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准與準
2022/07/30 09:27:45瀏覽7402|回應1|推薦19

准與準

        近日,新竹市前市長林智堅涉嫌論文抄襲,世新大學教授游梓翔臉書提出兩論文都有「准碩士」乙語,顯然林是抄襲者;否則,連自己在2008年已獲中華大學碩士都不知道嗎?游梓翔暗酸:「抱歉,這是不是『原創』,就鐵證如山了!」(註一)

        前揭論文中的「准碩士」應為「準碩士」之誤。「准」與「準」字,音同,都唸ㄓㄨㄣˇ,意思與用法頗多差異。准,只當動詞用,同意、肯定、對應、依照…等意,例如:准許、准定、准照前例、准此…等。準,可當名詞用,法則、測平器具、鼻尖…等意,例如:準則、水準、隆準…等;可當動詞用,預備、比照…等意,例如:準備、準用…等;可當副詞用,正確、一定…等意,例如:猜得準、準會前來…等;亦可當形容詞用,將來的,例如:準新娘、準碩士。

        公文用語中有「准駁語」乙種,同意時用「應予照准」,不同意時用「未便照准」;另有「引敘語」乙種,「准」乃引敘平行機關的公文(目前較少使用)。開會時,與會者對報告事項沒有意見,主席可用「准予備查」作結;行文時,提及業經核准的前案,可用「奉准在案」;簽報公文時,敘明理由而無法確定是否准駁,可用「可否照准」之請示語。至於「準」字,非屬公文用語,但法律條文常見「準用」乙詞,其意為:甲事與乙事有相當比擬性,其性質在容許範圍內,可類推適用。

        准與準,音同形似,當使用注音輸入法時,容易混用。多年前,蘇院長宣導非洲豬瘟防疫影片,字幕將「不准」便誤植為「不準」,引起諸多議論,因此蘇院長要小編罰寫10遍(註二)。另外,准與淮,形似音義均異,也有人誤用,後者唸ㄏㄨㄞˊ,是中國的一條內河,流經河南、安徽、江蘇三省出海。再者,準是「淮」與「十」的組合,也有人用「准」與「十」的組合。在大陸,「準」一律簡化為「准」,例如:「準備」用「准備」,「準碩士」用「准碩士」。

        中文字是由形、音、義所構成,形似(准與淮)義異,音同(准與準)義異,比比皆是。近二十年來,主政者有意忽略國語文教學,以至國文程度江河日下,錯別字也就難以根除。授課時,有人提問:「在與再」如何區分?(註三)本人幾乎不想回答!

註一:參見https://udn.com/news/story/122924/6486625

註二:參見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90126/1366289.htm

註三:參閱【在再不分】乙文。

新竹市前市長林智堅涉嫌論文抄襲,世新大學教授游梓翔臉書提出兩論文都有「准碩士」乙語,顯然林是抄襲者。游教授暗酸:「抱歉,這是不是『原創』,就鐵證如山了!」(註:翻拍自https://udn.com/news/story/122924/6486625)

蘇院長宣導非洲豬瘟防疫影片,字幕將「不准」誤植為「不準」,引起議論,蘇院長要求小編罰寫「不准」10遍。(註:照片取自www.ettoday.net/news/20190126/1366289.htm)

蘇院長在學測前向同學喊話,有錯字!沒關係,改過就好!並期勉同學:屢屢檢查不為過,再三驗算不嫌多。(註:照片取自www.ettoday.net/news/20190126/1366289.htm)

準是「淮」與「十」的組合,但也有人用「准」與「十」的組合,電腦沒有內鍵此字,只好翻拍自螢幕。

小學時,即能將「在與再」分辨清楚,現在有人經常混用?授課時,有人提問:「在與再」如何區分?本人幾乎不想回答!(註:圖片取自https://www.pinkoi.com/store/whateverever)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091b7215&aid=176106626

 回應文章

【無★言】雲遊到世界的另一端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2/07/31 07:54

小學時,即能將「在與再」分辨清楚,現在有人經常混用?授課時,有人提問:「在與再」如何區分?本人幾乎不想回答!

究竟教育出了什麼問題,乃有此等錯誤?

不僅台灣,大陸也有錯用。華人世界的通病?怎麼以前沒問題?

夏老師plus(091b7215) 於 2022-07-31 09:03 回覆:
現代人錯字連篇,或許跟「輸入法」有關,本人採用「倉頡輸入法」,產生錯別字的機會較少;多數人採用「注音輸入法」,常見同音別字的情形,如:再與在、准與準、籃與藍、息與習…等;倘若不再仔細核對,一篇500個字的作文,找出十幾個錯別字,一點都不稀奇。本人掌握文字的能力雖非上乘,但總在常人之上,惟至今仍在桌旁放了一本字典,遇沒有把握的字,隨即翻閱,希望所貼出來的文章,不因錯漏文字而貽笑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