書本裡頭。

而在『道教』,於這一方面就少有記錄下人們對思維上的啟發。猶如「起心動念」這種行為的記錄。我這樣說好了~『道教』對於人們的「術科」方面比較注重。也就是說;對~『山、醫、命、卜、相』等等五種「術法」於個人身上,是較為著重。還有一件是在『武術方面』。這屬性,大都是對於「個人的行為」來注重。

然,於佛教方面,所注重的「團體群生」。「團體群生」的意思,是說注重「團體生活群」的生活圈。簡單的說;以「團體合作」來生存。如果說人的「屬性之性質」~佛教的人,是屬於『卡 斯文的人』。而對於私心方面,在一個你、一個我一定需要去除的。若是沒去除,不用說想要修進了『佛』,若是想要得到『九品蓮花』的菩薩品位,都是真難~喲!。我順便在這裡講下來。我在這樣講得「嚴重」一點的話,就是這樣子。我在這再用那句話來說:修佛的人,必須『坦誠以對』來服務人群。

然而,『道教』的人,是屬於比較『飆漢形的人』。而對於私心方面也「卡重」。這是我用感觀來「稍微」區分一下子而已。而非是說「全部」都是那樣子的,我得要特別的聲明一下。

但是,不用去注重、或是介意 來區分著、來區別呀!我們需要的是注重「一個我」如何來對待人「好」 較為重要啦!其他的~有些人,很不聽話。難道一個我 就需要 叫一個他要聽話嗎?叫他、她怎樣做、怎樣做之後,那樣一個他、她會比較 「卡好」一點點!。難道一個他、她不聽話之時,還要叫我死給他看,才成嗎?不用吧!?

說實在,一個你、一個我先「渡自己」吧!如果有人想要『學佛』之時,再說給他、她聽~也不遲。這樣會比較快一些的、貼切一點點的。只因一個他、她的「心神」,已經開始延伸 到想要去「極樂世界」這個境地來囉、這個環境來囉!這樣講給一個他、她聽了之後,其「速度跟效果」會比較快速、會比較卡好呀!。


有錢,天天是好天。天天是好日
話又把它轉回來,而我的孩子長大了,各自努力去了。我的太太「字」認識的不多。我一坐在電腦前五年多的時間,我都不敢隨便出門的而深居簡出,且也不想要隨便花費她的錢。她辛辛苦苦去賺錢。我跟她說我只要「好好的讀書、充實自己」,我就沒對不起「你」了。

哦!她聽得懂我說什麼話也好?聽不懂我說什麼話也好!我都無所為了。我打從我內心的 是感恩「她」。不管她有時候黑白的跟我「翻」(跟我吵架),我還得忍讓了她。有時候生活過得很困苦,就跟我說要 和我離婚。這種話,說了不下五百次之多。她跟我吵架之後,於我心裡想著~那已經是過去了。只要我不去記取哪一些不好的話語,就好了。(意思,我也不去記仇。)

尤其是在最近她又說一次,我還是告訴她~不準。你自己不做人,也得還要替孩子「做做人」。孩子們剛剛才結婚了不久,他們的背後 都有岳父、岳母。(親家公、親家母。)如果我們離了婚,孩子的面子往哪裡「擺」呀!。你說~~~呢?這一回她就聽懂了,她想得多了一點點。

而我在這兩個月以來~我又回到我的老本行,去做大裡石。這 是我生活上的專長,我去賺了錢。她就不跟我吵了而她跟我吵的原因,還是她在生活上具有很大的經濟壓力。

前幾天,我邊工作、邊想「錢」的問題。你看~我想出什麼「名堂」來了。我說出來,讓一個你聽聽看,跟一個你分享一下。

如果一個人,於當今,我特別強調~於當今的社會上若是『沒錢』,就不能「安心與安身」。

然而,在不知不覺中我又從靈感中 多闖出一句話來;『有錢』,天天是好天。天天是好日。(用台語唸)啊!『沒錢』,天天是歹天(壞天氣)。天天是歹日(壞日子)。
(我好像在以前有說過那句話,要一個你「把你的靈感」書寫下來。後面我有可能會說到有關於「靈感」的問題,為什麼要一個你記錄你的靈感。只因在你心中的他、她,才是最會『保庇你的源頭』。就在這裡我說到,那是一個你於你的心中這尊『佛』,他、她才是最『保庇』一個你的人。而不是「外道」。一個人到處去求XX神明,他、她能、或是會「保庇一個你」嗎?。後面,如果一有機會我才插入~~再來說下去。)

上面,那是我背後的現成的故事。是我活生生的生活寫照。我直白的講下來,讓一個你、一個他來聽著。我已經是不會感到這是「見笑」的問題。(見笑也,是羞恥的事情。)而且我也是不偷、不搶的。

若是說~沒錢,像這種的人,多的事。但是,我不會時常掛在嘴邊 說出口的,說我沒錢。我剩下一百元,也是還有錢 存在我口袋裡頭。所以我不會隨隨便便說我「沒錢」了。除非我得要用到很多的錢~~~。

有許許多多的藝術家,也都是從困苦中掙扎出來的。更甚至於當今 有許許多多的企業家,都是由困苦中 成長出來的。

然而,被稱為現代史的『哲學家』~『王鳳儀』先生也不是這樣子嗎?

假藉『王鳳儀』先生的話語 來說那句話;『錢多多的人,修沒道。』(用台語唸)在這句話的下一段,就由一個你來想好了~~。我不好意思說下去了~~~。

我說了這段話,含著什麼意味呢?~~~。

甭說!我時常藉著『王先生』的話語,來組成我想要說的話。我在用前面我說過的那一句話來說下去,於他的『嘉言錄、或是性命哲學淺述』裡頭,都是一句、一句『活生生的生活寫照』。僅管一個你在家「過生活」也好、或是『修道』也好,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生活之知識」。

  在以前,我想過我能 想到的事情、能 接觸到的事情,是有限的。於我的心裡頭想過,我何不假藉由『別人經驗過的、體驗過的事情』來想著、來思考著。

同樣是人,事情,就會發生在一個他身上,說不定有一天也會發生在「一個我」的身上。

如果我能「把別人經驗過的、體驗過的事情」注入我的心中來做參考、來做體驗一下。試試看,那是什麼款的、是如何的滋味。那樣子體驗下來,我就更具備他的那種「知識跟經驗」。

