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挺馬論述的再詮釋
2012/06/10 23:38:31瀏覽436|回應9|推薦8

在網路上因為挺馬的言論而挨了一些網友們的責罵,於是有朋友建議我避免在網路上討論政治。這一點我並不以為然。挨罵雖然讓人不愉快,倒也沒那麼嚴重。再說,如果罵馬、嗆馬可以大聲,難道挺馬因為人少,就只有噤口不言了嗎?

我真正在意的,不是對特定個人的褒貶問題,不是罵馬、挺馬的問題,我比較是在做社會批判,我認為我們的社會本身的反應恰反映了社會本身的問題,特別是一種傳統主義的思維,以及一種依賴慣性。我認為那才是社會浮沈難進的主要結構問題。在這樣的結構狀態下,我們社會只能接受像宋楚瑜這一型的領導,而這一型的領導者其實未必有利於社會的結構轉型進步。 

說到馬總統「無能」,我再簡單闡釋一下,我強調無能與否是個相對概念。愛因斯坦如果生在非洲落後部落裡,我估計他不可能產出相對論物理學理論;不但如此,他也未必能成為群體中的菁英,因為他據說許多時候也顯得糊塗。他有時候連自己家在哪裡都找不到,這種人能成為部落菁英嗎? 愛因斯坦的成就與地位,不單只是他個人能力的函數,而是他個人特質與社會結構的共同函數。

對於馬總統的做事能力,我之前的機關首長孫得雄博士曾經讚許有加。孫博士曾任研考會副主任委員,而馬任主任委員(但是孫比馬要大了20歲)。孫博士因為曾經擔任馬「主任委員」的副手而對馬有所了解,並對馬有極為正面的評價。

再說,如果馬真的無能,他能每次選舉都勝選嗎?他的勝選都是出於運氣、天命、外力? 

馬總統如果被認為無能,我提到三個可能的理由,第一,如果馬不強調改革,就不會如此挫敗。

多數的改革者都易遭挫敗。在傳統主義思想深厚的華人社會,情形更嚴重。而改革者的問題之一往往是他不願奉承他人,反而還要批判、改變他人。這是非常犯忌的事。所以,我說像王莽、王安石,都曾經被認為有是優秀、有能力的人,一旦從事制度改革,就形像倒轉,遭國人唾罵。如果馬懂得奉承人,那些老一輩的人(像連戰、宋楚瑜)就不會對他這麼反感。在我想來,大老們與名嘴們對馬總統的反感,很可能是馬民調支持度低迷的重要導因。問題是,馬應該去奉承、討好這些大老與名嘴們嗎?

我以為,要奉承人,主要不是能力問題,而是觀念、心態問題。像宋楚瑜,因為替嘉義縣李雅景縣長父親抬棺,所以在宋第一次選總統時,李不惜違背黨紀,也堅持要票投宋不投連。宋的這一招,不是嚴格意義的能力,是利用傳統手段拉攏人心。這種手段能在政治與公共場域奏效,多少是顯示這個社會仍然被一種守舊心態所束縛。 

我這麼說,語氣也許太過,不過,事情的確可能有如下的一面:傳統結構抵制改革,順傳統結構行事者昌,逆之者敗。但是,這樣一來,傳統結構就難以被理性改變(它仍然會被改變,但是方向非經有意識的選擇)。 

第二點,我強調對領導者往往過度期待與歸責,過渡期的台灣社會似乎尤然。這時候,往往只有強人比較能滿足社會大眾的期待。但是,法國革命就產生拿破崙,德國威瑪憲法時代就出個希特勒,中國呢?要走向民國卻出個袁世凱(其實孫中山也可能是個準強人,只是條件不足),期待強人的社會,這個社會自身的下場往往很慘。反之,馬總統不是強人,就幾乎注定無法在這種過度期待與歸責下獲得正面評價。 

第三點,可能馬真的有某方面的能力問題。也就是說,他的能力並不全面。譬如他能屢屢勝選,固然證明他有某些能力(與優秀特質),但是,他在面對行政事務時,或許真有些太白目、不識相,或者說,缺少sense。第三點可能性,我並不否認。但是,我還是要說,我們民眾自己要調適心態。我們不太可能選出個完美的領導者,我們只能選出一個相對優秀的領導者。要求完美領導者,最後難免會失望。而且,可能因為失望而轉向以為更優秀的人,就像法國人期待拿破崙或德國人期待希特勒一樣。 

