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我們山西 - 常家莊園建筑(二)
2012/07/25 14:02:00瀏覽1193|回應8|推薦24

常家莊園原有兩條街,南常一條街,北常一條街,稱為前街與後街,現僅存後街部分,占原建筑的五分之一。

常家是著名的儒商,不僅各建筑充滿文化氣息,規制也嚴格按照長幼有別,尊卑有序的儒家傳統,絕無逾越。一般院落都是臨街一門而入,以正廳為見分界前後院,前院又以夾牌樓分為上下院,為“里五外五”、“里五外四”、“里五外三”等結構,上院由兄長居住,而下院則是小弟或者晚輩居住。家主居住正廳。

現保存最完整是便是上篇所提貴和堂也最華麗,但各院功用不知。現存建筑所有院落都以“堂”命名,從東到西依次為:節和堂、人和堂、慎和堂、雍和堂、謙和堂、養和堂、體和堂、廣和堂、貴和堂。所觀也不知道是哪一堂,我是從西往東只管拍就是。

大夫第。中國的傳統,當門照壁,絕不露院內風光。

照壁兩側字帖磚雕,中間為立體葡萄圖案,相當精致,應該是求多子多福意吧。

一進大門,又分兩院,牌樓式門樓。常家莊園隨處可見法帖、匾額、楹聯,各有特色,或是名人書寫,或是常氏子孫所题,看不過來,也記不過來。這種地方來一次做再多功課也是走馬觀花。

下院建筑一般相對簡素。

原來是靜和堂,這應是正院上院。這院的特點是偏房房門有門檐。

上下院以這種雕花夾牌樓相間,牌樓兩側磚雕都十分精美,俱是梅蘭竹菊松或者鶴鹿喜鵲或者其它高雅吉祥的圖案,有些背面還有精致磚雕,有些則簡單些,下篇會專題介紹。

廣和堂正院,沒有樓梯圍欄,不是兩層樓房?

到靜和堂,順級上二樓,磚雕樓欄,真是不惜工本,無一處不用心。

站在二樓俯拍,看這瓦楞,別說已過200年,我看再過200年貌似都不用翻修。

此院为攝影展。房內院內,方青磚鋪地,雕花窗格。往外看,開門院院相連,閉門自成一戶。

又到另一院落,進士第,應該此堂有多名子孫中進士吧。

也是寬敞的院落,開兩門,中間照壁浮雕為“福祿壽”三星。此院特色是門前有石雕圍欄。太過寬闊,全貌仍不能完整收入鏡頭,所以有些必須斜拍才行。

東側一亭。

原來是常氏家訓。真好,應推廣為任一國人家訓都可。

凡語必忠信、凡行必篤敬、飲食必慎節、字書必楷正、容貌必端莊、衣冠必肅整、居處必正靜、做事必謀始、出言必顧行、常德必固持、 然諾必重應、見善如己出、見惡如己病。

這個院內是中國老電影資料展。墻上沒有磚雕,像是彩繪,線條簡美。

回頭一看,真是庭院深深深幾許!

養和堂正院正樓。匾額:書百忍。窗格非常美麗,為花中四君子圖。

樓梯,過邊門通向後花園。

此房上立一小樓閣,只看到此院有,可能是我們中國傳統風水文化中一種“破”法?可能比旁邊房頂低故?

這個夾牌樓的鴟吻壞掉一側,看正樓房脊上雕花多美多均衡。

 

到底看過多少堂多少間房分不清楚,只能看照片結合資料回憶了,如果想一一細品,不是觀覽一次就行,最起碼兩次,功課做的再細也有遺漏,畢竟沒有實物參考,實地看過再參考資料得到印證,才發現錯過很多,如果有第二次應該體悟更深,但中國美景何其多,只能留下遺憾方能回味悠長吧。

匆匆看完這些建筑,以拍為主,來不及做更多靜思,回來看照片思緒飛揚感喟不已,那是一個怎樣的時代,是什麼力量讓他們將一家一房發展成一個大家族,又是什麼原因讓這個大家族又商又儒200年長傳不墜?又恃何底氣可讓他們平心靜氣地把居所修建成萬年般的基業,你看這一磚一瓦,一刀一劃,一勾一描,連瓦楞與灰縫都是用心至極,你看這到處可見的法帖、匾額、楹聯,家具,無一不蘊含著主人高雅的文化品味,是中華民族追根溯源的傳統讓這個家族綿延,又是“詩禮”“耕讀”的傳承打破了“富不過三代”的規律,據說常家私塾便有17座,而這些優良的傳統是不是在兩岸四地都在漸漸地逝去?

