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外交】【傳媒】現代英美的假新聞體系
2019/12/25 04:43:45瀏覽59100|回應32|推薦37

三天前,一則新聞出現在英國的所有主流媒體上,隨即得到全球性的轉載,其後《BBC》和《Guardian》等等都一再追蹤報導(例如https://www.bbc.com/news/uk-50883161)。故事說在倫敦南郊的Tooting鎮,有一個六歲的小女孩,名叫Florence Widdicombe,她到Tesco超級市場去買了一張賀卡,回家後發現卡裏已經寫滿了英文的信息(參見下圖),聲稱是一群被關在上海青浦監獄的外國人,因爲受到非人道的待遇,包括强制無償為製造卡片加工,所以冒險對外求救,希望拿到卡片的人聯絡已經出獄的一個英國籍難友,發動國際力量來拯救他們於水火之中。

這則消息最早來自一個自由記者(Freelance Reporter),叫做Peter Humphrey,他有個中文名字,叫“韓飛龍”。很巧的是,他就是前面提到的英國籍難友,求救信的收信人。他娶了一個中國太太,曾在大陸工作很多年。雖然名片上寫的職業是記者,實際上他的主要收入來自私人偵探業務,公司名字叫做ChinaWhys。

2013年初,GlaxoSmithKline收到檢舉信,說他們的中國分部有大規模的腐敗和違法行爲,於是總部雇了ChinaWhys來進行調查核實。到了年中,中國的執法部門先一步逮捕起訴GlaxoSmithKline中國分部,連帶著也發現了Peter Humphrey的調查活動。因爲這種無照偵探業務在中國是違法的,Peter Humphrey和他的太太在2014年被判刑,關到青浦監獄,12個月之後被提前釋放,返回英國定居。

韓飛龍顯然心有未甘,此後成爲反中鬥士,不斷公開指控在青浦監獄受到非人待遇(參見https://www.ft.com/content/db8b9e36-1119-11e8-940e-08320fc2a277)。這次的賀卡事件再一次把他的發聲帶到全世界注意力的風頭浪尖。

我剛看到這則新聞的時候,就隱隱地感到不安。首先,寫原始報導的記者剛好就是事件的當事人,這通常不利於客觀敘事。其次,賀卡是很簡單的物品,現代都是用普通機器大批製作,而使用監獄勞工的目的在於降低手工生產的成本,兩者格格不入。最後,在上海生產的卡片中,只有一張有密信,而這一張密信卡片剛好就賣到收信人所在的國家;考慮到美國的賀卡市場有英國的5倍大,還有許許多多其他消費英文賀卡的國家,這個結果有點兒凑巧。

但是以上的質疑,或許可以設法解釋過去,並不能算是決定性的邏輯因果論斷,所以必須再挖深一些。我的第一步就是去找找韓飛龍囘英國後,定居的所在。只花了20秒,就發現他住在一個叫做Surrey的鎮上。我對英國的地理環境不熟,於是在Google Map上定位Tooting和Surrey,想看看它們距離有多遠,從而估計這個距離對應的機率大小。

然後我大吃一驚,因爲Surrey也在倫敦南郊,和Tooting相連。韓飛龍要到Tooting的那一家Tesco,是以分鐘計算的車程。

我想這麽明顯的問題,就算英美媒體假裝看不見,至少中方會出面點明。結果過了兩天,中國外交部的確出來否認,但是只說查無此事,青浦監獄和印刷商沒有任何關係。我相信他們在這兩天裏,下了真工夫,對相關機構和人員都做了反復的徹查,但是這在西方,基本沒有任何效果,連《紐約時報》都很高興地轉述報導(參見https://www.nytimes.com/reuters/2019/12/23/world/europe/23reuters-tesco-china-labour.html?searchResultPosition=7),反正英美大衆早已認定中國是邪惡的化身,這種空口白話式的否認必屬謊言,再出一篇文章反而可以繼續炒作這個話題,而且凸顯自身的中立和客觀。

我在過去五年多,已經一再解釋過,英美媒體對大衆的洗腦手法,是躲在多元自由的虛僞表象之下,隱秘地維持對重要話題説法的一致性,使群衆從多個角度、不同陣營的資訊來源都只能看到同樣的敘事(例如我現在想把真相傳播出去,就完全找不到願意面對事實的英文媒體;《RT》在美國是過街老鼠,根本不敢公開辦事處的電話號碼和電郵信箱),年久日深,自然接受其為正確的常識。一旦成爲常識,群衆的愚昧性就會對這些洗腦信條做自我加强,不但有心人可以簡單地使用它來推進私利(Advance Their Agenda),即使是沒有利益關係的第三者,如藝術家,也會主動引用發揮,進一步落實它在社會裏被接受的程度。

