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德國柏林圍牆(東邊畫廊)-48
2020/01/09 08:27:31瀏覽1151|回應0|推薦18

此次的德、波行,可謂古城文化之旅,其中最吸引我的,就是東北德的行程;特別是柏林,其中又以柏林圍牆為我最夢想之地。不是因為柏林風景多麼美好,也不是柏林圍牆是重要的世界遺產;完完全全只是因為過去的那一段歷史,那一段我們曾經歷過的時光,一段東西對抗的冷戰時期,一段和我們兩岸中國人共同面對國家分裂的歷史。如今,東、西德合併了,如今南、北越統一了;就唯獨南、北韓還在對峙,二岸還在分裂。所以,我想來柏林,想來柏林看看那段圍牆。

 所謂柏林圍牆(德語:Berliner Mauer),是指二次世界大戰後德國分裂期間,隸屬於社會主義國家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政府環繞西柏林邊境修築的全封閉邊防系統。它最早建於1961813日,全長167.8公里,最初以鐵絲網和磚石為材料,後期加固為由瞭望塔、混凝土牆、開放地帶以及反車輛壕溝組成的邊防設施。也就是說,柏林圍牆並不是我們印象中或直覺中的一段隔離圍牆,而是一條環繞整個西柏林外圍的圍牆,將整個西柏林環繞起來,成為一個孤島。

 東德政府稱此牆為「反法西斯防衛牆」(德語:Antifaschistischer Schutzwall)和「強化邊境」(德語:Befestigte Staatsgrenze),而被西德稱為「監獄牆」。建造柏林圍牆的目的,在於阻止東德居民通過西柏林前往西德。因為柏林圍牆把西柏林地區,如孤島一般地包圍封鎖在東德範圍之內,所以也被稱之為「自由世界的櫥窗」(德語:Schaufenster der freien Welt)。它不僅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德國分裂和冷戰的重要標誌性建築,更是分割東、西歐鐵幕的象徵。

 所以,來到德國,不單是我們,世界各國的遊客都想去看看柏林圍牆;要去的柏林圍牆稱為「東邊畫廊」。「東邊畫廊」, 位於柏林腓特烈斯海因-十字山,沿施普雷河(Spree)一側修築,全長1.3公里。東邊畫廊是現存的三段柏林牆中最長、最著名的一段,牆上有各國藝術家創作的塗鴉繪畫,多以政治主題為主。東邊畫廊總共收錄了1990年在柏林圍牆東側繪製的105幅繪畫作品。20095月全面修復時,作品中的三分之二被損毀破壞,三分之一被非營利組織保護起來。

 很多資料上說,畫廊西側在兩德統一前屬於西德,塗鴉作品最為精美,東側則相對粗糙些。東邊畫廊所有塗鴉中,則以「兄弟之吻」最為著名!塗鴉下方的「Mein Gott Hilf Mir Diese Todliche Liebe Zu Uberleben」,翻譯過來意思是:「上帝啊,拯救我,在這死亡之愛中生存」。兄弟之吻是由莫斯科藝術家迪米特里·弗魯貝爾創作的,是柏林牆上最著名的塗鴉之一;內容是前蘇共中央總書記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親吻前東德最高領導人埃里希·昂納克。

 「兄弟之吻」像徵前蘇聯和東德的戰略合作關係;然而,由於柏林牆翻修,這幅描繪前蘇聯領導人勃列日涅夫親吻民主德國戰友埃里希·昂納克的畫作,已被官方擦除。對此,弗魯貝爾盛怒不已,坦言原畫一去不復返;原本打算創作一幅和當下聯繫更密切的新畫作,如描繪奧巴馬和普京之間的交往。但他最終改變意見,決定仍以勃列日涅夫和昂納克的擁抱為主題。弗魯貝爾說:「這將是一幅通過不同角度的新畫作,。需要指出的是,這並非政治性的圖像,一切都是關於愛」。

 所謂「東邊畫廊」,是1989年柏林牆被推倒後,大部分的牆磚被搬走鋪高速公路,還有一部分賣給了收藏者。剩下的殘垣中最長的一段便是東區畫廊。柏林牆正式宣布開放之後數月內,弗魯貝爾同其他117名來自21個國家的藝術家,在1316公尺長的牆面上留下了塗鴉。相對於查理檢查站往南靠近波茨坦廣場和北火車站附近的兩處柏林圍牆遺址來說,位於柏林東火車站和奧伯鮑姆橋之間,被稱作「東邊畫廊」的這段柏林圍牆「更有看頭」!長近約1.5公里的牆面,正反都繪有各種風格的塗鴉,有著濃重的藝術氛圍。

