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美供應鏈跳不開兩岸
2021/12/10 07:59:48瀏覽220|回應0|推薦0

台灣經貿與大陸之間擁有比其他國家更為緊密的關係,兩岸經貿更是當前帶動台灣經貿成長最主要的動力來源。今年台灣前3季經濟成長率6.8%,對外輸出的貢獻高達11個百分點,主要來自對大陸的出口成長和巨額貿易順差。

 

Mozart - Piano Concerto No.24 K.491 & No.27 K.595 (reference recording: Annie Fischer)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iKLuRaKppo

 

【摘要2021.12.4..中時尹啟銘】台灣經貿與大陸之間擁有比其他國家更為緊密的關係,兩岸經貿更是當前帶動台灣經貿成長最主要的動力來源。今年台灣前3季經濟成長率6.8%,對外輸出的貢獻高達11個百分點,主要來自對大陸的出口成長和巨額貿易順差。

1980年代初期,我對美國出口維持高度成長,順差持續擴大,至1984年美國占我出口比重達48.8%,創歷史新高。在美國龐大的政治壓力下,新台幣兌美元持續大幅升值,1985年為1美元兌新台幣39.9元,1989年來到26.2元。由於新台幣持續升值,出口產業競爭力大幅下降。1990年政府開放企業赴大陸投資,傳統產業找到出海口,開始大規模外移。

到了2000年代上半,電腦、筆電等資訊相關產業跟著移往大陸,構成日後台美供應鏈的基礎。2005516日美國《商業周刊》封面故事以〈台灣為何重要〉為題,報導台灣高科技產業發展,聲稱若沒有了台灣,全球經濟就無法正常運作。

該文闡述台灣資訊電子企業和美國科技大廠密切合作,美國企業掌握科技和品牌行銷,台灣廠商發揮產品設計和整合製造彈性的優勢,大部分製造業務則交給在大陸投資的工廠,美國、台灣、大陸三者聯手實踐高效率垂直分工,將新興科技快速轉化為廉宜商品、滲透全球市場,企業盈餘再投入研發創新,加速科技的進步,形成高科技創新良性循環的典範。

王部長口中的電腦、筆電,以及日後的智慧手機,台商已幾乎全部在大陸代工生產。到了2019年,大陸出口百大企業中,台商就有23,出口金額占了43%,絕大多數就是資通訊產品。換言之,沒有了大陸,就沒有台美供應鏈。由於台商在大陸投資生產,順勢牽動兩岸供應鏈發展。

兩岸貿易往來遠比對其他國家更為緊密。在台灣出口至陸港的貨品中,半導體IC所占比重節節升高,20072020年間從22%增至50%,主要作為大陸資通訊電子產品組裝及下游封裝測試之用;自陸港進口中,IC占比則從9%增為24%。顯示不僅兩岸雙向供應鏈關係已早就超越台美,在IC供應鏈也形成了緊密的分工連結。

藉著兩岸供應鏈的成長,兩岸貨品貿易順差逐漸擴大,20082015年台灣對陸港貿易順差5845億美元,平均每年732億美元;蔡政府5年期間順差達3880億美元,平均每年增為776億美元。今年110月對陸港順差來到863億美元,已和去年全年順差866億美元相當。由於在疫情期間我對大陸出口仍維持暢旺,帶動台灣投資,促使近兩年台灣經濟成長保持亮麗表現。

展望未來,《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即將實施。過去10年間東協對外貿易,大陸占有率從12%升至20%;未來在RECP加持下,大陸以其廣大市場和高效率的生產體系將進一步成為區域供應鏈中心,同時強化兩岸供應鏈關係。(作者為前經建會主委、前經濟部長)

 

感想:大陸出口百大企業中,台商就有23,出口金額占了43%,絕大多數就是資通訊產品。換言之,沒有了大陸,就沒有台美供應鏈;如果沒有台灣,中國出口美國的商品將少43%,中國經濟將崩潰

 

「芯」痛吐實!中國智庫:中芯國際離台積電越來越遠【摘要2021.12.4..自由】中國民間智庫3日發布評論稱,滴滴下市及聯想遭控賤賣國資風波令許多人意難平,但中國真正輸不起的是產業升級受阻,經濟失速,尤其集寵愛於一身的中芯國際,偏偏出現「雙減」跡象,研發比重降至營收的11%,是近幾年低點;離職率是同業的1.3倍,研發人員1年跑掉600人,中芯高跳槽率被冠上「半導體黃埔軍校」稱號,明褒暗貶,擺明中芯留不住人,中芯離台積電也越來越遠。

