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0/01/30 14:27:43瀏覽1347|回應0|推薦9 | |
林肯紀念堂在華盛頓國家公園的西端,紀念堂正前方是映像池與華盛頓紀念碑,再過去是國會大廈;林肯紀念堂與華盛頓紀念碑中間,還有一個二戰紀念碑,而林肯紀念堂左右二側,分別是越戰、韓戰紀念碑。參觀完林肯紀念堂,時間所剩不多,只能匆匆忙忙拍照留念,到此一遊;二戰紀念碑根本就沒時間去了。 時值初冬,溫度近於攝氏零度,雖未下雨下雪,但亦無陽光;寒風一陣陣襲來,將落葉從樹上吹落,堆積在草坪上,再被寒風掀起在空中飛舞旋轉。剩下不肯放棄秋色的殘葉,兀自掙扎與枝椏的連結,為抓住秋的尾巴而奮戰。這是今年從加拿大、司馬庫斯、沖繩一路走秋的最後一場,也是最後一天;其後行程前往尼亞加拉瀑布,越走越往北,只有冬雪,而再無秋黃;此情此景,就姑且成為「秋殘」吧! 在正式介紹之前,謹以韓戰陣亡將士紀念碑一面花崗岩牆壁上書寫的「Freedom is not free」(自由並不是免費的),「獻給矢志推動『台灣獨立運動』的『烈士們』,願意犧牲性命為理想奮鬥的勇氣,都是值得讚頌並謳歌之!」 林肯紀念堂前的三個紀念碑,最先建的是越戰紀念碑(1982年),這是因為戰爭時間最長、最為慘烈,對美國人心傷害最深;而紀念碑表達了這種情感(心靈的傷害),所以影響也最深遠。或許對於越戰的恐懼,對美國這一個本土從未發生過對外戰爭的國家言,韓戰也是美國子弟死傷慘烈的戰爭,於是韓戰紀念碑於1995年應運而生,與越戰紀念碑南北相望。那二戰紀念碑於2004年竣工,或許也是基於這種心情,便形成了如今三足鼎立之勢。 韓戰陣亡將士紀念碑(Korean War Veterans Memorial)於1995年建於華盛頓特區,為紀念韓戰中陣亡的美軍士兵和聯合國士兵。這紀念碑是在越戰紀念牆完成以後就被提起,美國國會授權美國戰爭紀念委員會,建立這樣一個紀念物,來表彰那些曾經在朝鮮為國家服務過的美國男女公民。當時的總統隆納·雷根,隨即指定了一個韓戰紀念牆顧問小組來,幫助這項工作的推行。 1988年9月,美國戰爭紀念委員會批准了計劃中的紀念牆所在地-華盛頓特區的National Mall,Ash Woods林肯紀念堂的西南側。老布希總統1992年6月14日為紀念園區奠基。1995年7月27日,韓戰停戰協定42周年日,柯林頓總統和韓國總統金泳三出席揭幕。這是由「韓戰的退伍軍人紀念顧問委員會和美國戰爭紀念物委員會」設計管理的建築。現在,該紀念館的管理,移交給國家公園管理局,(國家廣場和歷史紀念公園組)。 在水池旁的紀念碑旁刻著陣亡士兵數目 死亡 — 美國:54,246,聯合國:628,833 負傷 — 美國:103,284,聯合國:1,064,453. 俘虜 — 美國:7,140,聯合國:92,970. 失蹤 — 美國:8,177,聯合國:470,267. 這個紀念碑建於三角形的內圈牆中,牆長約50公尺,厚約20公分,由加州運來超過100噸的Academy Black的黑色花崗岩,有超過2500幅攝影或者檔案照片,以噴砂的方式呈現在牆上。 三角內圈中有19座Frank Gaylord設計的不鏽鋼雕像,每座都比真實的尺寸大一些,大約是221公分到229公分高,每座重約500公斤。這些圖像代表的是成列的士兵,均由武裝而成的士兵形象而來。有14位來自於美國陸軍,三位來自於美國的海軍陸戰隊,一位來是海軍的醫護官,以及一位是空軍的觀察員。他們均著了戰備衣著,以杜松與大理石碑排成一列,代表了高低不平的韓國地形。 反射在牆上,就會出現38位士兵,代表了北緯38度線。在雕像的北邊是個通道,形成了一邊的三角形。其次,在南邊有164英尺長的花崗岩牆第,是由Louis Nelson所建立的,將士兵的圖像還有戰爭時候的設備與相關人物均噴沙上去。這形成了三角形的第二邊,第三邊則是便對著林肯紀念堂,是個開放性的缺口。 雕像與通道的北邊則是聯合國牆,是一列列出在韓戰時期,在醫療幫助上有貢獻的22個聯合國成員國。圈圈內包含了一個紀念池(Pool of Remembrance),是個直徑9公尺的黑色花崗石淺池,並且被一道樹木與樹離所包圍。銘刻死亡、受傷、失蹤者與被囚禁者的人數,並且刻上「我們國家以那些為了徵召到他/她們從來都不認識的國家以及人民而抵抗的子民為榮」。
