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這哪裏是搞物件,分明是胡搞」?
2008/06/26 12:23:17瀏覽7934|回應5|推薦11

  最近讀了大陸小說家劉震雲的小說《我叫劉躍進》(台北:九歌),書中有兩段文字很怪異:

劉躍進一愣,沒想到剛剛見面,兒子就反客為主。這本是劉躍進的住處,兒子卻問他去住哪裏,分明是要把他趕出來;另一個讓劉躍進生氣的地方,把劉躍進趕走,說他倆住這兒,分明是住在一起;這哪裏是搞物件,分明是胡搞。(頁166-167)

韓勝利賊膽不小,但對偷的物件、環境、時機,判斷常常失誤。偷富人偷了窮酸知識分子,僅屬一例。對物件判斷失誤還沒什麼,對環境、時機判斷失誤,事情就大了,就會被人抓住。(頁238-239)

  過去看張藝謀導演的《我的父親母親》,接近片尾處,老母親對著尚未婚娶的獨子一番叮嚀,要他「搞個對象」,意思是找個結婚對象,但這個講法,實在讓台灣觀眾很不習慣。怎麼現在不止是「搞對象」,還「搞起物件」來了?「對象」至少還能是個人,「物件」無論如何不會是人。

  如果沒有從第一例推斷,第二段文字肯定會讓台灣讀者誤解,以為「偷的物件」是小偷準備下手偷的東西,而「對物件判斷失誤」則是高估了那東西的價值。不過,如果這樣理解,第一個句點之後的「偷富人偷了窮酸知識分子,僅屬一例」就銜接不了上下文,對想偷的東西、環境、時機,判斷常常失誤,跟「偷富人偷了窮酸知識分子」有什麼關係?而「偷富人偷了窮酸知識分子」,又帶出「對物件判斷失誤還沒什麼,對環境、時機判斷失誤,事情就大了,就會被人抓住」,也沒有關連,整段文字讀起來真的是莫名其妙。其實,只要把文中的「物件」改為「對象」,問題就迎刃而解。

  把「對象」講成「物件」,我不是從劉震雲小說才第一次讀到的,我注意這個問題已有一段時日,也一直納悶不已:大陸人從什麼時候開始,這麼愛講「物件」,而且不管是物還是人,都一律給說成「物件」?「物件」一詞很可能源自電腦術語,但不能這麼亂用啊!我從大陸網頁上看到的例子有:

  • 統戰物件
  • 討論物件
  • 變成了詛咒的物件
  • 必須調動巡視物件的積極性
  • 排隊摸底的物件基本限於知識份子或民族工商業者以及從舊社會過來的社會知名人士
  • 帝國主義和資產階級是中國的革命物件
  • 每次政治運動的具體物件都不同
  • 以一個迷幻搖滾團體的作品作為物件來說
  • 在您的字典裏女性除了喜歡和追求的以外,是否也是您真誠的欽佩和欣賞的物件
  • 一般來說,女性作家擅長抒情,喜以女性為描寫物件
  • 賈平凹十年前寫了一部《廢都》,現在又寫了一部「廢鄉」,也是在今年四月,幾乎是林白獲獎的同時,同樣以當下中國內地農村為描寫物件的長篇小說《秦腔》......
  • 當代中國史的的研究物件
  • 革命根據地既然是人民大眾當權的地區,這裏的文藝就有著不同于國民黨統治區的文藝的物件,這個物件就是《講話》所說的工人、農民、兵士(革命戰士)城市小資產階級(指知識份子和手工業勞動者)

  更讓我驚訝的,這股「物件」風甚至吹到了台灣,常在台灣報刊發表文章的殷惠敏也用了「物件」,她在〈顛覆大師李安〉一文中說:

「喜宴」是對傳統「男女」婚姻的顛覆。思想保守的父母從台灣到美國主持兒子的終身大事,但兒子的愛人其實是個白種男子。一場遷就親情而演出的喜宴假戲落幕後,保守的父母也終於搞通思想,默然接受了真正的新「媳婦」。「飲食男女」裡的老廚師,原來給安排的續弦物件是個年齡相近的煙槍寡婦,自己愛上的卻是寡婦的女兒,真相攤出後,寡婦當場昏倒,女兒欣然同意,顛覆帶來意外的驚喜。(中國時報A15/時論廣場2006/01/18)

  天啊!「續弦物件」都出來了!