智谷趨勢3日發布一篇名為「中芯國際千萬別步聯想後塵」文章,梳理中國半導體發展現況及中芯國際隱憂。文中稱,中國半導體產業遭美國卡脖子,當前最輸不起的有3大難題,包括1.產業升級受阻、2.供應鏈被封鎖以及3.經濟失速隱憂。

文章點出,這幾年中國最難受就是「芯痛」,中芯國際很自然背負眾人期待,根據規劃,中國晶片自給率應該在2025年達到70%,但調研機構統計,以中國半導體增速預測,2025年自給率只有19.4%

儘管中芯國際前三季業績不差,但卻出現最不應該的「雙減」現象,其一,研發投入減少,第三季季報研發投入佔營收比重只有11.7%金額降至10.8億人民幣(約台幣47億),是最近幾年低點。

反觀,英特爾在2020研發金額為135億美元(約台幣3780億),一家就佔了全球半導體研發金額的近20%,高通約60億美元(約台幣1680億),三星為55億美元(約台幣1540億),台積電為37.2億美元(約台幣1041億),今年還在繼續增加。

中芯國際2020年全年研發投入46.7億人民幣(約台幣203億),比疫情之前2019降了1.5%還不到同年台積電的5分之1,中芯研發投入減少是一個「危險訊號」。

然而,比研發減少更危險的事,原本缺人才的研發人員還縮水。中芯國際這幾年的員工離職率是同業的1.3倍,截至今年6月底,研發人員數量為1785人,比去年同期少了600多人,中芯留不住人為其發展埋下隱憂。

而且,中芯國際研發人員年薪從去年的13.5萬人民幣(約台幣59萬),降至今年的12.9萬人民幣(約台幣56萬),被人戲稱還不如在深圳、上海送外賣的小哥。

半導體產業不存在彎道超車,不存在跳躍式發展,半導體產業又屬於資本、技術及人才密集型產業,沒錢就沒人才,沒人才遑論突破?

 

歡迎台商回台投資對岸缺電、減碳將成新常態【摘要2021.12.4..經濟日報】海基會董事長許勝雄昨(3)日表示,他看好台灣的經濟狀況,並形容台灣是亞洲四小龍之首,歡迎台商回台投資;至於中國大陸的狀況,他稱,大陸缺電與減碳將成為新常態。

海基會昨天舉行第11屆董監事第四次聯席會議,許勝雄在致詞時指出,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統計,今年台灣上半年經濟成長率是8.31%,韓國只有3.9%,香港大約7.8%,新加坡7.7%,台灣經濟成長動能是存在的。

許勝雄指出,台灣第3季經濟成長率也很穩定,約為3.8%,若第4季能維持原來預測,今年台灣經濟成長率可以超過6%

國際對台灣經濟能量也給予很大肯定,國際貨幣基金會(IMF)預估台灣經濟成長率是4.7%,上個月則修正台灣經濟成長率可到5.9%,國內外對台經濟成長都有很高的期待。許勝雄接著形容,台灣連續兩年是亞洲四小龍之首,稱這是政府與民間努力的成果。

許勝雄指出,儘管疫情影響台灣內需消費,傳統製造業與電子業出口表現還是不錯,據財政部發布的最新出口統計,今年前十個月的出口,年增30%,創我歷史新高。媒體先前報導,今年110月台灣出口到中國大陸占比42.5%,創下十年來新高紀錄。

許勝雄還表示,隨著疫情有效控制,再加上政府推動振興助力,台灣內需市場能恢復,各項經濟活動可以導入正軌。經濟前景與環境的看好,建議台商朋友能把握回台機會。許勝雄指出,今年910月大陸發生限電危機,這是大陸在能源轉型過程裡面對的陣痛,包含江蘇、浙江都受到限電影響,台商也受到波及,有一波限電也還沒完全解決。中國大陸缺電與減碳將成為新常態。

 

半導體龍頭看好下10【摘要2021.12.4..聯合報】半導體大廠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旺宏董事長吳敏求及日月光半導體執行長吳田玉,昨天齊聚為台灣半導體產業未來發展把脈。劉德音和蔡明介都看好台灣現有良好基礎,還可看到更精彩十年;吳敏求勾勒出記憶體產業將由幕後轉到幕前變為主角;吳田玉強調,未來絕對是機會大於挑戰。

四位半導體重量級大老,分屬晶圓代工、IC設計、記憶體製造和IC封測,且都在全球取得舉足輕重地位。四人昨出席以「台灣半導體、世紀新布局」為題的李國鼎紀念論壇發表演說。