我們所處的又是怎樣一個時代?西方強大的文明幾乎要將東方的一切驕傲與特殊體係擊潰,我們在霸道的西文文化美學標準面前不由地自慚形穢,世界越來越同一,到處都將變成西方,就像我們大小城市如果沒有那偶入眼簾或新或舊的翹角飛檐,沒有那紅紅綠綠的描龍畫鳳,我們和世界任何一地的城市建筑有何區別?我們已經沒有強大的文化傳播能力,也沒有對古典傳統的創新能力,那能不能只是繼承呢?繼承應該不難吧,即使只有繼承,也能讓我們的民族與世界上的其它民族相區別啊!像近幾年的巨型建筑,無一不宏偉雄壯獨特,但大部分都是國外建筑師的作品,有沒有崇洋媚外的念頭姑且不談,問題是這些建筑放在任何一個國家都行的話,為什麼一定要建在我們中國呢?

看一看圖片裡的明清民居,富商也是民,可以稱為高檔住宅區吧,但畢竟不是官衙也是民居,這民居的建造,是準備讓一代一代的子孫都在院內繁衍生長的,他們的目光何其深遠沉靜,而看我們現在,目光能看二十年算是有計劃的,雖然這是個巨變的時代,別說20年,一年與一年都不再一樣,可到底是好還是不好?我們像被無形的神秘導遊催促一般,不由自主地匆匆前行,繚亂的浮光掠影閃得眼暈,卻又仿佛一切都沒有經歷到內心;我們也像一個沒有根基的人,一旦走出就再也回不去,祖父繼承的小院現在哪裡?父母原地重建的舊屋又在哪裡,我們把家園一個個搬進鋼筋水泥防盜門裡,沒有街坊,沒有鄰居,沒有院中高大的樹,沒有一片向榮的果木花卉,沒有蛐蛐在墻角鳴,沒有鳥兒在枝上啼,這還是不是能寄托我們無限鄉愁的家園?家園啊,沒有園,可還是家? 

我們這一代還有未來的更多代,將成為一個個回首來時路,足跡卻不停湮滅的倉惶的人... ...

..

雖說是《平遙古韻》奏的是平遙古城,都是山西明清古建,性質相同,都是我們已遠去的家園。

(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162316&aid=6663238

 回應文章

‧新月‧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好典雅的花園
2012/07/31 12:03

好喜歡喔  難怪古人的詩詞寫的這麼好 

不過我發現古人也很懂生活  真美


*********************************
戒殺便是放生、護生,為了地球,茹素最好。
譚梅(162316) 於 2012-08-01 22:26 回覆:

古人生活节奏慢,他们更能沉下心来,让生活充满一种我们工业时代失落已久的味道。

现在的人哪里会花时间去一雕一琢,只为追求无限的精致。

发现越来越喜欢手工时代。


航迷老叟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老建築同時也經歷了歲月的流逝和歷史的滄桑
2012/07/28 12:25

中國古建築的特色,在建築的景觀上,我認為那種莫是獨一無二的,有年代的建築更是凝重獨特。

看看庭院的青松翠柏,欄杆台階,那種精雕細刻的工藝,有些廟宇前更有威武的一對石雕的獅子和一排的瑞獸,看到這些老建築同時也經歷了歲月的流逝和歷史的滄桑。

經過了那麼久的年代,塵歸塵,士歸土,那巍峨的建築仍挺立在那。

對於中國的地建築,我記得我的小舅曾經給我說過,值得細細的去品味,因為台灣和大陸都是這些歷史文化中的一份子。

譚梅(162316) 於 2012-07-28 20:54 回覆:

