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緣牽兩岸 陸生在臺生活體驗
2013/07/05 09:00:21瀏覽549|回應3|推薦40

陸生來臺研修人數,從2009年的2888人,到2012年激增為1萬5590人,今年預料人數將大幅成長,可望突破兩萬人數大關。而這些來臺求學的陸生,駐記在心裡的臺灣是什麼模樣?又替兩岸歷史留下什麼見證呢?

文 ◎ 趙芷菱

臺灣自從2011年正式開放招收大陸學位生以來,各界人士都非常關注,「到底會產生什麼影響?其實兩岸都不知道。」從事兩岸高等教育研究20多年的淡江大 學大陸所副教授楊景堯表示,希望自己能把握機遇,為歷史留下見證。「已經有陸生憑一己之力出版書了,這很了不起,但是傑出的學生,並不代表那一個時代的群 體。所以我要收集更多人的故事,把『平凡』集合起來,就是『不平凡』了。」

而今年是臺灣招收大陸研究生的第三年,此刻正是報名期間,讓那些想來臺灣的陸生,知道已來臺的陸生在臺的生活,也讓對陸生好奇的臺灣人明白,這些陸生在臺 生活一段時間後,駐記在心裡的臺灣是什麼模樣?楊景堯表示,這就是他促進「兩岸理解工程」的心願:「增進兩岸理解,不涉及政治,我們都是歷史的過客,《大陸學生臺灣緣》是繼去(2012)年《大陸學生臺灣夢》出刊後,今年接續出版的作品。」

楊景堯說:「來臺灣的大陸學生,基本上是因為有夢才會來。不管到時候這個夢是醒了,是碎了,還是這個夢圓了,只要真實,這就是我們想要知道的。」他希望:「讓絕大多數無法出版專書,卻又不願意自己在臺灣的成長記憶留下空白的陸生再次圓夢。」

根據教育部統計,陸生來臺研修人數,從2009年的2888人,到2012年激增為1萬5590人,今年預料人數將大幅成長,可望突破兩萬人數大關。而來 臺修讀高等教育學位的陸生,教育部核定名額上限為每年2141人,但2011年共有951人來臺,2012年則有928人。

近期港媒報導,由於臺灣在「三限、六不」政策下(即三限:限校、限量及限域,六不:不加分、不影響招生名額、不提供獎助學金、不允許校外打工、不可考照、 不可續留臺灣就業),陸生到臺灣地區就讀大學、碩士及博士班,與其他臺灣本土學生,甚至與僑生(指海外華裔學生)的遭遇殊異。

由於香港在科技發展、研究及創新項目推展均落後於鄰近地區,在求才若渴情況下,若能與臺灣地區大學合作招攬這批人才,善用他們在兩岸生活的不同經驗,將有助香港建立更強人才庫,強化香港軟實力及提升競爭力。

關於陸生在臺的生活點滴,《大陸學生臺灣緣》收錄了陸生自己所寫的親身感受,楊景堯說:「我要的是『真的故事』,不是『為寫作而寫作』,所謂有愛無礙,記錄現在,送給未來。」

以下收錄九位陸生來臺學習的心得,保留其第一人稱敘述方式。

臺灣大學陸生姚軼俊:臺灣是天堂

對我來說,淺嘗輒止的觀光旅遊是不夠的。曾經有特別注意到大陸人對臺灣的印象。有人覺得這裡是天堂,人們總是那麼熱情好客,丟失的東西總會失而復得,於是 不自覺地發出了這是中華文明最後一片淨地的感慨;但也有人只是看到了這裡不夠多的高樓,不夠寬的街道,在習慣了近十年大陸北京、上海、廣東的高速發展建設 的人們眼中,這裡實在是無法觸動他們的神經,認為臺灣似乎也不過如此。

臺灣真正讓我感動的,其實是這個多元的社會本身。在這裡,我看到了矛盾,看到了衝突,但是到最後,所有這一切都被包容了,以一個不完美但至少算得上完滿的姿態展現。

這是一個經過時間洗禮的社會,走過歷史的滄桑,到如今或許還有太多的問題趨於無解,但至少在這個過程中它成熟了。如今,展現到我面前,讓我學著去真正地思考,不再人云亦云,不再隨波逐流。我想,於我來說,這已經是最大的收穫。

淡江大學陸生羅鼎鈞:陸生激發臺生奮發圖強

自從開放大陸學生來臺就讀後,大陸學生在臺灣課堂的積極用功程度普遍都受到教授們的肯定,從課堂上的表現互動到考試,都實實在在反映出來,部分老師因此也開始擔心臺灣同學的未來要如何與對岸的同齡人競爭。

在臺灣有些人彷彿都還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一天的開始已近中午,早上八點課教室裡人們寥寥無幾,只有老師在唱獨角戲,不然就得等到第二堂課才會有人提著早餐姍姍來遲,大搖大擺的晃進教室。這種景象在臺灣的大學校園裡不斷地上演,看在大陸同學的眼中卻是非常可惜。

而大陸學生在課堂上的認真態度,使得臺灣同學受到刺激後,開始發奮圖強,這何嘗不是兩岸學子交流中一個正能量呢!

