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無情荒地有情天
2010/06/11 07:15:38瀏覽2076|回應7|推薦71



引用文章陝西女子監獄裏面的“卡門”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這是智慧的時代,也是愚蠢的時代;

這是篤信的時代,也是疑慮的時代;

這是光明的季節,也是黑暗的季節;

這是希望的春天,也是絕望的冬天;

我們什麼都有,也什麼都沒有;

我們全都會上天堂,也全都會下地獄。

                       狄更斯《雙城記》

無情荒地有情天

 

近讀異色新作《陜西女子監獄裏面的“卡門》,覺得是一篇不尋常的故事,卻同樣觸動人心的訴說著一個每一個人都熟習,而又嚮往的人生主題─愛情;讀後當下,在下班趕公車前,匆匆寫了一些感想留言,承蒙異色姐來函鼓勵何妨再發揮些,於是欣然而從之,不揣淺陋成文以為續貂。

異色自謙「江湖女子、正邪並存」,作品中總也是帶著幾分女子少見的俠氣與豪邁,我們都愛光明、正義、美德、高貴的生命特質,但是如果過度強調這個面向而忽視人間實際真象,就不免粉飾太平,甚至形成偽善的人性假批判、真打壓。

異色寫作就是在兼具理性與感性的態度裏,極度勇敢的去探索黑暗、不義、罪惡、低賤,從俗出真,沒有道德批判,而平靜的暗示了為什麼我們該趨向正面價值的自然邏輯結論,而同時也要悲憫同情寬容那些弱勢的人類同胞;她的文裏蓄意不說理,而留給讀者去反照自己的態度自省,所以有人在文裏就只看到腥羶,有人只看到黑暗,但是無疑的,當然也有人看到了希望與必然的光明。

我想起佛印禪師與蘇東坡的機鋒:

佛印禪師看蘇東坡是一尊佛,而蘇東坡回說看佛印禪師,看來像一坨屎,佛印禪師欣然接受不語,蘇東坡自鳴得意,卻被小妹點破他自己心中是汙穢的,所以看甚麼都汙穢,禪師心中只有和諧而沒有任和矛盾對抗,所以看人人是佛。

同樣的,在這一篇新作裏,異色透過訴說一個近乎真實的社會檔案裏,藉以重新看待「愛情」這個主題。

不管是評論別人的愛情,或是自己的愛情經驗。我總以為應當有儒家仁者胸懷:「嚴以律己,寬以待人」,一切當以人性主義(humanity)以依歸為上,若能真誠而悲憫故事裏人物的切身之痛,或是其不得而不為之的既成悲劇,是一種悲天憫人、與天地萬物同一悲仰之真性情;較之僅以乾枯道德教條標準,或批判、或拒絕,應該是更寬厚的自我人生眼光,與生活態度之趨向;

愛情的不期而發生,不分中外貴賤:背景可以是貴族式的,瓊瑤式的,古典式的;男女主人翁可以是《羅密歐與茱麗葉》、《卡門》;也可以是中國才子佳人式的《梁祝》的具象化。

也可以像在這故事裏,即使是在物質匱乏,完全現實困苦之中,微不足道的販夫走卒小人物裏,也有同質的愛情冒險,乃至終歸於相同分量的殉情。

沒有光鮮的場景,卻有著一樣原始而驚天動地愛情的驅使,我們可以說它是悲劇,但是主人翁們似乎也有「朝聞道,夕死可也」一般殉道者胸懷的篤定,旁觀者可以給他們任何社會標籤:「蕩婦」也好,「魯莽村夫、流氓」也好,卻不能否認他們的不掩真情,反映人性的愛情權利;他們沒有去追求,甚至有「愛情」這個概念,而是那樣自然「發生」了,這是一種非人造的「真」吧,我想。

當然,如果愛情都是可說理的,那世間可能都沒有掙扎與悲劇了,既然,它是人類天性的驅使,吾人何妨就接納所有階層的愛情,視為同質性的整體記憶,雖然一般人難以理解,而你還是願意以新鮮的人性角度,悲天憫人的去同情那最後不免的悲壯殉情;這個超越所有教條與宗教解釋的真實發生;它不需要一個理由、一個藉口、一個考慮來又考慮去決不吃虧的常人思維。

這樣愛情悲劇的主題,也讓人想起 托爾斯泰
安娜·卡列尼娜》的開場白: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Happy families are all alike; every unhappy family is unhappy in its own way.