 這堵露天開放的水泥塗鴉牆,隨後成了著名的遊覽景觀,整段牆在1993年起受政府的保護令保護。重修工作於2009119日正式完成,那天正是柏林圍牆推倒20週年紀念日。很多畫作都已是大名鼎鼎,包括弗魯貝爾的「兄弟之吻」,還有布里奇特·肯德爾的衛星牌汽車-一個民主德國的符號-在牆上撞開了一個洞。翻修是基於「每個來到柏林的遊客都渴望看到柏林牆」的原因;加以當年只是使用廉價的顏料作畫,在牆體修復之後,原來的畫家都會受邀重畫一遍舊作,並採用防雨的顏料。但根據德國法律,在公共空間創作的藝術不受著作權保護。

 柏林圍牆的建立,是冷戰期間美國和蘇聯兩大陣營之間衝突導致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前納粹德國首都柏林被分割為東柏林與西柏林;在柏林圍牆修建之前,共計約有350萬東德居民逃離蘇占領區以及之後的東德,其中1949年到1961年逃離的人數約為260萬。此外還有大量波蘭人與捷克斯洛伐克人將柏林視為其通往西方的通道。許多人通過西柏林前往西德和其他西歐國家。

 柏林圍牆修建後在19611989年間,這類逃亡被大幅限制下來,約有5000人在此期間嘗試翻越柏林圍牆。1960年起《開槍射擊令》生效,東德邊防軍允許對非法越境者開槍射擊,此舉於1982年甚至通過立法被合法化。據截止2009年的統計,被槍殺人數約在136人至245人之間,確切死亡人數則不得而知。

 柏林圍牆倒塌的原因,是1989年東歐國家發生一系列政治變革,波蘭和匈牙利政府的政策也發生了變化。在數周的抗議活動後,1989119日東德政府宣布允許公民申請訪問西德和西柏林,當晚柏林圍牆在東德居民的壓力下被迫開放。隨後數周中欣喜的人群鑿下柏林圍牆作為紀念品,19906月,東德政府正式決定拆除柏林圍牆。柏林圍牆的倒塌為結束東德共產黨的統治,東德政府的倒台以及兩德統一奠定了基礎。一年後的1990103日,兩德最終統一,而柏林亦成為兩德統一後的新首都。

 柏林圍牆長度超過140公里,在19626月,面向東德方向距牆100公尺的地方,平行設置的一道圍欄;圍欄和牆體之間即是著名的「死亡地帶」,這一片開闊區域,沒有任何可以提供掩護的地方。其間的房屋均被夷為平地,並鋪上細沙以更容易追蹤逃亡者,同時也便於邊防軍長官檢查衛兵是否執行了他們的任務。柏林圍牆在1961年開始修築後經過多次翻修,最終於1975年成為留存下來的樣子,共經歷過鐵絲網 (1961年)、加強的鐵絲網 (19621965年)、混凝土 (19651975年)和75型邊境圍牆(Grenzmauer 75)(19751989年)四種形式。

 早期圍牆尚未修建時,東德的人們,通過跳過鐵絲網和從公寓窗口跳下來穿過邊境,然而在柏林圍牆修建後這種方式幾乎絕跡。東德當局不允許靠近邊界的公寓繼續正常使用,並且用磚封住了邊境附近建築物的所有窗口。在得知柏林圍牆修建消息的第三天,19歲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國邊防軍士兵康拉德·舒曼,便跳躍過了當時低矮的鐵絲網邊境,進入西柏林。這一瞬間被西方媒體記者抓拍到,此事也成為了冷戰期間,西方用來廣為宣傳的樣本。他也是第一個越境的邊境守衛。

 艾達·西格曼則為第一個因穿越圍牆而喪生的人,她在1961822日,從柏爾諾街48號的三層公寓跳下後身亡。第一個因穿越邊界而被射殺的人是君特·列芬,他在1961824日嘗試游過施普雷運河逃往西柏林的過程中被射殺。這一天東德邊防軍,剛剛收到開槍射殺所有嘗試越境的人的命令。最後一個被射殺的人是198926日,嘗試越境的克里斯·格弗羅伊。

