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綠黨政黨票不到3% 鄧惠文無緣進立院
2020/01/15 06:30:41瀏覽93|回應0|推薦1

精神科名醫鄧惠文不缺舞台、光環、名利,8年前拒絕了民進黨,這一次直接回絕時代力量徵召,因認定綠黨的永續價值,決定披上綠黨戰袍出征,原本以為憑藉鄧惠文的高人氣,可以讓綠黨找到新的票源,但事與願違,這次綠黨政黨票得票率還是未過3%門檻,功虧一簣。

 

Mussorgsky: Pictures at an Exhibition + Encore / Solti Chicago Symphony Orchestra (1990 Movie Liv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yLm-9JyhuY

 

【摘要2020.1.12.蘋果】是作家、主持人、國際分析心理學會榮格分析師,也是媽媽,精神科名醫鄧惠文不缺舞台、光環、名利,8年前拒絕了民進黨,這一次直接回絕時代力量徵召,因認定綠黨的永續價值,決定披上綠黨戰袍出征,原本以為憑藉鄧惠文的高人氣,可以讓綠黨找到新的票源,但事與願違,這次綠黨政黨票得票率還是未過3%門檻,功虧一簣。

鄧惠文說,雖然這次未過立委席次的門檻,繼續作為在野小黨,我們仍會堅持理想,努力前行,作為自由、平等、開放與多元價值的倡議者。

成立於1996年的綠黨,自2008年立委選舉改採單一選區兩票制以來,每屆皆推出不分區立委名單,得票率卻始終未能跨越5%門檻,阻斷前進國會之路。這次綠黨的政黨票得票率為2.39%和歷次的得票率相當,無候選人能進國會殿堂。

名列綠黨不分區第一名的鄧惠文在其臉書上說,小黨的價值是它代表每個小市民,像綠黨這種小黨政存在的價值,並非在短期內從無到有催生一項政策,而是持續發聲,產生長期影響 ,「只要我們的聲音不斷存在,總有一天大黨會被我們關注的議題吸引,讓社會慢慢前進。」

鄧惠文過去10年來以溫柔、療癒的清新形象行走江湖,是觀眾喜愛的兩性議題作家與主持人。這一次她跨出擅長的領域,要以她信仰的價值,逐步改變極端對立的政治生態,雖未如願,但鄧惠文說,無論能不能代表綠黨進軍國會,她與台灣公民社會的漫長對話,還暫時不會畫上休止。

 

新國會的政治訊號【摘要2020.1.12.蘋果 沈有忠】第10屆立法委員選舉順利結束,選後的新國會,民進黨仍為第一大黨,並且維持了過半的優勢地位。民眾黨成為第三大黨、時代力量總席次較上次大選減少、親民黨全軍覆沒,都顯示了立法院政黨勢力出現了小幅移動的趨勢。

按這次選舉結果來看,有幾個值得注意的發展趨勢,分別是兩黨競爭格局的穩定,小黨的發展契機與困境,以及新國會在兩岸與內政上的政治意涵。

就兩黨競爭格局來看,自2008年選制改革,將立委席次減半、選舉制度改為並立式兩票制之後,立法院迄今都能在選後產生單一政黨過半的情況。不僅如此,前兩大政黨在立法院的席次率,也都超過了9。這顯示了兩黨制的格局在台灣已經相對穩定。

然而,對照得票率與席次率來看,以區域立委的部分來說,兩大黨出現了「過度代表」的情況,也就是席次率遠高於得票率,尤其以第一大黨為甚。這是區域立委按照「相對多數決」選舉制度,同時加上總統選舉的「衣尾效應」所產生的必然結果。以這一屆的選舉為例,民進黨加上國民黨,一共拿下了100席,凸顯出了過度代表的優勢。這種優勢鞏固了兩黨制的格局,只要選舉制度維持不變,兩黨制的基本格局就很難被突破。

再就小黨的發展契機與困境來看,這一屆是2008年改制之後,最多政黨參選第二票(不分區)的一屆,一共有19個政黨參與不分區的競選。然而,扣除兩大政黨,最終只有民眾黨與時代力量兩個小黨跨過5%的政黨門檻分配席次。對於其他15個政黨而言,共獲得約14%的選票,但最終沒有轉換任何一個席次。從選制改革以來,政黨票的部分出現越來越分化的趨勢。

扣除兩大政黨以後,觀察小黨的得票率,從2008年的12%2012年的21%2016年是30%,到這一屆近33%。這個趨勢可以看出,選民在政黨票的部分有逐漸分化的趨勢。反映出一方面對兩大黨壟斷的不耐,二方面市民社會越來越活躍、公共議題越來越多元與細緻的趨勢

然而,如同前一段的分析,只要選舉制度沒有改變,即使越來越多選民選擇兩大黨以外的選項,小黨要能進入國會仍舊面臨相當高的門檻,更遑論挑戰兩大政黨的壟斷地位。

第三,由於選前在國會選舉的主軸上不斷操作親中與否與主權意識,因此可以就「中華vs.本土」的軸線,來看選後政黨勢力表現出來的情況。

國民黨和郭台銘加持的親民黨,就捍衛中華民國的口號,以及把國旗作為政黨認同的符號,因此可以把這兩個政黨概括歸類到「中華意識」的陣營

而民進黨和時代力量在選舉時極力炒作「下架吳斯懷」,以及「抗中保台」的議題,甚至在選前通過《反滲透法》,相對的可以歸類為傾向「本土意識」的陣營。民眾黨在國家認同、國族想像的議題上立場較為模糊。