於現在、在這個時候,我能說下這 於生活上大大小小的,還是這樣先接受『先賢的知識與經驗』。再經過在生活上的磨練之後,我才能夠說得上來的。

說實在的,我想要講一篇這樣的話,還是需要經過大大小小的、鉅細靡遺的「細思」,才能說得好來的。還是需要琢磨跟磨練的~~~。

人嘛!在平時的生存裡頭,就必須具足許許多多的「知識跟技能」,才能夠生存下去。否則!難成為~~~!?】

我在【】中,插下了這一段靈感中的話語下來。

----------------------------------------

不要因為不成功了而氣餒:

不好意思我又扯了一大堆了,我們還是回歸上面的話題來說 好了。

我為什麼說『土地公』不敢承受呢?因為我的背後,跟著一大群的靈魂體,其陣仗比『土地公』管轄的還來得大,有一些的「靈魂體」還來自於千年古老的。結果我被那一些「靈魂群」給圍著了。不讓我賣了。我假使煮得再好吃,也是沒擇。

(我用「假如」來說好了,假如我能為各位解說『經文』不是可以造福更大的、更多的一大群人嗎?。更何況我背後的靈魂體、或說「靈魂群們」跟著我 有的已經是好久、好久了。我這樣想過我自己去賣了「蚵仔麵線」只是造福一小地方人的口福而已。

對於經濟上我沒出去賺錢,確實在我太太的心理上壓力很大。

而我出去做生意,只是要讓他們(我的家人)知道我有能力~去做生意的。

在我一個從來沒有煮過~在「生意上」可以賣給人家吃的情況之下的「蚵仔麵線」。而我煮出來的「蚵仔麵線」就讓他們吃得口感~感到很適口、很爽口。我的家人,才放心讓我去賣了。結果呢~~~

唉!世間的事情,有時候不是一個我、一個你說不甘心,就能不認帳的。現實的情況,擺在我的眼前。而一個我又能怎麼麼樣呢?誰也不願意做出「不順我心」的情況出來。更何況~是我喲~~~!

有一天,我聽到收音機的主持人,這麼說上一句話:『一個人很努力了,不見得會成功。但是,也不要因為不成功了而氣餒。』

我是一個跌跌撞撞走過來的人,在你們之中有些人 聽過我說過的話。知道我這個人,已經是怎麼樣的一個人了。這一次,我這門生意經的生命力最短。只有兩個月而已。真是人生不濟,有恨悠悠~~~之慨啊!!!

正當於五月初十那一天我公佈那篇。就是前一篇相招『大家來走入心靈中的清靜境地去』之後,我才輕鬆了下來。

為什麼我這麼說呢?

因為他們(靈魂群)已經得到她們想要的『要訣』了。他們得各自回到自己的本位去~再『修行』。他們已經是 得到他們所想瞭解的『經意』了。

話說回來,你們這麼一聽 可能會有人懷疑我在虛吹、亂榨 油。

但是,我還得鄭重聲明跟『靈魂界』不得開玩笑。【得要說一,就是一。】如果一個我、一個你沒有XX東西,可以讓他們承服的時候,那就可以跟他們「協調」、可以跟他們「按」。他們會一直等著一個我、一個你來『兌現』的。

可是,就是絕對不能空口說白話。我這樣說好了:一個人假如跟「靈界的朋友」,亂說、或者是白說了,那是將會很糟糕的。【因為「靈魂體」是直直的、憨直的。既然一個我說了什麼話 說出口了、說下去的話,我一定要去註銷(我要來兌現的)。否則,一個我、一個你就不要亂講話。在這裏我特別聲明一下。】

在這個世間,我是跟你們一樣,於這一世,也是按步就班的來修行。當我三十九歲開始漸漸地轉入修行行列之時,於我的靈感中就這麼樣~告訴我:所有的『佛法』散落在世間於人人的身上。「上天」要我在逐一的、慢慢的去收集起來、彙集起來。各位你們可否!還記得四句偈:『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求菩提,恰似兔覓角。』

我很早於十幾年前,就知道我於前世~是誰。又在我五十七歲那一年,更明確的證實了我於前世~是誰。但是,我自己的口風 很緊,我怕我自己做得不好。而且又了解每個人,天天都是會有「漏處」。(每個人的行為,於每一天都會有缺點~遺漏下去、或是說 我會有想得不週全的地方。)對我自己的研修,不敢沾汙了我自己生生世世的聖名。

在『靈界』的朋友,或說是信徒,他們是不可能、不知道我~是誰。所以他們契而不捨的緊盯著我,要我讓他們「得度」。

當我寫下了相招『大家來走入心靈中的清靜境地去』之後,才心甘情願的各自離開我身邊 回歸到他們的來處。

不是有那一句話:『從哪裡來 回到哪裡去。由來處來 回來處去嗎?!』

有接觸過神明的人,一定還會記得這一句話的。他們該回去督促他們的子孫、或他、她自己本身更加、加緊的去「修煉」。

所以在「經典」中,也有些人聽過這句話;「人身難得」。有許許多根源的「靈魂體」,都相爭要來出世做人。

----------------------------------------------

佛祖『釋迦牟尼佛』他說了四十九年的『經典』,到了最後 為什麼他~說他『無說』:

不過,我還是需要來補充上一篇我說過的內容。在你們之中有些人,瞭解、知道我掃除有如那塵埃的思緒。但是,也有許許多多的人,還有不知道的,跟不瞭解的。還是需要我「一一指證」出來讓你們更清楚的 知道跟了解的。

為了啥麼?

為什麼原因,我得要講呢?

因為天地之間,是有了『順序』在運行的。而且『宇宙的星系』之間也是一樣有了『順序』在運行的。我是先講到「運作後的果實」,我已經是轉到「空空」~無半項~那個境地去了。

然而,我又說我需要補充內容呢?而其中是什麼「理由與根據」,我轉入「清靜境界」去。假藉「什麼能力」可以轉入?

一個你不禁不會懷疑我沒有說出『要領』這 不是很矛盾嗎?

因為我 是過來人,我又講過我生生世世,存有聖名。

難道一個你不禁不會想起我這樣說我自己早已經是『佛』了嗎?

