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9/01 07:33:09瀏覽648|回應4|推薦41 | |
【新三才編譯】大江大河一向是中國十多億人民生活所賴的。 但是隨著環境的日益退化,自然的反撲也令人憂心忡忡。 長江——其長度排名世界第三,發源於青藏高原,往東流經中原大地,最後由上海流入東海之前,為中國4億的居民提供民生用淡水。 目前,中國諸多最為棘手的環境問題,都圍繞著這條大江。 長江早已被大壩、污染和人為改造環境而弄得面目皆非。 上圖,一名中國警察在四川省紫坪舖大壩附近的湖泊航行,紫坪舖大壩在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時淪為廢墟。 大運河(全稱京杭大運河),是目前仍在使用中的一項古代中國的引水工程,其中某些河段的修築年代甚至可以追溯到2400年之前。 它北起北京,南至杭州,全長800英里(約1287公里)。 最初,大運河是用來運送糧食,至今還在發揮著作用。 到了19世紀,由於疏於維護,洪澇和污染嚴重,大運河濱臨停擺。 上圖,一艘清污船在大運河江蘇無錫段,進行清理作業。 大運河已經名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的世界遺產和旅遊勝地清單中,因此比起中國其他的河道,它受到了人們更多的關注,也獲得了更多的建設資金支持。 由於工業廢水的排放和城市人口的增長,其他河道卻繼續面臨著嚴重污染的威脅。 2007年,中國總理溫家寶要求要把改善飲用水的質量作為一項國家優先任務,認真對待。 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公佈的一份調查報告中指出,中國有3億人的飲用水受到污染,1.9億人因飲水問題致病。 上圖為2007年7月,在大運河北京段,一名工人清理浮在河面上的垃圾。 中國最近的一項引水工程“南水北調”,是要利用管線把長江的水引入黃河,以減輕多雨的南方洪水多的問題,並幫助長期受干旱所困擾的北方。 此一工程預估斥資600億美元,實現了毛澤東的一個夢想。 毛曾經說道:“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一點來是可以的”。 這項工程也引發了很多環境問題,譬如,很多人擔憂南方日益嚴重的河川污染,會經由管道傳到北方。 工程預計到2050年完工,屆時有3條不同的水道,每年向北方傳送12萬億加侖的水。 上圖為南水北調工程的局部,攝於中國河北省易縣。 在該地的農民,也像圖中跟在羊群後的那人,都在面臨著嚴重的干旱。 1 中國人口占全世界20%以上,但是水資源只有全世界的7%,而且五分之四的水資源是分佈在南方。 長江流域是南水北調工程的主要水源。 在中國,湖北省丹江口水庫是南水北調路線的中間點。 上圖:2006年建築工人,正在對丹江口水庫進行維護。 中國最為有名的大壩當屬三峽大壩,壩址位於長江經過之地湖北。 該建設項目創下了10項世界紀錄,包括∶最有效的防洪水電綜合建築、最大的電力發電設施、最大的土方石塊混凝土建築物、每月耗用混泥土最多的建築、史上最大的排水設施、最大的洩洪能力、以及因工程而搬遷的人口(113萬)最多。 上圖:2010年7月暴雨洪災時,三峽大壩在進行2010年最大的一次洩洪。 三峽的工程建設始於1994年,工期超過10年,政府不僅要建造世界上最大的大壩,而且還要處理巨大的人口搬遷和一系列因此衍生的環境問題。 三峽大壩原本是要解決許多問題,包括:長期以來飽受洪災的南方防洪問題,為中國東部地區發展提供清潔的能源,取代嚴重以煤為能源的情勢。 但是,批評者認為大壩所引發的問題多於其能解決的問題,譬如:對當地物種棲息地的難以逆轉的損毀和更大的生態災難。 