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解」字的音讀 (十二)
2019/08/20 21:09:22瀏覽530|回應0|推薦32

    」字的音讀 (十二)


十、「解」假借為「廨」今讀「ㄒ〡ㄝˋxiè」


    「解」在未造「廨」字以前假借為「公廨」的「廨」,今讀兩岸都作「ㄒ〡ㄝˋxiè」。

    元刊本《玉篇》「角」部四百二十p375有「解:…古隘切(今讀ㄐ〡ㄝˋjiè),署也,吳都賦云:解署棊布,言非一。」是現存最早收錄「解」假借為「廨」的字書。

    《說文解字》大徐本「署:部署,有所网屬。从网,者聲。徐鍇曰:「署置之,言羅絡之,若罘网也。」

    《說文解字》段注本「署:部署也。各有所网屬也。从网,者聲。」

    無論大徐本還是段注本,從《說文解字》看來,「署」的本義都是部署」;但是《玉篇》「解:署也的「署」不是本義,而是引申作「官署」,就是「公廨」。

   《玉篇》所引的「吳都賦云:解署棊布,言非一」出於左思(?250305A.D.)的〈三都賦〉。

    左思字太沖,臨淄(今屬山東淄博)人,是西晉太康時期最傑出的文學家。南朝梁宗室蕭統(501―531A.D.)主編的《昭明文選》第五卷賦類所錄〈左太沖吳都賦〉有:「高闈有閌,洞門方軌。朱闕雙立,馳道如砥。樹以青槐,亙以綠水。玄蔭眈眈,清流亹亹。列寺七裡,俠棟陽路。屯營櫛比,解署棊布。」這是形容吳都建築的華麗雄偉,意思是:宮門高大而寬闊,門內可並行兩輛車。朱紅的樓臺雙雙對峙,筆直的道路如同砥石。青槐成行,綠水流淌。濃蔭密佈,綠水綿綿。官衙列布有七里之長,路南雙棟高大的房屋。兵營鱗次櫛比,官署星羅棋布。唐朝李善(630689A.D.)吕延祚等《六臣註文選》「解署棊布」之下注「劉曰:建業宫前,宫寺俠道七里也;廨猶署也,呉有司徒大監諸署非一也」。「劉曰」指西晉劉逵(字淵林,生卒年不詳,晉惠帝時侍中)的〈吳都賦注〉注文。因為晉惠帝從290A.D.306A.D.在位,所以劉逵應該是300A.D.前後在世。梁武帝太清年間(547-549A.D.)顧野王編《玉篇》節錄劉逵注文解署棊布:解猶署也。吳有司徒大監、諸署,非一也。」的頭四字與尾二字,加解釋字眼「」而成「解署棊布,言非一」,意思是說:「解署星羅棋布不只一處」「解署」今讀作「ㄒ〡ㄝˋㄕㄨˇxièshǔ」。

   

    假借為「公廨」的「《玉篇》的音讀是古隘切(今讀ㄐ〡ㄝˋjiè),與現在「廨」字音ㄒ〡ㄝˋxiè)」不一樣,是不是不合「假借字讀如本字」的原則呢?

    首先我們必須瞭解:「字音、語音」是會隨著時間而變易的。古今的「字音、語音」既有變易,那麼「假借字讀如本字」的「讀如」必須拿同一時代的音讀作比較。幸好今本《玉篇》錄有「字,我們拿《玉篇》「署也」的「」與所錄「字的音讀作比較才是合理的。

    《玉篇》所錄「字見於元刊本「广」部p317,作「廨:居賣切,公廨也」。

    「解」假借作「署也」的音讀是「古隘切」,「古」是「見母」字,「隘」在《廣韻》「去十五卦」,屬於「蟹攝開口呼二等韻」的字,所以切語「古隘切」是代表見母去聲蟹攝十五卦開口二等韻」的字音,今讀作「ㄐ〡ㄝˋjiè

    音「居賣切」,「居」是「見母」字,「賣」在《廣韻》「去十五卦」,是屬於「蟹攝開口呼二等韻」,所以切語「居賣切」是代表見母去聲蟹攝十五卦開口二等韻」的字音,今讀也作「ㄐ〡ㄝˋjiè