我這樣跟一個你直白的講,也已經是「無法度」了(沒辦法了)。因為我需要來揭開『無說』這兩個字的內涵。我必須要具備這份『佛』的資格,才能為一個你(為你們)解說。

我剛剛在上面已講過了,一般人有什麼話,都可以講、可以說~~~。唯有這種話,絕對不是可以開玩笑的說說就『了得』了。在『靈界』,是會『追根究柢』的喲。我這樣說應當很清楚了吧!。

(請留給我一個隱私的空間,時間一到我會很自然得讓一個你知道我是誰 好嗎?不必急著要問我~是誰。相信我說的話 就好了,那樣子我就會很滿足。我不會把寄望放在一個你身上,而是一個你要自己來寄望自己成『佛』。這樣瞭解我的意思嗎?只因一個你都是『未來佛』。更因為一個人有了什麼事情,都是得要自己來做過的。一個你自己把佛的精神與精華 吸取到你的身上來做著、來用著,那樣子才能證實每一尊『佛』所說的絕無虛假的。我這樣說,應當夠明白了。)

如果我不把內容充實起來,就等於讓一個你沒有順序的成長了。而那『果實』從哪裡來?一個你難道不會覺得我沒有把『因果』交代清楚嗎?

如果是一個不了解佛法的人,還不要緊。假如在一個『高學問者』的疑問之下,我不是倒了嗎?很難看嗎?

而且這世間,又不是只有我一個人『下凡』來而已。這樣一來:『一個你當然可以自然的更明白囉!還是有許許多多『高僧大德、或是佛陀』下凡來把持『佛脈』的人嗎?每當他、她來接引「各位」之時,一個他、一個你不見得能夠了解他、她,已經是『大菩薩、或是佛』了。

哦!對於「接引」兩個字我要特別得強調;「接引」兩個字的意思,是「引導」的意義。而非是當一個人死了之後,再來「引導他、她」。非也、非也。而是在當一個人,生活著、生存著的時候,就在做這一項「接引」的工作了。好讓各位、或是說一個你在未來 也能成為『佛』。就是現在,就是此時,每一尊『大菩薩、或者是 佛』就在引導一個你成就『佛陀』了。

不禁也會有人問起那是什麼原因呢?

理由 只有一個,為了『人類優良的品質』得要不斷的提昇進化、與演化而已。

佛祖『釋迦牟尼佛』他說了四十九年的『經典』,為什麼到了最後他說他『無說』!?這一句話、這個流言,一直傳遞在這個世間已經很久了。

即使有些人,了解、或是知道這內容 也沒有再提過。所以少有接觸『經典』的人,就只有一知半解的存在他、她的心中。

這時,我可以來揭開這句話的謎底。也可以用話跟實際的具有在書本的那裡,來證實佛祖『釋迦牟尼佛』他已經是『無說了』這三個字齊全才正確。

喔!有許許多多的人,都會是那樣把「傳話」傳得不完整。

照理說 佛祖『釋迦牟尼佛』在「圓寂」、或是說 「涅盤」之時,所說的應該是一句 他可以完完全全的已經進入「無說了」。然而,「無說了」的意思,是說他自己這一生 已經劃下了「句點」了、是他已經「了道」了。是他已經成『佛』的時候了。

於當今,這個時候,還有許許多多的流言、或是解說經文的人,多少都沾染上「慵懶」的壞習性。不再勤於「追根究柢」的把根源弄個明白了。

我就拿這個「明白了」跟「明白」來作比較一下。「明白」是現在式。然而「明白了」是過去式了。是已經完全了解、知道它如何來運作於生活上了。

那麼『無說』與『無說了』是不是只差一個「字」就成了具「有天攘之別」的感覺。

『無說了』是已經進入成為『佛陀』的規格和條件了。這一句話,是用暗示的跟眾生 說他已經成為『佛陀』了。

在傳遞的流言中,單單少說了一個字「了」,那整個語意,就走樣了。讓眾生、或說後生晚輩 議論紛紛、迷網不清。

於現在,我就來把這個『無說』掀開來說一說吧!

在民間的流言說;佛祖『釋迦牟尼佛』他說了四十九年的『經典』,為什麼到了最後他~說他『無說』。是怎麼樣他說『無說』呢?然而,『無說』是具足了怎麼樣的一個情形?又記載於哪裡呢?

各位最時常聽到的 是『觀世音菩薩』顯現三十二相嗎?

然,三十二相是什麼意思?記載於哪裡呢?其作用,是呈現了什麼效果呢?

在今天,我來揭開這個迷失的流言。好讓一個你有了一個更清楚答案。也可以使我來解決在我心中縈繞一年多而揮之不去的煩惱。(上天要我來說一說,而我也不得不說吧!)在我想要說這種話之前,我沒有先讓各位 了解我具足那種「資格」前。我是不能夠拿出來說的。

一個人想要解決『煩惱』最好的辦法,就是做出來、或是說出來嘛!?


這時,在這一篇如果連帶「指證」出來 ,我可能會說得多一點點。請一個你就多一點點「耐心」的聽完我說的、指出的內容與過程吧!?

那三十二相,是記載於哪裡呢?

各位對『金剛經』三個字一定並不陌生吧!?

『金剛經』所記載的 即是三十二種清淨行。也就是說『三十二種清淨行』記載於『金剛經』裡頭。又稱它為『三十二相』。

咱們先來聽聽看,記於~『法身非相分第二十六』。

(* 各位同修、或是我再用「一個你」來稱呼。「翻得後頁是前頁」一個你記得我講過這一句話嗎?~意思,是先把重點拉出來說著。今天在這篇文章中,為了節省「篇幅」的時間跟「打字」的時間。我也是從網路「搜尋」這一些『經文』以縮短簡略的方式,抽出精華來指出啥麼是『無說』。而『佛祖』他進入了『無說』是什麼情況進入了『無說』。一個你在這一篇聽完之後,就從網路『搜尋』完整篇幅的文章 出來看、出來聽。搜尋的網址~是『金剛經直解(濟公活佛註解)』搜尋出來之後,再行對照我這裡的『經文』。如果無誤,即是正確了。)

以下是我抽出許多的精華來說著:

咱們先來聽這個、我們時常聽到的話語,一個你聽一聽『佛陀』怎麼講的:

* 法身非相分第二十六

經文,是這樣講著:『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 這個四句偈:是不是在暗示『無說』沒有色(色,即是相、又謂色身。)、沒有聲音,才能見到『如來』。也就是見到一個你本身這尊『佛』啦!。因為世間法,即是『有為法』。而啥麼是「有為法」呢?用簡單的來說~就是咱們肢體語言的行為~看得到的行為,全部統稱「有為法」。從這裡指出來什麼是『無說』。並且也開始「接引」一個你進入『無為法』~進入清除會干擾思緒的「世間法」。~進入啥麼是『菩提』。~進入啥麼是「空」、啥麼是「空空」。~進入啥麼是「極樂」、啥麼是「極樂世界」。)

在這篇『法身非相分第二十六』的講義,由一個你就來聽一聽吧!

