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太魯閣號出軌事故 別只聽到,用行動改革台鐵吧
2021/04/10 12:22:03瀏覽99|回應0|推薦1

台鐵太魯閣號事故奪走這麼多人命,如果還無法換得政府認真落實改革台鐵,這不僅是無能,而且是冷血。台鐵之所以落得今日殘敗不堪,且連最基本的旅客安全都無法保障的田地,可不是最近35年的事,而是長期逐步腐蝕崩塌的結果,歷任政府皆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Sibelius - Symphony No.2 + Presentation (reference recording : George Szell / Concertgebouw)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aIy56s-O7w

 

【摘要2021.4.7.蘋果】台鐵太魯閣號事故奪走這麼多人命,如果還無法換得政府認真落實改革台鐵,這不僅是無能,而且是冷血。台鐵之所以落得今日殘敗不堪,且連最基本的旅客安全都無法保障的田地,可不是最近35年的事,而是長期逐步腐蝕崩塌的結果,歷任政府皆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歷任政府絕非不知台鐵問題究竟出在哪裡。但就像太魯閣號事故後一位罹難旅客家屬對前往慰問的蔡英文總統所說:「每次都說聽到,卻不改!」世間最悲愴的吶喊和控訴莫過於此,在聽到之後,你們是否曾真正做了什麼?

同樣都是軌道運輸大眾交通工具,台鐵在安全等各方面績效遠遠落後高鐵與捷運。百年老店在兩個小老弟面前抬不起頭,是許多主客觀因素造成,其中有些並非靠台鐵自身努力就能夠改善。例如20181021日普悠瑪事故釀成18死,當時的行政院長賴清德指示,由跨部會及相關學者專家組成「台鐵總體檢專案小組」,歷經3個月30多場分組會議、10場專案小組全體會議所提交之總體檢報告,從行車事故系統分析與管理、安全管理體系升級、軌道系統安全、車輛及系統機電、維修制度、運轉系統、組織效能7大面向,臚列144項建議事項供政府作為改革台鐵決策參考。而根據行政院長蘇貞昌近日強調,政府已執行完畢且解除列管其中109項。

就數字看,兩年來,政府完成75%台鐵應改善事項,效率相當不錯。但如今又發生50人死亡的太魯閣號事故,這立即就產生許多令人毛骨悚然的疑惑:是總體檢找錯「醫生」,未能發現台鐵問題所在?是體檢報告過於空洞?

還是政府已完成並解除列管的75%改革事項,但所改的都不是攸關旅客安全的關鍵項目?還是75%漂亮數據的背後,其實是灌水浮誇與無人追蹤管控落實與否的一本假帳、爛帳?這些問號,提醒政府首長千萬別再拿那些漂亮數字宣稱已經很努力在推動台鐵改革了,否則只會激起更大民怨。

可以預期的是,因為太魯閣號悲劇,政府又要召開各種會議,提出各種檢討報告,推動各種改革計劃。但是當普悠瑪號事故後已有行政院層級的如此高規格、全方位的「台鐵總體檢報告」,此次太魯閣號事故後最新版的檢討內容,將面臨如何超越上次「總」報告的困難與尷尬。

多年來有關台鐵改革的重大議題,無論是財務黑洞的解決、票價的調整、車輛採購的混亂、人力的汰換,以及各方多所關注的台鐵應否走向公司化或民營化等,從來不缺討論與具體建議,而既然是沉痾,當然也就不存在簡單、不影響既得利益或讓人人滿意的100分解答。而導致問題始終不能解決的關鍵,通常在於缺乏行動

何況,當事故罹難者家屬的哭聲隨著時間漸漸遠去,社會對鐵路安全關切的熱度消退,社會壓力不再,官方一切檢討就變成文書作業,從長計議就變成什麼都不做,也就是等待下一次事故時,官員們再從檔案夾裡找出再熟悉不過的檢討報告內容。

還要等多大的災難降臨才要行動?鐵路安全都做不到還高談什麼國家安全?還有什麼能力應對台灣面臨的各種挑戰?改革台鐵,別再只開會檢討了,要從政府高層做出決定、採取行動開始。

 

讓風險文化變成台鐵經營的DNA【摘要2021.4.7.蘋果 許永明】台鐵太魯閣號出軌事件,喚醒了大家(特別是企業)對於風險管理的重視。然而目前輿論重點多放在風險管理制度與內部控制辦法的檢討,其實,事故發生之最主要與最根本的原因係在於:企業尚未建立風險文化Risk culture)。這也是為何很多稍具規模的企業或公司,雖然都一定會有風險管理政策或內控制度存在,但還是會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生事故的原因。

首先,企業即使有完備的風險管理政策與內控制度辦法,風險管理及各第一線的事業單位部門也很認真地去執行,事故當然還是有可能會發生,只不過損失發生的頻率降低了,損失幅度變小了。然而,損失頻率低、損失幅度小可能只是一時的現象,過了一段期間以後,可能損失發生的頻率與幅度又會恢復到以往的水準。

會發生這樣的情形,可能意味著相關風險管理政策與內部控制辦法並沒有真正融入到企業經營的體質當中。要想根本地解決這個問題,必須透過建立企業的風險文化,否則難克盡其全功。企業風險文化係指:企業對於風險及其管理,具有普遍地、持續地及可傳承的認識。由此定義可知,企業風險文化具有3個特質:普遍、持續及可傳承。.