三峽大壩是中國人強烈民族自豪感的來源,它在2001年被提名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同時也是中國最具吸引力的旅遊景點之一。 遊客可以乘船順著長江而下時,會驚訝於大壩無與倫比的壯闊。 上圖為2006年大壩完工後不久,一名遊客在大壩前走過。 然而,大壩之美卻是要付出巨大的代價。 2008年,大壩的蓄水量達到了其設計的最大高度,400平方英哩的土地被淹沒,長江沿岸的三峽景點預計有13%都被淹沒。 三峽大壩的建設需要建造一個巨大的圍堰,圍堰是圍在大壩工地四周,把水擋在外面以便內部施工的建築物。 要拆除這個長達400米,高達10層樓的圍堰,需要有足夠的爆破力。 2006年6月6日,圍堰僅用了12秒鐘即被爆破拆毀。 在爆破之前,工程總指揮李永安向民眾保證爆炸不會引發地震。 上圖:在爆破專家準備拆毀圍堰之前,工人們清理浮在圍堰附近的垃圾碎片。 據報導,設在1700個不同的爆破點,使用的炸藥總計192噸。 在中國數以百萬計因水利工程而搬遷的人口中,有22,000人是來自重慶市酉陽縣龔灘鎮的居民。 這個有著約1700年曆史的古鎮,在附近有許多保護完好的古代建築。 在烏江彭水水電站建成後,這一古鎮就完全沉入水底。 (烏江是長江的一條支流)。 新的龔灘鎮建在了離原址一英哩之處。 上圖:2008年7月28日,一位工人為建造傳統的民房搬運石塊。 一些該鎮的原建築物,包括木製古建築物吊腳樓,被移到了新的城鎮,並在2009年向遊客開放。 2008年5月12日,在中國西部四川省發生了一起58年來最為嚴重的7.9級地震,造成7萬人死亡,18,000人失踪的慘劇。 地震之後,越來越多的中美科學家發現,這場(汶川)地震可能由(位於都江堰上游6公里處)紫坪舖水庫引發,該水庫建在地震斷層線1英哩以內的地方。 上圖:在地震後不久,北川鎮的倖存者在房屋倒塌的廢墟中仔細探查,尋找失去的朋友和親人。 上圖,3億2千萬噸的水,蓄積在具有40年曆史的紫坪舖水庫,可能因此引發地震。 該水庫本身已經被地震損壞,留下若干處嚴重的裂縫,有2000名部隊官兵被派往該處搶救。 根據估算,水庫中水的重量是地殼運動一年所產生的自然應力的25倍。 這場意外產生了許多“如果”之類的問題:如果水庫在地震中受到更大的損壞,會發生怎樣的後果? 長江是洪災易發之地————這是中國治水工程企圖解決的一個問題。 上圖:2008年9月6日,在中國中部湖北省武漢市,長江洪水的水位線迫近25米(約80英尺)。 這一地區每年夏季都有暴雨,這也是為何三峽大壩的設計初衷為要抵抗千年一遇的洪水的原因。 洪水滔滔,三峽大壩準備在洪峰到來之際關閉船閘,以把洪水壓力轉移到上游的水庫。 去年(2010年)夏天洪災是自三峽大壩完工以來最大的一次考驗。 在7月20日,三峽大壩的蓄水量每秒達70,000立方米,這是十年來,最為湍急的洪流。 政府緊忙疏散防洪路段的居民,在長江兩岸堆積沙包,並調派人力從水庫裡抽水。 2010年的降雨特別反常,長江流域的降雨量要比往年要多出15%。 上圖:2010年7月27日,在武漢,一名中國工人正在清理受洪災損毀的建築物廢墟。 儘管大壩有著防洪的作用,但是2010年的洪災和連帶引發的泥石流,最終還是導致1200人死亡或失踪。 三峽大壩被堆積如山,浮在水面的垃圾物所堵塞,有些地方的垃圾甚至厚達在上面可以站人的程度。 上圖,工作人員正在清理垃圾。 洪災造成了至少220億美元的損失,也再度引發人們對中國大力興建大壩的重重疑慮——名義上,興建大壩是為國家將來的經濟增長奠定基礎,實際上卻是把國家置於懸頂之劍般的危險之下。 ──轉載自新三才。 |
|
( 時事評論|兩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