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行腳台北新店溪畔 尋訪巷弄客家蹤跡】 ~簡介2015年溫送珍主題展活動系列~
2016/02/16 12:08:16瀏覽1128|回應0|推薦13

【搭捷運遊台北】是很方便觀察台北的自然與人文風情的方法,除了去年我們所介紹的郊山古道之外,在都會區,也有可看之處。今天,特別來介紹去年我為台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展出的「溫送珍主題人物特展」所安排的【行腳台北】戶外走讀路線,歡迎大家分享。

這項展覽的期程是2015.11.05~2016.03.31,歡迎大家踴躍前往參觀;展場內有一座土礱,有關土礱的故事,請閱:(《苗栗大南埔 滾動古土礱》系列之二http://blog.udn.com/selin7777/7505439)。本主題展的人物溫送珍先生的家鄉有一條中港溪,長度只有五十四公里,卻孕育出平埔、賽夏、泰雅、客家和閩南族群的多元文化。由南勢溪、北勢溪匯流而成的新店溪流域,主流長度只有11公里,卻是大台北都會區數百萬人生活的倚靠,型塑了高度都市化的社區紋理。特別的是,溫送珍先生曾經在北勢溪翡翠水庫集水區種樹,提供了木材也涵養了水源。

而在臺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周邊的社區巷弄之間,仍然保有傍水發展的印記,敦親睦鄰的溫澤,並且傳誦著客家的鄉音。陪伴都會區的居民來領會這些瑰寶,從中領會客家族群對土地的珍愛,以及對公共事務的態度和關懷,是「行腳台北」活動規劃的重要內涵。

在2015年11月07(週六)的上午和12月19日的下午,我分別帶領數十位親子、台北大學的學生走了一趟,獲得還不錯的迴響。玆將帶領大學生通識教育課程的行程安排條列如後:

有關行程第一站、第二站所見,請閱:《http://blog.udn.com/selin7777/32867816媒體好自然~兼談客家話的物候俗諺》;

第三站:跨越水源快速道路的橋上

1、橋頂遠眺 新店溪從歲月中來

台北市自來水公司負責營運的五個淨水廠中,直潭、長興、公館等三個廠的供應量占總體的97%,另外3%是陽明山和雙溪淨水廠;而前三者的水源全來自新店溪,從而顯示這條溪流是這個城市的命脈。

2、橋頂近觀 黃槿鹿仔樹紀州庵

黃槿的閩南話叫做「菓葉仔」,是他們用來蒸“紅龜粿“的時候,襯墊的葉子;澎湖有個「菓葉村」,是漁村運用枝條交錯的黃槿來防風最具代表性的村名。

進入同安街的天橋下方有幾棵構樹,中國古代稱為「楮」「榖」。在生態上,它是植物演替的先驅樹種,《酉陽雜俎》說:「構,田廢久必生」。

我們台灣採構樹葉子養鹿,老一輩的人都稱它是「鹿仔樹」;構樹樹皮纖維質很好,自古以來都是造紙原料;造的紙用來做鈔票,所以它又被稱為「鈔票樹」。

〈小雅‧鶴鳴〉「樂彼之園,爰有樹壇,其下維榖」。意思是說,園子裡有高大的青檀,大樹下也有矮小的構樹;而無論是青檀或構樹,都是有用的木材,比喻為國家需要各種人才。

同安街、水源路交叉口「紀州庵」,是日本平松家族來台開設的料亭,為當年開啟了一段河畔休閒、飲食的風光,同時與鄰近的餐館、茶館和酒樓,共同呈現水岸觥籌交錯之貌。這裡原先有八間料亭,紀州庵是現在僅存的一家,至今仍保存宴會場及局部庭園山石遺跡。當時日本人常在這裡宴客飲酒,此處深受日本高階軍官的喜愛,二戰時也是神風特攻隊受賜日本天皇御酒的地方。

日治時期的紀州庵有兩處,本店位於今日西門町一帶,支店(即分店)就是新店溪畔這家。紀州庵的南側面臨新店溪,如今則已經被環河快速道路隔開,看不見河流,但是可以走上跨越道路的天橋,遙想當年料亭與溪水風景相接、舟楫往返的人河親密時光。隨著日治時期結束,過往紀州庵料亭景況已然幕下,取而代之的是國民政府來台後的眷舍生活,王文興先生描述眷舍生活的小說《家變》,便醞釀於此,這裡是他小時候的家。