中国古建算成体系,曾经影响了东亚其它国家与东南亚诸国,那时我们的文明挺强大,是属于文明输出的一方。

中国古建的特点非常鲜明,一眼就能分辨,反正我非常喜欢。

我们现在的农村民房还保留一些特点,比如屋脊与其上的琉璃装饰、鸱吻、蹲兽,门楼与图中的也很象,不过都是砖瓦镶磁砖,外形基本变化不大。

中国古建都是以木构为主,如果像西方那样用石材,保留的应该更多。

但如果到处是古建,是不是也不稀罕了,哈

 


馬蹄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_*
2012/07/27 12:01
真是漂亮宏偉的宅第,可以作為寫生的地方哩。
譚梅(162316) 於 2012-07-28 20:12 回覆:

看过山西民居,才会明白什么叫大家族,什么叫晋商。

充满的文化与艺术气息,不仅适合写生,也适合摹帖,八大法帖中有些已经不传于世了。

 

 


佟湘玉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榆次
2012/07/27 05:06
成晋中市的一个区了?在我概念中,榆次是个不小的地方啊
路爲紙,地成冊,行作筆,心當墨,記錄無限,丈量天下
譚梅(162316) 於 2012-07-27 09:37 回覆:

原来的晋中地区改为晋中市,榆次市改为榆次区,

晋中市的政府所在地就驻在榆次区。

所以榆次区就是原来的榆次市。


Reed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晉商富甲天下,此言不虛
2012/07/27 01:48

擁有八萬多平米的常家莊園,

竟然看不到熙熙攘攘的遊客,太難得了!

是缺乏宣傳,還是地處偏遠?懷疑


敬請人道支援 我卓越不群的母親

八旬阿嬤
【台灣司法◎人間煉獄】部落格
譚梅(162316) 於 2012-07-27 09:24 回覆:

常家庄园没有乔家与王家那么大,乔家其实一般,只是那部电视剧做了免费宣传。山西民居水平最高的是王家。常家的特色就是有八万平米的后花园,再加上四万的建筑,规模大。

一入堡门,进入祠堂后,经边门再入后花园,就把人流分散到八万平米的地方了,然后再到一进一进的院落,就更分散了。

我们逛院落的时候是正午,一些游客都在后花园避暑,没有万头攒动、导游合唱的热闹,逛着逛着就我一个人了,在那些高大的老房子里进出出,还有些怕呢,哈

我想常家的后花园有效地调剂了游客流量,所以旅游品质最好的反而是常家!



念~
2012/07/26 20:55

當門照壁

那堵牆看起來挺雄壯

譚梅(162316) 於 2012-07-27 08:45 回覆:

安安!

虽然常家的房子入深浅,因为受木材的限制,但都很高。

看第一张图就能看出来,门前石阶建的很高,房子再很高,视觉上直似二层了。

 


木頭...發呆ing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2/07/25 22:55

一磚一瓦都令人感動莫名

這建築完全沒有新修的痕跡...見證200年的歷史

譚梅(162316) 於 2012-07-26 09:16 回覆:

我也是觉得,衷心的感动!

何止没有新修,连那些木雕框上的尘土都舍不得扫?哈

在园中逛时我想,如果此园还有人住,一定会不时因为家中大事而重新粉刷清洁,就像我们现在家里娶媳嫁女或者过年一样,总是让家里再变成新崭崭。

可现在此园已无人住,我们游客来只是来看“旧”的,越旧越好... ...

可毕竟那尘土不是历史的尘烟,还是清清好些。


LANI~
等級:5
留言加入好友
旅遊方向
2012/07/25 17:04

我也拜訪過類似的古代莊園

也分不清楚幾個院落

 

譚梅(162316) 於 2012-07-26 09:10 回覆:

对啊,一幢又一幢,一重又一重,庭院深深深几许?

常家庄园当得起这句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