    既然「居賣切」與「古隘切」只是切語用字不同,其實是同一個字音;當然可以說:在《玉篇》裡,「解」作的假借字符合「假借字讀如本字」的原則。   

 

   有人查了《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及《現代漢語詞典》說:字的音讀兩岸不一樣,而「解」作的假借字,兩岸今讀都作「ㄐ〡ㄝˋjiè」;是否今讀不符合「假借字讀如本字」的原則了呢?。

    我們來看看的音讀兩岸不一樣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廨:ㄒ〡ㄝˋxiè。[]官署,古代官吏辦公的地方。如:『官廨』、『公廨』。漢王充《論衡.感虛》:『猶地有郵亭,為長吏廨也。』(又音)ㄐ〡ㄝˋjiè。」

  《現代漢語詞典》「廨:xiè(ㄒ〡ㄝˋ)<書>官吏辦事的地方:公廨。」

   「廨」字臺灣讀「ㄒ〡ㄝˋxiè。(又音)ㄐ〡ㄝˋjiè」,大陸只讀「xiè(ㄒ〡ㄝˋ)」,表面看起來差了「(又音)ㄐ〡ㄝˋjiè」;但是實際上兩岸「廨」字都讀作「ㄒ〡ㄝˋxiè」。其「(又音)ㄐ〡ㄝˋjiè」的有無是標示舊音讀的方式不一樣造成的。

    前面我們說過「廨」字在《玉篇》裡作「居賣切(今讀ㄐ〡ㄝˋjiè)」,那麼比它晚出的韻書資料如何?我們再查出幾部韻書資料如下:

《廣韻》去聲.十五卦.古隘切(今讀ㄐ〡ㄝˋjiè):「廨:公廨」

《集韻》去聲.十五卦.居隘切(今讀ㄐ〡ㄝˋjiè):「廨:公舍」

《類篇》广部「廨:居隘切(今讀ㄐ〡ㄝˋjiè),公舍

《字彙》广部「廨:居拜切(今讀ㄐ〡ㄝˋjiè),音介,官舍

《正字通》广部「廨:居拜切(今讀ㄐ〡ㄝˋjiè),音介,官舍,俗稱公廨

《音韻闡微》去聲.十卦.見二.解廣韻古隘切,集韻居隘切,今用皆隘切,

             卦韻(今讀ㄐ〡ㄝˋjiè)…廨:集韻公舎」

「廨」字從《玉篇》以後,一直到清雍正四年(1726A.D.)李光地、王蘭生編修的《音韻闡微》為止,切語雖有「居賣切、古隘切、居隘切、居拜切皆隘切的不同,但是實際音讀並沒有改變,今讀都是「ㄐ〡ㄝˋjiè」。民國7年(2018A.D.)吳稚暉(名敬恒,18651953A.D.)以民國2年「讀音統一會」議定的字音為基礎,編成《國音字典》一冊,經北京政府教育部讀音統一會訂正,由教育部公佈用以作為「老國音」標準字音的《校改國音字典》裡,「廨」字作「ㄐ〡ㄞ 見開去卦」,說明「廨」字是「見母開口呼去聲卦韻」,還是《玉篇》到《音韻闡微》始終一致的音讀「ㄐ〡ㄝˋjiè」。這是「廨」字的「舊音讀」。

民國21年(2032A.D.)教育部公佈「新國音」,其「新國音」的音讀以《國音常用字彙》為準;在《國音常用字彙》裡,「ㄒ〡ㄝˋxiè」音下,收「廨」字無注;「ㄐ〡ㄝˋjiè」音下,收「廨」字注(又讀)。意思就是說:「廨」字在北京音系的「新國音」讀作「ㄒ〡ㄝˋxiè」,但是以「又讀」的方式保留了「舊音讀」。當年聽何容老師(名何兆熊,19031990A.D.)說:有的「又讀」保留不同地區字音的不同,有的保留古今字音的不同;「廨」字讀作「ㄒ〡ㄝˋxiè又讀ㄐ〡ㄝˋjiè」,就是以「又讀」的方式保留了古今字音的不同。因為《國語辭典》、《重編國語辭典》、《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都沿用《國音常用字彙》的方式保留「舊音讀」,所以《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廨」字的注音作:音「ㄒ〡ㄝˋxiè」又讀ㄐ〡ㄝˋjiè

