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囈語古埃及與猶太教的源起淵源
2018/06/07 10:00:58瀏覽3075|回應1|推薦12

大家都知道,古埃及宗教與猶太教的源起有關。但是,究竟是怎麼樣的關聯,卻又無人能明。雖有各種說法,卻難以斷定哪一種說法為是。

一個確定的情況是:猶太人的觀點,也就是舊約聖經上的說法,乃至基督教方面後續補充的說法,大體與埃及方面的說法很不一致。猶太人強調,當初猶太人在埃及為奴並受到虐待,於是,猶太人的民族英雄遂帶領猶太人出埃及,幾經折騰,最後才在上帝應許的迦南地安頓下來。

但是,埃及方面顯然對這種說法頗不以為然。他們依據已經獲得的考古資料宣稱,西奈半島上,迄未找到任何摩西及其跟隨者所留下的片瓦隻字。如果照聖經上所記,上百萬人40年的活動,無論如何應該會有蛛絲馬跡留下,怎麼可能毫無痕跡留下?

此外,在埃及文獻中,也迄未能找到任何關於摩西出埃及的記錄,甚至連涉及猶太人的相關記錄都非常稀罕。而且,聖經上所述及的法老,很難與記錄上任一法老對應。

簡單說,埃及的學者對於聖經上關於埃及法老的作為的負面敘述,乃至埃及十災的災難描述,衷心難以接受,並且想通過考據予以駁斥。

20世紀初著名的精神分析學大師佛洛伊德,以其猶太人的出身背景,卻於其去世的那一年(1939年),出版了一本驚世著作“摩西與獨一神教”。文中指出,他推斷摩西是埃及人,而非猶太人。他也對整個出埃及記的故事做了極不同於聖經與後世猶太人的解讀。

佛洛伊德首先討論到猶太人對聖經裡關於“摩西”一名字義的解釋“(從水中)拉起”,認為不合邏輯,埃及公主應該不會為嬰孩取一個希伯來名。反之,在埃及文中,摩西一詞很平常,意指“XX之子“,通常前面是某個神的名字,譬如,著名的拉美西斯二世法老,其實也可以音譯為拉摩西,也就是拉神之子的意思;圖特神之子就是圖特摩西。而摩西之名,可能是因故去掉了前面埃及神之名。

佛洛伊德懷疑,摩西是埃及18王朝法老艾肯阿頓(1353-1336BC。圖坦卡門的父親)的繼承者或是他的大臣。艾肯阿頓原名阿門霍特普四世,阿門霍特普意思是阿門神的和平(一說為讓阿門神滿意的)。阿門神是埃及舊有多神信仰中的主神。但是,他自己改名為艾肯阿頓,意思是阿頓獨一神的彰顯者。艾肯阿頓被認為是埃及獨一神教的創始者(甚至是全世界獨一神教的創始者)。而且,艾肯阿頓對宗教信仰似乎有著強烈的執著。而摩西似乎也秉承這樣的特質。

有些跡象顯示,獨一神信仰可能與來自西亞沙漠的部落民有關(註一);而艾肯阿頓母系一邊也有亞洲人血統。無論如何,艾肯阿頓將此種獨一神信仰給予系統化、明文化。而且,他還想要用一種強迫手段令國民接受這種新的信仰形態,同時廢棄原先的多神信仰。但是,多數國民(特別是教士)並不願意接受,於是發生了內部鬥爭。最後,少數獨一神派的人失敗出走,而演成摩西的出埃及故事。

埃及18王朝末期(約西元前14世紀),在艾肯阿頓法老之後,是著名的圖坦卡門法老(亦可以譯為圖坦克阿門,意思是阿門神的活生生形象或在世代表)。他原名是圖坦克阿頓,意思是阿頓神的活生生形象。但是似乎是被舊教復辟勢力逼迫或要求改名為圖坦克阿門(舊教是多神教,而以阿門神為主神)。18王朝也大約就在他之後不久終結。圖坦克阿門死時才19歲,顯示他是個少年即位的法老(約9歲即位)。而艾肯阿頓法老死時也僅約30歲。法老早逝,似顯示當時政局動盪。

摩西可能是在埃及獨一神教失勢以後,帶著部分忠誠部眾利未人(佛洛伊德認為他們可能是埃及人)與其他包括猶太人等部族離開,另尋樂土。佛洛伊德認為摩西是埃及人(很可能是法老家族成員,熟知法典與宗教禮儀),而不是猶太人。摩西可能是後來為了方便領導猶太人為主的部眾,才自稱是猶太人。隨摩西出走的人群中本來可能有複雜的族群,但可能因為不斷有紛爭,於是也就有清理的過程,最後逐漸純化成為單一的猶太人族群。

