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丼」字的音義
2019/09/08 20:51:37瀏覽3509|回應5|推薦48

丼」字的音義 

    究竟「日式海鮮丼,牛丼」等食物的「丼」字音義怎樣?把所知道、所查到的寫出來,給各位作為吃日式料理或茶餘飯後的談話資料。

     我國文字不是一個人或一個集團造出來的,也不是一個地方或一個行業、一個族群的人造出來的,更不只是某一個時代的人所創造的。可以說:今天的「漢字」是歷代「漢字文化圈」的許多成員創造、運用的成果;就像平平凡凡的我,當然沒有創造任何一個漢字,但是我用漢字寫文章、作報導,就是對所用的漢字有貢獻;而大家每天使用漢字寫出詩、文,閱讀漢字的資料,也是對所用的漢字有貢獻;一個字創造出來以後,如果沒人用就會消失,創造就失敗了。偉大如一代女皇武則天,造出了許多個武后新字,如「天、地、日、月、君、臣、萬、年」等(見武后新字表)

,而且動用臨朝稱制的大唐皇太后身份,頒布了《改元載初敕》於天下,希望「庶保可久之基,方表還淳之意」,就是說要:永久保有女皇的地位,表現效法古代先賢的心意;但是「亂」了十五年,隨著「武周王朝」告終而廢止,只留下取代太宗賜號「武媚」的名字「」以及代表吉祥的「卍」兩字;可見文字造出來而沒人用也是枉然,漢字創造者固然有功勞,我們這群漢字使用者也功不可沒。

    今天我們要談的「丼」字,在不同的時空背景下,造出了三個字音、字義都不相同的「丼」字;這樣巧合的「造字重形」也未免太巧了。

一、「丼」是「井」的異體字,今讀「ㄐ〡ㄥˇjǐng

   「丼」字在我國文字的演變史中,是吉金文字(金文)裡「井」字的一種形體;比金文更早的甲骨文只作「井」,沒有中間的一點;早期的金文,如《大盂鼎》、《庚贏卣》等也沒有中間的一點;晚期金文如《毛公鼎》、《散氏盤》等才有加一點寫作「丼」的。(請參閱附圖:《大盂鼎》與《散氏盤》的「井」字)

 許慎在《說文解字.》裡說:「、甕之象也。」「」又作「瓮」,是指裝水的瓶罐,也就是「瓦罐不離井邊破」的瓦罐。但是,無論是甲骨文的「井」或金文的「井(丼)」多為「刑、型」的「本字」;前引在陝西鳳翔出土的《散氏盤》,其銘文的「眉井邑田、井邑封道」是「刑人的村莊與田地」、「刑人村莊的分界道路」,「刑人」應與商朝時代「井方(刑方)」(今山西河津縣)的刑人有關。那麼大徐本《說文解字》:「丼:八家一井,象構韓形。、甕之象也。古者伯益初作井。」段注本:「丼:八家為一丼,象構韓形。、象甕也。古者伯益初作井。」都有問題,不只是二徐把「汲水之井」與「田制之井」倂為一事了,完全以「篆文」分析字形也有了盲點,這個」中的「」可能只是增飾符號,或是普通的指事符號,指「」裡的東西,就像「刀」上的「」指示「刀刃」的「刃」一樣;否則取水的「瓦罐」拋在「」中哪裡能取水?恐怕是「瓦罐掉入井中浮」吧!這個以後有機會再說。二徐本《說文解字》解釋「」的字義也有問題:據《爾雅‧釋水》「井一有水一無水為瀱汋」(瀱汋:音ㄐˋㄩㄝˋjìyuè,井水時有時竭)下面邢昺(932-1010A.D.)疏引錄古本《說文解字》說:「《說文》云:井,鑿地取水也。」邢昺生當十世紀末,只比二徐小12-15歲;《爾雅義疏》為咸平二年(999A.D.)他與杜鎬、孫奭等共同校定的,距徐鉉去世只有七年;當時的他們還能夠看到二徐本《說文解字》以外的古本《說文解字》,所以留在《爾雅‧釋水‧疏》「《說文》云:井,鑿地取水也。」的記載,可以補正今本《說文解字》的疏漏。《玉篇》「井:子郢切,穿地取水也,伯益造之。」也可以佐證邢昺《爾雅‧釋水‧疏》之正確性。