    《新華字典》與《現代漢語詞典》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為現代漢語而編的,「廨」字的「舊音讀ㄐ〡ㄝˋjiè」不是現代漢語的字音,不收錄是理所當然的。如果我們再查一下《漢語大字典》與《漢語大詞典》,就知道這兩部大型的字、詞典,是用最直接的方式,標出「廨」字在《廣韻》的切語、聲調、聲母,保留了「廨」字在切韻系韻書的音讀。所以字的音讀兩岸一樣作「ㄒ〡ㄝˋxiè」,而且符合「假借字讀如本字」的原則;只是保留「舊音讀」的方式不同而已。

   

    那麼,什麼時代造出」字呢?許慎編著的《說文解字》無」字,徐鉉、句中正的《說文新附》也未收」字,是不是「」字在徐鉉、句中正編《說文新附》以前沒有「」字呢?這還不一定,必須從史料裡尋找更多「」字出現的文獻加以觀查。

    公廨」是官署,政府機關的房舍建築物。《水經注》裡就已有公廨」一詞。

    《水經》是一部記述水系的專著,作者說法不一,可能是漢魏以前累積多人努力而完成的。北魏酈道元(?466527A.D.)的《水經注》根據《水經》作注,成為以河道水系為主的綜合性地理著作,對當時各水道所流經地區的自然地理和經濟地理,甚至人文資料都作有系統的介紹,屬於西元六世紀的著作。其卷九〈淇水〉篇所記的淇水,古為黃河支流,位於河南省北部,從林州市經鶴壁至衛輝市注入衛河。經文「淇水出河內隆慮縣西大號山。…又東北,過廣宗縣東,為清河。…」下注「清河東北逕廣宗縣故城南…清河又東北逕清陽縣故城西,漢高祖置清河郡,治此…漢光武建武二年,西河鮮于冀爲清河太守,作公廨未就而亡,後守趙高…」,格友redhorse2015/07/21寫過的「小小說--鮮于冀顯靈護名」就是見錄於《太平廣記》的這篇故事,我們不再詳敘,想要看「鮮于冀顯靈護名」請參閱http://blog.udn.com/redhorse/26239555的大作。我們引證的是「鮮于冀爲清河太守,作公廨未就而亡」句,「公廨」就是「公署房舍」。酈道元生在西元五世紀到六世紀,比徐鉉早500年。《水經注》出現的「公廨」有可能是「後人傳鈔改字」,也可能是徐鉉等的《說文新附》漏收「廨」字,必須找更多書證。至於李昉(925996A.D.)等人編著《太平廣記》作「公廨」則是說明宋人已使用「廨」字了。

比李昉稍微晚的郭彖(?1165A.D.前後在世)也寫作「公廨」。

    郭彖(?1165A.D.前後在世)《睽車志‧卷一》有一則「〈永嘉陳韶美說〉」的故事說:「李知己任永嘉教官,公廨有一樓怪不可居,或飛擲瓦礫,或聞歎息謳吟之聲,家人畏懼莫敢正視,惟知己在家則寂然。…」一個名叫李知己的人,出任永嘉(古代溫州之稱)教官,公家房舍有一座樓房老是發生奇怪的事情不好住人,有時候是瓦礫飛擲,有時候是歎息聲,有時候是謳吟聲。家裡的人都怕得不敢看,只有李知己在家的時候卻安安靜靜的沒事情。因為郭彖是和州(今安徽和縣)人,這則故事是聽永嘉的陳韶美說的。郭彖已是宋朝人,當時「廨」字已出現,所以他寫的「公廨」也是很正常的現象。

