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4/01/30 10:10:35瀏覽1106|回應0|推薦13 | |
試論如何善用地方環境與文化特色推動休閒農業之發展【第7次農會考試第七職等晉升第六職等】
農業一向是臺灣的重要產業,農產品曾經是創造外匯的主要來源。上世紀中葉,政府採行「重工輕農」政策,逐漸轉移農村資源投入工商部門,尤其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在全球化、自由化的衝撃之下,未來臺灣農業必須轉型升級才能找出一條出路。產官學各界提出的各種策略中,善用地方環境與文化特色,藉由舉辦節慶活動來發展休閒農業,是重要的思考方向之一。
傳統上,「吃得飽」的觀念已經改變,農業不再只是提供口腹之欲而已,它還可以作為傳情、觀賞、送禮及觀光休閒之用。在重視「禮尚往來」的東方社會裡,將具有地方特色的禮物贈予他人,讓收禮者感到致贈者的用心;倘若還能從該項物產,認識到當地的生態環境及歷史文化特色,相信一定會讓消費者印象深刻。即以雲林縣為例,每年秋天舉辦的「西螺大橋觀光文化季」,即吸引國內外觀光客前來從事休閒活動,藉由該項活動,不僅讓人知道濁水溪因特殊的地理環境而盛產優質稻米,同時也了解到西螺還是民俗技藝的發祥地;此外,我們總以為咖啡是舶來品,雲林縣政府舉辦的「古坑臺灣咖啡觀光文化季」,讓我們明瞭古坑還是臺灣咖啡的原鄉,其品質不亞於世界著名品牌。這兩個案例都是藉由舉辦節慶活動,成功地推動休閒農業,也宣傳了當地的文化特色。
近年來,由於地球暖化的影響,氣溫越來越高;尤其是都市裡高樓林立,熱浪不易擴散,加上冷氣及車輛所排放的廢氣,夏、秋兩季的氣溫動輒超過人的體溫,讓大家不僅覺得燠熱難耐,也影響身心健康,倘若意外斷電或因能源不足而缺電時,後果不堪設想。休閒農園大都位於寧靜空曠的鄉村,其地方環境具有清新的空氣、潔淨的水源、蓊鬱的林木、宜人的氣候,正可提供都市人暫時擺脫家庭與工作束縛的空間。所以,未來的休閒農業要發揮保健養生的功能,讓城市居民前來調養生息,蓄積「再出發」的動力。此外,為了因應高齡化社會的來臨,休閒農業正可以開發「長宿休閒」(long stay)計畫,讓中、高齡的退休族樂於在此長久居住與渡假,體驗當地的自然環境及風土人情,享受有別於以往的人生。
常人都喜歡聽故事,有故事性的事業與產品,才具有說服力,也才能引人入勝。因此,光是具有地方特色的農特產品,即使品質優良都難以在市場上得在消費者的青睞。因此,結合當地的文史特色替事業與產品找到賣點,設計新穎的視覺識別(LOGO)及響亮的口號(Slogan),再配合地方政府舉辦活動強化行銷力道,這樣結合地方環境與文化特色的休閒農業,才能在未來的市場上立於不敗之地。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