(其實書沒看完,我只看了電影,只記得這個序言 )

我們可以評論,說風涼話,這樣,那樣就沒悲劇了嘛;果真如此,那為甚麼,每天還是有悲劇見於新聞報導? 也許,我們藉由這樣的故事,可以有更寬的眼光去看待所有不像愛情的「愛情」,同情所有不能理解悲劇的悲劇性,似乎這樣我們才能不分貴賤,而不失對愛情整體評價的公平性。

如果我們的心夠柔軟,願意打開,在最黑暗醜陋的地方,也能看到了動人真情的光明,那麼黑暗又怎能嚇阻我們,讓我們畏縮呢?

事實上,黑暗邪惡的對抗不也就明顯的,只是人為的心中概念對抗罷了, 只是如幻暫現而究竟不實,有了這個如實知的信心,從惡夢中走出也就只差那一步而已。

異色總是這樣在故事裏,令人目不暇給,而印象深刻的傳遞了悲憫的基本人性關懷。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emptytraveler&aid=4117280

 回應文章

悅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got it
2010/06/25 13:14
I think I'm convinced. Thanks for the patient and detail explanations.
Empty Traveler (emptytraveler) 於 2010-06-26 07:44 回覆:
No problem.
My pleasure

悅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一點淺見
2010/06/21 10:57
異色真是好文筆. 果然是專業作家的功力.
只是有點覺得這月桂的性格前後不大 consistent.

1. 她是因為鐵頭放了火,才忽然發現他對她的愛是真的嗎?
"月桂本對他完全不予真心理會,但,還是有感受到鐵頭那矯健身手的依稀男性..於是他這護花使者,漸漸在無言中生出份量", 既然她體會到了, 應該不必等到鐵頭放火時, 才了解他的愛, 不必用放火來證明他對她的感情.

2. 月桂為甚麼要殺鐵頭呢? 又為甚麼自首呢? 是為了殉情嗎?
大抵一個習慣於對男人展現魅力的女子, 一個 "會替你剝開;用只小手喂到你嘴裏" 的女人, "要是你荷包肯失點血,她絕對也懂得給你享點眼福。她骨子軟...練了劈退,興頭上,甚將一條大腿在眾目下赫赫然豎將起來" 的女人, 對男人的慇懃,通常不會那麼死心眼. 如果她是愛情至上, 當初就不會嫁給 "貨真價實" 的瘸子李. 而會選擇和鐵頭在一起, 甚至私奔.

3. 月桂是為了為鐵頭脫罪,乾脆將他打死, 免得進監牢, 然後自己自首被槍絕, 雙雙 "永訣這個世界" 嗎?
既然 "她滾燙的淚掉落了下來,卻給了他一個他未曾見過最美最真的微笑", 既然 "在鐵頭死在月桂的鐵錘前,他們發生了關係", 既然月桂甘心為鐵頭承擔罪名, 那麼以他們的個性, 他們應該會選擇一起滅屍, 然後比翼雙飛, 亡命天涯, 即使被通緝也在所不惜, 寧可當逃亡鴛鴦.

對不起, 提出這麼多問題, 只因為看時覺得如果個性與行為更match 些, 可能是個電影的好題材.異色的文筆是職業作家的水準, 冒犯之處, 請原諒, 就當我在此自言自語吧.
Empty Traveler (emptytraveler) 於 2010-06-22 06:48 回覆:
悅己看的可仔細了 XD
我的了解是這樣的:

1.
故事的背景是一個重要的考量
"
一次大乾旱來臨,人和畜的地位就對價了起來"(見原作)

說明了月桂這樣的女人在困苦的條件下
是沒有自主權的 或者根本無法
有"私奔'那樣浪漫權利的
何況她還背負了自家人的生活於瘸子身上
現實上 她也不可能依靠鐵頭 後者能給她啥?
以她這樣有 Street Smart 的聰明女人
也只得當鐵頭是個"過客" (連情人都算不上吧)
向前看生存問題

2.
這就是故事的重點了 :)
聰明的月桂很快明白自己陷入一個絕境!