要求完美領導者之所以不可能,還包括民眾本身矛盾的期待。正因為彼此期待互相矛盾,所以當有人說馬「懦弱」、「父子騎驢」的同時,又有人說他當皇帝、獨裁、「剛愎」、「有勇無謀」。這裡,有些形容幾乎截然相反。但是,大家似乎不覺得彼此的判斷有矛盾,故其中似乎有些判斷難以成立,大家倒覺得是有志一同在反馬。 

社會結構的合理化轉型,才是我們應該強調追求的目標。評價個別領導人,要在此一意識基礎上進行,而避免過多地被慣性思維引導。我們當前的確面對危機,但是,臨危不亂是大眾的共同責任。這個不亂也包括了評價領導者時的心理狀態。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iag&aid=6534962

 回應文章

野鶴
無題
2012/06/18 11:09

我也先跟兄台說聲抱歉,在下絕對也無意影射任何人是搖尾系統

只是想提醒一下,標籤式語言是很可怕的一種武器,它讓任何理性辯論消失

例如 挺馬=搖尾系統,批馬=傳統社會結構=反改革

這種言論就像是廉價的大規模毀滅性武器,把所有的反對\贊成者貼上標籤後一次刪除

閣下的言論正是此類,不論反馬者言論為何,先收攏在一個「傳統結構」的架構之下

再舉出改革者的例子,把反馬者一律貼上反改革的標籤,最後在下一個反對者心態

需再教育的結論,一次抹平所有反對言論的基礎。事實上社會上的反對言論很多

並非針對馬總統個人,亦並非全無可取之處,有些人是在扮演魏徵的角色

但是您用一個大規模的框架把反對言論一律視為反改革

這種論調您應該是最痛惡的才對

過去的民進黨就是用這招

反對民進黨=反改革=不愛台灣=不是台灣人

這種貼標籤式的語言讓台灣在民進黨執政八年時,聽不進任何反對言論

馬政府不應重蹈覆轍

出岫閒雲(chiag) 於 2012-06-18 17:10 回覆:

我的「傳統結構」概念的確是個很廣泛的指涉。但是,我並沒有說過:批馬=傳統社會結構=反改革。

我並不對所有批馬的言論表示不同意,更不會說批馬言論都代表傳統結構。這一點,恐怕是對我的言詞的過度推論。

重要的是,作為「結構」與主觀意向往往是有區別的。也就是說,我們的行動構成某種結構的一部分,但是,我們往往並不是有意識地要去促成那種結構狀態。我認為這是「結構」概念的重要性質之一。傳統結構的agent(或可譯為「踐行者」)往往並不是有意識地要去強化該種傳統。但是,我們不能因為不是有意識促成就自覺無責,而應該更有意識地去找出構成傳統結構的行動為何,並檢討自己是否也有意無意地做出這種行動。強調檢視「結構」概念,就是要有意識地檢查我們的行動在構成結構上的作用。

至於是否挺馬就被認為是搖尾系統,當然要看發言者的內心想法。不過,我已經多次受到類似譏嘲,譬如不久前就有人說我要嘛是白癡,要嘛是「馬英九養的狗」。受這種氣多了,的確容易變得敏感。這時候,有人劈頭就跟我談搖尾系統,我雖然不能確定是否有影射之意,但是的確容易朝這個方向來理解。這點還請原諒!

 


野鶴
再次受教了
2012/06/17 14:58

蒙君一席話,使得在下獲益良多,對於人性又有更深刻的了解

但您對柏楊先生的考語,未免有失公允

您說您對柏楊先生不欣賞,這我尊重您個人的想法

但後面補了他一箭-他還不適合當任思想導師

慕陶老弟,您並非上帝,柏楊先生適不適合擔任學子的思想導師並非您一言而決

更合況您深愛的馬總統亦曾推崇過柏楊先生

所以在下希望您收回柏楊還不適合當任思想導師這句話

或是補充說明這只是您個人的論點

畢竟,對於一位高齡逝世且多人推崇的作家思想家

直言他不適任思想導師的言論,未免失之殘酷

出岫閒雲(chiag) 於 2012-06-17 18:30 回覆:

我願意為我前信的語氣表示道歉!

