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2/18 00:05:08瀏覽6569|回應0|推薦16 | |
【文/路仁教授】
曾有基金會調查,指藝術科系學生,僅兩成想把藝術當終生志業,六成擔心收入不穩定。這批從小學鋼琴、芭蕾的孩子,備受家長栽培,走過強調多元的台灣校園,為何看不見未來? 首先,得怪台灣重藝術教育的父母,多夢想孩子上台成「表演家」來發光,少想培育孩子成為在台下鼓掌的「欣賞家」。最後台下門可羅雀,台上表演者如何餬口?歐美卻將闔家欣賞表演,當成重要家庭活動,台下有掌聲、台上才有出路。 其次,台灣教育雖重才藝,卻太強調比賽。家長帶小孩到處比賽,累積獎牌掛牆上,初時有快樂,久了比賽壓力會吞蝕興趣,忘了表演是為展現天賦、滿足觀眾享受,而非為擊敗他人。能延續生命熱情的單純表演、分享活動,卻不流行於台灣。 第三,藝術類畢業生雖多,但台灣藝術表演舞台卻總給有名氣者。台灣藝術產業M型化,雲門等知名團體募款快,連訓練場地都有人幫忙找,無名團體要表演難,剛畢業藝術家,連找團體都難。 因此,關心藝術類學生出路,仍得先打開市場、建立舞台。目前台灣社會,青年人忙工作,家長忙接送孩子,難以建立全民為提昇心靈而欣賞藝術的文化。但台灣人勞累之餘,仍想旅遊,也許讓旅遊與藝術表演結合,是條出路。 當初台北縣政府,整治淡水老街河岸後,引進街頭表演,使得山水風景因為藝術加值,而更有特色,而藝術家也有了展現場所。如今,台灣已成旅遊大國,每年有七百萬人來台觀光,除看山海河潭廟外,是否也將淡水模式擴大到全台,形成台灣觀光特色? 我們去夏威宜,不會只想看海灘,也想看草裙舞。因此,別讓境外旅客到台灣孔廟只看建築,就讓一年一次的祭典變常態表演,也請年輕藝術家編劇,融入論語、孟子道理,讓觀光客體驗儒家文化。 讓旅客到太魯閣,不只看峽谷,也可看山地舞、聽壯闊音樂。讓陸客到阿里山,不是只看阿嬤賣土產,卻見不到美如水、壯如山的表演者。讓日客到中正紀念堂不只看文物,也看歷史劇,知道誰發動侵略。 讓我們一起努力,替藝術類學生搭舞台、找出路,一起升級台灣旅遊品質。在提昇文化素質時,也餵養更多藝術團體茁壯,在將來成為新的雲門舞集,替台灣發出藝術光芒。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