本來她為了現實 願意委屈經濟上有實力的瘸子
不管誰讓火勢開始 誰讓它作大了
現在瘸子死了 月桂和家人的生存問題馬上出現了
所以畢竟 鐵頭是毀了這一切的
月桂能放過鐵頭嗎?
月桂怎麼可能跟殺了丈夫的鐵頭私奔?
而一輩子不受良心譴責?
但是
畢竟她是知道鐵頭是真愛她的 不是無感

所以願意真情相待 但是是不能放過鐵頭
而要自己執行正義 (以她鄉下水平的一種"正義"吧)
所以
她沒了瘸子 跟鐵頭也是不可能有未來的 !


3.
您可能誤解了月桂 前面一路角色塑造伏筆
只說她是有個性 有Street Smart
能在惡劣環境下生存的人 沒有說她是 "邪惡"的 XD

如 2. 所述 她清楚的很 即是鐵頭愛她 她兩也是沒有未來的
怎可能和滅屍 亡命天涯?
她能堅持的 就是決不推給鐵頭 自己苟活
某種程度上 我想她是心死了 因為唯一真心愛她的人也死了
還有誰值得她 worth fighting for ?
(把她賣了的家人也不把她當一回事的)
這間接也解釋她對鐵頭也是真情的

其實
真正描述人性的作品裡都不是 black and white
(絕對的好人壞人只有在童話裡存在)
而常常是
"好人常做了壞事 壞人也有掙扎的作了好事"
這才是常見的真實人生
是嗎?
路邊阻街的妓女 全都是邪惡的?
出自低下層次的邊緣人都是邪惡的?
他們難道沒有困境掙扎? 沒有真情的表達能力?

我們不妨再仔細的看看為什麼自己會有這個標籤?

這個真實事件在不合理之中 終有其真情的抉擇的一面
以解釋月桂的無悔 在我看 她做了最心安理得的抉擇
夠有氣魄 !

寫作上
這種風格也常見於文學作品
例如
三島由紀夫的《金閣寺》
真實社會事件 放火燒寺的小和尚本是虔誠第子
但為什麼要燒掉寺廟 "因為它太美了"?

李敖《法源寺》;去合理解釋為何變法失敗 梁啟超等遠走日本 獨譚嗣同
能走而不走 硬留下受刑? 就是要規勸變法不可行 必要革命...

又如
汪精衛本是熱血革命"引刀逞一快 不負少年頭" 最後怎地成了漢奸?

描述人性的文學 尤其是重現事件原貌 就是應該要這樣 不說道理
"不用很大聲的 像蓋一座希臘小廟的把人性描述出來" (沈從文)

一點淺見



無休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道德如水
2010/06/15 16:45
道德本非教條,道德本不乾枯,道德如水一般,用什麼容器裝,就呈現什麼形狀,不管什麼形狀,水還是水…
***掌聲,來不及響起…***
Empty Traveler (emptytraveler) 於 2010-06-16 04:56 回覆:
哲學上"道德"或是"倫理學"的討論
是個大題目; 也就是說如您所描述
它確是沒有主體性 而是因時因地因社會的認同而定

例如
柏拉圖的《理想國》裏反家庭的群婚 (或是性解放式的雜婚) 、
由於經濟背景上女人謀生不易而不得不有一夫多妻的保護、
或是古代為了繁殖為主母系社會的一妻多夫制
在現代社會標準看來都是不合理的不能接受的
但是以現在一些婚姻關係裏
折磨的痛苦確是以"道德"為名的合理化控制