【講義】
  佛曰:「須菩提」乎!你的意思怎麼樣﹖果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否﹖須菩提,未喻其意,以為欲觀如來之法,當不出此三十二相。因答曰:如是如是。佛聽此言,向須菩提曰:「須菩提」乎!轉輪聖王,以福業重,亦具三十二相色身,設若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則轉輪聖王,豈不即是如來麼﹖須菩提就隨聲應曰:世尊!我已解我師父所說的道理,不應以三十二相觀如來。這個時候,如來佛,因示以離相二偈,以為垂戒。就是法身,等同虛空,靈覺含真,妙體湛寂,離形跡之間,超耳目之外。汝等若徒以顏色,見其形容,或徒執聲教,聽其謦欬,欲以此二者求見我之真性,則這種人,是執於色身見佛,捨了正路,向外去馳求,即是邪道,決不能見如來之本來面目矣!

接下來:
(我按照順序~排下去說著。我前面講過了『佛道』是由『人道』經過研議、探究之後,再來將精華記載於『佛經』裡頭的。)

* 無得無說分第七:
(經文的內容,由一個你去「搜尋」出來看吧!?這時,我只抽出「分解"、或是「講義」給一個你先聽一聽,就好了。免得篇幅太大了。)

【分解】
  前分說的佛不可見,法不可取。佛既不可見,那末經文是誰說的呢?法既不可取,那末得法的是誰呢?這都是凡夫的疑問。以為有物可得謂之得,有法可取謂之法,殊不知法是不可對不可見的法,並非是有形的物質可比。既不可對不可見,又有何物可得呢?更有一種聰明人,謂之心得。然此心得,也是一個無形的我執。謂之能知障,又謂之理障。事障障凡夫,理障障菩薩。今云無得者,就是雙破事理二障也。未悟之時,須憑言說,已悟之後,言說皆非。如來所說之法,有時說有,有時說無,皆是因病施藥,並無一定之說也。若是隨言生解,執著有無,皆是法執之病。但有言說,都無實義。今言無說者,是破語言文字之障也。所以經頌云:有心俱是妄,無執乃名真,若悟非非法,逍遙出六塵。

【講義】
  佛曰「須菩提」乎!你的意思怎麼樣﹖如來果有所得菩提(正覺)否﹖如來果有所說一定之法否﹖須菩提曰:如我解佛所說的意思,沒有一定的法。名為菩提,也沒有一定的法可說。這是什麼綠故呢﹖就是因為我師父如來,所說的法,是無上菩提之法,可以心悟,不可以色相取。可以意會,不可以口舌說。我師父說的是非法,(雖有而卻無)非非法,(雖無而卻有)這個綠故,不但我師父如來,就是一切賢聖,皆用這個無為法自修。不過得道淺者,(賢)或假言說章句,而後自悟。得道深者,(聖)就可以頓悟頓修。其成功雖一,因根有利鈍,悟有深淺的差別,所以成功乃有遲速不同也。

接下來:

* 無為福勝分第十一:

【分解】
  凡以有為法布施,所得福報,是有盡的。若以無為法布施,所得福報,是無量無邊的。無為有為,是對待法。無為不離有為,離開有為而無為不顯。有為實在無為,真無為就是有為不住。所以大菩薩不住無為,不盡有為,方顯無為福勝。甚麼是不住無為呢﹖凡菩薩觀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修無為法,聞法後迴智向悲,不肯安住無為,發大悲心而度世,悲智雙方運用,以六度法攝化眾生。雖說是度無量無邊眾生,可是不存能度所度的心,這就是不住無為,而行菩薩道也。甚麼是不盡有為呢﹖凡菩薩破盡了塵沙惑,雖說是觀眾生無量無邊,但是不存難度的心,不存疲倦厭煩的心。和光同俗化身千百萬億,常行度眾生之事,眾生無盡,願力也無盡,這就是不盡有為,而行菩薩道也。總之是有為而不住有為,無為而實無不為的意思。菩薩能行無為之功用,所以說無為之理,福德無量無邊也。

【講義】
  佛曰:「須菩提」乎!如恆河中所有沙數之多,比喻一粒沙,等於一恆河,你的意思怎麼樣﹖諸恆河之沙多不多﹖須菩提答曰:世尊!甚多。一沙各為一恆河,河尚無數,況河中的沙乎﹖
佛又曰:「須菩提」乎!我今實在告訢你,若有善男信女,以一粒沙,當做一個世界。用充滿如恆河沙數那麼多的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來布施,得福德多否﹖須菩提答曰:世尊!甚多。佛告須菩提曰:若善男信女,在這本經中一章一句,乃至受持四句偈等,演說給人聽,這個法施的福德,又比前寶施的福德,更多多矣。

* 如法受持分第十三:

【分解】
  法者,般若之妙法也。凡經律論三種俱是教法。如法受持就是說的依法而修。先由多聞而求解,由解而行,由行而證。推而廣之,有八萬四千法門,對治眾生八萬四千煩惱,因病施藥,種種皆對治法門。譬如眾生淫怒癡之病,就用戒定慧治伏之。四念處,五根,五力,四正勤,四神足,七菩提分,八聖道分,三十七道品,無一不是修行人的妙法。今言受持的意思,是專指受持般若妙法。因為受持般若,諸法皆具足也。前邊說的法身非相,重重破執,已於一相無相分中,將般若的妙理,逐細顯出,至此群疑頓釋,言至理極,所以空生領悟旨義,請詰經名。

(* 各位同修、或是我再用「一個你」來稱呼。我以前也是跟一個你同樣、尋尋覓覓的想要找到一個屬於自己想需要的「法門」來修持。那種的行為,都在這一句裡頭。『先由多聞而求解,由解而行,由行而證。』而於此時,咱們來說這「八萬四千法門」。這個意思,是說我們生為人,在這個世間生存、生活之時,具有八萬四千的煩惱而這煩惱~經由統計之後,有八萬四千的煩腦之多。猶如微塵之數不可算的世間法。而在「學佛」這個時候,也具有辦法~來遣除去掉。所以講對治眾生八萬四千煩惱,因病施藥,種種皆對治法門。該是用『人道』的經驗,來對治煩惱。於此時,各位已經開始進入『無為法』之時,在不知不覺中就開始進入「這個法門」了。這樣一個你應當很清楚了,也可以感到很幸福。*)