「官」就是官署,官吏辦公的房舍。《南史》、《梁書》都出現此詞。

    唐李延壽(生卒年不詳)撰《北史》、《南史》,而《南史》先成,就正於令狐德棻(583666A.D.),由此推論可知,《南史》為西元世紀的著作。其《南史.卷五六.呂僧珍傳》記呂僧珍深受梁武帝蕭衍倚重,因為離家日久,請求返回故里拜墓,梁武帝就任命他為南兗州刺史讓他衣錦還鄉;書中有一段說:「僧珍舊宅在市北,前有督郵廨,鄉人咸勸徙廨以益其宅。僧珍怒曰:『豈可徙官廨以益吾私宅乎!』」這段話用了三個「廨」字,所指都是督郵廨,是刺史下屬部門主管的辦公室。另外姚思廉(557637A.D.)奉敕撰的《梁書》卷11,也有〈呂僧珍傳〉,文字比李延壽簡賅,記擔任南兗州刺史一段說:「僧珍舊宅在市北,前有督郵廨,鄉人咸勸徒廨以益其宅。僧珍怒曰:『督郵官廨也,置立以來,便在此地,豈可徙之益吾私宅!』」三出「廨」字則與李延壽相同。

廨舍」就是廨署,政府機關的房舍建築物。南齊書》、《晉書》都有「廨舍」一詞,讀作「ㄒ〡ㄝˋㄕㄜˋxièshè」。

《南齊書》是南朝梁蕭子顯(489537A.D.)所撰的紀傳體斷代史,其卷十四志第六州郡志上〉,在「南兗州。鎮廣陵(今揚州市)」之下說「僑邦、流寓,本無定憩」的情況下,各縣「以散居無實土,官長無廨舍,寄止民村」,「官長無廨舍」就是各僑縣的縣令都沒有專屬的辦公房舍。

《晉書》是唐房玄齡(579648A.D.)等二十一人合著的史書,其字詞是西元七世紀的用法。《晉書卷九十二》〈列傳第六十二文苑〉裡有羅含(292372)的傳,其中有一段文字說:「轉州別駕,以廨舍喧擾,于城西池小洲上立茅屋。」說他在滎陽郡(西晉泰始元年由河南郡分置,郡治在滎陽)升任別駕(州刺史的佐官)的時候,因為州別駕的房屋太吵雜,自己在城西護城池的小島上蓋茅屋居住。全篇〈羅含傳〉,去除標點以外只有475字,既有「廨舍」也有「官舍」,兩詞義近,但是所指不是同一屋宇。「廨舍」出在已引錄「轉州別駕」裡,指滎陽郡配給州別駕而他嫌喧擾不住的住宅,「官舍」出在末尾說:「初,含在官舍,有一白雀棲集堂宇」,文義晦澀難讀,查《藝文類聚‧九十二鳥部下‧雀》有「羅含傳曰:含在家時,有百雀集堂宇,此德行幽感所致。」《晉書‧傳》的「一白雀」應是「百雀」,而羅含無論到哪裡,配發給他的住宅總是有許多雀鳥聚集在屋子周圍,所以「官舍」是泛指許多配給他的住宅。

從《南齊書‧州郡志上》、《晉書》〈羅含傳〉、《梁書》〈呂僧珍傳〉及《水經注》看來,西元七世紀」字的使用已普及,那麼宋太宗雍熙(984987A.D.)年間徐鉉、句中正增訂《說文新附》漏收」字是有可能的,《水經注》應該不是「後人傳鈔改字」;」字創製可能在西元六世紀的南北朝,到西元七世紀的唐朝就很普遍了。那麼《玉篇》的「」有可能是唐上元元年(760A.D.)孫強為它增收進去的字;孫強的書已佚,無從查證

最後我們看「解舍」一詞,既有引申義,也有假借義;音讀不同,詞義也不一樣。

    《管子》是春秋戰國至秦漢時期服膺管仲之學者的著作彙編,作者比較複雜:劉向於26B.C.前後編輯成書。所以《管子》內的文字只能證明屬於西元前一世紀以前的資料。其第10篇〈五輔〉在論述為政者的「德、義、禮、法、權」五輔之前,論述得人之道的一段說:

得人之道,莫如利之。利之之道,莫如教之以政。

故善為政者,田疇墾而國邑實,朝廷閒而官府治,公法行而私曲止,倉廩實而囹圄空,賢人進而奸民退;其君子上中正而下諂諛,其士民貴武勇而賤得利,其庶人好耕農而惡飲食;於是財用足而飲食薪菜饒。是故上必寬裕而有解舍,下必聽從而不疾怨,上下和同而有禮義,故處安而動威,戰勝而守固,是以一戰而正諸侯。

