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根據孫的革命觀點,論中國文化應有的發展‧.‧‧仰天哀祭中山先生
2012/03/12 20:14:36瀏覽515|回應6|推薦47

根據孫的批判觀點,論中國文化應有的發展──仰天哀祭中山先生

 

不久之前,由一位女詩人的轉貼文,泥人在回應中,曾經強調地揭出了我們傳統文化中一個易被略過的,但個人以為極為重要的觀點──「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

 

今天,在國民黨馬總統連任,號稱要為我們的時代留下歷史性工作之際,以及似乎很有作為的作家龍應台女士出任文化部長,高調將有所建樹之前,我要指出這一觀點的真正本源,以及它的傳統地位與現代社會中的價值,希望所有真正關心社會發展與歷史文化前途的所有朋友都能共同關心‧.‧‧‧

 

首先,關於它的本源,泥土要指出,不是個人的偶然奇想,而來自國民黨的總理孫先生的民族主義第六講中,確實對於「中國傳統政治哲學」有著相當高度的肯定;即是所謂

 

中國古時有很好的政治哲學。我們以為歐美的國家,近來很進步,但是說到他們的新文化,還不如我們政治哲學的完全。」「大學中所說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那一段話,把一個人從內發揚到外……像這樣精微開展的理論,無論外國什麼政治哲學都沒有見到……這就是我們政治哲學的智識中所獨有的寶貝,是應該保存的。」

 

但是他也曾特別指出:

 

這種正心誠意、修身、齊家的道理本屬於道德範圍,今天要把它放在知識範圍來講才是適當,」

 

這是孫在他去世前一年的重要講演,這裡所稱的「道德範圍」,應該就相當於通常西化派攻擊傳統派時,他們所使用的所謂「泛道德主義」之指責用語;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當年孫所使用的,那拿來與「道德範圍」相對演的用語,這名為「知識範圍」的意義;用西方哲學的觀點,就應該是強調理性的、非道德性無上命令的「認知」或「認識」之類的主張──那顯然是一種要重新檢視傳統哲學內涵的宣告,不是西化派打倒「孔家店」的訴求──對於今天任何具備了基本哲學素養的朋友們,應該都可以感到孫在此主張裡具備了怎樣革命性的批判意義,也不是正好示範了我們所強調揭示的「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裡,前述「好而知其惡」的理想形式麼。

 

本文要指出,個人之由傳統文化中發掘出此一重要觀點,就是在筆者大學時代閱讀「三民主義演講本」後,自己雖非以研究國學為專業,但依此「認知」的態度,在日後斷續地閱讀若干傳統典籍而獲的心得。

 

這真是一得之愚,本無意藏私;然而,不僅,多年來竟然從未見到學者專家的類似觀點;而在百年建國的緬懷活動中,更似只見到醜化孫先生的展示,實令個人頗感遺憾;這也正是泥土我為何在孫先生八十七周年的忌日前,特別撰寫此文,彰顯孫先生作為革命家、思想家與偉大時代的先行者的理由。

 

其次,關於此一觀點在傳統文化中的地位究竟如何?

 

這是一個重要的、有意義的問題;因為在我們的傳統文化中,是否只是偶然的一句話語,或者真的曾經是被注重的重要觀點?

這個問題,似乎可分為兩部分,其一是原典中的涵義,究竟如何?其二是該觀點在其他典籍中出現的地位如何?

 

一〉在原典中的意涵為何?

 

這方面應該感謝拙文刊出後,可敬的網友謎謎菩薩針對該觀點之文本出處,指出原文之後有「天下鮮矣」的結語──

 

您所言大學之句「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須有遠大識見及寬容器度,

方有以致之。能達到的,果真是「天下鮮矣」!」

 

我們因此回看原典,「大學」,釋「修身齊家」:

 

故『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天下鮮矣。故諺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惡,莫知其苗之碩。』此謂身不修,不可以齊其家。」

 

