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2/04/20 10:35:10瀏覽1775|回應0|推薦21 | |
薏苡明珠 幾天前,買了一碗四神湯,碗內滿滿薏仁,腦海裡閃過年輕時學到的一句成語—薏苡明珠。於是,用「薏苡明珠」4字在網路搜尋,查到的資料全是簡體字,足見國內鮮少有人注意這個成語。 薏苡明珠典出《後漢書馬援傳》,原文是:「初,援在交址,常餌薏苡實,用能輕身省欲,以勝瘴氣。南方薏苡實大,援欲以為種,軍還,載之一車。時人以為南土珍怪,權貴皆望之。援時方有寵,故莫以聞。及卒後,有上書謫之者,以為前所載還,皆明珠文犀。」馬援無端被人誣衊,喪禮沒人敢於送行,家人只能在城外草草埋葬,並上書請罪,提出薏仁證據伸冤後,才得以赦免。 馬援,扶風郡茂陵人,東漢開國功臣,被封為「伏波將軍」,亦即降服波濤的意思,可見漢光武帝對他的倚重。馬援的英雄氣慨,在當時已名聞天下,即使年過花甲,依然請纓平亂,他說:「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何能臥床上在兒女子手中邪?」這也就是「馬革裹屍」、「老當益壯」成語的由來。以馬援對東漢開國的貢獻,尚且還會被奸人所讒,可見上位者若是喜好「偏聽」,身邊便不乏搬弄是非的小人。 馬援一生戎馬、戰功彪炳,即使六十多歲都能深入蠻荒,其所以身強體壯,當歸功於平常的養生,其中「常餌薏苡實」是為主因。薏苡,就是現代人所說的薏仁,《神農本草經》記載:薏仁性味甘淡,微寒,歸脾肺腎經,可健脾開胃、舒筋除痹、清熱排膿、治療水腫和風濕痹痛…等症。大凡對脾虛夾濕治療,薏仁是中醫不可或缺的中藥。它可以除濕,但不易助燥;可以清熱,但不易損陰;可以益氣,但不易滋生濕熱。只不過薏苡藥力緩慢,所以常與作用較強而性溫味苦的蒼朮、白朮合用,以達到較好的健脾除濕效果。 成語,言簡意賅又充滿了智慧,對人會有不同的啟示。薏苡明珠,對受不白之冤的人而言,若了解其來龍去脈,或許可以得到一些寬慰;對老年人而言,可以學習馬援的養生之道;對領導人而言,應該自我警惕,不能聽信片面之詞。可惜的是,這個成語在台灣似乎絕跡。 薏仁,產於熱帶亞洲,一年生草本、莖直立叢生,多分枝,扁平細長披針形葉片互生,質地硬,先端尖,基部成鞘狀,無毛,葉緣粗糙;夏秋間開花,為總狀花序腋生;成熟時為暗紫色潁果。(註:圖片取自yahoo圖片檔) 薏仁,長圓形,長5-8毫米,寬4-6毫米,厚3-4毫米,腹面具寬溝,基部有棕色種臍,質地粉性堅實,白色或黄白色。(註:圖片取自yahoo圖片檔) 薏仁性味甘淡,微寒,歸脾肺腎經,可健脾開胃、舒筋除痹、清熱排膿、治療水腫和風濕痹痛…等症。(註:圖片取自yahoo圖片檔) 馬援,東漢開國功臣,被封為「伏波將軍」,其英雄氣慨名聞天下,即使年過花甲,依然請纓平亂,他說:「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何能臥床上在兒女子手中邪?」這也就是「馬革裹屍」、「老當益壯」成語的由來。(註:圖片取自yahoo圖片檔)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