佛洛伊德把摩西形容為英明果決、宏圖遠略、文化素養深厚,而且有堅定信仰的領導人;但是,他同時也是個壞脾氣的、嚴酷的、強悍的領導人。甚至就因為他,所以舊約聖經裡的上帝形象也變得似乎過於嚴酷。佛洛伊德還進一步大膽推論,說猶太人因為難以忍受摩西的嚴酷領導,而且也不願意遵循摩西所設之教,因而殺了摩西;但是猶太人日後卻又因為這個“弒父”行為而產生集體罪惡感,必須不斷懺悔。

摩西與猶太人之間在思想和語言上的隔閡,其實跡象昭昭。摩西常苦於不能讓猶太人信服他的教訓,甚至幾度發出烈怒。摩西的上帝是形上的存在,而一般猶太人卻傾向崇拜金牛或其他有具體形象的神。此外,佛洛伊德也引用聖經裡的一段話,提到神要亞倫代替摩西發言,他認為有可能是因為摩西的希伯來語並不流利。

佛洛伊德的論證中也提到,猶太人在禱告中,稱呼耶和華時,呼的是阿東耐(Adonai)。 他推論說,這其實是向“阿頓神”(摩西原來的信仰)表示敬拜。佛洛伊德認為這是一種妥協。

總之,從佛洛伊德的觀點看,摩西故事的原型應該是與埃及境內宗教鬥爭相牽連的政治鬥爭故事。但是,到後來,成了猶太民族(與宗教相關)的民族鬥爭故事。再變就成為純以宗教信仰為主軸的故事。

由於證據資料太少,我們無從判斷佛洛伊德的說法究竟是否屬實。或許,他的推論部分正確,但是,我們仍然不知道是哪些部分不正確,正確的敘事究竟為何。

有人說,在18王朝之前,約西元前16世紀往前的兩百年,埃及有所謂席克索之亂。席克索人被認為是西亞部族。但是,也有人認為,席克索人其實是埃及境內的西亞人。他們可能原本是埃及國內的少數民族,但是,漸漸勢力變大,甚至主客易位(可能類似中國的五胡亂華)。其中,可能有些人是後來猶太人的起源。西亞人是否為埃及帶來了某種獨一神的信仰(有人認為沙漠民族容易產生獨一神信仰)?而艾肯阿頓是受到國內的少數民族宗教思想的影響,而轉向此種獨一神信仰?都還待考。

我們知道,在埃及的宗教信仰裡,已經有復活、彼岸、聖殿、法櫃等概念,這些與猶太教的概念有類似性,也很可能有淵源。古埃及的宗教信仰中的某些元素似乎的確滲入到猶太教的教義中。從而,艾肯阿頓也的確很可能與摩西有密切關係。

當然,故事也可能與猜想完全兩樣,也或者是在哪些地方出現變異。對我來說,佛洛伊德似乎對猶太人的集體自我譴責的傾向似乎不滿,而希望通過精神分析找出其心理基礎。但是,會因為遠古時代弒殺了某位領導者,而以後集體產生自責心理,這似乎過度將影響個人心理的機制用在解釋集體文化取向上。此種解釋的合理性恐怕要存疑。

佛洛伊德寫“摩西與獨一神教”一書,如果不是在去世的那一年出版,恐怕會引起許多紛爭。因為,此書違背多數猶太人篤信的猶太教的信仰。即使到今天,即使是身在非以猶太教或基督教為主要信仰的國度,沿用他的說法,仍然可能引起紛爭。但是,這個議題其實非常值得深入探索,因為它觸及非常重要的問題層面。

我倒是也想大膽提出一些補充的猜想。如果我們從近代中國歷史來做些類推,國民黨與共產黨在某個時期,幾乎是孿生兄弟。但是,彼此卻又激烈鬥爭,最後,輸的一方出走。會不會在艾肯阿頓的時代,埃及也曾經在相近期間冒出兩股宗教改革勢力,並且彼此相爭,最後輸的一方離開呢?