雖然其回應文,沒有說「天下鮮矣」,就是「由於大家都做不到,大家就不用做了」;但是,立即讓我想到這種可能性,也應該要先予澄清;換言之,在只有少數士子才有資格讀書的古老年代,我們的傳統經典「大學」中,所要傳達的應該真有「須有遠大識見及寬容器度,方有以致之。」的意思;不過,由其後的「故諺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惡,莫知其苗之碩。』此謂身不修,不可以齊其家。」,仍主張要人人「修身」上看,「天下鮮矣」的語意,絕對不是因為「天下鮮矣」,所以就大家可以不要做的意思,而是不易達到完美,但仍應努力以赴的意思;於是,在今天我們這教育高度普及的時代,它作為一種求知、認知、逼近真理的方法,就更應該是一種「止於至善」的求知態度,實在沒有那所謂「能達到的,果真是天下鮮矣」的問題了。

 

然後,關於,此一「修身」上的重要觀點,「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在該原典中的地位,我們稍一考察,則不難發現,不僅可由該原典所謂「自天子以至於庶人,一是皆以修身為本。」來認知其重要性,由該原典中著名的所謂「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則似乎明顯呼應了其作為一種方法論所特有的,行健不息,止於至善,永遠不應該被我們忽視的重要意義。

 

二〉此觀點在其他重要經典中的地位如何?

 

經由上述,我們對於此一觀點在其原典之重要性,應該已經相當能夠把握。下面我們讓我們試看其他原典──以下以傳說成書於三國時代的「禮記」與至少成書於漢代的「孝經」為例:

 

先看「禮記」──

 

很湊巧的,也很合理的情況發生了;那是我們發現兩個狀況;其一,其原典「大學」,是宋明理學時代才由理學家將它由經典「禮記」中抽出成書的,那是中國哲學史上,傳統儒學受到印度佛學衝擊後,注重心性玄理才形成的;於是我們果然在代表早期漢儒觀點的「禮記」的第一篇中就可看到下列與前及「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高度呼應的觀點──不是「論語」傳統中簡單的「導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那類的說法──

 

「賢者狎而敬之,畏而愛之。愛而知其惡,憎而知其善。積而能散,安安而能遷。」「臨財毋苟得,臨難毋苟免。很毋求勝,分毋求多。疑事毋質,直而勿有」〈禮記‧第一曲禮上〉

 

 在這裡我們看到傳統哲學對於原始的二分法思維的處理;前面兩兩相對的「好惡」「惡美」與此處所及兩兩相斥的「狎敬」「畏愛」「積散」「安遷」‧‧‧都用相似的形式強調著人際關係應該突破二分法的僵化限制;如果「禮」代表著傳統哲學與社會接軌的型態,這是否讓我們正可以想像在漢唐傳統哲學與社會接軌的型態──所謂「叔孫通定朝儀」前後的發展型態;它重視社會差序格局下的「禮」,紀錄「禮」的型態並解釋其中曲折幽微的重要道理,謂之「曲禮」──在去古不遠的早期傳統社會缺乏理想的記述工具下,只能是格言體的文字;大約只有直屬帝國最高統治者的史官,才能擁有最大的便利──那年代雖已經理解到司馬遷記錄下來那孔子之所稱;「我欲載之空言,不如見諸行事之深切著明也。」的道理。

 

換言之,「禮」,這一被許多瀟灑的、才高八斗的知識份子認為過於拘束的事物,其實應該不僅是「故禮也者,義之實也。協諸義而協,則禮雖先王未之有,可以義起也。」〈禮運〉,可以變動的設計;並且更另有一種「賢者狎而敬之,畏而愛之。愛而知其惡,憎而知其善。積而能散,安安而能遷。」「臨財毋苟得,臨難毋苟免。很毋求勝,分毋求多。疑事毋質,直而勿有」的絕不僵化的境界;可惜應該只是當年在書寫工具的限制下,未能充分流傳其真實的行事而已。

 

再看「孝經」的例子──

 

它相對於「禮記」,對於相傳是孔子親自編著,或者至少先秦時代已有的「孝經」,並且它是十三經典籍中,唯一自始即稱「經」者。它的地位,由流俗的「百善孝為先」到論語中所稱的「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歟」,我們都可知其地位之重要;同時,我們都知道,它也曾經是我們國家在當年五四運動的年代,曾經被許多青年學者大力攻擊與批判的概念。