  昨日友人提示我,這可能是電腦工程師搞的鬼,我就做了個小小實驗。

ConvertZ轉換簡體的「對象」為繁體,結果為「對像」。

用MS Word轉換簡體的「對象」為繁體,結果為「物件」。

用ConvertZ轉換簡體的「對象」為繁體,結果為「對像」或「對象」。

用MS Word轉換簡體的「對象」為繁體,結果為「物件」。

  看來MS Word的簡繁轉換有問題,好,我就直接在MS Word中測試,在繁體模式下輸入 「對象」,轉成簡體,再轉回繁體,仍然是「對象」。但若增加二字,在繁體模式下輸入「研究對象」,轉成簡體,再轉回繁體,就變成了「研究物件」。其他如「革命對象」、「統戰對象」,經同樣程序,會變成「革命物件」和「統戰物件」。

  回到開頭的引子,若用「搞對象」測試,兩輪轉換後,還是「搞對象」。若用「對偷的對象、環境」測試,兩輪轉換後,變成「對偷的物件、環境」。若用「對對象判斷」測試,兩輪轉換後,變成「對物件判斷」。

小小的心得:

  一、不是所有大陸的作者都愛用「物件」,也許有些專業有自己的習慣用語,但多數網頁上出現的種種「物件」(如研究物件、革命物件、統戰物件),應該是簡繁轉換出的錯。大陸網頁上若有簡體字和繁體字兩種版本,其所用的簡轉繁系統不盡完善。另外,香港網頁是繁體的,但有些稿件原為大陸作者用GB碼寫的簡體,同樣也有將「對象」轉成「物件」的問題,如香港中文大學的《二十一世紀》網絡版

  二、九歌出版社或台灣其他出版單位的簡繁轉換軟體可能也不盡理想。

  三、MS Word的簡繁轉換有瑕疵,問題還不止於把「對象」轉為「物件」而已,在一些情況下,它還會把簡體的「文件」轉為繁體的「檔」(在MS Word中輸入「這個文件」四個字,轉成簡體後再轉回繁體,會變成「這個檔」);它也會把「猖狂」轉為「倡狂」。不知道微軟的這套轉換系統來自何處,同一系統的簡繁轉換應該都有同樣問題。喜歡使用 MS Word 來簡轉繁的網友,可不要太信任它。

  四、建議網友,還是改用口碑不錯的ConvertZ,它的轉換速度比MS Word簡繁轉換快很多,正確率也還蠻高的。瀏覽大陸網頁時,想下載為繁體字版本,寧可複製原來的簡體網頁後,再用ConvertZ轉換,不建議直接下載繁體字網頁。

延伸閱讀: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ustavq&aid=1990305

 回應文章


2021/03/26 14:11
非常感谢,以前在一个台湾网站上看小说,里面的人物一直说搞物件,导致我一直以为这是台湾的说法,后来跟台湾的朋友聊天聊到这个话题才发现并没有这个说法。在google到这篇文章才知道原因。
古士塔夫(gustavq) 於 2021-06-08 16:05 回覆:
不客氣。

路過的小人物
2016/07/11 08:29

這文章對我的幫助太大了,

我之前還想說原來大陸稱交往為搞物件,

寫文章給對岸朋友交流,想確認用詞就找到這了

謝謝你~

古士塔夫(gustavq) 於 2016-07-24 10:51 回覆:
不客氣,謝謝您的回應。

Jeff & Jill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哈哈
2008/06/29 11:07
我剛好知道MS Word那套「物件」的始作俑者是誰。不過此公離開微軟很久了,未必是他出的包;倒是下回碰面可以藉此嘲笑一番。
古士塔夫(gustavq) 於 2008-06-29 16:06 回覆:
電腦和網路在影響著我們,電腦工程師也在影響著我們。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呵呵
2008/06/28 17:01
有意思.  古士塔夫明察秋毫解決了一樁公案, 不然恐怕不少人將錯就錯以為那就是有這麼一個用法而跟著用, 說不定以後還真納入詞典變成正式的釋意哩!!!!!!




古士塔夫(gustavq) 於 2008-06-29 08:29 回覆:

我特地找了一下簡體字網頁,它不會受簡轉繁程式影響,果然已經有不少人直接用「研究物件」了。

其實「物件」來自電腦術語,英文字就是"object",但"object"可在不同的context下譯為不同的中文詞:哲學上的「客體」(相對於主體 subject)、用得最廣泛的「對象」,或者最新的電腦用語「物件」,......等等。在英文中,object 可以用在許多 context 下 ,但中文的翻譯,卻不可隨意而為。

電腦工程師的一個偏差或職業習慣,至少就中文而言,可能很有破壞效果,「研究物件」僅是一例。笨笨的「智能」微軟新注音,不知造成多少人打錯字。我改學生作業,經常看到把「一旦」打成「一但」,怎麼連這都分不清?原來是微軟新注音的自動判斷所致。錯誤判斷的例子還很多。因此,我常警告學生,不要太相信微軟新注音的「智能」。


胡說八道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有意思
2008/06/27 11:34
今晚也來搞一下
古士塔夫(gustavq) 於 2008-06-27 13:11 回覆:
千萬不能「搞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