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10/15德國德勒斯登前往柏林-44
2020/01/01 17:22:43瀏覽791|回應0|推薦7

在德勒斯登逛完購物商場後,結束了這個前東德重要城市的行程;夜宿郊區的一家星級酒店,旁邊是個社區,有間社區超市,愛買的台灣同胞,自然捨不得購買德國日用商品的機會。雖然德國的年所得GDP是四萬多美元,是台灣的二倍,但商場日用品與台灣差不多,算是物美價廉(可是所得是台灣二倍耶)。或許兩德合併時間尚短,原東德地區經濟還未趕上來的緣故吧!從走過的社區民宅就看得出來,少有新建的房子,都是曾有過時間痕跡的舊宅,有點滄桑的感覺。

 德勒斯登到德國首都柏林約193公里,加上中途休息時間,約二個半小時就可以到達。沿途仍然是中歐大平原田野景觀,偶有丘陵起伏,也不影響視野的開闊;苜蓿草地、甜菜園與秋黃的玉蜀黍田,仍然佔據一路的視野;景觀平坦的讓人昏昏欲睡,沒有拍照取景的慾望。這趟德、波行,說實在看到的世界遺產,都是以老城區為主的文化遺產,也就是所謂的「宮堡基廳」;唯一的易北河谷景觀,竟然為了一條新建的橋梁,而被取消世遺的地位,真是情何以堪!

 這個世界上,有幾個大城市是我們耳熟能詳的;若以大陸對城市的區分,所謂一、二、三、四線城市來衡量,就是世界性的一線城市,如紐約、倫敦、巴黎、北京、東京......;德國首都柏林自然也是其中之一,也算是我走過的世界一線城市中的最後一個,自然要花點時間認識這個城市。雖然,我們都對過往的德國及柏林可謂耳熟能詳,但總沒有系統性的歸納整理;藉著這段無聊的路程,重新再把德國與柏林認識一番,算是複習,也算是幫自己回到從前。

 柏林(德語:Berlin)不僅是德國的首都,也是德國最大的城市,現有居民約340萬人。柏林位於德國東北部,四面被布蘭登堡邦環繞,施普雷河和哈弗爾河流經該市。柏林也是德國十六個邦之一,和漢堡、不來梅同為德國僅有的三個城邦。柏林是歐盟區內人口第3多的城市(歐盟區人口最多的都市是法國的巴黎,其次是英國的倫敦),以及城市面積第8大的城市。它是柏林-布蘭登堡都會區的中心,有來自超過190個國家的5百萬人口。

 考古發掘柏林地區在八萬年前(舊石器時代晚期)已經有人類活動;第一次有文字記載是在13世紀,柏林連續成為普魯士王國(1701年-1870年)、德意志帝國(1871年-1918年)、威瑪共和國(1919年-1933年)、納粹德國(1933年-1945年)的首都。在1920年代,柏林是世界第3大自治市。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城市被分割;東柏林成為東德的首都,而西柏林事實上成為西德在東德的一塊飛地,被柏林圍牆圍住。直到1990年兩德統一,該市重新獲得全德國首都的地位,駐有147個外國大使館。

 地理上,柏林位於歐洲平原,受溫帶季節性氣候影響;城市周圍三分之一的土地由森林、公園、花園、河流和湖泊組成。柏林從文化、政治、傳媒還是科學上講,都是世界級城市。經濟主要基於服務業,包括多種多樣的創造性產業、傳媒集團、議會舉辦地點。柏林扮演歐洲大陸上航空與鐵路運輸交通樞紐的角色,同時它也是歐盟內遊客數量最多的城市之一。柏林都會區有知名大學、研究院、體育賽事、管弦樂隊、博物館和知名人士。城市的歷史遺存、國際電影產品交流、節日活動、建築的多樣化、夜生活、當代藝術、公共運輸網絡等方面,使得柏林發展成一個全球焦點城市,以崇尚自由生活方式和現代精神的年輕人和藝術家而聞名。

 隨著盟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勝利,不僅僅德國,而柏林也按照戰前柏林的行政區界線被分成兩個部分—由蘇聯控制的東柏林(範圍包括戰前23區中的12個區),以及由美國、英國、與法國控制的西柏林。柏林變成蘇美冷戰的聚集點。1948年為了反對盟國在德國西部實行的貨幣改革,以及迫使盟軍退出柏林,蘇聯對柏林展開長達半年的封鎖,盟國通過柏林空運挫敗蘇聯的企圖。1953617日,東柏林工人為生活水平下降而舉行抗議,不久即被蘇聯軍隊鎮壓。

 1958年11月10日,赫魯雪夫宣稱四大國對柏林的占領已經過時,要求美、英、法從西柏林撤軍,並稱6個月之內西柏林應當成為蘇軍可以自由進出的「自由城市」。由於大量東德居民通過不設防的柏林分界線,湧入西柏林和西德,1961年8月13日,東德建起柏林圍牆。10月25日,美軍坦克開到腓特烈大街南部的查理檢查哨,試圖進入東柏林,與90公尺開外的蘇軍坦克對峙16個小時。此後柏林成為東西方意識形態交鋒的最前沿。