 

現在我們不由前述關於「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所表現的二分法的論述形式來探索,改為根據其內容「好而知其惡」的批判性,來看傳統哲學在「孝經」原典上,曾經用怎樣的批判態度著眼──

 

曾子曰:“若夫慈愛恭敬,安親揚名,則聞命矣。敢問子從父之令,可謂孝乎?”子曰:“是何言與,是何言與!昔者天子有爭臣七人,雖無道,不失其天

下;諸侯有爭臣五人,雖無道,不失其國;大夫有爭臣三人,雖無道,不失其

家;士有爭友,則身不離于令名;父有爭子,則身不陷於不義。故當不義,則子

不可以不爭于父,臣不可以不爭于君;故當不義,則爭之。從父之令,又焉得為

孝乎!”」〈孝經‧諫諍章,第十五〉

 

其中以曾子問,關於慈愛恭敬和安親揚名的道理,都已說過;請問於孔子:「這些道理,是否可說成是只要乖乖地聽老爸的話,就是孝子了?

孔子的回答,不但似乎是提高聲調地說著:「這是什麼話,這是什麼話?古人說天子有諫諍的臣子七人,雖胡來,也不會亡國;‧‧‧念書的士大夫能有規勸自己的朋友,就很難有壞的名聲;父親若有能夠規勸自己的兒子,就很少會做出什麼大錯。‧‧‧

更且總結出那語調鏗鏗然的所謂

 

故當不義,則爭之。從父之令,又焉得為孝乎!」

 

──請網友們,大家一起來想想看,把「孝」與「義」,兩個德目,做出這樣強烈的連結,這是否大大地衝擊了我們傳統中通常所強調「孝順」的說法。

 

三看古籍「孔子家語」中的例子

 

此古籍傳說為「疑多鯉伋所記,並門人先後雜附之者,要之咸孔子之意也。故一典一事,莫非宗旨;一軌一物,莫非玄訓。」;此看其中「六本」第十五──

 

良藥苦於口而利於病,忠言逆於耳而利於行。湯、武以諤諤而昌,桀、紂以唯唯而亡。君無爭臣,父無爭子,兄無爭弟,士無爭友,無其過者,未之有也。故曰:君失之,臣得之;父失之,子得之;兄失之,弟得之;己失之,友得之。是以國無危亡之兆,家無悖亂之惡,父子兄弟無失,而交友無絕也。」〈孔子家語‧六本第十五〉

 

由此記載著「良藥苦口」與「忠言逆耳」兩成語出處的古籍;我們可以想到中國傳統專制封建社會裡御史制度之背景,何以源遠流長;只是此處沒有強調「當不義則爭之」的積極批判態度而已;不過,透過我們所熟悉的中國傳統中那「天聽自我民聽,天視自我民視」與「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民本思想,是否也可以想像,隨著農業社會向工商業社會的發展,教育水準的日益普及,民意自然強化;這種諫諍觀點,倘若當年不是遭遇鴉片戰爭以來,百餘年失去民族自信心的大變局,能在正常的社會政經變化下,本應可與我們的「民本思想」自然發展出一種民主的社會機制──一如法國大儒孟德斯鳩之主張,國家的法制雖可有其理想性,但應該是由其不同的國情中發展出來的?

 

換言之,我們透過孫先生所指出的「本屬於道德範圍,今天要把它放在知識範圍來講才是適當,」,運用其所強調的認知與批判態度,對於長期以來西化派破壞民族主義的攻勢,是否應該就可以獲得更合理的削弱;可惜的是,當時不但西化派全無進行這類的探索;傳統派本身也未進行這類可能降低西化派攻擊的批判性工作;而號稱孫先生嫡傳人的國民黨當局,直到播遷來台後,相對於對岸的「文化大革命」,雖然揭櫫了堂皇的「中國文化復興運動」大旗,但也從來沒有深入認知與提倡孫先生在這我國傳統文化方面的重要主張──任由西方現代化理論進行他們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攻擊。真是讓人遺憾──雖然西化派健將由胡適、傅斯年到殷海光晚年都先後明顯轉向,其過去深刻的錯誤印象已經造成了。

 

三〉此「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觀念在現代社會的意義──

 

前述的論述,在於發掘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批判性觀點;然而,儘管提出了這樣相當批判性的觀點,但是,前述兩個問題的論述,對於過去的年代言,許多不幸的事情,是木已成舟,是往者已矣,是讓人們悔之不及地已經成為過去與歷史;這樣的揭露,對於我們當前的現實能有什麼意義和價值?