不能為政者,田疇荒而國邑虛,朝廷兇而官府亂,公法廢而私曲行,倉廩虛而囹圄實,賢人退而奸民進,其君子上諂諛而下中正,其士民貴得利而賤武勇,其庶人好飲食而惡耕農;於是財用匱而食飲薪菜乏。上彌殘苟而無解舍,下愈覆鷙而不聽,上下交引而不和同,故處不安而動不威,戰不勝而守不固,是以小者兵挫而地削,大者身死而國亡。故以此觀之,則政不可不慎也。

這是以「善為政者」與「不能為政者」的對比,進勸為政者用「五輔」。我們要引證的「解舍」出現兩次,分別是:善為政者「上必寬裕而有解舍」,不能為政者「上彌殘苟而無解舍」;尹知章(660718A.D.)注:「解,放也;舍,免也」,這是稅制的專門用語,「解,放也」指放鬆減少服役的時間,就是今日的「縮減役期」;「舍,免也」指免除服役的負擔,就是今日的「免役」;「寬裕」就是寬大而充足,「殘苟」就是殘暴而貪求。善為政者居上位寬大而充足,常有解舍的舉措,不能為政者居上位殘暴而貪求,沒有解舍的時候。「解,放也」是引申義,讀作「ㄐㄝˇjiě」,「舍,免也」,今字通作「捨」,讀作「ㄕㄜˇshě」;「解舍」音「ㄝˇㄕㄜˇjiě shě」。

 《商君書》是商鞅及其後學的著作彙編,成書於戰國末期以前。其〈墾令〉有一則說「均出餘子之使令,以世使之,又高其解舍,令有甬,官食槩,不可以辟役。而大官未可必得也,則餘子不游事人。餘子不游事人,則必農,農則草必墾矣。」我們要引證的「解舍」出現作「高其解舍」。這一句的解讀有異說:

  1.《康熙字典》「解」字在「又與廨同」下說:「【玉篇】署也。【商子•墾令篇】高其解舍。」這是把「解」視為「廨」的假借字,讀作「ㄒ〡ㄝˋxiè」。

  2.朱師轍(18781969A.D.)《商君書解詁定本》說:「解音廨」,也是把「解」視為「廨」的假借字,讀作「ㄒ〡ㄝˋxiè」;把「解舍」解讀為「衙署」。

  3.高亨(19001986A.D.)注:「解舍是當時法制上的術語,即解免役(包括兵役)……高其解舍即是提高解免徭役的條件。」

朱師轍的說法跟《康熙字典》相同,是「蓋高樓大廈的衙署」;高亨的說法與尹知章的《管子•五輔》注相同,是「提高減免徭役的條件」。〈墾令篇〉在《商君書》第一卷第二篇,全篇20則規定性的法條,每條以「則草必墾矣」作結尾,其立法目的明確定在開墾草萊廣闢阡陌;而朱師轍的說法要「高其衙署」,對於開墾草萊廣闢阡陌沒有直接的影響。

其次就法條內容分析,為了讓服役正卒以外的子弟(餘子)不能規避徭役、吃閒飯而務農墾殖,除了提高減免徭役的條件(高其解舍),還有「令有甬」,「甬」就是做「僕役;傭工庸,餘子無能力服兵役卻要服擔任僕役傭工的力役,不讓餘子成為閒置的勞力;更有「官食槩」,「槩」即「概」,是平斗斛的木棍,規定分配的糧食有一定的數量,不讓餘子賴在家裡有閒飯可吃;高亨的解讀才能夠使法條的內容一致。

