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4/06/04 21:15:24瀏覽1226|回應4|推薦27 | |
何謂「學運」,就是學生運動,是學生對於社會現象不滿,而有所行動之謂也; 今天泥人要談一下,學運與歷史的問題;面對當前的社會局勢,警方傳喚「太陽花學運」的指揮者,使得不久前由風起雲湧激盪而後漸趨平伏的社會情境,一時又緊繃了起來。 應該怎樣看待當前的局勢呢? 以下是個人的看法── 首先,學生運動,顧名思義,以學生為主體;學生在「由做中學」與「嘗試錯誤」的意義上,其錯誤通常是應該被高度容忍的;個人以為,這個傳統應該被高度尊重;儘管這次學運中的作為不無可以嚴重批判的地方,例如,其佔據行政院,就是一明顯的、不可原諒的錯誤;但是在上述的學習的法理下,社會對於學生仍然應該給予曲諒。 不過,對於校方,個人以為我們的社會應該給予責求;例如, 一面是各校校長與其指導教授,應該擔負其教育疏失之責任。另一面是各校的負責方面,應該依據各校的職責查究各自學生在此次事件中,其行為是否有脫序而應該責求之處,而至少依其各校「有損校譽」或其他相關的校規處置? 其次, 關於此次事件的物資損失上,如何賠償的問題;個人認為是一項相當棘手的問題;一般言之,學生顧名思義,是正在學校中學習的年輕人;他們主要的工作就是學習,通常是沒有薪資收入的一群人,並且也是我們社會上被寄以高度期望的人們;我們似乎只有對於它們所造成的毀損之責任,努力地蓋括承受,沒有其他的途徑可循。 不過,個人以為,我們的學校與社會應該記取此次事件的教訓;甚至將之完整地整理後,作為公民生活的重要教材,讓將來每一年代的年輕人都能在這一歷史事件上,獲得其應有的較深刻理性的認知。 其三, 就個人所知,此次學運之發展有一特殊的背景,我想是應該探討一下的; 據稱其主要的背景來自清華大學的社會學研究所;其所長姚人多之領導有以致之。 一般的論述,喜歡從姚的政黨背景來考察其對於學運的影響;自然有其一定的道理。 不過,大學生的背景繁雜,想來應該並非任何一個人之魅力所能指揮;清華大學在學界雖有其地位,但要面對各校的競爭,其實力應該並沒有那麼堅強; 個人認為更重要的應該是姚所長在清華開的課是台灣社會發展史與政治社會學,而其有對於學生提供的,主要是以台獨史家史明的「台灣人四百年史」的史觀,有以致之──據稱,學運期間,史明曾往立法院現場而受歡呼致敬──然而,該書中粗糙二分而形成的被壓迫者史觀中,有多少應該檢討的錯誤,卻從來沒有在史實的角度上被充分考察過。 個人認為,這是這次學運發展與往日學運背景最不同的重要地方之一; 對於大學生而言,被史明那兩巨冊史書灌輸的,對於社會問題的掌握,很容易有淋漓雄辯的表現;這應該是他們除了作為研究生比其他大學生,多讀了幾年書之外,作為社會所研究生也真更多些對於社會的觀察‧‧‧‧這是這次學運與往日學運很不同的地方。 其四, 對於學運的指導者言,完全不受外界影響的學運,應該是不存在的; 然而,這次學運的另一特點,應該是其指導者,我們應該理解由姚人多、黃國昌到陳奕齊;他們都是近二十年前,李登輝、陳水扁當政下成長的年輕一代,當時國民黨被妖魔化,學運世代出國,轉成人文社會學科的歸國學人,入據學術界;他們成了與學運青年打成一片的導師‧‧‧‧‧與當年它們同輩而轉入新聞界的老友們攜手‧‧‧‧ 其五, 看到今天網路上,這次的學運指導者們提出了有所謂的「基進側翼的政治戰略」〈下附簡介〉 其目的是要把國民黨置於死地,徹底垮台,他們認為那樣才是真正的政治民主化‧‧‧‧ 政黨的壽命,要靠它自身的表現和作為來維持,就像這次桃園副縣長與資本家趙某的大案子,是否國民黨能夠因此受到大打擊,要看法治與民主運作的結果了 但是,就泥人最近所見,這些指導者所提的「政治戰略」,竟然主要是否認理性的「中間選民」的存在的,讓在網上很早就提出「中間選民」觀點的我,深感遺憾! 