下面讓我們用「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這種高度「知識」的認知態度,來考察我們今天所處的「大」「小」社會──在此要看的「大社會」,是全球化的,是不分國情,似乎相互高度關聯的「大社會」;小社會是個別的,相對於前述流行的「大社會」,由國家、社會、學校、家庭,越來越小的「小社會」‧‧‧

 

首先,綜觀所有的大、小社會,過去,在日本學者福山曾經發出極為漂亮的「歷史終結」一語,頌揚西方世界大力驅使全球後進各國,如,日本現代化的偉大功績之後;現在似乎已沒有一個社會能夠不肯定「資本主義」的偉大,以「地球村」為其無限擴張的「全球化」的美名與偉績;更無視於理性認知下,多元文化的現實,將其所伴行於世界的所謂「民主」與「自由」,高標為每個社會的「無上的核心價值」了;幾十年來,似乎真是世界歷史的發展,已是達於理想國的地步。

不過,對於真正關懷人類命運與國際社會發展的知識份子言,卻不能不擔心資本主義的那隻長期僭居於「上帝」之位的、號稱「看不見的手」,正以一次次百變不離其宗的拙劣手法,確實逐漸公開現形的現實──例如,我們何能不顧那艾森豪總統當年下台時,所告誡的「軍工商業複合體」,終於在「水門案」的尼克森總統時代逼迫殖民地日本乖乖就範──未來若一旦終被世界各國人士看破其手腳之後,將會出現怎樣動盪的「民主」與「自由」的世界──我們不僅懷疑,「全球化」的美名下,亞、非、拉,甚至歐洲社會,真的都能夠接受、共鳴於作為美國的幾十年殖民地的日本,那無視於自身歷史文化的尊嚴而那樣衷心的謳歌;人們是否將更擔心世界村將承受得起那樣不知自省的資本主義在全球惡質的衝擊麼?

 

其次,就相對於「全球化」的「地球村」的「小社會」言,由美國開始,到世界落後的各國家、各社會,甚至到全球化下的各個家庭;我們今天已發現全球各地的社會都陷於不安的動盪中,由偉大的雷根時代,經過老、小布希時代,到今天的歐巴馬,資本主義那隻「看不見的手」,在其次貸案後的全球經濟危機中,已經逐漸接近被看破手腳的地步;世界各國資本主義下的各國民主制度,由美國到全球各地,同時似都顯示了由於對立雙方各說各話,而有種種缺乏效率,無法有效處理社會實際問題的情境,民主大部分形成了嚴重的內耗;何以由獨霸世界的先進者美國,到剛由歐洲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結合不久、備受國際主義者肯定的歐盟,他們先進的民主,都難以對於這波災難,思患預防?以致於,這波巨大的劫難,在追求進步的歐美與學步歐美的日本學術界,都造成了社會主義經典重新之被重視的現象‧‧‧

 

由於以上的史實,對於資本主義的全球化與世界各國的民主運作上,讓我們想起了當年孫先生將學者馬克思稱許為「大學問家」,而推崇他在「社會病理學」上的成就;也讓我們發現實力雄厚的資本主義集團過去在窒息與瓦解貧困的社會主義集團上,雖然確實是成功的;然而,它們顯然是缺乏了對於自身缺失的研究,所以,才會導致今天這樣的全球經濟大災難。

 

如果我們上面的史實論述的資料,不是空穴來風,以及我們對於今天世界局勢的切身感受,不是無稽之談;我們這時再拿出我國傳統哲學中這「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的觀點來審視前述的大小問題,是否將發現該觀點似乎恰恰地可以針治我們當前對立雙方,因各說各話而繁複難解的大、小社會的問題?

