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穿越岡底斯山 蛇綠岩帶五彩山-47
2019/07/14 14:14:16瀏覽1317|回應0|推薦12

藏傳佛教徒皆以一生能到岡仁波齊轉一圈為榮,轉山朝聖能盡滌前世今生的罪孽,增添無窮的功德,並最終脫出輪迴,榮登極樂。轉完岡仁波齊就算完成功德了嗎其實,對非信徒的我們而言,能否功德完美並不是我們所追求的,能夠全程轉山完成,即使騎馬也罷,都算是圓滿完成自己人生的功德。

在轉完岡仁波齊後,整個人都輕鬆了;回到在川北賓館用完午餐,迎著亮麗的陽光、絢麗的雲彩、沿著筆直的219國道,繼續朝著阿里最神秘的古城古格王國進發。出塔欽後西行,與神山岡仁波齊遙遙相對的納木那尼峰迎面而來。海拔7694公尺的納木那尼峰,屬於喜馬拉雅雪山山脈,比神山岡仁波齊高出整整一千公尺。

從公路上看過去,納木那尼峰在雲層中如同天山神山,同樣雄偉壯觀、神秘莫測;但名氣卻與神山岡仁波齊相差萬里,一直默默無聞的充當神山的陪襯。雪山下的遼闊草原,西藏阿里譽為世界第三極,一年中的大部分時間都是高寒氣候,一派荒涼貧脊的景象;草原也只有夏季八月的時間是綠色,也唯有這個季節的西藏阿里,才能欣賞到難得的綠色,體驗世界海拔最高草原的勃勃生機。

時序九月,山上初雪已下,草原的顏色也轉變成枯黃,無數的牛羊,點點散佈在黃草地間,既蕭瑟也感覺無奈,大自然的殘酷,在阿里地區尤其明顯。219國道從遼闊的草原中央,筆直的劃向天際;天空還是藍的無底限,雲彩千姿百態,草原一望無垠;路上風光太美太夢幻,各種光影更是千變萬化,夢幻迷離。旅遊巴士飛馳在新修築好的國道上,讓人感嘆大陸修築這條世界最高海拔公路的魄力。

219國道行駛62公里後到達門士鎮,再跑52公里約一個多小時車程,經過巴爾兵站。在這裡219國道直行130公里到獅泉河;往左走117公里穿越岡底斯山到扎達。岡底斯山脈是青藏高原南北重要地理界線,西藏印度洋外流水系與藏北內流水系的主要分水嶺。位於西藏自治區西南部、喜馬拉雅山脈之北,並與後者大致平行,走向受噶爾藏布-雅魯藏布江斷裂的控制。印度河流域上源獅泉河發源於岡底斯山北側,朗欽藏布(象泉河)發源於南側,進入印度境內稱薩特萊傑河。

岡底斯山地區氣候乾燥,寒冷,空氣稀薄,幾乎荒蕪人煙,其南側即通稱的藏南地區,氣候溫涼稍乾燥,海拔4000公尺以下的雅魯藏布江河谷地區為灌叢草原,較高地區為亞高山草原。這一地區草場遼闊,耕地集中,為西藏自治區人口集中,農牧業發達的地域。其北側為羌塘高原內流區,氣候嚴寒乾燥,以高山草原為主;絕大部分土地,只宜入牧綿羊和犛牛或為無人居住的荒寂原野。

在藏傳佛教中,岡底斯山是一座神山,按照密宗講,它象徵密宗中本尊勝樂和佛母金剛亥母;還有的佛教徒則認為佛陀便居住在此山,祂周圍有五百羅漢侍守。自古以來是中亞和南亞人們仰慕、朝聖的聖地。印度有一寺廟叫「濕婆神廟」,印度語稱「凱拉散塔」,其建築結構也酷似此山。《往世書》還認為,印度教的財神閻婆羅所統治的國度就在此山,山周圍的幾座山峰就是財神的寶庫。耆那教也視岡底斯山為一座有靈性的聖山,是該教創始人勒夏巴哈獲得解脫的地方。

苯教發源於岡底斯地區,對祂崇拜由來已久。苯教認為此山是萬山之王,是諸天神的住處,是天神下凡和升天的天梯,還有個苯教神祇住在此山。岡底斯山及其周圍的湖泊、河流等大自然造就了崇尚自然界的苯教,而古代藏人又被這天地間的龐然大物所震懾,因此對它產生敬畏繼而是崇拜心理,並尊祂為像雄王國的神魂山。苯教還認為天像一蓋傘,地像一蓮花,岡底斯山就是傘把和蓮花的根莖;它處於世界的中心,是諸天神的住處,是連接天上人間的天梯;祖師先饒米沃且之化身就是沿著天梯下凡的,還有360位本教的神住在此山中。