雲林科技大學嚴晨輝:臺灣文明禮貌熱衷公益

在臺灣,人們都十分自覺遵守文明禮貌。在捷運站和公車站候車處等公共場所,插隊現象幾乎絕跡,即使在高峰期也不會出現相互推擠的情況。在臺灣,「謝謝」、「對不起」這些詞常常出現。這也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臺灣人的文明禮貌程度。這是我們大陸遠遠不及的。

在臺灣,做義工的現象十分普遍。兩個月裡,我常常遇到許多做慈善事業的義工,有為宣傳無償獻血的義工,有在旅遊景點做講解員和賣紀念品的義工,甚至連在合歡山都有在山間撿垃圾的義工等。

臺灣人尤其臺灣女生的聲音類似江南的吳儂軟語,溫柔的尾聲聽得人心裡暖暖的,自然就少了很多衝突。在臺灣,你可以信奉基督教,也可以信奉佛教,宗教的信仰在臺灣可以互相包容,沒有任何人干涉。

成功大學單漢強:臺北慢生活與古早味

回到家裡,總有人會問我一個很高度的問題:臺灣怎樣?但那不是一句話可以道盡。但是我總得說幾句,免得有「兩耳不聞窗外事」之嫌。於是說:臺灣是個適合生 活和旅遊的地方。如果你在臺灣的校園裡隨便跟一個學生聊一下,問他們最近在思考什麼最多。十有八九是:今天去哪裡吃飯,放假去哪裡玩……,臺灣的學生似乎 並不急著要走出校園,不會急著思考太多跟將來工作有關的事情,以後的事情似乎隨遇而安就很好。

當我聽說臺北的房價這麼高的時候,有點驚訝。因為印象裡,房價越高的地方,往往通過建設高樓大廈來緩和對居住地的巨大需求,像香港。而臺北卻保留著很多以前的房子,她像一位從來不曾改變生活習慣的老人家,悠然過著她的生活,任憑外面的世界如何變化。


位於華山文創園區的華山電影藝術館,由老廠房改建而成,共有兩個專業放映廳,

是一個具有國際專業水準的藝術電影映演場館。(中央社)

臺北也是臺灣的縮影,總是傾向於把以前的東西保留下來,跟不上時代的碼頭改造成旅遊景點,廢置的倉庫經過設計變成了藝術村,不用的鐵路送上了懷舊的便當……一次又一次,我看著這一幕幕時代的歷史變成了現代人生活中的一部分,這是只有在臺灣才能品嚐的古早味。

但在這裡,因為民主,總是有反對的聲音,所以政府做事情效率比較低,而且通常不容易落實。於是我學到了一樣東西:沒有完美的制度。來臺灣前,我抱著很大的 期望,認為民主能解決所有的問題,過來生活了一段時間後,可以說有一點失望。但後來又慢慢學著去欣賞其中的好,欣賞它的美,這對我以後回到大陸的生活,也有很大的啟發。

雲林科技大學陳沛培:臺灣比大陸高消費

還沒到臺灣的時候,總是聽別人說臺灣的消費很高很高,老實說消費確實有點高,但是沒有高到傳說中的地步,雲林消費僅是福州的「二倍」而已。

我還發現,臺灣各種大學內圖書館都是投資巨大的,比如雲林科技大學的圖書館,我想比大陸很多重點大學的圖書館還豪華和舒適。它的特點就是在豪華的基礎上結 合了學生的需要,大陸的圖書館雖然藏書多,可是總是感覺設計的不合理,所以很多東西看上去很宏偉,可是卻缺少一種實用性,多的是欣賞性。


臺北市立圖書館裡閱讀小憩的民眾。(AFP)

輔仁大學夏逸平:看到臺灣的缺點依然喜歡

自從來到臺灣,我已經不只一次地經歷了這樣的感動。每當放假回到大陸時,我總會有一種反差,這種反差來自於文明、來自於人與人之間的陌生感,我多麼希望大陸可以變得像臺灣一樣有人情味,希望大陸人對於社會規則也能遵守得更好。

但我也發覺,臺灣社會如今深藏的危機,居高不下的失業率,逐漸墮落的大學精神,被漸漸強暴的自由民主,還有飽受詬病的媒體。然而,我作為一個「外人」,卻依然心繫著這片土地,我真心的希望它可以變得越來越好。

如果要問我為什麼會對臺灣產生那麼大的感情,我想我很難具體地表述出來。友善的人們、雖然不完善但依然充滿可能性的民主、對珍貴價值的維護,我想這些都是我喜歡它的理由。

而且我相信,真正的喜歡不是全然的讚美,真正的喜歡是你即便看到了它的缺點卻依然喜歡。

實踐大學李尋菲:鬧騰為尊嚴的生活

臺灣的鬧騰和安靜,矛盾嗎?沒錯,臺灣就是鬧騰的,把我的心鬧騰得陷入了沉寂的思考中。是這鬧騰滋養出臺灣的溫柔與安靜,遊行的鬧騰、媒體的鬧騰、政客們 的鬧騰,即使他們再唾沫橫飛,再喧鬧不堪,不也正是為了讓這城市的公共空間更完善有序,為這片土地上的每一個人民都能更有尊嚴的過上安靜舒適的生活嗎?