   前面說過:字形「」在西周晚期(西元前九世紀以後)的金文才出現,甲骨文及西周早期(西元前九世紀以前)的金文只有「」字;可以確定「」是「」的「異體字」。

     至於有一部分研究古漢字(甲骨文、金文)的人說:「在甲骨文卜辭與鐘鼎銘文中,都找不到作為水井之用的井字」;我承認「卜辭與銘文」的「井、丼」字另有其義,但是先秦典籍裡也確實有「水井」的用法;那麼還是「造字重形」了吧!甲骨文卜辭的「」字是殷商時代的人造出「」作為「形、型」之義用的,今讀「ㄒ〡ㄥˊxíng」音;鐘鼎銘文的「井、丼」字是商、周時代的人造出「井、丼」作為「刑、型」或代表「國名、地名或人名」用的,今音也讀作「ㄒ〡ㄥˊxíng」;周朝以後先秦及兩漢典籍裡的「井、丼」字是先秦及兩漢的人造出來作為「水井」的「井、丼」用的,今音讀作「ㄐ〡ㄥˇjǐng」。「卜辭與銘文」的「井、丼」沒有水井之義,與先秦及兩漢典籍裡的「井、丼」字為水井之義並不衝突。 

字義方面,《孟子‧公孫丑上》:「今人乍見孺子將入於井」的「」,就是「井、丼」字的本義,「鑿地取水」的「水井」。在先秦典籍裡,引申義除了「八家為一井」的「井田」以外,還有:《孫子‧行軍》:「凡地有絕澗、天井、天牢、天羅、天陷、天隙,必亟去之,勿近也」的「天井」是「中間低窪的地形」;《荀子‧儒效》「井井兮其有理也」的「井井」是「形容條理分明,整齊不亂的樣子」。假借義有「型、邢、阱」等,實際上因為還沒有造出「阱、型、邢」等分別字以前,都寫作「井」;例如《易‧井》「舊井無禽」」就是「陷阱」前面所引的《大盂鼎》銘文中的」就是「型」的假借字,《三代吉金文存》〈井尗康簋〉的井尗就是「邢叔」。 

    井、丼音讀很單純,本義、引申義都讀本音,假借字讀如本字。《廣韻.上聲.四十靜》作「子郢切(今讀ㄐ〡ㄥˇjǐng)」,現今本義「水井」及其引申義「天井、礦井、丹井、鹽井、藻井、井田、金井(墓穴)、井卦、井宿、井穴、市井、井然、井井有條、離鄉背井、姓氏」都讀本音「ㄐ〡ㄥˇjǐng」。假借音讀只在很古老的文獻出現,《易‧井》:「舊井無禽」」雖然讀如「阱」,但是「阱」音「ㄐ〡ㄥˇjǐng」與本音相同;其它只有在旅遊參觀古銅器會碰到,〈井尗康簋〉的井尗」是「邢叔」的假借,各讀本字之音「ㄒ〡ㄥˊㄕㄨˊxíngshú」,「井人鐘」是「邢人鐘的假借,讀「ㄒ〡ㄥˊㄖㄣˊㄓㄨㄥxíngrénzhōng」,「井方、婦井、井侯、井伯」也都是「」的假借讀「ㄒ〡ㄥˊxíng」。

二、「丼」是「投物井中聲」,今讀「ㄉㄢˇdǎn」

     丁度等人奉詔在宋仁宗寶元2年(1039A.D.)成書的《集韻》裡,「丼」字相關資料分在兩韻裡:

    上聲.四十靜韻〉:丼井:子郢切(今讀ㄐ〡ㄥˇjǐng),《說文》「八家一井,象構形,『、』之象,古者伯益初作井。

    上聲.四十八感韻〉:丼:都感切(今讀ㄉㄢˇdǎn),投物井中聲,又姓。」 

    《集韻》上聲.四十靜韻〉收「丼、井」兩字,引《說文》「八家一井、伯益初作井」就是前項所說的「」,子郢切今讀作「ㄐ〡ㄥˇjǐng」。而「丼、井」並列,就是兩字的音義都相同,彼此是「異體字」的關係。

    上聲.四十八感韻〉所收的「字是唐末或五代十國(約西元10世紀)時有人另造一個「『井』中加一『丶』」的新字。比《集韻》(1039A.D.成書)稍早的《龍龕手鑑》(遼代僧人行均編,成書於遼聖宗統和十五年,即宋太宗至道三年,971A.D.)已說:「丼:子請反,去也,深也;又都感反,人姓,《玉篇》又得林反。」但是《廣韻》(1011A.D.成書)未收「都感反,人姓」的音義,可能是所跟據的《切韻》、《唐韻》沒有這個音義;《集韻》比《廣韻》多收新字,所以收錄《唐韻》之後新造字,音義是「都感切,投物井中聲,又姓。」有可能據《龍龕手鑑》收「丼:都感反,人姓」,而「丼:都感切,投物井中聲」則另有所本。我如此推論是根據宋朝人邵思的《姓解》「丼:都感切,蕃姓也。」而來的。《姓解》是宋刊本,原書略有破損,頗為珍貴;現藏北京大學圖書館。

    丼:都感切,投物井中聲,又姓。」的兩個字義,應當是先有「會意字」「丼:都感切,投物井中聲」,以「丶」為像物之形,置「井」字之中以會「投物井中」之義。都感切(今讀ㄉㄢˇdǎn)」即模擬「投物井中之聲」為字音。 

    有了「丼:都感切,投物井中聲。」的「」以後,有「蕃」人之姓發音近於「ㄉㄢˇdǎn」,所以借用漢字「」寫其姓。「蕃人」一詞是唐宋以來對少數外來民族的通稱,例如王建(767年-830A.D.)〈凉州行〉詩:「蕃人舊日不耕犂,相學如今種禾黍。驅羊亦著錦爲衣,爲惜氈裘防鬬時。養蠶繅繭成匹帛,那堪繞帳作旌旗。城頭山雞鳴角角,洛陽家家學胡樂。」充分描述了當時漢胡互相學習、文化交流的實況。不過我孤漏寡聞,沒見過姓「丼」的朋友。 

    我們回頭談一下《廣韻》「字音「子郢切(今讀ㄐ〡ㄥˇjǐng)」的姓氏情況。據網上的資料說:井姓在《百家姓》中排第217,人口統計台灣排名第382,大陸排名第264,人口數臺灣就有三百多人。其來源傳說是「以封地為姓」,而且很重要的一宗是「井伯」之後。可是據前文所說「井伯」是「伯」的假借應該讀作「ㄒ〡ㄥˊㄅㄛˊxíngbó」,那麼「井、邢」二姓是否同源呢?這話我不敢說,因為姓氏是不能只從金文考證的,它牽涉到民俗、傳說等等複雜的人文學,「井、邢」二姓都是現存的國人姓氏,各姓氏來源必須留給研究「姓氏學」的專家去研究。 

    以模擬音作為字音的「擬聲詞(onomatopoeia)」,字音不很穩定,因此在不同方言裡發音不一樣也要算做同一個字。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網路版裡字是「東西投到井中的聲音。」語音讀作「dóm(ㄉㄛㄇˊ)」(ㄇ只發子音如m,去掉末尾的母音「ㄜ」),《辭典》上的例句是「捾桶仔丼一聲就跋入去鼓井內矣。Kuānn-tháng-á tôm tsi̍t siann tō pua̍h ji̍p-khì kóo-tsénn lāi--ah. (水桶咚的一聲就投進水井內了。)可是曾經有人問:一定要投到井中嗎?當然不是;只要是東西掉入水中發出「dóm(ㄉㄛㄇˊ)」的聲音就可以寫作「丼」,這是漢字的引申用法。 

    至於其他的漢語方言我所不懂,只是從網上看到了一些報導,沒有能力去查證,暫時寫出來請大家鑑定其真偽吧!