普遍,係指風險管理不是僅僅是企業負責風險管理部門的責任,而是各事業部門單位的責任,也就是3道防線的第一道防線:各事業單位的自我內部控制

持續,係指風險管理不能只是在事故頻傳或重大事故發生之時,一時短暫地受到重視,而必須是時時地受到應有的注意;

可傳承,係指相關的風險及其管理的知識與經驗,在企業的部門裡,係可以由資深人員傳承給資淺或新近人員,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

企業風險文化對於企業的經營非常重要,特別是對於以顧客安全為第一要務的企業,例如:台灣鐵路管理局等大眾運輸的行業。風險文化的建立,不是僅是藉由風險管理部門到各事業單位進行風險管理教育的宣導,就能成功。也不是公司每個員工,都通過風險管理部門為公司同仁所特別編製的風險管理測驗考試,就能夠有所成就。而是在重大企業策略擬定及企業日常營運的層次,都將風險管理納入,並使之成為重要決策與營運的考量。幾點建議:

第一、公司或機構最高決策單位要宣示對於風險管理的重視:如果企業的董事會或機構的最高決策單位,對內向員工宣示重視風險管理,想必能夠發揮一定程度之「上行下效」,並達到「風行草偃」之效果。

第二、具體落實風險績效管理:要做好風險管理,必須要有適當的績效指標;然而,風險管理不同於投資管理或財務操作,其績效不在於增加現金流入,而在於減少現金流出。比較適當且具體之風險管理績效的指標,係預期損失之降低。以台鐵局為例,像是交通或行車安全事故平均損失次數或金額的降低,才是合適的風險管理績效的指標。

員工風險管理教育之時數是否滿足與風險管理測驗是否通過,係屬於風險管理的output(產出),不是outcome(成果)。對於員工之風險管理教育與測驗很重要,但不應構成風險管理部門績效的全部;風險管理部門的績效,應該包括預期損失的降低。

第三、將風險績效管理指標與績效獎金做連結:風險管理績效當然也屬於績效的一部份,特別是公司或機構的風險管理部門與第一線的事業單位之主管的年度績效。以台鐵局為例,其風險管理部門是營運安全處,而第一線的事業單位則包括:運務處、工務處、機務處及電務處等部門。想要做好風險管理,必須要在薪酬制度相當程度予以反應風險管理的績效,亦即當風險管理的績效不好時,相關主管的績效獎金要給予一定程度的扣減。

企業進行風險管理,不是做給主管機關檢查的,是為了讓企業的基業能夠永存。風險管理並不像投資與財務或業務部門,並不會讓企業變大,但努力做好企業風險管理,可以避免因為一時的重大事故之發生,而毀了多年的苦心,甚至是百年的企業。

企業應該要努力將風險文化,內化為企業體質的DNA,變成企業經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最好能夠在下一次重大事故或損失發生以前,內化完成企業風險文化的建立,如此才有可能真正做到企業的基業長青與公司永存。

 

感想:台鐵直接賣給鴻海吧,這樣比較快。

 

邱淑媞批賑災專戶「發災難財」!學者籲國民黨:開除黨籍吧【摘要2021.4.7.自由】台鐵太魯閣號408車次2日發生意外造成重大死傷,衛生福利部設立賑災專戶接受各界捐款,前國民健康署長邱淑媞痛批此為「伺機發災難財」。對此,台師大政研所教授范世平呼籲國民黨:「開除邱淑媞黨籍吧!」

邱淑媞昨於臉書發文指出,工程車滑落造成太魯閣號出軌,明顯是人禍,官署卻出來募款,她批「這個政府,最會搞的,就叫煽情。不會做事、老是把事情做爛」,並指「工程委外招標烏雲重重,出了事,不僅不必負責,還利用傷痛,大肆玩弄民眾感情」,並質疑政府叫大家捐款是為轉移焦點。

對此,范世平今日在臉書PO文指出,邱淑媞說衛福部設立捐款專戶是發災難財,是把人民當提款機,「結果國民黨黨主席江啟臣捐了,台中市長盧秀燕捐了,原來都在協助蔡英文政府發國難財,新北市長侯友宜也成立捐款專戶,原來也是為了發災難財,也是把人民當提款機」。

范世平並提到,多年前的「八仙塵暴」也是人禍,衛福部也成立捐款專戶,「原來當時的總統馬英九、行政院長張善政是為了發災難財」

范世平指出,對於受難者來說,金錢的援助永遠只嫌少不嫌多。而邱淑媞侮辱了黨主席,國民黨能坐視不管?「如果鄭佩芬、李正皓都被開除黨籍,那邱淑媞呢?」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ichalle77&aid=160513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