2013年3月9日臺北反核大遊行,年輕學子也熱情上街吶喊,說出心中所想。(Getty Images)

多麼感謝這個交換的機會,讓我可以在臺灣生活,讓我細細透過臺灣的喧鬧品味它的安靜,懂得鬧騰背後的深沉和這片土地的力量和希望。

鴉雀無聲的土地會遊蕩著許多不甘的魂靈,鬧騰的社會讓人們有機會大聲喊出自己的訴求。雖然我們知道,很多事情還是事與願違,大財團、大老闆們還是靠著金錢大行其道,但無論如何,至少我們吶喊過,我們有機會說出心中所想。

中山大學王思佳:臺灣真正吸引人的是人情味

說實話,踏上臺灣的那一剎那,心中是有點小小的失望的。機場沒有大陸的豪華,城市也沒有許多的高樓大廈,馬路也不寬廣,同學間還傳說甚至有人一下飛機後就後悔了,直接買了去倫敦的機票到英國留學了。

我發現,這片土地吸引人的,不是用錢砸下去就能建起來的高樓、馬路,也不是為了創造GDP沒用幾年就重修的機場、體育館,而是用再多的錢都買不到,一旦失去就再也難尋的「人情味」。

政治大學宋昊:自由認同無關體制

在臺灣,針對兩岸問題給我的答案是:這仍是中國現實問題的一個側面。很多人對這個問題的答案很簡單:無關一國兩制,也無關所謂臺獨,只要大陸能夠實現政治 的進步和變革,可以確實地保障個人的自由與權利,那麼兩岸統一自然水到渠成,沒有任何阻礙。所謂的臺灣認同其實是自由認同,只要這一片土地上的制度能使人 按照自己的意願去生活和發展,給人自由與尊嚴,誰還會在意她的名字是臺灣還是中國呢?

──轉載自新紀元周刊。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34946601&aid=7875517

 回應文章

雁~《龍年成語選輯》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慢生活與古早味是台灣特色;民主發展衝突是台灣陣痛。灣是個夢,是一個由自由民主堆砌而成的圓夢研究所。
2013/09/02 00:15

展閱此文章,令人感慨萬千!+幾分感動! 讚

特摘錄幾則精華語:

台大姚軼俊:「臺灣真正讓我感動的,其實是這個多元的社會本身。在這裡,我看到了矛盾,看到了衝突;但是到最後,所有這一切都被包容了,以一個不完美但至少算得上完滿的姿態展現。」

成大單漢強:「我看著這一幕幕時代的歷史變成了現代人生活中的一部分,這是只有在臺灣才能品嚐的古早味。/因為民主,總是有反對的聲音,所以政府做事情效率比較低,而且通常不容易落實。於是我學到了一樣東西:沒有完美的制度。」

輔大夏逸平:「友善的人們、雖然不完善但依然充滿可能性的民主、對珍貴價值的維護,我想這些都是我喜歡它的理由。而且我相信,真正的喜歡不是全然的讚美,真正的喜歡是你即便看到了它的缺點,卻依然喜歡。」

實踐李尋菲:「臺灣就是鬧騰的,把我的心鬧騰得陷入了沉寂的思考中。是這鬧騰滋養出臺灣的溫柔與安靜.../再喧鬧不堪,不也正是為了讓這城市的公共空間更完善有序,為這片土地上的每一個人民都能更有尊嚴的過上安靜舒適的生活嗎?」

中山王思佳:「我發現,這片土地吸引人的,不是用錢砸下去就能建起來的高樓、馬路,也不是為了創造GDP沒用幾年就重修的機場、體育館,而是用再多的錢都買不到,一旦失去就再也難尋的『人情味』。」

本文讀後感:

慢生活與古早味是台灣特色;民主發展衝突是台灣陣痛。
台灣是個夢,是一個由自由民主堆砌而成的圓夢研究所。


山水光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2013/07/07 21:14

非常喜歡看大陸人看台灣的觀點

更了解我們是什麼人

更希望有一天

對岸都是我們欣賞的大陸人

雨田(a34946601) 於 2013-07-08 15:57 回覆:
將閱讀觸角伸得越廣可以看得越寬越深入。

瀟 鴻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3/07/06 01:33

兩岸交流是時代趨勢所使然

本文把陸生的心聲寫得很詳實

給予熱烈掌聲囉!

雨田(a34946601) 於 2013-07-06 08:29 回覆:
隨著兩岸更密切的交流,會相互影響,並撞擊出一些火花。謝謝到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