 由於存在種種歷史問題和制度上的缺陷,1989年,東歐國家民眾掀起對社會主義和共產黨政權的總抗議。1989119日深夜,東德被迫宣布開放柏林圍牆。1990103日,德國重新統一,柏林舉行盛大的慶祝活動。柏林圍牆被拆除後,1991年,德國議會投票決定在2000年之前,將首都從波昂遷回柏林。此後柏林展開大規模的重建工作。在國會大廈北面修建新的國會和總理府;以前是柏林圍牆腳下布滿地雷的警戒地帶的波茨坦廣場,重新成為柏林的商業中心。

 柏林就是德國的縮影,柏林的歷史與德國的歷史如出一轍。中文「德意志」一詞是德語Deutsch的音譯;而日耳曼是英語German的音譯,來自拉丁文日耳曼尼亞,尤利烏斯·凱撒以日耳曼尼亞稱呼萊茵河東岸的各個部落。日耳曼尼亞紀載於西元100年的《日耳曼尼亞志》,後來英語單詞的德國(Germany)由此演變而來。而德文中的德國(Deutschland,德意志人的土地)來自deutsch,由古高地德語的diutisc一詞而來,該詞最初用以區別源自拉丁文及羅曼語族的地方話。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德語: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英語: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通稱德國(德語:Deutschland;英語:Germany),由16個邦組成,國土面積35.7萬平方公里(約是台灣十倍大),為歐洲面積第7大國家及世界面積第62大國家。南北距離為876公里,東西相距640公里,從北部的北海與波羅的海延伸至南部的阿爾卑斯山。人口8,142萬,為歐洲聯盟中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世界第二大移民目的地,僅次於美國。在地區分類上,屬於西歐或中歐。

 50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海德堡人及其後代尼安德塔人生活在今德國中部。自古典時代以來各日耳曼部族開始定居於今日德國北部地區。公元1世紀時,有羅馬人著作的關於「日耳曼尼亞」的歷史記載。在公元47世紀的民族遷徙期,日耳曼部族逐漸向歐洲南部擴張。自公元10世紀起,德意志領土組成神聖羅馬帝國的核心部分。16世紀時,德意志北部地區成為宗教改革中心;在神聖羅馬帝國滅亡後,萊茵邦聯和日耳曼邦聯先後建立。

 1871年,在普魯士王國主導下,多數德意志邦國統一成為德意志帝國,「德意志」開始作為國名使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1918-1919年德國革命後,德意志帝國解體,由議會制的威瑪共和國取而代之。1933年納粹黨獲取政權並建立獨裁統治,最終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及系統性種族滅絕的發生。在戰敗並經歷同盟國軍事佔領後,德國分裂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在1990年10月3日重新統一成為現在的德國。

 其實,對於我們熟知的德國,除了曾經的東、西德外,更多的是對於德國的各方面的肯定。例如,其國內生產總值以國際匯率計居世界第四,以購買力評價計居世界第五。其諸多工業工程和科技部門位居世界前列,例如全球馳名的德國車廠、精密部件等,為世界第三大出口國。德國為已開發國家,生活水平居世界前列。參考維基百科:德國GDPPPP2019年估計總計4.379萬億美元(第4名),人均48,189美元(第18名);GDP(國際匯率) 2019年估計總計4.029萬億美元(第4名),人均42,326美元(第18名)。

 德國為1993年歐洲聯盟創始成員國之一,為申根區一部分,並於1999年推動歐元區的建立。德國亦為聯合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八國集團、20國集團及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成員,其軍事開支總額居世界第九。德國運動員在奧林匹克運動會中也有優異表現,總獎牌數居世界第三(包括東、西德)。德國是最後一個在同年舉辦夏季和冬季奧運會的國家—1936年於柏林舉辦夏季奧運會,在加爾米施-帕滕基興舉辦冬季奧運會。此外慕尼黑亦舉辦1972年的夏季奧運會。

 德國的足球是與巴西並稱的世界強國,其足球協會會員人數達650萬人,在同類組織中為世界最大,其頂級賽事德國足球甲級聯賽平均到場觀眾人數在全球職業體育聯賽中位居第二。德國國家足球隊於1954年、1974年、1990年和2014年奪得世界盃足球賽冠軍,1972年、1980年和1996年奪得歐洲足球錦標賽冠軍。德國於1974年和2006年舉辦世界盃,於1988年、2024年舉辦歐錦賽。

 德國亦為世界賽車大國,寶馬和梅賽德斯為重要的賽車製造商,截至2015年,保時捷曾17次在利曼24小時耐力賽中奪魁,奧迪亦13次取勝。麥可·舒馬赫在其賽車生涯中創造一系列記錄,並七次奪得一級方程式世界車手冠軍,為史上最多,並同時為史上收入最高的運動員之一。塞巴斯蒂安·維特爾亦為史上最為成功的三名一級方程式車手之一。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zhuzhu&aid=131452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