岡底斯山不僅是苯教的發源地,也是印度教大自在天派的發源地。有些學者進一步推測分析認為,東南亞地區的許多宗教,諸如苯教、印度教、耆那教、祆教皆屬一個源頭,最早都起源於岡底斯山。來岡底斯朝聖,是佛教徒、印度教徒、苯教徒或印度耆那教徒的畢生夙願。對於那些來自拉薩、四川、青海、甘肅、雲南的藏民,和那些來自印度、尼泊爾、不丹或巴基斯坦的信徒而言,岡底斯朝聖之途無比神聖,一路上充滿艱辛。

兩隻腳板走上半年甚至要一年,有的要穿過無人區,有的要翻越喜馬拉雅山,有些人甚至倒在朝拜的路上。朝聖過後能夠平安回到家鄉的人,受人敬重。據說過去在印度、不丹和尼泊爾,教徒和喇嘛前往朝山時,在國內可以免費乘坐馬車。居住在岡仁波齊附近的阿里人擁有岡底斯就擁有了一種至尊和財富,他們去尼泊爾、印度或青康藏區,只要一說他們來自岡仁波齊,就會受到特殊禮遇。

在岡底斯的名字裡,「岡」為藏語,意即「雪」,「底斯」為梵語,「雪山」之意,兩種文字合岡底斯山脈的主峰岡仁波齊,二為一得此名稱。《底斯山湖志》有言:岡底斯山為群山之王,高不可攀,直聳雲霄,山脈雪峰林立,天寒地凍。山上時常可見冰凌晶瑩、冰筍、冰蘑菇冰清玉潔,山洞如同水晶宮,山峰之間多有凌空橫架的冰橋。岡底斯山除了巨岩疊嶂、大石壘壘,便是冰雪世界。主峰岡仁波齊則像國王的龍床,周圍群峰則是他的臣民。東邊的萬寶山傳說是佛祖釋迦牟尼登臨過的山,西有度母山,南有智慧女神峰,北為護法神大山。

過了巴爾兵站,巴士開始向西穿越岡底斯山,公路雖然盤旋山體之間,但路面平坦順暢;一路上對向幾乎沒有來車,只有公路兩傍如畫的風景。翻過山坡不過幾公里,然後,陡然的就到達一片五彩斑斕的戈壁地貌中;隨即,路邊開始不斷地出現五顏六色的山體,地貌雖與前面的一樣荒涼且無植被,但色彩卻十分的豐富。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感覺這片戈壁一點也不荒涼,色彩繽紛、絢麗無比,就像大地的調色板一樣充滿神奇。

這樣漂亮的景觀,網路上介紹說是「蛇綠岩帶」,由紅色和黑色不同顏色的條塊岩層構成的奇特地理構造,也就是地理界稱謂的「印度河—雅魯藏布蛇綠岩帶」。也就是沿著大陸雅魯藏布江斷斷續續分佈著一種黑綠、暗綠和紫色的一套岩石,它們即為蛇綠岩帶。它在西藏境內的分佈長達1000多公里,沿著雅魯藏布江和印度洋的急拐彎,一直延伸到緬甸和巴基斯坦。

根據科學家們的考察研究,蛇綠岩帶同海洋底部的岩石非常相似;所以地質學家們把它看作是古海洋地殼的殘骸。在五千萬年以前的漫長地質時期裡,喜馬拉雅地區是分隔歐亞大陸與印度大陸的一片汪洋大海,這海叫特提斯海(屬於古地中海的一部份)。雅魯藏布江蛇綠岩帶就是古特提斯海洋地殼的殘餘碎塊,印度板塊向北漂移、俯衝時被擠出地表的。它把原來為海洋分隔的二個大陸連接起來,所以地質學家們又把它稱為「雅魯藏布江縫合線」。

車就像在絢麗的油畫中行駛,遠處撲面而來山體,就像是散滿顏料的巨大畫布,讓人感覺這種色彩不像是真的。這些起伏的彩色岩石,倒滿油漆的波濤,在陽光的照耀下,絢麗而夢幻。這是自然的傑作,還是大師手中的抽象派油畫色彩繽紛、奇異夢幻無比壯觀的視覺盛宴,讓我們感受阿里高原的神奇壯美。真正的是「車在畫中遊」,這樣的五彩顏色的山體,一路看了差不多有一個小時。

公路上空仍是觸手可及的夢幻雲彩,就像無數可愛的棉花糖,漂浮在湛藍的天空下。難怪很多文章說:世界最美的雲彩就在西藏,西藏最多姿的雲彩就在阿里。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zhuzhu&aid=128091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