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論農業觀光化的利弊得失
2024/01/03 10:23:48瀏覽1398|回應0|推薦6
                      論農業觀光化的利弊得失【第7次農會考試九職等以下新進人員】

        所謂「農業觀光化」就是以農業資源為基礎,透過整體規劃設計,吸引遊客前來觀賞、消費、休閒及度假,認識農村自然生態、農業文化和農村生活的一種新穎農業發展型態。隨著全球化、工業化的浪潮,人口不斷往都市集中,在生活空間狹小、工作競爭激烈的情況下,許多人利用假日到農村欣賞自然景色和田園風光,及體驗農家生活型態。因此,將傳統以生產農作物為主的農業,蛻變為開發農村社會旅遊資源,提升農業附加價值,是今後農政單位必須努力的方向。

        上世紀末,我國加入WTO之後,農業結構面臨重新調整,加上農村老年化及少子化的影響,勢必將改變農業經營型態;其中,發展觀光農園以擴大農業經營範圍,活化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及建立農民信心,是農政機構不得不為的策略。近三十年來,綜觀我國農業觀光化的發展,大抵可分為三個類型:(一)以農園生產作物為對象,讓遊客入內摘果、拔菜、賞花及採茶,享受田園樂趣的「觀光農園」。(二)以農村景色與臨近自然生態為組合,讓遊客於採摘之餘,也能認識到環境資源保護的「生態農園」。(三)融入當地歷史文化,透過專業導覽的解說,讓遊客體驗生產、生活、生態的「三生農園」。近年來,農政機構為提升觀光農業的品質,豐富農業觀光化的內涵,更規劃結合鄰近觀光景點,形成「農業觀光帶」,滿足遊客對觀光農業的多元需求。

        農業觀光化是農業發展的不歸路,只是要發展觀光農業,不是農民單打獨鬥所能完成,若沒有旅遊業者的支持,很難藉由農產品的特色來吸引遊客;再者,因現在消費者嗜好「物超所值」,若僅標榜田園樂趣,而沒有其他人文風景搭配,無法讓人產生「多來幾次」的想望,這也是臺灣發展農業觀光多年,卻鮮少有真正成功的案例。所以,今後農業觀光化可朝兩個方向發展,第一、「個性化的觀光農業」,到鄉村旅遊者以家庭及三五好友為主,他們想要看到的是具有個性和特性的鄉村旅遊點;所以,必須策劃出有特色項目,包括景觀、產品、接待及管理等,都能達到個性化目標的觀光農業。第二、「整合性的觀光農業」,即將零散的觀光農園加以有系統的整合,甚至將附近原有之農、漁、牧生產場域作整體性的規劃,形成具有一定規模的觀光農業區或觀光帶,使觀光農園企業化,吸引國內、外觀光客前來休閒旅遊。    

        有道是:「觀光是無煙囪的產業。」世界各國無不致力於發展觀光產業,「觀光農業」是觀光產業中的重要一環。臺灣有四季豐富的農漁牧業、舒適安寧的農場住宿、新鮮可口的在地美食及精緻美觀的農特產品,這些都足以提供遊客遊憩之外的各項需求;因此,藉由與觀光旅遊、人文教育及健康醫療等各界跨領域合作,共同創造農村永續榮景及在地商機,也期盼我國觀光農業能成為亞洲農業旅遊之首選。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091b7215&aid=180214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