在英美早已完成對中國妖魔化的背景下,中國政府必須要有更强硬、更專業的輿論反擊能力。這次英美的假新聞媒體,過度掉以輕心,留下一個極大的漏洞,其實是一個天賜良機,能大幅削弱他們在仇中報導上的公信力,在貿易戰和許多其他外交工作上,都會有減低阻力的長遠好處。

雖然沒有在第一時間做出最有針對性的反擊,我覺得並不晚,還可以亡羊補牢,由企業出面,在英國控告韓飛龍毀謗。其目的,不是要得到法律賠償,而是把它重新鬧上新聞,藉以羞辱《BBC》之流的假新聞組織,並且殺一儆百,杜絕這一類造假抹黑。

現代英美的假新聞,原本是一戰、二戰和冷戰期間爲了團結全民、爭取勝利而撒謊,所建立起來的隱性體系;但是在過去40多年,資本成功奪權之後,它的忽悠欺騙,不再是爲了國家人民的整體利益,反而爲財團巨富在國内外掠奪、壓迫助紂爲虐。我個人認爲,一旦放棄對事實真相的堅持,一個製造謊言的龐大機器被有心人侵占利用,只是時間的問題。當前中國政府堅持只説實話(Nothing But The Truth;當然在現實政治環境下,不可能要求一定公開完整的事實,亦即不必是The Whole Truth),是極具智慧的政策,不但是建立公信力的有效手段,也是維持民族社會向上發展動力的基石。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engyuanWang&aid=131371444

 回應文章 頁/共 4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Taizi Huang
等級:3
留言加入好友
2022/07/09 02:14
1920年,Lippmann 和 Merz 写了篇长报告《A Test of The News》,专门研究纽约时报对俄国内战(1917-1920年期间)的三四千条新闻报道。他们的结论是:即使是面对一些无可争辩的事实,纽约时报也会采取特定立场报道,灵活引用“专家”或者“官方”叙述,来影响读者对事件的认识。原话是:“In the large, the news about Russia is a case of seeing not what was, but what men wished to see.” 纽时的报道基调是支持沙俄白军、贬低红军、鼓吹红祸(Red Peril),大方向随着美国干涉俄内战与否而变化。比如即便是波兰挑衅在先,也能让读者产生俄国即将入侵的错觉。

一百多年过去,俄罗斯依然在打仗,纽约时报依然忠实地报道假新闻,有良知的知识分子依然在尽力戳穿其中的谎言。历史正在不断重演。
王孟源(MengyuanWang) 於 2022-07-09 04:40 回覆:
如果你仔細去研究那段新聞史,就會發現Lippmann的用意是爲了正面批評、敦促改進;而《紐時》在其後的30年,也的確有明顯的進步,到了50年代冷戰高峰,居然能夠在全美主流媒體一致詆毀共產集團的同時,獨善其身、樹立理性媒體的榜樣,盡可能地只用中性敘述。當然,這樣的操守並沒有維持太久,在60年代,學運世代進入社會,也把意識形態至上的愚昧自大帶進新聞界,迫使《紐時》當時的總編發出内部備忘錄,要求基層記者不要强推白左思潮;然而我們半個多世紀後復盤,可以簡單看出他力挽狂瀾的努力毫無功效。
美國由盛而衰的種子,其實早在60年代就種下了:有效市場假説、白左學運和1968年開始的黨内普選,都為當前美國社會和政局的混亂,奠定根基;而其共通點,就是非理性、不嚴謹的自以爲是。我對中國社會的非理性因素素來不假情面,正是因爲長期的危害實在太大了。

AAB
等級:5
留言加入好友
On news selection
2022/01/02 22:52

Happy New Year!
I'd like to know how Dr. Wang selects sources of news, or information in general. It is no doubt an uphill battle with the misused/misquoted/out-of-context statistics media seem to love, not to mention the implicit values or subtle framing, but my biggest concern is topic selection. You can train yourself to notice garbage efficiently but ultimately it's garbage-in-garbage-out. Most if not all media are naturally sensationalist, and it is frankly impractical for the average person to filter through a large amount of content just to parse a tidbit of insight. That is, if the actually important bit was there to begin with.
Would you recommend scrutinising a few sources for a period and then just sticking to those for a while, or would it simply be better to constantly skim huge amounts and then draw your own conclusions? Also, do you personally have heuristics for determining the importance of events or announcements, such as when skimming through headlines? Thanks in advance for your time.

