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9/08/23 11:07:42瀏覽789|回應0|推薦15 | |
溫哥華以英國航海家喬治·溫哥華命名,歐洲人抵達溫哥華一帶後,區內經濟早期主要依賴於林木業。加拿大太平洋鐵路於1887年延至溫哥華後,溫哥華成為北美西岸水陸路交通的主要樞紐之一,更構成遠東地區、加拿大東部和英國之間貿易往來的重要一環。 溫哥華港現時是加拿大最大和最繁忙的港口,以貨物總噸數計也是北美第四大港口。此外,溫哥華的自然環境深受遊客歡迎,令旅遊業成為市內第二大經濟支柱。溫哥華也是北美第三大製片中心,有「北方好萊塢」之稱。也是20世紀後,與美國舊金山同為華人在北美最集中的地區。 溫哥華近年經常在各項世界最佳居住城市的調查中名列前茅。溫哥華亦曾於2010年與125公里以外的惠斯勒聯手舉辦冬季奧運會和冬季帕運會。此外溫哥華還曾舉辦2015年女子世界盃足球賽,決賽場地即設在英屬哥倫比亞體育館。 溫哥華市區和機場一樣,經常會看到很多印第安人的雕塑,應該是對少數原住民文化的尊重;市區整體看起來明亮新穎,感覺蠻漂亮的城市;特別是現在秋末初冬,楓紅秋黃加上落葉繽紛,很有秋詩篇篇的感覺。進城都會看到一條河流,查閱地圖才知道是弗雷澤河。 溫哥華市區最有名的街景,就是煤氣鎮(Gastown),街道古色古香,很有19世紀的味道。沿著Water St走一段路,就在街角看到網路上著名的地標-蒸氣鐘(Gastown Vancouver Steam Clock),這裏是整個溫哥華最早發展的地方,蒸氣鐘更號稱是全世界最古老的蒸汽鐘,而且時至今日仍然在使用運轉。儘管蒸氣鐘的外型不算雄偉,與它全球的號稱有些不搭配,但在低溫中,由它那古典華麗的鐘頂,噴發出的白煙,還是相當引人入勝。蒸汽鐘每15分鐘會發出簡短的報時鐘聲,讓人感受到依靠港埠發展的城鎮那悠久的歷史。 蒸汽鐘附近有很多知名服飾、紀念品、伴手禮的賣店,對很多採購不完的團友們而言,實在是致命的吸引力;導遊也很無奈,只能拜托大家購買的時間加快些,終究,後面還有加拿大廣場、史丹利森林公園獅門大橋、格蘭維爾島.....等景點,走不完行程,對導遊將是致命的懲罰......。 東西要買,街還是要逛;繼續看看溫哥華的歷史;西班牙海軍長官納爾維斯於1791年航行至現西格雷岬和布勒內灣,是首位探索該帶水域的歐洲人;然而,亦有説英國的德雷克早於1579年已航行至此。1792年英國航海家喬治·溫哥華航行至此並展開開闢。西北公司的皮毛交易員西蒙·弗雷澤和他的船隊於1808年沿菲沙河抵達現英屬哥倫比亞大學一帶,是記錄中第一批登陸發現溫哥華市的歐洲人。 1858年菲沙河谷淘金潮的消息傳出後,超過25,000名淘金人士抵達低陸平原補給並準備前往英屬哥倫比亞內陸,卻沒有進入現溫哥華市的範圍。現市界以內首個歐洲人聚落待1862年,才於現馬寶區一帶出現。布勒內灣對岸的穆迪圍(今北溫哥華市)於1863年出現一個鋸木工場,標誌著溫哥華一帶伐木業的開始。後來現布洛頓角一帶出現了另一個鋸木場,但因該帶急湍的水流不利運作而於1867年遷至現歌雅街的盡頭,改稱喜士定木廠,並成為日後溫哥華發展的核心地點。傑克·戴頓於1867年在喜士定木廠附近建立一間酒吧,現稱煤氣鎮的聚落亦圍繞著酒吧逐漸成型。 英屬哥倫比亞殖民地政府於1870年在煤氣鎮進行勘查並劃出一個名為「固蘭湖」(Granville)的鎮址;名稱來自時任英國殖民地大臣固蘭湖伯爵。憑著其深水海港的地理優勢,固蘭湖鎮址從多個地點(如滿地寶、二埠和域多利)中脫穎而出,被加拿大太平洋鐵路(CPR)選為其鐵路總站所在。溫哥華於1886年4月6日正式設市,名稱來自喬治·溫哥華,當時的南界僅及現16街。(16街以南的地帶於1892年設為南溫哥華自治區。)同年6月13日發生溫哥華大火,整座城市被摧毀。溫哥華消防局其後正式成立,重建工作亦迅即展開。溫哥華於1881年約有1000名居民,到1900年上升至2萬人,到1911年再上升至10萬人。 隨著CPR開通至溫哥華,有份興建鐵路的華工亦頓時失業。被遣散的華工滯留溫市討生活,並形成華人聚落。到1887年華埠人口約有90人,「China Town」一詞更出現於本地主流報章中。由於溫哥華位處菲沙河河口,河水鹽度自然較菲沙河上游為高,早期華人亦因此將此處稱為「鹹水埠」。其後開始出現「Vancouver」的音譯,但初期沒有統一音譯,「灣高花」和「溫哥巴」等皆為人所用。到了清末民初,音譯逐漸統一為「雲高華」或「雲哥華」,並衍生出「雲埠」和「雲城」的簡稱。 溫哥華是加拿大西岸最大的港口。向西面向喬治亞海峽,但由於溫哥華島一天然屏障所遮擋。雖然緯度較高,但因有暖流經過,所以冬季一般不常降雪,港口不結冰。號稱氣候溫和,四季宜人,市內草地常綠、繁花似錦,有許多城市公園,其中史丹利公園(面積404.9公頃1.001英畝)為北美中最大城市公園之一。 開埠初期,英格蘭裔、蘇格蘭裔和愛爾蘭裔的居民曾經佔市內人口的多數,而英裔社群的文化和特徵於某些地區仍然非常明顯,尤以南固蘭湖和克里斯戴爾為甚。然而,隨著溫哥華逐漸發展成太平洋沿岸的貿易中心,不同文化背景的移民也相繼移居此地,令溫哥華的族裔結構漸趨多樣化。 溫哥華是華人重鎮,通用廣東話(粵語)、普通話(國語)。《中英聯合聲明》於1984年簽署後觸發了從香港前往加拿大的移民潮,而作為加拿大亞太門戶的溫哥華亦接收了大批香港移民,為該市的種族結構帶來重大變化。連同來自中國大陸和台灣的移民,溫哥華成為華裔人口最集中的北美城市之一,而溫哥華華埠也是北美除舊金山以外最大的唐人街。 導遊特別介紹,溫哥華華人佔總人口數的百分之45;也就是說,二個溫哥華人中間,就有一個是華人,這個比例也太高了吧?昨天新聞報導,加拿大政府預計三年內,再增加一百萬人,相信華人還是佔大多數。這讓我不禁遐想:未來大中華邦聯成立的話,大陸除邀請台灣、新加坡加入外,也可邀請溫哥華加入。那時,中國也將成為日不落國,哈哈...........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