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如何促進農村活化再生
2023/12/06 19:57:42瀏覽969|回應0|推薦14
臺灣農村近年來出現人口嚴重外流的現象,居住在農村的人口趨向高齡化,農村內的勞動人力也逐漸老化,和都市地區相比,農村社區發展相對落後。請以〈如何促進農村活化再生〉作為題目,撰寫論文一篇,說明您對此議題的看法與建議。【第7次農會考試技工、工友升職員】


                       如何促進農村活化再生

        民國97年,政府為促進農村活化再生,提出「農村再生計畫」,並在民國99年制定《農村再生條例》,作為推動農村再生施政的依據,其目的就是希望透過整體規劃的概念,激起居民由下而上的行動,共創農村富麗的家園。民國106年起,政府為落實農村永續發展,擴大多元參與,引導各區域適性發展,以及推動友善農業,更推出「農村再生2.0」,期盼創造出特色化、區域化、智慧化的全新農村再生。

        時序進入21世紀,在都市化及工商業蓬勃發展趨勢之下,人們不斷往都市集中,農村人口外移日益嚴重,更在少子化的影響下,居住在農村的人口趨向高齡化,農村勞動人力也逐漸弱化,造成農村社區發展和都市地區相比,顯得相對落後。只是,農村不僅是農業發展的場域,也是常民生活的空間,更承載著留存歷史文化的使命;因此,政府本著維護臺灣農村文化與生態環境的初心,透過創新思維、保存文化及永續發展的策略與行動,與民眾共同打造安全農業、幸福農民及富裕農村三體共構的新面貌。近年來,有愈來愈多的創新計畫在各地農村陸續展開,也都有亮麗的成績,例如:落實保育與兼顧在地經濟的「里山計畫」,配合國民旅遊所推出的「觀光文化季」,以及因應高齡化社會來臨所開發「長宿休閒計畫」等,都為農村活化再生,注入效果顯著的強心針。

        過去,政府投入農村建設之資源十分有限,而且大都偏重在少數地區及重點式之硬體建設,導致整體農村建設及公共設施明顯不足。再者,早期的農業政策較少注重農村的人文營造與生態維護,造成臺灣農村發展不僅沒有現代社會該有的生活機能,原有農村的清新、寧靜及豐厚的人文氣息,也在一點一滴地消失。所以,個人以為想要促進農村活化再生,應朝四個目標努力:(一)可以活絡農村經濟發展的「工作農村」;(二)提供宜居、便利、安全的「生活農村」;(三)承載農村文化資源及維繫生態環境的「守護農村」;(四)蓄積臺灣永續發展基石的「永續農村」。以上這四個目標,只要政府與民眾能夠合作無間,一定可以打造有別於以往的農村新風貌。

        農業是國家生存的命脈,農村是糧食安全的基地,也是國土永續發展之所繫,更是國家長治久安最重要的一塊拼圖。環顧世界各國在面臨21世紀全球化趨勢下,鑑於工商業過於蓬勃發展所帶來的後遺症,紛紛將重建傳統特色之農村社會,列為重要施政目標;特別是,在地球暖化日益嚴重的此刻,不再追求生活的豐厚,而在尋找生存的意義及心靈的富足。所以,農村活化再生是一項偉大的社會改造工程,它不僅創造了無數的機會,也是人類未來生存的聖地。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091b7215&aid=180134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