關於柏楊,以下是我在另文中所寫的一段文字,意思比較完足。

「我並不太欣賞柏楊先生,我認為他還不適合擔任思想導師。柏楊先生批評時政,用語較尖刻,但是少了社會科學的理論架構,問題分析並不深刻。」

我對柏楊有更多的想法,在此難以深論。我在我的部落格文章中,其實曾數度提到他。他的雜文書,曾是我青少年時期所愛。

就學術而言,柏老所寫的〈中國人史綱〉與柏老的白話版資治通鑑,都有一定貢獻。另外,他所寫的〈醜陋的中國人〉好像也普受重視。

但是,總體而言,我的確不認為他適合承擔思想導師的角色。他的文風,與魯迅有些近似,但是就思想深度與文采而言,他似乎略遜於魯迅。然而,即使是魯迅,我有一定程度的佩服。卻也不認為魯迅適合扮演思想導師的角色。

或者,反過來說,正因為魯迅曾經扮演過中國大陸思想導師的角色(因為毛澤東非常推崇魯迅),結果好像帶給中國大陸的是走向文革浩劫的悲劇。

如果把文革歸咎於魯迅一人,當然不恰當。但是,魯迅很可能是重要的文革思想推動者之一。

魯迅與柏楊,對批判社會與時政,都有一定程度的洞察力,因此也有利於社會改革的推動。但是,總的來說,我認為他們的思想走偏鋒,批判的矛頭指向了不很恰當的對象與層面,以致所可能引導的改革動力含有非理性的力量。

對我而言,重要的是結構的合理化。在結構極不合理的狀態下,個別人即難有積極作為,縱想有積極作為,往往也被結構扭曲,效果難見,甚至好像推向負面。

對於這種結構不合理的情形,需要理性而深入的討論。但不論是魯迅,或是柏楊,都太感性、太多的情緒,也太泛道德化,而且欠缺社會科學的訓練,所引用的思考、分析架構是不足的,甚至是有問題的。

上述意見並不是在讀到你的文字以後形成,而是早就已經形成的想法。

總之,我的結論並沒有改變。我不認為柏楊適合擔任思想導師。

你可以不同意我。但是,我並不準備收回我說過的話。我只為我先前的口氣欠委婉表示歉意。(至於口氣欠佳,因為我先前認為你在影射我是搖尾系統的一部分。這點也許是出於我對你語意的誤解。)

出岫閒雲(chiag) 於 2012-06-17 19:41 回覆:

再補充幾句話。

我的說話對象,不是馬總統(我估計我的文字也極不可能讓馬總統讀到)。我的說話對象是一般民眾。而我也認為,我們一般民眾的文化習性與行動模式是有問題的,是需要被改變的。而且,我認為這部分的問題遠比執政者的作為的問題要嚴重,也影響更大,因為是「結構」的主要內涵。然而,多數人的目光總是朝向執政者,以為他們才是決定前景的關鍵力量。

總之,民眾並沒有真正認為自己是主體,而把目光完全朝向執政者(我認為這是一種依賴的心態)。而民主制卻是假定民眾是主體。這樣其實是體制紊亂的狀態。人民變成是有(政)權而無責的一種力量。


野鶴
受教了
2012/06/15 12:48

兄台您好:

拜讀大作,文中深有道理。但有一點可能需提醒一下,柏楊先生曾創造一個名詞-搖尾系統

一個偉大的領導者,怕的不是一時的謗言,因為虛假始終會消失

怕的是只能聽進稱善的言語,對於逆耳之言一律視之為妄

領袖若是如此,則身邊就會出現搖尾系統

兄台因感情因素挺馬實可理解

惟馬總統畢竟是領袖,太多的言詞維護,只會使他找到懈怠的溫床

對於萬民並非好事

對馬的批判固然有些可能太過,但若能使馬警惕自己

亦不失為全民之福

 

出岫閒雲(chiag) 於 2012-06-15 19:26 回覆:

由於若想達成共識,需要討論的面向太多,我謹以條列式簡覆如下。

一、我並不太欣賞柏楊先生,他還不適合擔任思想導師。

二、我並不在意馬總統個人的禍福。我之所以挺馬,不是為了馬總統個人,是為了社會整體的福祉。

三、馬總統的施政遭遇困境,問題不完全是在馬總統個人,而更多是反映社會結構的問題。這個結構本身的問題遠比馬總統個人的問題嚴重得多。

四、馬總統或許可以改變自己以適應這個社會結構,但是,結果我們將見到這個結構的不斷再製(或說「複製」,比較容易理解)。

五、對馬總統的批評聲浪絕對不少,而是洶湧而來。我估計臺灣至少有數百萬人在罵馬,而馬總統能接收到的批評訊息,多到數不完、聽不完。

六、許多人似乎還以為現在還是君主專制時代,所以敢於批評領導者的事既鮮見,又可貴。像歌詞裡說的:「拼了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不對,現在不是君主專制時代。君不見南方碩隨時批馬,他有什麼麻煩上身嗎?連菜市場的阿巴桑見到馬總統也敢隨意嗆聲。嗆馬有什麼難嗎?

七、重點並不是馬總統是否警惕自己,君不聞,馬總統被罵成「父子騎驢」,那是什麼意思?是被罵慌了,不知所措的意思。當然,這是否屬實,終究難以確知。但是,批馬、罵馬,使馬有所警惕。這不是問題真正的重點。

八、我們社會存在著內部的深重矛盾,這是最關鍵的結構問題之一。但是,大家普遍輕估了這個矛盾所可能帶來的執政困難。執政者任何的行動都因此而遭到相當比例的一群人的反對。同時,雖然反對者的人數未必一定較多,聲浪、氣勢卻未必小,因為反對者通常較激情。而臺灣社會的基本結構已經決定了會永遠存在著相當比例的反對者。

 

九、許多原先票投馬總統的人,此刻都已經改變,開始對馬抱持批評態度。這倒未必是因為馬已經被證明錯誤,而是人們對馬失去信心。而失去信心大體有兩面的原因,一是馬的問題,一是民眾的認知問題。我的討論是要告訴大眾,請注意反省自己的心態、自己看事情的觀點。當哥倫布航行在大西洋上,久久未能找到陸地,水手們就對他失去了信心,並要求回航。如果哥倫布聽取了水手們的意見,那麼,美洲新大陸的發現就將延後。當李西樸嘗試開通蘇伊士運河而遇到財物困難時,如果他聽從抗議意見,停止工程,運河的開通也將不知道延至何時。所以,關鍵時刻,我們的抉擇更要審慎。


joycelinlin愷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感謝回覆,真明白了
2012/06/13 14:12
感謝慕陶老師的中肯回覆!對於我們社會追求自由公平正義當中不慎蹈入的偏差,說到一針見血。兼上一篇文章Sandel 教授的論正義,一起讀,好極了。

反馬英九政府
馬英九是勾結台電作官商勾結的嫌犯犯
2012/06/12 12:10

馬英九上任以來,增加台電的備載用電,使得台電必須大量買電,造成台電大額虧損。又謊稱台灣如果沒有核能發電,發電成本將大增,就沒有低廉的電可以用。故將已被民進黨停建的核四繼續建造。事實上台灣目前的電力來源為火力發電 78.6% 核能 18% 水力 1.9% 風力 0.3。台電的火力發電廠如果能夠提高發電效率,多出來的電比台灣的核電廠總和還多!發電成本反而是下降!馬英九是勾結台電作官商勾結的嫌犯犯!


反馬英九政府
當騙子只要會說謊即可
2012/06/12 11:19

當騙子需要什麼能力?當騙子只要會說謊即可,尤其在說謊時,要能夠臉不紅,心不喘即可。馬英九是一個「最誠懇的說謊者」。現在請看當年的泛藍支持者的節目。

http://www.taiwanus.net/news/press/2012/201205021340311997.htm


反馬英九政府
金光黨可以一再騙錢成功,是因為金光黨的騙徒有能力?
2012/06/11 15:21
欄主說,如果馬英九沒有能力,他如何一再選舉勝利?所以金光黨可以一再騙錢成功,是因為金光黨的騙徒有能力?笑傲江湖的岳不群可以長期欺騙令狐沖,是因為岳不群這個偽君子有能力?批評馬英九的人是因為期待有高明的領導人?誰在期待高明的領導人?馬英九只是騙人高明而已!此人不但無能而且還人格卑劣。
出岫閒雲(chiag) 於 2012-06-11 20:33 回覆:

如果我們要做出嚴謹、負責的討論,似乎應該先就「無能」、「人格卑劣」等判斷語詞做出操作性定義,然後,舉出充分經驗事證,證明馬總統果然符合前述無能、人格卑劣等的操作性定義。

如果人們並沒有這麼做,只是自己憑感覺逕行認定馬總統就是「無能」、就是「人格卑劣」,那只是這些人自己一廂情願的說法,缺少客觀有效性,也缺少可參考性。

再者,如果我是反馬人士,我大概會說,即使只是能騙人其實也是一種能力,只是這種能力是走偏鋒的能力,能騙人的人未必有能力做好實業或其他工作(當然,能否做好某件事,關鍵或許並不在能力,而在興趣與性格特質),而且,有這種能力的人按照定義應該是不符合美德要求。

我們的討論最好能明辨不同的概念與判準(criteria)。美德是一回事,能力是另一回事,而能力又可以再分成不同的能力向度。討論時不宜任意混淆不同的判準。

對我來說,如果認為馬有騙人能力,卻又說馬「無能」,這就有點自相矛盾。當然,說馬「人格卑劣」,恐怕缺少充分事證,只是一廂情願的說法。

當然,我不是反馬人士,我不認為馬騙人。如果說馬眼高手低,或者低估改革的難度,有些承諾未能實現,或許較近於大家的觀察。

但是,我也多次表示過,馬最被詬病的問題就是經濟沒搞好,但是這裡有明顯的非戰之罪的成分。如果沒有發生世界金融風暴,而馬的經濟還搞成現在這樣,我也會站出來批判馬總統。但是,事實就是已經發生了金融風暴,已經明顯出現世界經濟不景氣,這時候完全不帶同情地批判馬總統經濟沒搞好,這實在並不公平。說馬總統沒有做到承諾是騙人,也嫌太過。

 


渴望和平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證明一事
2012/06/11 14:47
在馬底下作事沒有油水可撈,所以即使是對的政策也沒有人挺.
人民自己不會作頭家,任由自己選出的立委胡作非為,也許是台灣人民福氣不夠,或是自毀福田.

joycelinlin愷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分享另處小回應:思量無着的嘆息
2012/06/11 12:08

現在輿論給民衆的印象真是亂烘烘。

剛才我止不住嘆息,有一段在別處的回應是這樣:

[ 這樣,歸根究底是政治思維的雜樣,造成媒體巨而霸的爭出頭攬羣衆而無所不用其極出醜態了。

而民衆看膩了。有些人除了投票日子,離政治氛圍遠遠的。有些人政治熱且持"政治正確"強辭維護自己的路線。許多人只好對着政治搖頭嘆氣,不知如何是好;能祈求風平浪靜,臺灣有氣力再奮起嗎?

可愁的是政府的兩岸思維和與萬邦友善的思維不能讓一些好發議論的民衆和媒體澈底明白,眼巴巴看着那些攪風攪雨。

這些沒完沒了,臺灣前景是堪憂了嗎?]



?X?B: 媒體的歧視與生殖器崇拜 - 銀正雄的在地部落格 - udn部落格 http://blog.udn.com/ganghu999/6536261#ixzz1xSB5nMUV
出岫閒雲(chiag) 於 2012-06-11 20:45 回覆:

我們的媒體奉行自由主義,而且是自由主義中的較有問題的一種,骨子裡,求的是名利,卻總是用上冠冕堂皇的理由,像是「言論自由、新聞自由、人民知的權力」之類,其實主要還是方便自己求名求利。蘋果日報大概是集大成者,但是其他媒體其實也好不到哪裡去。

媒體喊自由,並且強調這種言論、新聞自由無害於社會。這是在利用自由主義思潮。媒體仗著自由主義這個尚方寶劍,無視於美德與良善生活的需要,也無視於最新的研究結果:許多媒體的確會助長偏差行為(特別是社會學習理論的相關研究)。M.J. Sandel的討論,正是在批判這種自由主義思潮。這種思潮早已經造成對社會的傷害,亟需被糾正。

台灣的民主植根尚淺,還需要用心呵護,但是媒體卻在戕害台灣的民主發展,的確令人深深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