【概論】
(在這篇我將「概論」拉出來說一說:就省去講義,於這段是比較重要的。)
  本分,須菩提因聞得前分,持說此經,成就希有之法,經在佛在。經的尊重如此,所以當機請示經名與奉持的道理,以便好奉持如來佛告以此經名叫金剛般若波羅蜜。汝等所以要奉持此經。是因為此經中,有無上的菩提法。如誠心奉持,就可悟無相無住的道理,可以生金堅剛利,明無不照的般若,(妙智慧)登諸佛的彼岸。這個就是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要在戒弟子們,應依法奉行。如來佛說此,雖意在顯法,但又恐怕諸弟子著於這個經名,忘卻了般若為自性的般若,因而又破經名的著相故曰般若波羅蜜,即非般若波羅蜜,不過假一個名字叫般若波羅蜜而已!經名既不可著相,更有何法可說,清淨心中,本來無相,波羅蜜經,不過使人自明自性,本來亦無法也。既無法,何有經,無經有說!可知凡有言說,皆是醫病之方,傳心法要云:「佛說一切法,為除一切心,若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蓋未悟時須憑言說,悟來言說皆非。有病不服藥,是病固難除,病去藥存,此藥也是病也。並舉不但小如微塵,大如世界,就是如來我說的三十二相,是空的一個假名而已!如來佛,如此循循引說,無非欲令其破相見自性之如來。所以最又較量福慧,(此是第三次)明離相之用,以顯經功意。謂無論如恒河沙數的寶施,如恒河沙的身命施,究竟是外相,不如持經見性,得福更多也。

(* 在這裡我用紅色的劃出「奉持」,另外還有一句「持經」。這裡還是具有的,~不如持經見性,得福更多也。~為什麼?我想要釋解這兩句話,也就是這兩句的行為舉動。若是一個你已經知道了,就繼續使用著。如果有不知道的人,多聽一聽我的見解一下。對於『奉持、持經』這兩句話,是要讓一般人還沒有在心裡頭 具有更好「經意的人,來使用著。

各位一定時常聽到「要改變那個性情」吧!、或是聽到叫一個你「要轉一轉念頭」。我來說著:如果不知道啥麼念頭,是好的。叫一個你、一個我,是要我、要你轉到「叨位」去呢?!若是我沒有一個目標,沒有一個好的方向,你叫我轉、叫我是要轉什麼念頭。我也轉沒路可去。

而對於『奉持、持經』這兩句話來說;意思,就是我把這裡的「經文」裡頭的聞句記住。而一個我、一個你記住了。以後,你心情會更舒服的、日子會過得更爽快的。之所謂用念頭記住~啥麼是好話、啥麼是存好心、講好話、啥麼是好事、做好事、、、等等之心裡頭去想著。這是我對著『奉持、持經』的詮釋

一個你記得我出去學『道教』禮儀之時,持著的『經句』是什麼話語嗎?就在這裡、就在這裡又出現了。傳心法要云:「佛說一切法,為除一切心,若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我用那句濃縮的話,我持著那一句『一切處無心』。

而在那一間「宮」於那時,只有我一個「查脯人」而已。其他的信徒,都是「查某人」。而我持著的那一句「一切處無心」是已經沒有「貪、嗔、癡」的色心了。我將『奉持、持經』的好處,說到這兒的「心思」、或是說「念頭」轉到哪兒去比較好呢?而對一個你、一個我有好處、或是講有利的、以及對人家也有利的,就盡量轉換到「那裏、那個所在」去吧!這都是由一個你個人來做主意的~~~。

在這裡我還要特別強調~【進到這『金剛經』裡面來,已不是讓一個你、一個我來『誦經』、或是『唸經』的。換我來問你一個結論,「奉持、持經」的人,跟「誦經」、或者是說「唸經"的人,花費同樣的時間~所結下的「果實」相同嗎?是誰~較為好呢!?】

『佛祖』講下「金剛經」給人人來聽著。那人們還要唸來讓『佛祖』他聽嗎?

難道一個你不會感覺很矛盾嗎?!我有時想起來 感覺真的 是很好笑呀!有許許多多的『寺廟』,已經是走「偏去」了,他們都在不知不覺中走「偏去」了!。

我在這裡再提醒一次,啥麼是『無為法』阿。*)

【附言】跟【講義】~由一個你自己去看、去想,就好了。我在這不便多說了!

下面來看~那三十二相 是啥麼款的、啥麼樣的:
*  三十二相﹐如來具容貌相好十二種﹐身體相好十種﹐手足相好十種。以三十二種淨行﹐修成三十二種相好。此三十二相﹐都是應身相。應相可見﹐法相則不可見。三十二相名稱如下。(一)足安平相﹐(二)千輻輪相﹐(三)手指纖長相﹐(四)手足柔軟相﹐(五)手足縵網相﹐(六)足跟滿足相﹐(七)足跌高好相﹐(八)(月耑)如鹿王相﹐(九)手過膝相﹐(十)馬陰藏相﹐(十一)身縱廣相﹐(十二)毛孔生青色相﹐(十三)身毛上靡相﹐(十四)身金色相﹐(十五)身光面各一丈相﹐(十六)皮膚細滑相﹐(十七)七處平滿相﹐(十八)兩腋滿相﹐(十九)身如獅子相﹐(二十)身端直相﹐(二一)肩圓滿相﹐(二二)四十齒相﹐(二三)齒白齊密相﹐(二四)四牙白淨相﹐(二五)頰車如獅子相﹐(二六)咽中津液得上味相﹐(二七)廣長舌相﹐(二八)梵音深遠相﹐(二九)眼色如金精相﹐(三十)眼睫如牛王相﹐(三一)眉間白毫相﹐(三二)頂成肉髻相。


* 無法可得分第二十二:

【分解】
  般若妙法,本是自已家裏物,本來無失,從何有得。但有所得,皆是執情未忘,能所未破也。前云得福德者,以布施之因,得福德之果,此還是相分邊事。今云無得者,是云福德性,非福德果可比也。福德果尚有相可見,福德性實無相可見也。福德性既無相可見之法,即為無法可得。不但無法可得,即能得者亦無。相分是所得,見分是能得,能所盡破,即不見眾生為所度,不見自身為能度。故云無量眾生是我度者,實無眾生得滅度者。

