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12/20 09:55:06瀏覽440|回應0|推薦0 | |
中國時報 2007.12.20 南韓再度喚回保守勢力 蔡增家 正如選前民調所預測的,擁有高人氣的李明博順利當選為南韓第十七任總統。而每次習慣在選前就來個大翻盤的南韓總統大選,這次由執政黨所主導的BBK案突然不管用了,也讓這次的總統大選少了點刺激,還讓人覺得有些冷淡。然而,李明博當選南韓總統,不但具有政治上的意義,也富有經濟上的意涵。 以政治學的角度來解讀,在野大國家黨李明博的當選,代表著南韓的二次政黨輪替,南韓從此脫離民主的稚嫩期,正式進入成熟的民主國家;以經濟學的視野來看,現代建設CEO出身李明博的當選,也代表著「產業化勢力」的大勝,南韓正式邁向後進工業國家。 而從民主化以來,南韓國內便瀰漫著「產業化勢力」與「民主化勢力」兩股勢力的相互衝擊。「產業化勢力」以舊軍人政府支脈為主,他們承襲朴正熙的重化工業政策,強調經濟發展與產業升級的重要性;「民主化勢力」以民主改革派人士為主,他們延續金大中的反對威權路線,強調民主轉型與社會正義的重要性。但是在一九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重創南韓之後,由代表著「民主化勢力」的金大中成功的改造南韓經濟體制之後,「產業化勢力」與「民主化勢力」的界線其實已經是越來越模糊了,因此,李明博的當選,與其說是「產業化勢力」擊敗了「民主化勢力」,倒不如說是保守勢力的回潮。 在歷經一九九○年代的民主化及政黨輪替的洗禮,從二○○六年之後的東亞國家,突然興起一片「喚回保守主義」的浪潮。以日本為例,歷經小泉安倍時期改革派勢力所造成內政與外交關係的動盪不安,代表著自民黨內保守勢力的福田康夫,終於在今年十月取代安倍晉三順利當選為日本首相,讓日本又回到一九九○年代的保守軌跡。而南韓也在經歷金大中及盧武鉉的民主改革派,兩朝十年的執政之後,現在又由代表保守勢力的大國家黨重新取回政權,讓南韓從「親朝反美」又重新回到「親美抗朝」的老路。 南韓人民為什麼要重新「喚回保守主義」呢?其「喚回保守主義」的主要原因在於盧武鉉執政時期所造成的局面:朝野壁壘式的尖銳對決以及經濟改革路線的極度扭曲。 首先是朝野壁壘式的尖銳對決。盧武鉉上台之後,打著美軍基地撤離朝鮮半島以及遷都忠清道兩大政見,要求美軍撤離造成美國與南韓之間關係的緊張不安,而遷都忠清道更造成南韓國內朝野之間的尖銳對決。結果在歷經一陣勞民傷財的激烈爭辯之後,一切又回到了原點,彷彿什麼都沒發生過,而受傷的卻是南韓人民,南韓政局因此延宕不安,也讓盧武鉉提早成為跛腳總統。這時南韓人民才發現過去亟欲打倒的威權圖騰,現在取而代之的卻是一位剛愎自大的領導人。 其次是經濟改革路線的極度扭曲。拜金大中構造改革成功之賜,南韓經濟在盧武鉉時期執政時期達到了最高峰,盧武鉉享受了金大中的經濟改革成功的甜美果實,但在執政後期卻逐漸背離了過去的經濟改革路線。他所實施的經濟政策不但過度偏重大企業,也只造福了少數的富人,這造成南韓雖然經濟表現亮麗、出口暢旺,但在國內卻逐漸形成房地產物價飆漲、貧富差距擴大的「莫斯科化現象」。南韓人民這才發現過去標榜打倒大財閥的民主改革派,執政之後原來和過去威權時期的產業派勢力並無太大的不同。 因此,南韓民主改革派人士在二次執政之後,逐漸背離過去的政治理想,衝散了改革與守舊勢力的界線,這是這次南韓大選北韓牌失靈、經濟牌奏效的主要因素,同時這也是南韓人民要放棄過去被奉為上賓的民主改革派勢力,而卻要重新再喚回之前被棄之如蔽蓆保守勢力的最主要原因。 (作者為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