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與中國城-11
2020/02/01 10:19:03瀏覽2233|回應0|推薦14

到了中午吃飯時間,在華盛頓特區有什麼地方可以吃到中餐?那當然是要去華埠(中國城);華盛頓的地鐵,就有一站叫做「中國城」。這裏也有中國式的大牌坊,街上店家招牌也是中英文並列,看起來就覺得親切;街上的行人也多以華人為主,但聽其等口音,年長者多以廣東話為多,青壯年則是帶著濃郁的捲舌音。當然,華埠就是比特區的其他街道凌亂一些,缺乏現代街道的明亮感覺;或許就是如此,覺得比到大陸,比到台灣,還有中國的感覺。

華盛頓特區的中國城,形成於1851年。;此後,越來越多的華人移居到這裡。華府中國城是一個小型且歷史悠久的的街區,位於華盛頓特區市區東側,有包括二十多種中式料理,也有其他亞洲、墨西哥餐廳,與一些深具中國特色的生意。中國城確切的位置,在華盛頓特區的西北區域,沿著H街,第5街和第8街的街道之間。

華府中國城也有一座牌防,被稱作「友誼牌坊」;這是 19845月,華盛頓和北京結為友好城市,北京市政府專門派人,耗資百萬美金 ,在7街和H街的交界點,建造了一座富有中國特色的木結構牌樓 ,官名「友誼牌樓」;由時任北京市市長陳希同題寫樓名。牌匾上「中國城」三字,則出自大陸著名書法家吳作人之手。

中國城地處華盛頓市的心臟地帶,地理位置優越,現在大概連同周邊一帶居住的華人有2000多人(紐約唐人街的華人多達22000)。各色人種也逐漸多起來。地鐵站Gallery Place-Chinatown將中國城與華盛頓特區,乃至近郊的維吉尼亞和馬里蘭方便地連接起來,變成一個並不僅僅屬於華人的地方。

中國城終日人頭湧湧,常年人氣旺旺。同時,中國城也與世界其他各地的唐人街一樣,是華人在海外的落腳地,更是中華文化在海外的保留地和生長點。有它的時候,或許不會覺得有什麼特別,但一旦沒有它的時候,一定會感到少了些什麼。

就以我的三次美加行,已先後遊覽過洛杉磯、舊金山、紐約、費城、溫哥華等都市的中國城。每當走進這些中國城,見到的漢字招牌,聽到的各種不同的華語口音,吃到的是大陸各省中式料理,買到的是中國式的百貨,接觸到的是中國各地華人,感受到的是中華文化的積累;就會有今夕何夕,猶如做夢般置身於國內的感覺。

所以,無論中國城,是否環境優美、設施考究、裝潢氣派都不是考慮的重點。只因這種純「中國味」,就是一種旅遊,一種身在異國,猶在家鄉的精神感覺。還有正統中國菜-蒸、炒、煲等很正宗的中餐料理做法,來滿足了一下挑剔的中國胃。

用完午餐,繼續前往華府其他重要官署參觀,在這裡把華府的名稱再一次說明:華府全名是「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所在地原是一片灌木叢生之地,只有一些村舍散落其間。美國首任總統華盛頓選定此地作為首都後,為了紀念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將該地命名為「哥倫布」。

新都尚未建成,華盛頓便於1799年去世; 聯邦政府及國會為了紀念他,在1800年建成時,把新都命名為「華盛頓」。 一般人所說的「首都」,即指聯邦政府機構所佔有的地區;如說「哥倫比亞特區」,即指居民所佔有的地區。 政府機構所佔有的地面,約佔特區面積的1/2

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Washington,DC)英文名稱的兩部分反映其雙重身份,Washington (華盛頓市)是作為首都的名稱;而DC則為“District of Columbia (哥倫比亞特區)的縮寫,是聯邦直接管轄的區域。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通常漢譯為「華府」,以避免和位於太平洋岸同名的華盛頓州混淆。為區別於普通的區(District),中文翻譯中通常加上「特」字表明華盛頓的特殊地位。

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在行政上由聯邦政府直轄,不屬於任何一個州。其所轄的市縣包括馬里蘭州的2個縣、維吉尼亞州的4個縣及費爾法克斯、福爾斯徹奇、亞歷山德里亞等3個城鎮。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才建市時,交通是基於馬車行駛規劃的,因此道路系統並不適合現代汽車交通系統,被認為是美國道路交通條件最差的城市。

2016年,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的人口為68.1萬,占美國總人口數0.21%。其中白人為44.6%,非裔為47.7%,亞裔為4.1%。根據2000年統計數字,5歲以上的華府居民在家中83.2%會說英語,9.2%會說西班牙語,1.8%會說法語,1%會說非洲語言,0.5%會說漢語

華盛頓郵報 》是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最重要的報紙,同時也是美國最有影響力的日報之一。每日發行的《 華盛頓時報 》和每週發行的《華盛頓城市報》,也有很大的讀者群。在美國發行量最大的中文報紙的《 星島日報 》大華府分社,則設立在鄰近馬里蘭州的洛克維爾市(Rockville)。

基於華府強烈的政治性,華盛頓特區也是很多影視劇故事的發生地;當然,大多數都以政府機關、安全機構或者與前兩者相關的機構為背景。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zhuzhu&aid=131629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