【附言】
  無得之理,其細已極。當初祖到東土破六宗時,觀其破無得宗之問答,可稍明無法可得之真諦。祖問曰:汝云無得,無得何得,既無所得,亦無得得。彼眾中有寶靜者,答曰:我說無得,非無得得,當說得得,無得是得。祖曰:得既不得,得亦非得,既曰得得,得得何得。寶靜又答曰:見得非得,非得是得,若見不得,名為得得。祖曰:得既非得,得得無得,既無所得,當何得得。寶靜當下疑情頓釋,此段文之問答,皆甚深法,此宗當時抱了一個無得宗,殊不知存了一個無得之心,已經執著無得二字。般若妙法,不落語言文字。若執著不忘,以眾生知見,妄測佛智,則愈尋愈遠矣!所謂無上菩提者,即是本來清淨智慧,非另有法可得,但不留一法,乃通萬法,才是無上菩提。有法可得,便為法縛。無法可得,方為解脫。

【講義】
  須菩提向如來佛曰:世尊!我師父得無上正等正覺,究竟真無所得麼﹖佛告曰:如是如是。「須菩提」乎!我於法中絲毫無得,因有得即有失。凡是可以得失言者,皆是身外之物,非自性也。自性菩提,人人具足,何能言得,但沒有一點法可得,是名無上菩提。

(* 在這一篇我為什麼還拉出來,一個你不禁會質疑吧!?

在這一課我只有劃下這二個段落:
般若妙法,本是自已家裏物,本來無失,從何有得。但有所得,皆是執情未忘,能所未破也。

般若妙法,不落語言文字。若執著不忘,以眾生知見,妄測佛智,則愈尋愈遠矣!所謂無上菩提者,即是本來清淨智慧,非另有法可得,但不留一法,乃通萬法,才是無上菩提。有法可得,便為法縛。無法可得,方為解脫。

我在這裡用這兩句話來說著:1.般若妙法,本是自已家裏物,本來無失,從何有得。但有所得,皆是執情未忘,能所未破也。2.不留一法,乃通萬法。

我若是用這裡面的『哲學理論』來談到內容,說不定會讓一個你聽得「霧煞煞」。因為『哲學理論』是講到正面、以及談到反面、、、等等理論。在前面的篇幅中,你們已經接觸過了。它是對著一事、一物;具有一陰、一陽兩面的理論。陰面的可以來幫助陽面的事物,陽面的可以來牽引陰面、來導正陰面的事物。

若是一個你、一個他在『學問方面』較好的、『理解力』較能深入的人,他們是聽得懂這是說什麼意思。但是,為了顧及其他的人們,怕他們用那「正翻、倒翻」的理論來說了會聽沒、會聽不懂。我就用另外一個「實際的情況」來講這一課的重點,好了。

我這時,舉起我生活的實例~來說這一句話:『般若妙法,本是自已家裏物』。

我簡單的來說:我從無到有~去學做「大理石」。那時,我心中只有一個念頭,『人人都是我的師傅』。

而我做到大師傅。其中我又經過了十二年的時間沒去做過、沒有去碰過。於此時,我又為了生活費用再去從事營生。這其間讓一個你來講~我的功夫有得,還是有失?!

我讓你來講,來評一評吧!

而我只要把「功夫」真正的學到手頭裡面來,於我心中一點點是不會再增加的,也不會減掉,也不會流失掉。我將它(這功夫)丟到一旁去。一丟,就是一十二年的時間。於不熟悉的人,我也不曾提起我具有這門功夫。

我若是不需要用到之時,我就不會去想起來、或是提起來說著。(有所得,皆是執情未忘,能所未破也。)

就像在上面講的;我「不留一法」,在我身上。但是,我在過去已經是把功夫具備了。在我心中也未從會忘記的。於現在,只要我又靠近這一門行業,我又拿起「大理石」來,若是有了什麼情況,都能應對。又不失一個「師傅」的風範。讓我拿起來該做什麼地方,就會做出什麼手勢來。這我都可以做得來喲。

我讓一個你來說著;我有得嗎?我無得嗎?上面有說過:這~『得與失』,都是世間的法門啦!我在這裡真的「不留一法」,但是,我於現在又穿梭於「萬法」中。而「無為法」呢?只要把「有為法」存記在心頭裡面成為「無為法」,都是「無得、無失」~阿!

因為我一生的經歷,又可以說、可以寫一本個人『經典』喲!。

喔!我好像是漏講了這話,如果一個你把這門功夫(三十二種淨行法門)從了解到實踐、學到手頭裡了(學到心頭裡去了),不成就為一尊『佛』也會成就為一尊『大菩薩』喲!為什麼呢?因為『佛與大菩薩』也必須具備這裡面的法門。*)

【講議】
  須菩提向如來佛曰:世尊!我師父得無上正等正覺,究竟真無所得麼﹖佛告曰:如是如是。「須菩提」乎!我於法中絲毫無得,因有得即有失。凡是可以得失言者,皆是身外之物,非自性也。自性菩提,人人具足,何能言得,但沒有一點法可得,是名無上菩提。

(* 因為「八萬四千法門」密密麻麻的。而眾生的煩惱不一。我請一個你講你想要、得哪一個法門呢?那是以經是太多了。所以『佛陀』沒有一點法可得,是名無上菩提。也是真的啦!因而『王鳳儀』先生講『事來則應,事去則靜。』於一個你身上可以來想到這一句話,是不是啦!還有一句話可說的:隨緣說法。*)

* 化無所化分第二十五:

【分解】
  化者,以法度生也。無所化者,以平等心度平等眾,外不見所度之眾,內不見能度之我,作平等法界觀,自他兩忘之時也。此文從是法平等,無有高下而來。既云是法平等,無有高下,又何有眾生可度也。若從理法界事法界比較而觀,即悟平等度生之妙。在事法界觀,實有眾生可度,若無眾生可度,則菩薩又何須行六度萬行也。在理法界觀,實無眾生可度,若有眾生可度,則菩薩即不能一體同觀也。究竟眾生何嘗不是受菩薩所度,菩薩又何嘗不是度眾生。不過菩薩悟平等之理,知心,佛,與眾生,是三者實無差別,故曰化無差別,故曰化無所化也。

【概論】
  本分,佛要破佛有人、我之疑,以顯法身真我也。前云是法平等,無有高下。如來佛,又恐怕人誤解,疑謂法既平等,則無佛無眾生,又為什麼言我當度眾生呢?眾生人也,我度眾生,則有我矣!所以如來申說無我,以喚醒眾生及凡夫。因為平等法界,眾生與佛,同在性中,佛與凡夫,同為一體。不過一片慈心,欲其自悟耳。實則欲其悟,即所以度也。

