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大學能調漲學雜費嗎?
2015/06/21 13:16:08瀏覽1650|回應6|推薦47

5大訴球砸教部 抗議大學漲學費
2015-06-18 08:22:14 聯合報 記者沈育如/台北報導

大學能調漲學雜費嗎?每次有大學提出要漲些學雜費,都要向教育部申請,也必然招來學生、政客、家長團體、工人團體、教師團體的聲討!

台灣一方面無節制地增加大學的數目,使得供過於求,稀釋了教育資源,整體地降低大學平均素質,一方面增加所謂「頂大」的預算,為求幾所在各大學排行榜佔有幾席,結果沒有縮短與日、星、港等地大學的落差,和大陸知名的大學落差也日益加大,最近又有報導台灣的大學教授到大陸求出路,大陸教授的薪資待遇已經不是從前可比。「頂大」們躲在象牙塔內,只要求維持頂大預算,卻不見塔內學術倫理的敗壞,更無視於台灣民粹化、弱智化,腐蝕著台灣的經濟與文化根基。大學學雜費的調整就是最明顯不過的縮影!

大學調漲學雜費,從來不是藍綠的政治問題,每隔三四年,就會打一次擺子,一些大學提出調漲申請,特別是私立大學,無論申請的是一兩個百分點,或十個百分點,都一樣招來潮水般的反對聲浪。從2000年起,扁政府的黃榮村、杜正勝、鄭瑞城等教育部長,無不面對過激烈的批評抗議。統計一下聯合報資料庫裡「大學+學費+抗議+教育部」的報導,2000-2008年扁政府年代計有126筆,2009-2015年馬政府年代計有57筆,扁政府因為大學學雜費問題所引起的抗議還比馬政府多。

扁政府雖然違背市場機制,以國家的資源壓抑汽油價格,但是對於大學的學雜費,曾經有過制度性鬆綁的想法。2004年教育部提出一項「彈性調整學雜費方案補充規定」,允許近三年平均「常態現金結餘率」未超過15%之大學提高學雜費,當時許多私立大學傾向調高學雜費5%至7%。「阿扁總統電子報」中陳總統還表達過看法,表示「學費從來沒有阻礙社會階級的流動」。反而更令若干大學的學生團體大為憤慨,決定要到教育部抗議,癱瘓附近交通,逼迫教育部長承諾不調漲學費。2005年報導:教育部將從94學年起,選定少數辦學績優的私立大學,試辦「開放大學自行調整學雜費」;只要所收學雜費使用情形符合「彈性調整學雜費方案」,就可以在5年內自訂學雜費,不必報教育部核定。面對抗議的聲浪,當時的行政院長謝長廷表示:「抗議高學費,不如爭獎助金。」可見扁政府思考過制度性面對大學學雜費的問題,可惜就因為民粹式抗議浪潮,無法形成制度。

換了政府後,2013年馬政府的教育部長蔣偉寧要向立法院報告「常態性大專學雜費調整方案草案」,一樣引起學生、家長、教師三方代表的抗議,宣稱「不排除發起親師生反漲學費大遊行」。2014教育部雖訂出常態性調整學雜費公式,私立大學最高調幅百分之五,公立大學最高調幅為百分之十,但沒有一所大學順利申請調漲過,有的學校已十幾年沒漲過學費。這就是民粹的威力!

學生是調漲學雜費中立即的「受害者」,不意外地每次都會引起跨校學生團體的結合,例如組成「反教育商品化聯盟」參加抗漲學費和其他抗議活動「反對教育商品化!工學鬥陣要左轉!秋鬥教育線」,甚且要求「要求學費調降」。任何增加學雜費都會增加家長和學生的負責,增加就學貸款償還的壓力,抗議的學生都以此為訴求,不瞭解學生們是否願意看到大學教育因為學費而反覆輪迴,同時間衰退的是大學教育的品質。

看今年(2015年)「反教育商品化聯盟」的五大訴求:(1)教育部退回所有學校漲學費申請,(2)反對教育部每年主動請各大學漲學費,(3)反對漲學費作為辦學獎勵,(4)課徵資本利得來擴大教育經費,(5)校內學費審議和決策會議,學生代表出席人數需過半,並開放列席。教育部或有詢問各大學,不可能主動請大學漲學雜費,官員不可能無事找事做。教育部獎補助大學各有參考依據,也不可能看「漲學費」。依規定學生代表可出席校務等大學各級會議,以短期受教於大學的學生去「主導校內學費審議」未免過度自我膨脹。看學生們的訴求,將大學學雜費簡化成經濟弱勢家庭照顧的問題,又怎能要求學生們瞭解大學經營的困境!

另外支持這些學生抗議活動的團體,如勞工團體的訴求:「反對學費調漲,要求逐年調降」、「抗議教育部違法下放學費決策權,反對大學法人化」、「對資本課稅,以擴大公共教育經費」,似乎要將大學「國民教育化」。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常支持這些抗議活動,表達對抗議學生與弱勢學生的支持外,也不見對大學的經營發展與學雜費的長期政策有任何討論,作為教師的團體,是否瞭解大學教師對於學雜費的想法?存疑。

全國大學教育裡佔七成的是私立大學,主要靠的是學雜費收入,這是現實,政府的獎補助只佔年度預算約一成,全國的教育資源現在又被一百多所大學所稀釋,「擴大公共教育經費」的訴求對筆者來說等同「何不吃肉糜!」,為了每年預算一成的教育部獎補助,私立大學的學生、學費以及學術的發展卻要全面地受到教育部和政治的宰制,活不出特色!

呼籲關心大學學雜費的學生們,多用心投資在自己的學習上,珍惜學雜費的付出,化作自己的求學動力。再者多用心瞭解大學的經營,避免將增加的學雜費收入用在虛矯門面的事務上,民粹式地反學雜費調漲,只會讓大學教育繼續沈淪。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onghc70&aid=24773063

 回應文章

打倒支那
2022/09/02 19:53
除非國私立統1漲,否則私立單獨漲,會趕跑學生,錢沒賺到,連煮熟鴨子都飛了,開源不成,可以節流,削減教職員薪水也是可以,這年頭工作難找,除非是醫.牙.電.資,其他1般薪資不高,可先從文.法.商學院教授減薪,從月薪8-10萬降至6-7萬,還是有人願意幹,畢竟文法商在社會上,薪資本來就不高

光復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不值,漲!養肥學老闆
2015/06/24 22:15
學生們反漲是他們在校所受到的、根本不對等、所以不可漲。
wonghc(wonghc70) 於 2015-06-25 15:27 回覆:
如果漲是為了肥學校老闆,當然不值得!

光復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6/24 15:08
常然不可以漲,問問名私校學生。
wonghc(wonghc70) 於 2015-06-24 16:07 回覆:
物價會漲,教職員薪水依照年資也會加(這不是調整薪水!),所以每隔三四年學雜費不漲,除非國家預算貼補。

浮生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6/23 23:18

既要馬兒好,卻要馬兒不吃草?
無論公私立大學都該有屬於自己的發展願景
何況  大學教育不是國民義務教育
搞個頂尖大學就真的頂尖了嗎?
台灣真的需要人人都是大學生嗎?



李家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6/23 11:42

讓大學多辦老人大學,或可解決招生不足而至漲價問題!


Queena HuJingjia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6/22 11:11
I think one of the keys to leadership is recognizing that everybody has gifts and talents. A good leader will learn how to harness those gifts toward the same goal. - Benjamin Carson刪 除
wonghc(wonghc70) 於 2015-06-23 09:27 回覆:
除了理想,終究要回歸解決現實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