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2/06 23:37:51瀏覽2439|回應0|推薦28 | |
【文/路仁教授】
台北動漫節首日近十萬人入場,書展文學區卻相對冷清。台灣文學獎獎金與項目之多,傲視先進國家,為何文學不開花,漫畫卻結果? 也許得從日本漫畫前的排隊長龍,尋找成因。這些日本漫畫家能刻劃青少年感受,藉漫畫書的輕薄,在校園中流行造話題。台日文化相近,台灣孩子同樣人際疏離,很快就追隨日本流行。 現代台灣孩子,有無數影片可下載,但看影片時腦細胞被動,像坐汽車看風景久了無聊,讀漫畫須從一格格畫面去連結劇情。幻想帶給腦細胞運動後的小舒暢感,是漫畫風行的另個原因。 但李家同教授曾要孩子戒漫畫,因為從文字生圖像、聲音、觸感等,對腦細胞才是完整運動。漫畫都不好嗎?其實我發現有些日本漫畫家,能精準刻劃感受,創作過程仍不容易。 也許問題不在台日青少年愛漫畫,而在日本孩子長大後,變成龐大閱讀人口,台灣成人閱讀市場卻消失。日本電車滿是愛書人,台北捷運上的人卻總東張西望;日本報紙發行量驚人、出版社仍興盛,台灣報社與出版社卻慘澹無比。 日本青少年長大後,覺得圖像共鳴有限,卻發現文字能勾勒圖像、聲音、觸覺等感受,能營造更豐富氛圍、解讀更複雜現象,於是轉迷戀文字作家。日本讀書會興盛,以琅琅讀書與分享聲,擴大文字交流。 台灣漫畫族卻無銜接環境,許多文字書吸引力不夠。國外精采的文字書雖能翻成中文,但文字進頭腦,亦像音樂敲耳朵,好的字有節奏音韻,用字精準是享受,翻譯書僅剩劇情張力。 台灣為何沒太多優秀文學書?台灣文學獎當火車頭,獎金馬力夠但衝錯方向。日本文學獎培養出村上春樹等,兼具文學與市場性的作家,台灣文學獎卻引人去寫艱澀作品。 「文學不能媚俗!」在某場文學獎頒獎會,台上大老疾呼。但大老曲太高,民眾和寡,最後只剩大老獨唱,連得獎者最後也會為糊口轉行。正統文學發掘不出好作家,年輕人只好找網路文學當零食,最後吃成正餐。 許多網路作品雖風行,卻違反文學本質。小說故事虛擬,但經驗須為真,才能滋養心靈,很多網路作品卻充斥更虛擬的愛情或奇幻經驗。另一方面,出版社又愛膜拜名人,但很多名人的書或專欄,用字遣詞無文學技巧,常反覆講同樣道理。最後,大家都不買書了。 但台灣人仍渴求書,因為生命中的問題叢生,自己體驗外亦想借鏡他人,只有文字才能將經驗在腦內上演,只有文字才能活絡腦細胞,讓人感性又理性。 「台灣人為何不讀文學書了?」 願這篇文字像透鏡,帶您看清現象成因,但我僅能初診病情,仍得靠更多人的文字接力續診,才能讓台灣文學開花又結果。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