因此我認為高亨、尹知章的解讀比較合適。「高其解舍」必須讀作「ㄍㄠㄑ〡ˊㄝˇㄕㄜˇgāoqíjiěshě」。

《重編國語詞典修訂本》在「解」字「ㄐ〡ㄝˋjiè」音下有「官署、官吏辦公的地方。《商君書.墾令》:「又高其解舍,令有甬官食槩。」《文選.左思.吳都賦》:「屯營櫛比,解署棋布。」宜再斟酌:「官署、官吏辦公的地方」即「廨」之假借字,「廨」雖收「(又音)ㄐ〡ㄝˋjiè」,仍以「ㄒ〡ㄝˋxiè」為本音;本釋義條宜移入「ㄒㄧㄝˋ」音。又引證資料《商君書.墾令》:「又高其解舍,令有甬官食槩。」可刪。《漢語大字典》「解」字「xiè(ㄒ〡ㄝˋ)」音「官署」義下所引書證「《商君書.墾令》:“又高其解舍,令有甬官食槩。”朱師轍解詁:“解音廨,是以解舍為衙署。」宜再斟酌。

《韓非子》號稱戰國時期韓非(280233B.C.)的著作,其〈五蠹〉篇有「今為之攻戰,進則死於敵,退則死於誅則危矣。棄私家之事而必汗馬之勞,家困而上弗論則窮矣。窮危之所在也,民安得勿避。故事私門而完解舍,解舍完則遠戰,遠戰則安。行貨賂而襲當塗者則求得,求得則私安,私安則利之所在,安得勿就?是以公民少而私人眾矣。」我們引以為證的是「事私門而完解舍,解舍完則遠戰,遠戰則安」句,其中「解舍」的「解」就是「廨」的假借字,「解舍」就是「官府的房舍」,讀作「ㄒ〡ㄝˋㄕㄜˋxièshè」。

    《晉書》是唐初房玄齡等二十一人合著的,屬於西元七世紀的語料。

    《晉書•藝術傳•鳩摩羅什》有一段與后秦高祖姚興間的敘述說:「嘗講經於草堂寺,興及朝臣、大德沙門千有餘人肅容觀聽,羅什忽下高坐,謂興曰:『有二小兒登吾肩,欲鄣(障)須婦人。』興乃召宮女進之,一交而生二子焉。興嘗謂羅什曰:『大師聽明超悟,天下莫二,何可使法種少嗣。』遂以伎女十人,逼令受之。爾後不住僧坊,別立解舍。」故事要從後秦弘始三年(401A.D.)説起,姚興派兵滅後涼,親迎鳩摩羅什入長安,開創了大規模的翻譯佛經事業:待以國師之禮,入西明閣和逍遙閣,翻譯各種佛學經典;派僧睿、僧肇等八百人學習羅什的教義,同時進一步譯出了經論三百餘卷。有一次鳩摩羅什在長安草堂寺講經,姚興同朝臣、大德和尚一千多人肅容觀聽。羅什忽然走下講臺對姚興說:「有兩個小孩坐在我的肩膀上,想要破此障礙,必須婦人相幫了。」姚興召宮女進奉,並另蓋了房屋;進奉的宮女果然生下兩個兒子。姚興又對羅什說:「大師聰明超絕,天下無雙,哪能讓法種絕嗣呢?」又強送給他十個藝妓,他也就接受下來;有妻有妾有兒子,當然不便再住普通僧房了,與宮女、兒子、藝妓共同居住到另蓋的房屋去。這個「解舍」是「官府所蓋的房舍」,不是「官府辦公的房舍」,同樣讀作「ㄒ〡ㄝˋㄕㄜˋxièshè」。

 《吳子兵法》相傳為戰國時衛國人吳起(440381B.C.)的著作,與《孫子兵法》並稱。其〈治兵〉篇說:「凡行軍之道,無犯進止之節,無失飲食之適,無絕人馬之力。此三者,所以任其上令。任其上令,則治之所由生也。若進止不度,飲食不適,馬疲人倦而不解舍,所以不任其上令。上令既廢,以居則亂,以戰則敗。」我們要引證的這個「馬疲人倦而不解舍」的「解舍」,就是放鬆休息,「解」是「鬆開、散開、解下」之義讀作「ㄐ〡ㄝˇjiě」,「舍」是住宿、休息讀作「ㄕㄜˋshè」,「解舍」讀作「ㄐ〡ㄝˇㄕㄜˋjiě shè」。

( 知識學習語言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angjnan&aid=128642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