日式屋舍庭園與後來居住者形成交錯的空間氛圍,而作家之筆將當時生活的記憶與體驗寫進了故事,使得紀州庵的豐富內涵,深植文化人的心中。

幾年前,當這裡面臨興建停車場的遭遇時,學術界和民間組織發起保護行動,積極爭取的結果,於民國93年被指定為市定古蹟。台北市政府為了彰顯此處的文學發展風貌,將此地規劃為「台北文化森林」,在紀州庵旁蓋了新館,於2010年4月落成;落成後的首度展覽是「穿過林間聽海音─林海音文學展」,展出林海音女士〈當時的人尊稱她為林先生〉生平事蹟與文學脈絡。林先生以小說《城南舊事》聞名,讓城境之南這項展覽別具意義。

踏出紀州庵走向同安街,往捷運古亭站的方向,從廈門街延伸往牯嶺街、從晉江街往南到師大學區一帶,有許多書寫文字在這裡發生。1950及1960年代的作家文人,多群聚於此區從事各種創作交流與文藝活動。當時余光中與王文興算是廈門街、同安街附近的街坊鄰居,余光中先生曾為文指出,他們的距離,宛若一陣風吹來,兩家都會同時搖擺那樣的近。另外如寫《紅河三部曲》的潘壘;夏濟安、吳魯芹辦的《文學雜誌》社址,洪範、爾雅出版社、中國文藝協會…等都在附近,台北城南的文學風景就在不同的媒體機構、出版社、作家文人的交遊往來中形成;而美麗的文字、動人的故事,為這裡開啟了「文化就在巷子裡」的豐富內涵。

第四站:緊鄰紀州庵的北側、同安街白雪洗衣店

1、 紀州庵旁河堤里一個口袋公園,在鄒士根里長和社區規劃師們的合作努力下,小小一方空間,卻種植了許多種類的蔬菜和觀賞植物,很值得學習。

2、 同安街上住著很多客家鄉親,其中有位經營白雪洗衣店的朱發田先生,投入保存和推廣客家文化不遺餘力,洗衣店也就是交換許多訊息的地方。

第五站:晉江街與牯嶺街環抱、板溪里河堤里交界處

1、老榕樹伴長慶宮

主祀福德正神、已經走過250年歲月的長慶廟,是城南重要的歷史與信仰中心,香火鼎盛;廟宇雕梁畫棟,彩繪了許多忠孝結義的歷史故事,大概都是早年說書傳頌或戲劇表演的重要題材。

廟後方有兩棵壯碩的老榕樹,居民稱之為「雙吉榕」「長慶榕」,它們曾經生病,居民請了樹醫師幫忙治療而恢復了健康,為保護老樹增添一段佳話。老樹旁有賣香和金紙的店家,父子都非常熱心解說這一帶的地景變遷史,年輕一代更是加以考究,並分享心得。

2、古亭庄立碑為銘

廟旁有台北市文獻會設立的「古亭庄舊址」石碑,「古(鼓)亭」指的是守望哨,在漢人入墾的年代,防原住民族來犯時擊鼓示警的地方!往捷運古亭站方向走去,還可以見到許多不同的信仰,如天主堂、基督教會以及民間信仰的地府隂公廟…等等,走一趟同安街,好像行了一趟「朝聖之旅」。

第六站:城南巷弄好迂迴 大善人居南昌街

從長慶廟老樹旁,沿著晉江街迂迴而行,享受都市中難得的靜諡;「板溪里」名暗藏玄機,原來城南這裏曾經水路密布,跨在水圳上的板橋,推測也是應有的設施。

行腳來到晉江街、南昌街和和平西路的斜交口,穿越和平西路便是南昌公園;公園的濃蔭遮天,對處在熱島效應嚴重的台北市民來說,它們所貢獻的舒適感是無價的,溫送珍先生經年累月帶給社會的貢獻,可與之並駕齊驅!

註、參考資料:

*《福爾摩沙植物記》 著者:潘富俊 遠流出版

*《共飲這條水~新店溪》著者:林淑英等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出版發行

*《發現台北‧願景台北~社區故事》 台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發行

完成於:2015.01.13 播出日:2016.01.20

( 在地生活大台北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elin7777&aid=47002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