這樣的猜測並不完全背離佛洛伊德的猜想。但是,摩西未必是艾肯阿頓的臣子或準繼承人,他也可能是前導或平行時間的宗教改革者。就像國民黨相對於共產黨的關係。因為,如果摩西是和艾肯阿頓的後繼者圖坦克阿門相爭,從後者的考古資料卻找不到支持證據。有人懷疑圖坦克阿門的早死,就是在與摩西的追逐戰中受傷所致。但是,考古資料顯示。他是病死的(瘧疾或馬凡氏症候群),而他也因為先天足疾而不太可能駕駛戰車。但是如果說摩西是與艾肯阿頓相爭,就至少還沒有反駁證據。

我們並沒有足夠的理由因為兩個人都是獨一神教的信仰者就認為兩個人之間不會有衝突。國、共雖然激烈相爭,但是,兩者的理念,至少在發展初期,其實都是很反傳統的。摩西是與艾肯阿頓即使都是獨一神論的信仰者,卻也未必不會相爭。

鑑於艾肯阿頓留下的遺跡在其死後被系統地剷除,那麼,如果摩西與他曾經有過衝突,記錄也會同時遭到銷毀。這或許也可以幫助解釋為什麼舊約聖經上摩西與法老的互動故事,無法在埃及的考古資料中顯現。

舊約聖經上關於摩西的最後事蹟,有兩點特別讓人困惑。一是神不允許摩西進入迦南地;二是摩西之死似乎語焉不詳,包括不知道他葬在何處。這兩點也都沒有解釋原因。這應該也就是會衍生出猶太人殺摩西的猜測的源頭。

如果摩西根本就是埃及人,而且強迫要猶太人接受一種嚴格的新宗教,那麼,猶太人顯然有足夠的理由起而反抗。而如果猶太人殺死了摩西,摩西當然無法進入迦南地。也因為是橫死,所以死的過程與終結會語焉不詳。兩蔣身後,在台灣遭到主流意見的嚴厲譴責,這種經驗或許也可供參考類比。

佛洛伊德猜測說,猶太人可能在巴比倫之囚(猶太人上層集體囚禁於巴比倫,時間約在586-538BC)以後,重回摩西的思想路線,依之重建集體團結,並悔悟之前殺摩西之非,從此產生集體自責。台灣人會不會在未來經歷某種集體痛苦以後,而重新評價兩蔣對台灣的功過與意義,也值得觀察。

但是,我以為,如果猶太人的確有很強烈的集體自責傾向,應該不會只是出於弒父情結,而是以集體痛苦經歷---巴比倫之囚---作為基礎,建立一種制約反應,用自責作為承受痛苦的心理準備。摩西則可能是自責的理論依托,也就是要找到一個適當對象來進行自責。集體性則是維護這種記憶與反應模式的重要機制。

佛洛伊德其實還論及“兩個摩西”的問題。他似乎暗示前期的摩西才是摩西本人,後期摩西則是猶太人替身,前者較強悍、嚴酷,後者個性卻較溫和、較接近人民大眾。但是,有沒有可能,摩西也有父子兩代人呢?就像兩蔣這樣?幾百年之後,關於兩蔣的集體記憶也可能併在一人名下,尤其在文字記錄的撰寫與保存還很困難的時代。

我用兩蔣的故事與摩西故事類比,或許顯得有點牽強附會。但是,我其實是希望拿更現實的經驗與遠古的故事相參照,對幫助理解現實以及猜測過去,或許有雙重意義。兩件事當然不可能完全近似,但是未必沒有可互相參照的部分。這樣的類比做法究竟是否太荒唐,不妨訴諸將來檢視。

註一:
有人指出,認為獨一神教必是晚於多神教,而且是一種較先進的宗教形態,其實是有問題的。多神教可能較常出現於大型國家,是一種群體之間妥協的產物。而沙漠中的小型部落反而很容易出現獨一神信仰。當然,這種獨一神信仰很可能缺少系統性的教義,可能在與埃及的宗教教義長期對話以後,才逐漸出現了較具系統性的獨一神教義。

埃及古名釋義
阿門霍特普:意思是阿門神的和平(一說為讓阿門神滿意的)
圖特摩西:圖特神之子
圖坦卡門(圖坦克阿門):意思是阿門神的活生生形象或在世代表
拉摩西(拉美西斯):拉神之子

(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iag&aid=112316640

 回應文章

狐禪
等級:4
留言加入好友
2018/06/10 09:50
政治是短暫的,文化才是長久的。政治神棍的遮掩 ,總有穿幫的一天,只是很多香灰看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