換言之,如果世界資本主義早日進行好而知其惡的省思,探究自身在僭居「上帝」上的誤謬,是否他們那無限擴張的作為就應該可以保守些,甚或改弦易轍?不但,美國霸權與歐盟,甚至鄰邦日本可能不至於如今日之狼狽;萬事以美國馬首是瞻的我們台灣的民主社會,將不致於藍綠對立問題嚴重,內耗不斷?也就是,以深受資本主義全球化民主體制影響的我們社會言,如果當前藍綠兩黨都能夠堅持在攻擊對方的批判性的論述上,以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的方式,不要惡意抹殺、以完全否定對方存在的地位的方式攻擊對方,怎會造成雙方雖然在選舉後,也無法撫平彼此衝突的高度對立?

 

結語

 

在今天,這2012年三月十二日,是孫先生逝世的紀念日;本文由於最近家事難斷而未能及早寫完,因而,要到今天晚間才能貼出;錯過了時間,在今天這個極有意義的日子裡,能夠讀到的網友一定不多了,真是頗感遺憾。然而,更為遺憾的,是今天晨起,我查看了主要媒體上,最多只有植樹節,簡直沒有關於「國父逝世紀念日」的消息;我們島上現在真已經極少有人關注我們的這位開國巨人了。

然而,經過以上的論證,今天我們剛連任,宣稱要建立其歷史地位的執政黨馬總統與龍部長如果真的仍是孫先生的信徒,若有心弭平我們社會內部的嚴重分裂,是否應該嚴肅地考量本研究所揭示的觀點,如我所論述確實無誤的話,除了應該在各種公開論事的場合裡,以身作則地表現這種「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的認知態度之外,在社會教育與學校教育上,尤其對於爭議性高的問題上,例如,那每年幾乎都引發的「二二八事件」問題,是否都應該提倡這種我國傳統哲學中,兩面俱呈,極為深刻周到的、迥異於西方論爭論述方式的批判態度呢?

 

誠摯建議的民間研究者泥土敬白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1234567am&aid=6205179

 回應文章

KittiO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另一個觀點
2012/03/18 11:42

這篇文章很有意思(見連接) 是海外作家蘆笛寫的‘百年蠢動’書中的一個章節。他提出了完全不同的觀點﹐ 如果您有興趣可以去看看﹐ 或買書來看。 百年這本書是繁體字出版﹐ 中國的禁書。

http://www.waicannews.com/news/html/85/t-8785.html


泥土‧‧‧郭譽孚(h1234567am) 於 2012-03-18 13:45 回覆:

感謝您提供的資訊,已經上網拜讀。

至於您推薦的該書,大約由於泥人既不寬裕,又早已度過了對於禁書好奇的年紀,所以,就看日後有緣與否吧。

可惜您只留下這資訊,沒有提供您的高見;所以,無法窺得一個在社會工作者的眼光中,對於泥人的賜教;此就以泥人對於您介紹的那篇文字的感想,作為泥人的回報吧‧‧.‧

學者胡、羅之輕視孫,早為人所強調;泥人並不意外,此一作者之觀點,應該沒有比胡、羅高明,用字「弱智」所示的輕蔑之情,徒顯其卑下;簡言之,孫是革命家,革命家自身過世之前,早已明示「革命尚未成功」,在其三民主義著作之前也明示了請同志「匡補缺遺」,該研究者對於這些都不知道麼?所以,其所謂「弱智」,到底是誰呢?