就席次比來看,中華意識不到50席,本土意識超過60席,新國會的政黨實力相比,在兩岸議題上多少透露出了一些訊號。未來涉及兩岸的法案,在立法院也都會有激烈的攻防,民眾黨的態度也會成為法案調整與否的變數。

第四,過去幾年較具爭議的改革議題包括年改、廢核、同婚等,也在此次選舉被視為政黨對決的內政議題。在這些議題上,民進黨的改革因為速度太快、力道太猛,在2018年遭到反撲,致使基層選舉潰敗。

但在這次立法院選舉中,結合兩岸議題一起發酵,這些改革的主張也重新被檢視,更隨著民進黨的勝選而獲得持續改革的契機。在2018年以後,改革的聲音趨緩,這次選舉更被視為具有持續改革,或是推翻改革的風向球,儘管民進黨主打主權議題,但在這些內政與人權的改革議題上獲得年輕族群一面倒的支持,也將使得改革可以在未來4年得到延續。

最後,有若干選區出現了驚人的翻轉,台灣基進的陳柏惟翻轉顏寬恒、民進黨的莊競程在台中的北北屯翻轉沈智慧,顯示了傳統的派系票倉不是鐵板一塊,在新世代的崛起下仍舊有翻盤的可能。而民眾黨崛起、親民黨泡沫化,也顯示了「一人政黨」可能迅速崛起,也可以迅速崩解

 

勝選之後所面臨四個層次的考驗【摘要2020.1.12.工商】民進黨不僅走出2018年底九合一地方選舉潰敗的陰霾,還進一步鞏固其完全執政的基盤。回顧檢視此次空前激烈的選舉,最後和平落幕,彰顯了台灣的民主選舉模式已經確立並深入人心。

但在過去這一年,政黨之間的惡鬥更是無限上綱。益之以透過網路、透過社群媒體、網紅,帶動假消息充斥,抹黑抹紅的指控令人真假難辨。如何避免持續深化與惡化,將是新執政團隊所必須尋思化解之道!

此次選舉所留給台灣的另一個後遺,則是如何面對體制面臨崩解的憂慮。談曾經在上世紀末預言舊蘇聯即將解體的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福山,當時曾以「歷史的終結」,指出自由民主與市場經濟的政治形式,將是人類意識型態演化的最終形式。果不其然舊蘇聯的獨裁專政體制應聲瓦解,也宣告了冷戰時代的終結。

然而,福山教授卻在2017年以「從歷史的終結到民主的崩壞」為題公開演講,感慨民粹式民族主義,對世界秩序造成有如前蘇聯垮台般的大動盪。而他的兩位哈佛同事更在2018年,共同出版新書「民主國家如何死亡」,直指民主的崩解,主要源於政黨間的惡鬥,讓理應做為民主制度有效運作的護欄,也就是相互容忍與制度性自制,因為政黨間的惡鬥而為之瓦解。

民主護欄瓦解的後果,不止是讓民主體制的運作更加民粹化,並可能有意無意的轉化為以民主之名卻行獨裁之實。除了前述這兩個層次的考驗之外,蔡英文總統的第二任期,也無可迴避的要面對兩個施政層次更嚴峻的考驗。

其一是展望在未來的四年,美中貿易戰所掀起的國際動盪局勢,即使沒有進一步惡化,但卻不可能是一路順風水波不興。而台灣夾處美中之間,從左右逢源到兩面不討好之間,如何自我定位及有效操作,考驗的不只是執政者的能力與機變,同時背後更要有厚實的民意支撐。

因此,如何從選舉期間的惡鬥分裂,予以整合凝聚,不止考驗台灣的民主體制是否可以免於崩解,更直接關係到台灣在波詭雲譎的國際局勢中如何找到生機。

其二則是從前瞻的角度來看,未來四年全球氣候變遷惡化的挑戰益發嚴峻,各國也將面臨資源不均、利益分配不均,以及全球性財富不均擴大貧富差距,則如何面對各種「不平等」所導致的社會對抗乃至對立,將是對各國施政治理的嚴峻考驗。

 

感想:

1.          民主會不會變成民粹?關鍵在百姓的理性程度,其實也就是人民的知識程度。

2.          人民知識程度低的地區,容易被不肖政客煽動,形成民粹;人民知識程度高的地區,容易排斥煽動民粹的政客。

3.          「民主國家如何死亡」,直指民主的崩解,主要源於政黨間的惡鬥。這個觀點是錯誤的。人民知識程度高的地區,政黨間的惡鬥愈厲害,政治透明度越高,貪腐越不容易形成,百姓也因此變得高智慧與高EQ

4.          美中貿易戰所掀起的國際動盪局勢,政府所能做的不多;私有企業自有靈活的應變措施,聰明的企業領導人,會中國、美國兩邊賺;平庸的商人,只能賺單邊;蠢的企業主,因為兩邊都撈不到而破產。

5.          未來四年全球氣候變遷惡化的挑戰益發嚴峻,台灣必須持續發展綠能產業,提升環保技術與能力,賺盡環保財;同時減少塑膠製品的商用,改善塑膠微粒對大自然的傷害。

6.          台灣財富不均擴大貧富差距的元兇是,慣老闆太多,政府必須公布為富不仁、苛待員工的企業,給予懲罰性稅收。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ichalle77&aid=131549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