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說故事給孩子聽,意義何在?
2014/04/28 23:59:22瀏覽2062|回應0|推薦14
【文/路仁教授】

「電台、網路有那麼多有聲書,還要說故事給孩子聽嗎?」

到一所國小的媽媽志工團演講,有媽媽問到這問題。但我始終相信真人的互動,不能被媒體取代,幾年前教育團體要政府砸大錢,在教室裝單槍投影機時,我便提醒過,如今走訪國小,隨處可發現孩子,渴忘看見老師以眼神、肢體語言對他們說話,而非播影片讓他們睡覺。

「我沒演說的才華,」一位媽媽說。我趨前將記錄我成長點滴的書送給她,因為我曾是非常閉塞、內向的人,在參與一次次服務活動,把重心放對方身上後,不知不覺打開了自己,就像帶人爬山,在別人攻頂後,自己也會超越過不了的障礙。

「先了解孩子為何愛聽故事?」在提振媽媽的信心後,我拋出問題。「好奇?」有媽媽舉手,「既是好奇,為何想聽重複故事?」我反問,那媽媽歪著頭,說她孩子每晚都要她講白雪公主的故事,已讓她有點煩了。

成人想聽故事是因好奇,但孩子不是。成人嚮往浪漫愛情,在現實生活得不到,會反覆聽情歌,一再融入情境中。同樣地,孩子的音樂細胞還沒發展好,得透過成人說故事,享受故事中的氣氛,並像口香糖黏著他所愛的人。「你有聽過歌手唱情歌唱到改歌詞的嗎?」我跟媽媽們說,她們會意地一笑,也了解為何改故事結局時,孩子會生氣。

孩子想聽真人說故事,就像成人想參加演唱會,因此跟孩子說故事時,媽媽得想像自己是歌手、孩子是粉絲。很多演員轉當歌星後,唱得聲音不佳,粉絲仍聽得癡醉,因為曾於戲劇中投入感情。孩子從小被媽餵養、接送上學,知道媽媽的聲音來自真感情,不會在乎說的好不好。

孩子坐教室,與同學一起聽某同學的媽說故事時,也非在乎她說的好不好,而是像參加演唱會,在享受團體氣氛。媽媽說故事時,要活用手腳、身邊工具發聲響,模擬人物腳步聲、開門聲...讓情境更生動,更要像開演唱會,與台下孩子互動。「什麼樣的互動?」有媽媽問。

我手拍講桌,模擬巫婆腳步聲,再反轉手扣擊,模擬急促敲門聲,最後模仿巫婆聲調說:「小紅帽,小紅帽,快開門!」台下媽媽發出笑聲。「小朋友們,小紅帽要開門嗎?」我指著媽媽說,媽媽學小朋友一起出聲:「不要!不要!」剛發問的媽媽點頭表示懂了。

當然,這一切都要學習,所以參與者要常辦分享活動,交流經驗並結善緣,在交到新朋友後,邀其他家庭一起出遊,讓多個家庭結成一個大家族。現代小孩兄弟姊妹少,今天不創造機會讓小孩子交流,難道要等他將來上網認識網友,讓家長頭疼嗎?

「祝您們成功!」我在掌聲中結束演講,也希望藉文字旁聽的媽媽們,心動不如行動,一起從事說故事的活動吧!
( 時事評論政治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ybook678&aid=12887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