所以有一句名言: "道德的目的在不(需要)道德"
老子的思想除了您提出的 "上善若水"
他也是反對以道德教條打壓人性的
即是他說的
「聖人不死, 大盜不止」

老子不是反聖人 因為他相信德(得)者 (整個道德經都是)
他其實是反對專以道德為名
打壓天性人性的「假」聖人
讓世界變得更虛偽 悲慘失去人性關懷同情

所以 道德法律是約定成文的表象
所以我同意您的
真正的道德似乎無有形式
卻是應以人性主義為考量

儒家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的恕道
佛家戒律說的"以己度他情 莫殺莫行杖"的慈悲
都是這種人道主義同理心
而不是某些理學家為了統治控制目的而有
人為的道德教條非人性的處罰系統



東村James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謝謝
2010/06/15 03:21

謝謝您的介紹﹐去拜讀了“陝西”一文。

怎麼說﹐再謝您一次吧﹗因為“陝西”一文﹐好得太過份啦﹗﹗﹗﹗﹗

Empty Traveler (emptytraveler) 於 2010-06-15 08:10 回覆:
異色 文字上十分用心 不慍不火
沒有灑狗血 硬催淚的老梗
對人性反應的忠實精確合理的描述
又令人深思 徘徊不去 功力相當
確屬難能可貴的一把人性寫手

張鳳哈佛 哈佛問學錄 得首獎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評論邏輯冷靜
2010/06/12 23:11
評論邏輯冷靜地點明了小說特色的人性心理~
揭發邪惡性向的複雜文采...


Empty Traveler (emptytraveler) 於 2010-06-13 08:07 回覆:
謝謝張鳳姐的過獎
其實
真誠動人的感情 有形無形 舉手頭足之間
實在無有言語文字可以描述 而盡在不言之中
多一字都可能是多餘
一句文字像是表達了一些什麼
也一定排除了一些什麼
但是
無指月之手 又何以見月?
所以無妨各抒己見
或可略見光輝一二

而我這裡畫蛇添足的邏輯思考的敘述
其實只是自己愛說理的壞習慣  : )
無非還是個人觀點表達

所以我推薦
讀者們還是要回去原作
細細品味作者文字的用心
也或有不同領悟

異色-自古文人多寂寞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多谢
2010/06/12 22:16

谢谢E.T替我补足了许多我不足的地方。

一个小故事(二千多字),不意从你这里获得到了一篇写得如此

完整又精彩的“序”,犹记得,以前出书时候,总是为了

“序”而伤脑筋,但有时文章就是需要导读的指引,

事实上我觉得,您写的已经鹤立出自己的精神和味道,我的故事

反是绿叶了:)

也谢谢楼下的一三,她说的真好。

我自己,是无论如何都说不清自己的作品的:)--左脑和右脑的不平均?

多谢你们。

Empty Traveler (emptytraveler) 於 2010-06-13 07:07 回覆:
您客氣了 序言不敢當
不過您的作品總是有啟發而令人深思

藝術創作者,最可貴的是
有天賦敏銳的能力感受生命的故事,
內成一幅意象
然後再因緣成熟的時候
再把心裡那幅早已經完成的圖畫,
透過手裡的紙筆細膩的表達出來

讀者方面
如果自己能若有所思
再花點時間 讓別人也懂了他懂的
那或許對作者創作成果
可以表達一種誠懇的謝意 

所以我想
任何讀者 都可以試著細細訴說觀感
也不枉費作者的辛苦創作
這樣似乎也有
一種互成的美好
一種共同的提升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同感, 我也喜歡異色的小說...
2010/06/11 10:46
“愛”,是人性的一部分,“惡”,也是。
悲天憫人的產生也許不是因為我們能夠有什麼更高資格去悲憫另一個他我,而是因為發現我自己內心也有和所有他我一樣的“惡”和“愛”。這一切,都是基於一種暸解(或者說同理心, understanding)。我記得宗薩蔣揚仁波切曾經這樣解釋“悲”(compassion)這個字:悲,就是最深層的了解(understanding)。真正透徹了解自己,也等於了解了別人,悲心自然而生,非因任何道德緣故。
Empty Traveler (emptytraveler) 於 2010-06-12 03:49 回覆:
謝謝您的補充
是的
瞭解只有放下高度的身同體受
才是真正的心中沒有慈悲的真辭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