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吳部長的民主質疑論
2018/05/01 23:05:40瀏覽2302|回應2|推薦14

我覺得吳茂昆是個“意義”感非常粗糙的人。大概也只有這種人,才能這麼有魄力地做出拔管這件事,而毫無顧忌。

吳茂昆說:學術沒有真正的民主。他顯然想用這句話來合理化他的拔管決定。

嚴格來說,我並不確知他的“真正的民主”一詞是什麼意思。我猜想,他說的真正的民主可能是指極端的、容易被民粹把持的、有問題的民主形式。而他不贊成那種極端或民粹式的民主用在教育事務上。但是,他可能暗示還有較不極端、較不民粹的民主形式,或許他贊成用這種形式的民主來處理教育事務(通常,使用“真正的”一詞,往往意味是較佳的形式。但是,吳部長則是把真正的民主用來指較有問題的形式,才會說學術沒有真正的民主)。總之,他說這話的用意大概是想強調他行使行政權拔管的正當性。他罔顧遴委會的決議,也罔顧台灣大學臨時校務會議的決議,逕行用教育部的權力(合法?不合法?)否決了管中閔,而他似乎認為這樣做是在扭轉“真正的民主”所導致的偏差選擇。

我同意一點:台灣大學的校長,不應該由全民表決產生。甚至,也不宜由台灣大學的全體師生(乃至員工)表決產生。也所以會有遴委會的設置。這應該正是“學術沒有真正的(即民粹式的)民主”的原則。

但是,遴委會的決定,顯然還是講求民主的。即使不是投票表決,也是尊重每人一票且票票等值的原則。如果遴委會也是某一人說了算,那就不需要遴委會,只要擁有最高決定權的那位逕行決定即可。而如果部長可以決定人選,也一樣不需要遴委會,部長決定即可。即使部長說“我只是運用否決權”,效果仍然一樣:反正不符合我意的人,我都否決,最後只能是我屬意的人選。如果是這樣,大概就不只是有沒有民主或什麼才是較佳的民主形式的問題,而是壓根沒有民主這回事。

遴委會和部長之間,究竟誰應該有較高的抉擇正當性?即使我們不管是否符合大學法第九條(遴委會選出後,教育部聘任之)的精神,那麼,遴委會和部長之間,何者更具有相關權威與正當性?遴委會是包括一群學術權威,並且是針對選出校長人選而產生的組織,而教育部長則甚至未必可算是學術權威(似可以前部長潘文忠為例,形式上較少爭論),當然也不是針對此一校長人選的產生而擔任的部長(至少常態是如此)。那麼,在決定該學術主管的這件事情上,何者更應該有話語權?當然應該是遴委會,部長應該更尊重遴委會的決定。這裡爭的是程序的合理性,不是民粹式的民主。

吳茂昆用質疑民粹式的民主,來合理化部長以行政權否決遴委會與校務會議的決定,其實根本是文不對題。大學自治,並不是在伸張民粹式的民主,而是行政權對學術界的自主性的尊重。而且本來就已經有一套合理化了的規範在節制校園自治,吳茂昆又憑什麼要橫插一槓?難道說,威權治理才是理想狀態?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iag&aid=111717707

 回應文章

悠遊不卡
2018/05/05 19:54

民主不是台灣是普世價值嗎?
那就應該是在台灣的任何地方都適用才對啊!

現在政府是要廢除民主的普世價值地位嗎?


狐禪
等級:4
留言加入好友
2018/05/03 13:34
這把大老粗插的石中劍,叫秀才們怎麼拔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