王孟源(MengyuanWang) 於 2022-01-03 07:14 回覆:
I find Google News to be a very helpful tool, since it not only learns from my viewing habits but also allows me to manually adjust its recommendations. But ultimately, the deciding factor is how you interpret the information. This requires an ocean of pre-existing knowledge, the correct cognitive framework, as well as speedy yet accurate logical deductions.

乌鹊南飞
等級:3
留言加入好友
2021/11/02 19:29
不需要外交部来盯着,已经有民间up主挖出China Africa project和国内NGO合作的各种事情了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S34y1m7yP?spm_id_from=333.999.0.0 连普通观众都在问,一个有点政治敏感性的普通人都能挖出来的事,官方却无动于衷,他们在干什么?不过这个up的爆料还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仍基于内宣视角,以警醒国人为目的,还有就是他能力有限,能做到的仅仅是收集这些组织网站以及维基等的公开资料,甚至在国内都不足以扳倒NGO,更别外宣了。
王孟源(MengyuanWang) 於 2021-11-03 06:02 回覆:
不能指望發言人自己去找資料,在官僚體系裏話語術的管道必須是内建的。

MAXWELL
等級:5
留言加入好友
2021/11/01 15:10

这次英国《泰晤士报》炒作中国在《沙丘》的海报上涉嫌种族歧视这种低级谣言。所谓海报中黑人演员被替换成中国演员这一话题其实是海报有多个版本,有那个黑人演员的也有中国演员的,而且海报是美国人设计的,中国人只不过是拿来换成中文而已,这出闹剧无非是英媒断章取义专挑中国地区某一版的海报然后拿来上纲上线的拙劣表演,甚至连外网的外国人都有出来辟谣的。

虽然把戏拙劣,但是适合作为中方又一次揭露英美宣传体系造谣抹黑的机会,中国应该指出包含黑人演员或中国演员的海报在中美都在用,而且海报的事情应该找美国华纳公司才对,英媒的指责纯属故意煽动反华情绪,甚至可以起诉这个假新闻的发起人(一个叫做China Africa Project的NGO组织)以及跟着造谣的媒体,把这事闹大借机羞辱英媒。

王孟源(MengyuanWang) 於 2021-11-01 22:26 回覆:
這和正文裏的例子有很大的差別:英國的媒體說是“自由”並非虛假,他們撒謊造謠歷史悠久,完全沒有法律責任。當然這其實是爲了保護媒體背後的財主,但不論原因何在,爲了八卦新聞和整個體制+傳統對著幹不但無濟於事,而且惹人嘲笑。正確的反擊是在媒體/自媒體的層面反過來嘲笑《Times》,這時像是《RT》這樣有足夠受衆的英語管道,價值就再一次呈現出來。
正文裏談的是違反國際法的嚴重指控,而且對方無法用“誤解”來開脫,所以升級訴訟才值得考慮。
不過可以在外交部指定一個專人來盯China Africa Project,收集這類笑料/醜態,下次有記者問起“中國歧視非裔”、尤其是這個組織的新指控,就可以把這件事挖出來鞭尸。

Ricola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20/05/13 12:24
Tharman Shanmugaratnam 是新加坡高阶领袖,Tamil族裔。在2015年五月的 45th St. Gallen Symposium 论坛上在回答一位印度年轻学者“印度可在哪些方面值得效法新加坡?”时说:"谈到印度如何发展,除了与新加坡比较,我觉得与中国这样与印度大小更相近的国家比较更能说明问题。印度有民主,但缺乏对当选政客的 accountablity(问责制)。中国的政治官员则需承担很大的责任,这种体制虽然未必适合所有国家,但适合中国。" 他之后在回答其他问题时,也继续谈到了中国体制的特点和优势。 


谈中国问题的节选: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NIvCz-e_jw


论坛的视频: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pwPciW74b8

(Time 39:20 左右开始谈到中国)


习近平于2016年7月时正式提过所谓“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这种“自信”不应该只是停留在口号上,也不应该只是体现在埋头苦干的做事上,在口号与实干之间,还需要建立一套简明、易懂、且理论联系实际的“自信说明”上,让全世界了解中国自信的原因,观察中国的自信所指导的实际行动与道路。