越戰紀念碑,正式名稱為越南退伍軍人紀念碑(Vietnam Veterans Memorial),是一個紀念在越南戰爭中服役的美國士兵的國家戰爭紀念碑。紀念碑包括三個部份:越南退伍軍人紀念牆、三位戰士雕像和越戰婦女紀念碑,其中以紀念牆最為出名。紀念碑普遍地被稱為「越戰紀念碑」、「越戰牆」或簡稱為「牆」。 越南退伍軍人紀念碑在憲法花園中,位於林肯紀念堂的東北,附近是國家廣場。越南退伍軍人紀念牆是由美國華裔建築師林瓔設計,主要部份於1982年完工。紀念碑由美國國家公園管理局維護,每年大約有3百萬個訪客。 1975年4月30日,越南共和國首都西貢(今胡志明市)淪陷,越南統一,越戰結束。1978年,五角大廈建議,不再將兩名身分不明的越南退伍軍人的屍體加入無名戰士墓,而是在墓後增加勳章展覽,並立匾:「讓世人盡知,美利堅合眾國感謝那些響應國家號召的美國士兵」。退伍軍人事理小組以後將聲明改變為:「讓世人盡知,美利堅合眾國感謝那些在越南戰爭中在東南亞光榮地服役過的士兵。」1978年,美國國會在越南協調會議(由退伍軍人議員組成)的推動下,討論創造一個「越戰退伍軍人週」來對越戰倖存者表示敬意。 一名受傷的越南退伍軍人Jan Scruggs受到影片《獵鹿人》的啟發,在他大力推動下,於1979年4月27日成立了非盈利性組織「越戰退伍軍人紀念基金會」,以建立越戰退伍軍人紀念碑。最終的私人捐贈累積到840萬美元。 1980年7月1日,國會批准在林肯紀念堂的東北,國家大草坪(The National Mall)附近的憲法花園的三英畝地為紀念碑碑址。紀念碑將由國家大草坪和紀念公園小組之下的國家公園管理局管理。國會宣布設計比賽。1980年12月29日,2,573人登記參加獎金$20,000的設計比賽。1981年3月31日,總共收到了1,421宗設計方案。選拔委員會將設計陳列在安德魯斯空軍基地的機庫,展覽面積超過35,000英畝。設計的作者匿名,只有數字編號。所有設計經過所有評審委員審查;設計篩選到232個,最後39個。評審委員會選擇了第1026號設計。 1981年5月6日,建築師評審員和雕塑家(Harry Weese、Richard Hunt、Garret Eckbo、Costantino Nivola、James Rosati、Grady Clar、Hideo Sasaki、Pietro Belluschi、Paul Spreiregen),從1,421個設計中,一致選擇了林瓔的設計作為優勝者。林瓔是生於俄亥俄州雅典市的一名21歲的耶魯大學建築系學生,是中國建築師林徽因的侄女;她最初設計了紀念牆來作為學期項目。她的設計沒有許多戰爭紀念碑的傳統元素,譬如愛國文字和英雄雕像,旗竿和裝飾性雕塑,引起爭議。林的亞裔身份也是一個敏感問題,在1982年紀念碑揭幕儀式,甚至都沒提到她的名字。 紀念牆壁平面為一個平放的V字形,東翼指向華盛頓紀念碑,西翼指向林肯紀念堂,在幾公尺高的黑色的大理石碑牆上,刻著五萬多個戰爭中死去的人的姓名。整個碑牆被置於大片草坪中,用綠地襯托碑體。林瓔用兩邊低中間高的標高差形成的天然地形,使碑文所銘刻的名字,從兩邊向中間不斷增多,使人由心底裡萌生一種奇異的心理,具有無可抗拒的感染力。在這沒有英雄形象的紀念碑下,在這刻滿了死去人名的大牆下,人們思考著戰爭與和平,慰安無數美國士兵犧牲他鄉的靈魂。 在林瓔的紀錄片《清楚而堅定的遠見》中,人們對入選的設計有複雜而強烈的反應。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韓戰和越南戰爭中,醞釀的種族主義,使林瓔受到嚴格的審查,因為她是中國人。其他士兵抱怨它太像在地面醜惡的傷痕,反射美國政府和公眾對戰爭和它的退伍軍人的恥辱態度。但也有許多退伍軍人感受紀念碑特別的感人;一位士兵在錄影中被引述「這是一個我能靜靜地悼唁我的朋友的安靜的地方,那是我所希望做的。」紀念碑在美國建築師協會評選的美國最受喜愛建築中名列第十。 加利福尼亞州史塔克頓的越戰退伍軍人 John Devitt 出席了1982年越南退伍軍人紀念碑落成儀式。認識到牆壁的療癒本質,他發誓做一個可移動的牆壁,使那些不能到華盛頓特區的人,能看到和摸到朋友或他們所愛的人的名字。約翰自己出資建成了一個一半大小的越南退伍軍人紀念碑複製品,被命名「移動的牆壁」,並且於1984年在德克薩斯州的泰勒市向公眾首次展出。 移動的牆壁很快遊歷了美國上百個小鎮和城市,全美上千人志願捐贈了他們的時刻和金錢,對死亡者表示尊敬。由於許多城市希望移動牆的參觀,1987年越南作戰退伍軍人建立了第二個移動牆。1989年增加了第三個。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