    客家話中,「丼」字為擬聲字,是小石塊掉入水中的聲音,都感切,語音讀作「dam3ㄉㄚˇ」。 

據洛陽車人先生的大作裡說:「丼」字就是洛陽人說的小石頭兒掉井裡發出的聲音作「撲騰兒」,「撲騰兒」發音作「buderㄅㄨㄉㄜㄦ」;而大石頭掉井裡是「撲騰」,「撲騰」音「pūtengㄆㄨㄊㄥ」。我想「小石頭兒」跟「大石頭」的聲音前面都有物體接觸水面時的唇音,可以分析出來,那麼第二音節「小石頭兒」的聲音是「derㄉㄜㄦ」,「大石頭」的聲音是「tengㄊㄥ」,「丼」字就是像「derㄉㄜㄦ」的聲音,發音時有「兒化音」使口形縮小,聲音響度也比較小,恰恰好模擬了小石頭兒掉井裡發出的聲音的音。 

    廣東話中,「丼」字是「沊」的正字,音「ㄉㄚㄇˋdãm」。原意為石頭跌落水井的聲音,引申作「拋棄、拋擲」,例如:丼垃圾(丟垃圾)。記得臺灣閩南語也有類似的語詞,尾音由雙唇鼻音﹝m﹞轉為舌尖前鼻音﹝n﹞,但是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裡沒找到。其「拋棄、拋擲」的意思是從「掉落」引申而來的。

    寧波方言裡,「丼」字的發音與「蛋」相同作「ㄉㄛㄋˇdǒn」;從前寧波農村裡的老習俗,小孩滿月時要送鄰居一碗飯,飯頂上放些紅糖,稱為「糖拌丼」。這個「丼」字的意思跟日本話的「丼」有些類似,不知道兩者之間有沒有任何關係。「丼」可能是從「掉落」再引申出放在頂上的「放置」之義。 

    溫州話中「丼」字是名詞,指「田裡挖的坑」或「路面、地面上挖的坑洞」,

發音接近「ㄉㄛㄋˋdòn どん」(ㄋ只發子音如﹝n﹞,去掉末尾的母音「ㄜ」)。「丼」可能從「拋棄、拋擲」而引申出便於「拋棄放置」的地方,而在「田裡、路面、地面上挖的坑洞」,就是便於「拋棄放置」的地方。 

    浙江話中「丼」為地名用字,松陽縣望松鄉鄉政府所在地名為「烏丼村」,當地發音也接近「ㄉㄛㄋˋdòn どん」,或許相當於「洞」或「峒」;可能是「丼」字從便於「拋棄放置」的坑洞,引申出作地名的「洞」或「峒」。 