仍旧停留在“民主vs.专制”的乌贼战中,则永远被动和名不正。
王孟源(MengyuanWang) 於 2020-05-13 12:58 回覆:
利用這次新冠提供的機會,把中國對外的包裝定位為“官方負責任”和“人民有實惠”是值得深入考慮的方向。

疫情是人類歷史的一個轉捩點:既有的國際霸權醜態畢露,必然會惱羞成怒,加倍努力來抹黑中國。世界即將因此而加速分裂為兩個陣營:親中和反中,後者包括美國(含英、加、澳、新)、歐盟核心(法、德和白左國家)和印度/越南這類與中國有邊境爭執的國家。對反中國家的一般百姓,因爲他們媒體的持續謊言轟炸,中國説什麽都沒用;況且世界的新任頭號强國,不可能對人人都討好。所以中方的對外公關,必須以中立或親中國家為目標聽衆,兼顧歐美的少數理性思想精英。那麽以往的否認八股固然不合時宜,陰謀論也有很大的反作用,只能主動、正面、誠實地理性敘事,並且避免糾纏在詞匯定義這樣鷄毛蒜皮的細節上,簡單明瞭地直指歐美的痛楚。既然對方已經扭曲、霸占了“自由”和“民主”,中方去爭執定義會像是在吹毛求疵,不如用“負責”和“實惠”來反制,其中自然已經包含了歐美是不負責任、口惠不實的涵義。

MAXWELL
等級:5
留言加入好友
2020/05/12 11:02
请教王兄,大陆的言论管制我一个大陆人看着实在费解,《暴走大事件》因为戏谑烈士叶挺将军被勒令整改,斗鱼主播因为之前调侃过南京大屠杀被扒出黑历史封杀,还有一个说唱歌手因为生活作风不正跟女明星有染、他的某些歌曲价值观导向有问题被封杀,有些事情并没有明确的法理依据但就是能封杀掉整个人和他的职业生涯。
但是像中国各大高校里面那些吃饭砸锅的专家学者,在网上发表受害者有罪论,认为中国反抗外国就是罪过的人却依旧安安稳稳,难道他们的错误比前者更轻吗。不加管制的言论会腐蚀大众的理性,干扰最优决策,然而大陆的某些官员或许就如王兄所述是反叛者以及破坏分子,搞这种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做法有损政府公信力。
王孟源(MengyuanWang) 於 2020-05-13 15:40 回覆:
我的猜想是因爲60多年前大鳴大放被秋後算賬,接著文革更被無限上綱,很多合理專業的諍言成了整死學術界人士的罪證。於是到了中共十一大,寬容來自學術界的批評被確立成爲隱性的政策原則,就像高幹不再判死、罪不及家屬一樣,都是文革之後深刻反省的結果。

其實全世界到處都是這種不成文的規矩,在民間叫文化,在政府組織就叫做慣例。我們要研究瞭解一個人類社會的體系,除了表面上的法規制度之外,不成文的規律往往也有同等量級的重要性,而且因爲它們常被外人忽視,所以更加容易成爲造成誤解的盲點。例如我最近討論瑞典的那篇博文:一般人的評論常常止步於抱怨瑞典太過白左,所以我才會想要解釋這個現象背後的文化基礎,以及爲什麽它會有極大的國際影響。至於中國人應有的反應,留給大家當習題。

GUI-龟
等級:5
留言加入好友
关于金正恩健康状况的舆论操作
2020/05/06 00:36
金正恩健康不佳甚至死亡的消息是西媒最先炒作的议题,在经历了20多天的波折后尘埃落定。我觉得比较可信的说法是这件事是朝鲜为了达到某些目的而向一些西媒主动放的假消息,因为我想不出这个时候西方国家有什么动机在舆论场上去炒作朝鲜话题。这本是一次打击西媒公信力的天赐良机,只要把这二十多天外媒带风向的新闻做个汇总进行传播,肯定能起到一些效果,可惜中国的媒体又缺席了。我生怕冤枉了这些人,特意去CGTN的网站和推特搜了搜相关新闻,推特只发了一条金正恩视察的视频,网页新闻居然还是转的新华社。我知道国内有重大新闻只能转新华社通稿的规定,面向海外的媒体做外媒假新闻汇总难道也需要转通稿?大肆宣传对方失误这种国内阴阳怪气自媒体用烂了的手段官媒想不到吗?“非不能也,实不为也”,“身在曹营心在汉”就是舆论战场上的中方现状。也不知道这次疫情造成的国家公关危机,能不能让高层下定决心重建整个宣传系统(我个人不抱什么希望,虽然宣传系统沦陷给国家造成了不少麻烦,但脱贫、金融改革、产业升级、国家治理现代化等诸多提升国家硬实力的事项优先级显然更高)。