 1962年8月17日,18歲的東德人彼德·費查試圖翻越圍牆,在攀至頂部後被東德邊防警察發現並開槍射殺。當時,東西兩邊的人民都看到他中槍,並有西方記者在場。西柏林邊防軍曾投擲急救包,並甚至有警察翻身躍牆將這位東德青年抬起來企圖搶救,但東面卻沒有人敢於施予援手,事件在冷戰時期轟動一時。他成為了第一個因試圖攀越柏林圍牆而被射殺的人。1997年3月,兩名開槍的東德邊防軍士兵羅夫·費特列治和艾瑞克·薛伯,分別被判刑20和21個月。

 我是柏林人

美國總統甘迺迪曾於1963年6月25日在西柏林市政廳柏林圍牆前發表「我是柏林人」演說(Ich bin ein Berliner),「自由有許多困難,民主亦非完美,然而我們從未建造一堵牆把我們的人民關在裡面,不准他們離開我們」,是其中的名句。

 推倒這堵牆

1987年6月12日,美國總統雷根在布蘭登堡門發表著名的「推倒這堵牆」演說,呼籲當時的蘇共中央總書記戈巴契夫拆掉柏林圍牆。他說:「戈巴契夫總書記,如果你想和平,如果你想蘇聯和東歐繁榮,如果你想要自由,那來到這道門前。戈巴契夫先生,打開這道門!」在西柏林市民的一場歡呼聲後,他再說了這句:「戈巴契夫先生,推倒這堵牆!」

 1989年11月9日,由於當時有大批東德人經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逃往西德,東德政府開始計劃放鬆對東德人民的旅遊限制,在翌日生效。但由於當時統一社會黨中央政治局委員君特·沙博夫斯基誤解上級命令,錯誤地宣布柏林圍牆即刻開放,導致數以萬計的市民走上街頭,拆毀圍牆,整個德國陷入極度興奮狀態。此事件也稱爲「柏林圍牆倒塌」,雖然圍牆不是自己結構倒塌,而是被人為拆除。當時的柏林人爬上柏林圍牆,並且在上面塗鴉,拆下建材當成紀念品。11個月後,兩德終於統一,成為「柏林圍牆倒塌」後的最高潮。

 柏林圍牆原址僅有少部分存留,其餘幾乎被拆除殆盡。有三處較長的存留:一處在尼德爾克爾新納大街,位於波茨坦廣場和查理檢查站之間,長約80公尺。另一處較長的存留是在施普雷河沿岸奧伯鮑姆橋附近,存有大量塗鴉,通常被人稱為東邊畫廊。第三處位於 Bernauer 街北部,為部分重建的圍牆,並在1999年改為紀念場所。一些柏林圍牆的單塊牆體和瞭望塔也分散在城市中。

 由於能夠反映柏林圍牆原貌的場所已經不存在了,許多人便將柏林圍牆的碎片視為紀念品,一些牆體的碎片被拿到德國的紀念品商店和網上出售。今天柏林圍牆向東的一側也塗滿了塗鴉,而真實情況下東側為東德邊防軍所守衛,僅在西側存在塗鴉。在柏林市中心遊客較多的區域,市政府用鵝卵石在街道地面上,標出柏林圍牆曾經的位置。在大多數情況下,標出的僅是第一道圍牆。在波茨坦廣場,兩道圍牆均被標出,以使遊客認識柏林圍牆邊防系統的尺度。

 中華民國國史館內展有一塊由德國國會友臺小組賽巴斯提安伉儷,所贈之柏林圍牆水泥塊。2009年柏林近郊的上哈弗爾縣致贈一片柏林圍牆遺跡給台北的228國家紀念館。這些標榜是柏林圍牆拆下來的石頭,但事隔多年能賣的都賣掉了吧!哪來那麼多石頭剩下來。當然20191015日,在「柏林圍牆倒塌」的30年之後,我也來到柏林。購買了一塊水泥混凝土的圍牆碎塊,當作此行的紀念,也祈願圍堵在二岸的那堵牆儘快推倒,包含在台灣這一邊的逆流。

 柏林圍牆的倒塌,被歷史學家認為是東、西方冷戰終結和東、西德統一的標誌。1990103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加入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德國和柏林完成統一。東、西柏林的道路、鐵道及橋樑在圍牆倒塌後迅速接連在一起。兩德統一後,雖然柏林圍牆不再存在,但仍有其他無數障礙存在,西德的資本主義席捲東德企業,導致數百萬的東德人失業。東德人認為西德人貪得無厭,西德人覺得東德人好吃懶做,此一現象反映在東德與西德地區之間的社會及經濟現象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zhuzhu&aid=131510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