(* 在這裏我剛好可以拉出來講到;我為什麼講那「五行性的性情」之中,若是具有不好的性情,就是有需要「渡」、就是有需要「轉移」。轉移到較好的「思為空間」去想著。將它注入到一個我的「思惟空間」來讓自己使用著。例如:好似我們身外的物質一樣。東西若是不好用,我們最好改變 不再去使用它。而人們的性情,也是這樣的

然而,『王鳳儀』先生講的那一句也是這樣子;『撥陰取陽』由你自己「選取較為好的想法」來行使,那樣於人生的路途上來走,一定會比較為平順耶。

所以在這 我見到:因為平等法界,眾生與佛,同在性中。佛與凡夫,同為一體。不過一片慈心,欲其自悟耳。實則欲其悟,即所以度也。

我就回想到我前面 所說過的話語裡頭,我要人們、或是說一個你將「那不好的性情」,於了解之後,開始轉移到具有「禮儀」的、或是說更具有「禮貌方面」的思考去做著、去行使著。(我那樣子說,是具有目標,可以來做轉移的。還是那句話,個人要靠自己來呀!靠自己來成就自己呀!。)

* 不受不貪分第二十八:

【分解】
  領納在心為受。凡人對於外塵相,無論順逆境,但有愛憎之心,皆謂之受。即云順逆境一切不受,亦謂之受。但有生心動念之處,皆謂之受。若推尋受之根本,即是微細之我未忘。既通達無我法,無我則無受,能受之我已空,故曰不受。常恆不足為貪,貪求五欲之樂不休,謂之貪,貪求福德謂之貪,即貪求涅槃亦謂之貪。菩薩悟無我之後,不貪念五欲,不馳求福德,不趨向涅槃,故曰不貪。

【附言】
  一切法,須要無我。人之不能無我,皆由於不能忍。不能忍,安能無我乎?所以忍辱波羅蜜,要能忍能辱,直至不但忘辱,亦且忘忍,逆來順受,反加度脫,無我始得成矣。
不能忍,安能無我,惟無我,所以得成於忍,此成佛精進堅強之本領,全經五千餘言,只疏此十字,是如來佛的精要語。

【講議】
  佛曰:「須菩提」乎!若菩薩雖以無量世界的七寶行布施,因心著相,故所得之福,雖多有限。若復有人,心不著相,知一切法無我,時時忍,事事忍,堅持耐久,忍之又忍,以至忍而忘忍,無我始得成矣。如此則此菩薩所得功德,比前菩薩所得功德更多多矣。
這個緣故,因為有離相的因,則得殊勝的果,然而不受也。須菩提向佛曰:世尊!因果受施,理之自然,為什麼說菩薩不受福德﹖所以佛又告曰:「須菩提」乎!菩薩度生布施,原是行所當行,初無計功計能之念,福德之來與不來,聽之而已,是之謂不貪不受也。

(* 於這一篇文章之中我不用再補充什麼了。這文章已經講解得很清楚、明白了。至於那『文言文』還是由你從網路「搜尋」出來看吧!。我前面已經有留下「網址」了。啊!我也不妨多幾個字吧!?搜尋的網址~是『金剛經直解(濟公活佛註解)』*)

------------------------------------------------------------------------------------------------

【後記】
  在這『金剛經』、或是講這是三十二相 如來、三十二種淨行也好,我都是由不知不覺中將你們、或是說一個你引入到這裡來參悟著。我本來是要用要另一種話題跟方式,來揭開這些在這社會上的流言。佛祖『釋迦牟尼佛』說了四十九年的「經典」,為什麼到了最後他~說他「無說」。而我只記得那一句話;『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這四句偈記載於『金剛經』裡頭的。這句話的話意,是「無說」的意思。若是有聲音、有行為了,皆是「有為法」。皆是「世間法」。

我在「何謂是功德」那一篇文章之中,就有這個意思。說到從「有為法」中來吸收之後,來轉入「無為法」而轉到個人的心中來修飾自己過了後,再透過四肢的行為來表達出一個我 個人的修養。這樣便是、才是具有「功德」。

「功德」非是在個人的身外,也非別人講的;捐出一點點小錢、或大錢,就具有「功德」。那種的行為,不是沒有功德,是非常微薄的。

但是,一般人也不要去貪執「功德」。具有想要、或是肖想(覬覦)做功德的人,那是完全沒「功德」可言的。

我想不到當我掀開我那一本以前用功過的『金剛經』之後,我才發現這『金剛經』的內容,是說著「三十二相」的。我就用這三十二相的『無為法』來向你們、或是說一個你來表達『無說』是更為貼切了。

我上過了『淨空法師』的課,也聽過了『白雲禪師』的「微識學」。我以前時常聽到『淨空法師』講那句話,『一門深入』。他說一本通,其他的『經典』 都可以通達。

之後,我早期就先在『王鳳儀』先生的「言行錄跟嘉言錄」用功。再來便是『達摩祖師』的「頓悟法門」。這兩本書我很用心的深入去做我的功課。所以後來 我就將那『王鳳儀』先生的「性命哲學淺述」送上「部落格」來。依著順序又將『達摩祖師』的「頓悟法門」 登了上來。

哦!那句『佛法』散落在世間人人之身上。「上天」要我去收集、湊合過來注入我的心中。真是讓我搞得不成人樣。而且我又在不知不覺中還要接受考驗喲!

--------------------------------

進入『般若甚深微妙法』:

  在無形中、已不知不覺的將一個你引入『屬於佛、或者是大菩薩』行持的「律藏經」來了。之所謂「律藏經」,即是思慮 個人的行為,奉獻自己的能力。而且我講過「轉念」,把一個你的思維 轉入更好的地方來重新思考。

(世間事,就像打「麻將」那樣子。時常搓一搓又重新再來過。我說這~是一個很好的比喻。一個你可以參考一下,於生活裡頭是不是這樣子。我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其他的專業、專門行業之外,我幾乎都做過、都動過手親自處理過。凡是不要做出超過「良心」的、沾汙「自己」性情的事情,我幾乎都會動手去做過。)

在這一篇~三十二相、三十二淨行的篇幅中,是一個很好的所在。『過去生的佛、以及大菩薩』可以使用。而你這位『未來佛』,難道不能使用來行持嗎?

在這裡,一個你已經於不知不覺中進入『般若甚深微妙法』了。

大家,這兒來、那兒去,不是想要找一篇好好的『經典』來做自己的功課嘛!?