另外金正恩在外交上的能力着实令人佩服,朝鲜作为一个小国却能利用大国间的冲突给自己制造机会,国力薄弱手里没几张牌却能在国际舆论场上主动设置议题,和疫情期间中国在舆论场上被外媒牵着鼻子走形成了鲜明对比。
王孟源(MengyuanWang) 於 2020-05-06 05:56 回覆:
其實中左翼的主流媒體,報導起這事還是有點分寸的,也就是會說它只是傳言,有待進一步證實。當然要譏笑他們,還是可行的,但必須有相當技巧才行,所以《RT》比較合適。
金正恩貌不驚人,年紀又輕,卻被挑出來成爲繼承人,就可以看出應該不是省油的燈;他又在西方受的教育,對這種玩弄媒體民意、權力夾縫間隙求生存的伎倆有心得,是很自然的結果。你看,Belarus那個不相信新冠的總統,不也在俄國和歐洲的夾縫中左右逢源了幾十年?其實這並不難;他們的共同點是權力集中,不須要取悅愚民。相對的,民粹强大的地方,如烏克蘭、台灣和2016年之後的英國和美國,就在外交戰略上以拿槍打自己的脚著稱。

fff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20/04/09 21:38
王博士:

離題一談.博士曾說歐美日以種族滅絕和對外掠奪造成今日的富裕.博士可否以簡要短文, 如以前美國金融霸權的論述方式, 將此歷史說明之.個人私下認為這是打破國人對今日富裕先進的西方與日本的崇洋媚外心理最有效的方式.不知博士以為然否?

UDN 排版似乎有問題, 請博士見諒.
王孟源(MengyuanWang) 於 2020-04-10 02:32 回覆:
我這六年不是一直在談這件事?你大概錯過了2015年留言欄裏有關歐美憑什麽進入工業革命的那一系列討論。至於過去一百多年,他們或明或暗地剝削、壓制、忽悠、搞亂第三世界,全力防堵世界人類的大規模工業化,更是有多方面的探討。

K.
等級:4
留言加入好友
.
2020/04/05 17:11

補充一下。這個“發現”信的Julie Keith是Goodwill Industries的員工,Goodwill Industries是一個NPO。諷刺的是,它本身就被指控壓榨殘疾工人。但是所有報導都隱去或弱化這個事實,而強調這是一個“a mother of two in Oregon”

信出自一個NPO的員工、被“人權組織”公佈出來,被歐美媒體像發通稿一樣口徑一致地報導,畫蛇添足的是居然還“找到了”信的作者,是法輪功成員。和賀卡一樣是謠言無疑。


王孟源(MengyuanWang) 於 2020-04-06 01:47 回覆:
這不是我所指的那個事件,我說的是2014年北愛爾蘭Primark的成衣。Julie Keith是2012年在聖誕飾品裏找到信的。現在看來,的確都很可疑(不過北愛爾蘭那個比較可能沒有造假,因爲沒有法輪功或甚至媒體的大肆渲染,而且那個女人說成衣是2011年買的,放了三年才發現,如果她參與造假,就應該會避免這種讓人分心的無關細節):每個求救的犯人都只送出一封信,非常不合情理;然後一個接一個,很像是Copycat受到啓發。可惜這些案例沒有像韓飛龍那樣留下確切的破綻。

K.
等級:4
留言加入好友
.
2020/04/05 16:46

>>十幾年前有一個類似的求救事件,是一名中國籍的囚犯在他所生產的成衣裏留了好幾個紙條,控訴自己所受的待遇不佳;這似乎沒有作假,

很遺憾,這也是…………這是法輪功編造的

https://www.nytimes.com/2013/06/12/world/asia/man-details-risks-in-exposing-chinas-forced-labor.html

當然就如您所說,賀卡可能是受到這個啟發,或者有比啟發更深的聯繫

如果一個信息同時具備【完美符合刻板印象】和【充滿戲劇性】兩個要素,就要格外小心,是謠言或都市傳說的可能性非常大


頁/共 4 頁  回應文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