泥人認為,研究革命論述,不是書齋裡已解決的學問;那才是學者的事。

換言之,你要人家的命,在正當防衛之下,人家也要你的命;領導者要有足夠的理由,其言論要有足夠的穿透力,才可能呼風喚雨,招展起革命的旗幟‧.‧.‧所以,孫中山的論述,不能只泛泛地看三民主義和其相關的枝節,重要的是批判性思想‧.‧.‧那才是革命的動力所在‧‧.‧此就以本文所強調的把「道德範圍」的轉入「知識範圍」,那是多麼大的「革命」‧.‧‧‧同時,就「知識範圍」言,如果孫自身的任何論述,如果都接受認知的嚴格考驗,孫所有的論述中,所可能存在的誤謬,是否就都有了被糾正的機會‧‧.‧

以上簡答於您‧.‧‧‧很高興遇到一位關心社會工作的網友

泥土敬白

 


天涯孤鴻···花窗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題外話
2012/03/18 11:41

在國外讀過中山先生一生的情史(傻眼)

從小受偉人神話教育洗腦,雖至今不敢詆毀民族的救星,國家之偉人

但認為一生處處風流的人基本上人格缺陷太大,道德薄弱

抵消了他們被我尊敬的成分

孤鴻有感誰理你


摸 象 或 (不?) 著 木目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知難行易 ?
2012/03/17 16:15

「好而其惡,惡而其美」

世事之發展,常有 「看不見的手」

操縱 ? !<--- Please position cursor, click right mouse button.

泥土‧‧‧郭譽孚(h1234567am) 於 2012-03-18 09:21 回覆:

象兄

拙見以為,二分法對於現實的複雜性,很難有效把握;太多我們關心的事務,是在黑白之間的;難易兩字,原是相對性的觀念,沒有絕對的難或易;但是在「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中,自然跳出了淺薄的二分法,深入了事物之中;不能只是「王胖子賣瓜」式的宣傳和汙衊對手了‧.‧‧‧

至於,資本主義的經濟教科書中,強調經濟現象中有一支不可冒犯的「看不見的手」,大家要體察其深意,讓供需的各條件自行運作;簡直要人有「餓死事小」的堅持‧.‧.‧個人看來,號稱經濟理性,其實簡直與某些宗教基本教義的強烈信仰等同‧.‧.‧實在不能同意‧‧.‧

泥土敬白


烈日春風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大學體系表
2012/03/14 19:09
http://blog.udn.com/hsingjou18/3890095
泥土‧‧‧郭譽孚(h1234567am) 於 2012-03-14 23:32 回覆:

姜老師

謝謝提供,拜讀了。

對不起,泥人不是國文系,也非哲學系

貿然涉足其中,所謂「匹夫有責」,請原諒。歡迎賜教。

泥土敬白


一畝桑田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孔孟
2012/03/14 18:15

孔孟之道,

仍是維繫善良社會的良方,

大力倡導是為政者的重責大任。


泥土‧‧‧郭譽孚(h1234567am) 於 2012-03-14 23:30 回覆:

謝謝桑田兄簡要的提示。

所謂「風俗之厚薄奚自乎」,有待於大家共同地努力。

民主時代,或許我們應該對自身多責求一些‧.‧.‧

但為政者實在不應忽視其職責

泥土敬白


謎謎-溜滑梯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知其不可而為之
2012/03/13 22:41
「天下鮮矣」,只是表明現象與結果,並非偷懶退縮的藉口。

孔孟思想「知其不可而為之」、「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傻勁以及「反求諸己」
的修養,是理想主義者的堅持,也是民風歸厚之所繫,多少影響我們的行止。
儘管個人力量微小,肯定並且相信自己的價值,認真改善的人,仍然可見。

這就要仰仗教育的力量,擴大影響,鼓勵自發,培養正知善見、胸襟器度,
愈多人有心求進,社會才會正常運作。若教育不受重視或偏離正向,則殆矣。

固然一切皆不免於客觀環境的限制,然而盡力而為、永不絕望、至少求得
「心安」的積極態度,無論如何值得讚賞激勵!
泥土‧‧‧郭譽孚(h1234567am) 於 2012-03-14 23:25 回覆:

謝謝菩薩所申論,「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確實是儒家中很重要的精神傳承;謝謝提出。

或本文論旨,也可以用來補足這裡的「知」字;如何而獲得值得獻身的理想,如何在複雜的現實中,透過「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從而能夠更完整地掌握到現實之種種;不可輕率地以為自己已經「智珠在握」,其實,西諺所謂「魔鬼躲在細節裡」‧‧.‧終至所有的努力功虧一簣,功敗垂成‧‧.‧

再謝高見

泥土敬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