『一門深入』吧!?一個你有了「一本通,萬本皆通」。有了「一法通,萬法也不難通」也。

於過去的日子裡,有人說~唸『金剛經』可以閃過災劫。在這我講不只這樣,若是一個你有能力行持『金剛經』不但沒災劫。也會得到不可思議的福報。

-------------------------------------------
多聞:
  作為一個多聞者,是真好。於這裡一個我沒得到「解說」之時,一個你去到「別本經典」,也可以得到「釋解」。但是,不要像『阿難』那樣。『阿難行者』是多聞者,弄到最後也沒得到『爵位』。在這裡我還是要特別強調:一個你一定要『一門深入』那樣子,才會專精。可是,不一定要隨著我所說的。如果一個你能這樣做、這樣做到「落實」,才不會落費掉這一世的生命率。

為什麼?我這樣講呢?

因為「人身難得」哦!一個我、一個你活過這一世之後,也不知啥麼時候 再能來出世呀!。

所以我在上面有提過一次了。不妨在這時再說一回下來:還記得那四句偈嗎?:『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離世求菩提,恰似兔覓角。』

如果一個你想要「不要再來這個裟婆世界」,就多加、更加努力、努力一下。這樣的理由,應當很充足了。因為有許許多多根源的靈魂體,都相爭要來出世做人呀!

--------------------------

  我跟我太太的婚姻,說實在,我有後悔過。(我是奉子成婚的)往事,嘜提起了~。來講這一段我跟我太太說~我只要用功讀書,我就沒對不起她了。

『王鳳儀』先生的話語,我有聽進「耳朵」裡去、我有聽到「心頭」裡去。凡是不管什麼樣的人,先找到她的好處。【找好處上天堂路,又可以吸收到他人的靈光】。還有把『人道』行好了。到了最後~所得到的是『天道』。我將這兩句話,實踐得最透徹。有很多該「修道」的人,他的家庭 都在無形中被拆散了。

而我守住了一個家庭,我守住了我太太,我守住了「人道」。

我曾經也用過那個「忍」字。後來我感覺到不好用,就轉換用「頻率」。太太在發飆我不跟她一齊「起鬨」就是了。人、或說她~發飆總有時間的長短吧!?我就澱澱地聽著、「無說」的聽著~。因為我找到「她的好處」,1.她很會做菜,2.她對於自己的本分很盡責。3.她雖然不識字。

但是,她很照顧這個家庭跟兒子。後來,我知道「老天」不給我多賺到一點錢。我真的很無奈。我也向她說 我怎麼樣跟怎麼樣!?(我是一位該「修道」的人) 她聽沒啦!她也不管我那麼多~啦。而她愛吵架,就跟我吵一吵。(有時候,她真的經濟壓力很大。)但是,她在跟我吵過之後,她也就算了。而我也不會再唸起什麼跟什麼事情來。反正她跟我各有利、弊吧!?

於現在,我想到我對於語意的表達,也算是提昇了很多了。我有自信我把家常話的表達 讀出來了。這樣我就沒有對不起她了。(在以後,如果說我有功德的分數),還是得要撥一份給她的。因為她是我背後的支撐者。

正當我來到這一本『金剛經』(就在上頭)看到上面的那一則「言語」之時,我的心 真的很痠、很痠~。

一個你聽一聽 上頭怎麼樣說的:『不能忍,安能無我,惟無我,所以得成於忍,此成佛精進堅強之本領,全經五千餘言,只疏此十字,是如來佛的精要語。』

-------------------------------

欲壑難填:

另外,我還得補充上一篇所說的;我用『悟道』的方式來表達進入「空空」的境界給一個你聽~呢?。

因為人們的思緒與欲望,密密麻麻的猶如恆河沙數,連續不斷的一直來。所以『王鳳儀』先生說;「欲壑難填」。正當一個我想到這個問題,有了這個欲望之後,緊跟著又不停的產生下一個欲望。

因而我在『王鳳儀』先生的書本上用功之時,我就再用那個方式做一次掃除到『淨空』。所以我就說『空空』~沒半項~猶如一張白紙。

為啥麼?

我要這樣做呢?學『佛』的人,當知『前聖先賢』的辛苦。把所有好的思維、好的想法記錄下來,都留給了「後代的後學者」。更甚至於她自己本身,說不定會再次『倒駕慈航』又再回來得~因為一個他、她會需要再用到這一些資料。所以『聖賢們』一直強調『依經奉行』。

各位~應當唸過這三句話:『1.過去心已過去,不可得。2.現在心,已現在。不可得。3.未來心,未至。不可有。』

又有的說到『不住一切心』。況且還有不住什麼跟什麼心。所以我乾脆掃除掉,不要再來「吵我」好了。在一個你要用清除、去除、掃除、、、等等動辭,都可以的。只要一個你能清除到『淨盡的清靜』就是最好的了。

在最後,我要跟你們、跟一個你分享一個辭、或說一句話,來做為今天這一篇的結束:

當一個我、一個你在上這『經文』之時,我時常會遇到什麼不住相、不執著XX、不著相、、、等等辭句。尤其是不住XX的不住,最難找到合意的通辭。

我用「不滯留」之辭,也不太適當。不居於~也不太適合。我最近常常在想這用辭,我要用什麼辭比較恰當呢?

每當我學會了一件事情、懂得一件操作的功夫之後,就「不要太在意」的放在心上了。就像我學會「大理石」有了那門功夫之後,一丟,就是十二年之多沒去用它。也不放在心上。正當我要用之時,我又可以拿起來就用到的~。且清除到「空」是要再融合、再裝下更多的東西。而一個你、一個我學會了「一門功夫」,也「不要太在意」的、耿耿於懷的放在心上。

因而,我於最近幾天我發現對於不住、不執著、不著、、、等等這些辭句,我覺得用「不要在意、不要太在意」還可以貫通「不住」的語意。

舉個例來說:有時候一個我生氣了,就會說到不適合別人聽得下去的話。為了請別人諒解之時,一個我不勉會說你就「不要在意、不要太在意」剛才我說過的話吧!!!

如果是一個你聽到了那話語之後,你會諒解一個他嗎?

若是我,我會~。

我不會背負別人的垃圾話,將它放在心上。我這樣的講,應當很清楚了吧!?

不住、不掛礙、不執著、不著、、、等等是不是可以用『不要在意、或者是不要太在意』來通達這個解釋。

在這時,一個你聽了我說這一些話語,也是很辛苦了。該說~

 

再見囉!~~~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0932077917&aid=7982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