     貴州苗族居住區中,「丼」也作地名用字,例如「格丼」的「丼」讀音作「ㄅㄨㄥbong」(聲調未明待查),苗語「格丼」的意思是「聖地」(神聖之地)。目前貴州安順紫雲格凸河鎮的4A級「格凸河景區」,原名正是「格丼河」。以一般地名慣例而言,都是先有其音後有其字,我正想推測出既可譯作「格丼」也可譯作「格凸」的苗語發音時,在網上閱讀了陳家昌教授特別授權發布的〈「格丼」是苗族神聖的領地,要還歷史一個真實〉,才知到我想錯了,原來並沒有既可譯作「格丼」也可譯作「格凸」的苗語,其改名竟是因為「當年開發格丼河景區時,因急於要向有關部門申報材料,而『丼』這個字,不僅電腦的所有輸入法裡都找不到,連印刷廠的字型檔裡也找不到這個鉛字,情急之下,就使用了上世紀50年代本縣鄉鎮地圖所標註的『格凸河』」;而上世紀50年代印鄉鎮地圖作「格凸河」也是無法印出「丼」字。你說該怎麼辦?也許由北京發布一條國際訊息,不但立即正名,而且很容易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據陳教授說「格丼」的「丼」音「bongㄅㄨㄥ」,是象聲詞,生動地表達了東西掉進水裡的聲響。「丼」雖然是假借字,卻也是「方方正正的井的中央,有水流流走,表明這是一條地下河,河水源源不斷地流進了燕子洞,而周邊的大穿山恰恰像井邊的柵欄,將格丼河水阻擋在井中。」看過陳教授的大作,不免心嚮往之,到過的朋友以為然否?

三、「丼」是日本漢字「丼缽;丼物」,今讀「どんdònㄉㄨㄥˋ」

    日本漢字「丼」是在日本使用漢字的人所創造的漢字,跟「水井的異體字」、「投物井中聲」的「丼」,字音、字義都不同,是「漢字文化圈」第三個「造字重形」的「丼」字。在日語裡原本發音作「どんぶり donburiㄉㄨㄥˊㄅㄨ˙ㄌ〡」,縮減字音作「どんdònㄉㄨㄥˋ」在臺灣我們習慣讀縮減的字音「どんdònㄉㄨㄥˋ」。「丼缽」的思就是指盛裝飯或麵的餐具,「丼物」中文譯作「蓋飯」,端上桌看起來是:用深厚而有蓋子的瓷碗,盛裝三分之二的飯或麵,再鋪上一些美味的菜餚。發音上「どんdòn」與「ㄉㄨㄥˋdòng」實際上有差別,但是規範的華語(國語、普通話)沒有「どんdòn」音,只好勉強用「ㄉㄨㄥˋdòng」音替代。至於為什麼把「蓋飯」或裝「蓋飯」的碗寫作「丼」,把「蓋飯」或裝「蓋飯」的碗叫作「どんぶり donburiㄉㄨㄥˊㄅㄨ˙ㄌ〡」,有許多不同的說法,我既未查證,也無法作深入而正確的報導,就留給大家討論研究吧!

 

( 知識學習語言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angjnan&aid=129232669

 回應文章

讚讚
2020/03/30 01:18
學習到了~井字原來這麼深奧~之前玩天堂有個朋友也說他以為是不小心中間點到
非女(jangjnan) 於 2020-03-30 05:20 回覆:

謝謝光臨!

「丼」的確是一個奇怪的漢字,

因為流傳在日語裡,所以我們

在街上還見得到。


Charles Lin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9/09/18 17:24
感謝詳盡解釋,先前曾以丼字請教,您引經據典,令人佩服。
非女(jangjnan) 於 2019-09-19 18:33 回覆:

謝謝惠賜的好題目,

    也謝謝你的光臨!

  寫得不夠好,尚請指正。


兟絲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9/09/17 23:11
漢字沿用久矣
難怪武后的無法流傳
國人雖少提及,但卻被保留在日式餐館,甚是可喜
非女(jangjnan) 於 2019-09-18 04:50 回覆:

謝謝光臨!

「丼」的流傳在日語,

      也在各地方言,

真應了「禮失求諸野」的古語了。


老頑童上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9/09/09 20:15
長知識了,謝謝您!
非女(jangjnan) 於 2019-09-09 22:03 回覆:

謝光臨!

能夠找到知音真好!

謝你!


馮紀游陸游:漫長當下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9/09/09 20:06
好詳盡!開知見了!多謝!崇拜
非女(jangjnan) 於 2019-09-09 22:01 回覆:

感謝光臨!

有知音共賞真好!

謝謝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