劉德音以「立足台灣,放眼全球半導體產業的下一個十年」演說時指出,半導體依循摩爾定律,提升晶片功能、降低成本是過去經濟驅動力,但隨著技術進步,半導體製造將會變成一個開放創新平台,且會因系統和應面層擴大,帶來更寬廣的經濟利益。他表示,過去IC界追求

晶片效能都依循摩爾定律,彷彿是在隧道裡前進只能一直向前走,如今摩爾定律已推進到五奈米、三奈米,感覺隧道就快到盡頭,「但隧道外存在更多可能性,我們不會受到限制」。

以元宇宙為例,劉德音認為未來十年人類將會感受到真實與虛擬世界結合,擴增實境(AR)可能取代手機,虛擬實境(VR)可能取代電腦(PC。他進一步指出,近期地緣緊張局勢,可能造成產業短期影響,不過他強調,最好的技術、製造及經濟生態運轉是半導體未來決勝因素,台灣在這部分都有很好的基礎,相信可看到台灣半導體產業邁向下個更精彩的黃金十年。

蔡明介以「台灣半導體產業走過半世紀,What's Next?」發表演說指出,掌握人工智慧、電動車、元宇宙以及量子計算四大契機,半導體產業盛會尚未結束,但台灣仍面臨兩大挑戰,包括產業結構要升級及領域須擴大。

他提到,包括聯發科、聯詠和瑞昱都跨過億美元的天險,產業結構需要升級以應對全球競爭,且要提高世界半導體影響力,台灣未來不只應用領域,也要拓展IC類型,包括基礎建設、工業、車用等領域,是台灣可積極拓展的市場,也不可忽視量子電腦未來發展潛力。

吳田玉強調,近兩年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半導體產業產生質變和量變,但不論如何變,都是機會大於挑戰。他預估明年全球封測產業仍吃緊,目前全球有29個晶圓廠正在興建,且有52個晶圓廠正規畫中,雖29個廠會集中在2022年到2023年開出,封測產能吃緊態勢仍無法紓解。

 

土耳其貨幣崩潰中 民眾嘆:買件外套接下來一星期沒飯吃【摘要2021.12.4..蘋果】土耳其貨幣里拉(lira)兌美元和歐元的匯率,近月來持續創新低,里拉自今年初以來已貶值40%,政府不斷降息導致通貨膨脹加劇,民眾感慨現在只能吃少一點,也別想吃肉了,就連買件冬天的外套,接下來一星期可能要全家餓肚子。美聯社報導,土耳其週五(12/3)公布通貨膨脹率為21%

儘管如此,土耳其央行自今年9月以來,又降息了4%,以符合總統艾爾段(Recep Tayyip Erdogan)的期望。經濟學家普遍認為,升息可以壓低通貨膨脹,但艾爾段自有想法,他認為高利率才會導致通貨膨脹,並堅稱自己的政策不會回頭。

艾爾段一直藉由降息來刺激經濟成長、增加貿易出口,想要打破高利率之下熱錢帶來的經濟循環。艾爾段引用宗教信條,強調高利貸是一種罪,他將高利率稱為「萬惡之母」,至今已開除3名拒絕降息的央行行長。

受疫情影響,全球都在通貨膨脹,但持續降息的土耳其狀況更嚴重,進口品、燃料、日用品、房價租金全都在漲,民眾現在急著將里拉換成外幣、黃金甚至iphone來保值。

土耳其公家麵包亭販售的麵包比麵包店和超市更便宜,每天一早就開始大排長龍。其中一名排隊的土耳其人尤賽藍(SinasiYukselen)對美聯社表示,現在能省則省,「我以前都買10個麵包,現在只買5個,我們家已經放棄買肉了」;在安卡拉一間折扣賣場,一名婦女森吉瑟(Emine Cengizer)本來想幫女兒買件冬天外套,最後空手而歸,「如果我買了外套,我們接下來一周就沒東西可吃了」。

伊斯坦堡科奇大學(Koç University)的經濟學教授德米拉普(Selva Demiralp)擔憂,接下來可能會出現人才外流;德米拉普說,土耳其一心拚經濟成長,而不是控制通膨,但建立於通貨膨脹上的經濟是否真有成長,也很值得懷疑,「因為恐慌、不確定性會帶來更多成本的增加,反而導致經濟出現萎縮危機。」

不過,總統艾爾段可能聽不進去;艾爾段執政初期,經濟成長強勁,助他贏得接下來幾次選舉。如今物價高漲,伊斯坦堡等城市開始出現零星示威,反對黨的民調直升,艾爾段仍拒絕改變其經濟政策,也不會提前舉行選舉,強調政府正在製造能增加5萬個職缺的計劃,還要提高基本薪資,畫了許多餅給人民。

( 時事評論財經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ichalle77&aid=170788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