它們居然以選民的投票行為是由情緒主導的說法,否認現實裡知識份子或中產階級有理性上的尊嚴──尤其,個人要指出,在選情逐漸緊繃的情況下;所謂「三、四年一次成為公民」時的心理,與他們所說的「消費者心理」,並非排斥的,消費者選擇中價位,其實也是一種理性的運作!不過,進入餐廳選擇合適的價位,應該不會是三、四年才一次吧;所以,泥人認為選民的投票行為,絕對會比普通的消費行為理性很多;哪裡會只是他們所謂的「情緒」而已! 總之,那些位指導者不只沒有能力批判史明的「台灣人四百年史」,在對於現實事務的分析與對比上的能力,都還是要加油,否則泥人在本格子裡素來期盼的政黨良性競爭的理想效果,怕還是不容易實現啊。 其六, 終於學運的真實面貌都顯露出來了,早些如此,社會應該就不會虛驚一場了呀,唉‧‧‧‧‧‧
泥人有感 ,,,,,,,,,,,,,,,,,,,,,,,,,,,,,,,,,,,, 基進側翼之簡介 【基進側翼正名公告】
台灣的主權、民主與社會在國共聯手的統治下,已然崩壞。基進側翼的初衷,是高舉主權自主化、政治民主化、社會自由化的大旗,在以媚俗為主流的政治場域中,打開以「獨左」為理念的空間,集結建國與社會改革的志士,創造新共和。 基進側翼之首務是在2016年讓國民黨失去政權。從2013下半年以來,秉持基進理念的先行者們,以高雄為出發點,四處宣講,並在2014年初具備組織雛形。透過5月21日慕哲咖啡館的活動,一躍而成台灣最大BBS社群PTT矚目焦點,並獲得年輕族群認同。⋯⋯這證明了基進之理念確實可行與可能,我們深受鼓舞。 但是這種基進路線,只能是一種理念優先的堅持,而不能毫無原則地競逐於主流媒體的青睞。政治判斷應盡力符應政治理念,避免產生與社團理念相悖的決策,以致模糊社團的政治光譜,甚至拉低社團的格調。 基進理念的宣揚,必須透過紮實的論述與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政治行動,而非一心一意地攀緣舞台。過度沈迷於曝光機會,甚至不惜因此而進行任意攻訐、投機結盟,連負面曝光都以正面效果視之,這些都是棄守價值的機會主義行為。 我們應當與國民黨、保守勢力敵我分明,不能接受只要舞台、毫無原則的處處樹敵胡亂結友。非常遺憾,基進側翼雖有堅強的陣容為反帝反殖反剝削的主張提供論述,但因劉敬文(妖西)的因素,不只無法彰顯獨左的政治光譜,還招致失格與投機的普遍疑慮。當斷則斷,為了堅持基本又進步的價值,我們決議如下: 第一,高雄基進側翼是全國總部,餘地皆分部。歡迎有志之士申請加入總部社團。 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485821571639436/ 第二,基進側翼已開設FB粉絲專頁,統籌一切對外聲明。 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radicalwing 第三,目前由劉敬文(妖西)所主導的基進側翼FB社團(http://ppt.cc/UUMY),過去已公告只是基進側翼理念認同社群,並不具全國及台北的代表性。北部基進的實體組建工作,與網路社團的成立,將由總部協助進行,並於粉絲專頁公告。未來北部基進的運作,將秉持問責、民主、透明的機制,有別於過去劉敬文(妖西)所主導的狀況。 第四,為避免個人專斷,日前已有聲明稿發出前須經決策機制同意之共識,惟劉敬文(妖西)仍逾越授權範圍,以個人意志大幅修改「就施明德大一中架構之回應」原稿後擅自發出,現在又擅自發佈政團公告(http://ppt.cc/-1da),履次嚴重違反程序,基進側翼不願再與之合作,其人今後一切言行皆與基進側翼無關。 基進側翼決策成員連署人: 新一(基進側翼創始人)、陳子瑜、Orange. Nick、何健維、陳信諭、陳以禮 基進側翼社團成員附議連署: 佛國喬、格瓦推、Minervasowl Ho、鄭惠敏、Ho Hō-Bêng...增加中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