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岡仁波齊轉山第三天 仲哲普寺回到塔欽-46
2019/07/13 09:01:07瀏覽1128|回應2|推薦16

轉山第三天從仲哲普寺回到塔欽還有約10公里的距離,海拔從仲哲普寺的4810公尺,緩降到塔欽的4573公尺。與昨天相較,辛苦指數真是天差地別的大;也可能是最艱苦的路段已經結束,內心輕鬆,走起來也輕鬆了許多。還是天未亮就早早起來,不是不想多睡會,而是身體的苦處,醒著比睡著還舒服些。況且行程尚未完全結束,過早的鬆懈,反而會使自己因為輕忽,而造成無可彌補的遺憾。

和貓一樣簡單洗過臉之後,吞了胃藥和感冒藥,感覺除了疲累未恢復外,其他沒有異樣的感覺;便揹起背包(裡面除了水和換洗衣物外,已沒有吃的補給品)。和其他團員一起參觀仲哲普寺,仲哲普寺主供鎏金銅質米拉日巴一見得解塑像、金銅質的釋迦牟尼三尊像,不家聶拉朗巴、至尊熱瓊巴、礪就者藏巴加日、大師阿旺朗傑等塑像,以及眾多的經籍、佛塔和藏巴加熱大師親自加持過的青稞粒等。

仲哲普寺下方岩石上有「岡底斯東面不動釘」的釋尊腳印,再往下為「麥塘」,有薩迦祖師的腳印;格薩爾王征服阿里玻璃寶宗時,其大臣丹瑪同魔臣比札在此相鬥,比札一刀砍將岩石劈成兩半,稱為「帕崩給波」,意為「斷裂岩石」​​。再往下到了「卡卓卓熱」(空行舞台),有空行母五部之腳印;其下方有止貢林巴的腳印、丹瑪大臣的腳印及坐騎腳印、米拉日巴高徒齊熱貢布多吉的腳印和獵狗腳印。

從仲哲普寺往南行,不遠處有一泉眼,被稱為「七生婆羅門修行時飲過的聖泉」;信徒們能飲上此泉水,便被視為終身的福分。該寺歷來由南主巴噶舉派名僧主持,僧額定制為50人。米拉日巴如今也只能見到腳印、劈石碎片、那若本瓊未背動的巨石等遺跡。這些都在面北的一間扎倉內,房門並非開著,需要找到寺內的喇嘛開門介紹。當然,團員們也紛紛作了點小小的捐贈。

從仲哲普寺出發約6公里,可至出口收費站;領隊說已連絡好司機,會將車開到出口收費站那接團員們。也就是說今日實際徒步路程只有6公里,而且多是下坡路段。此時,全體團員一起出發,這是全團一起走的唯一一天,沒有人騎馬,因為馬隊也不到這段路來。也就是說,岡仁波齊轉山,依靠獸力的部分,就是經幡廣場到卓瑪拉山口這段25公里的路程,也是徒步轉山者最艱苦的一段路。

回程的路在過了瑪尼堆後開始下山,到河谷後,路已變得很平坦,只有小小的起伏;這時周圍的河川風貌是另外一番景致,沿途經過一些多彩的石頭,由紅到黃,由黑變紫,這一帶叫TrangserTrangmar(金色和紅色的石壁)。然後小路拐向右方,沿山腳前行,看到一頂警察的帳篷,沒有看到警察,可能時間還早,還在休息吧!

太陽慢慢出來了,將遠山染成紅色的山頭;經過前兩天的跋涉,這第三天的路程實在很輕鬆。便拿出相機,一路取景拍攝;雖然腳還是很痠疼,但知道最壞情況已經過去,不會再糟糕了。到後來,更將自己全身心神託與大自然做無數次的接觸;前二天的困阨已經過去了,即將進而昇華成為記憶美好的一部分。

再往前走,經過寫有「腳印」的瑪尼堆;河谷在晨曦照射下,河水閃爍發光,輝映出迷幻的色彩。翻上了一處比較大的山口,所走的轉山路開始變得險峻起來;一條狹窄的土黃色小路,內側是陡峭的山坡,間或有巨大的石頭橫插在路面,外側就是攀升至二十餘公尺高的陡崖,拉曲河就在崖底奔湧。河對岸也是一道陡崖,崖壁竟然呈現出金色和紅色,在晨曦中格外顯眼壯觀。

攀上陡崖的險路上,有草原上的大風吹過,雖有晨光照射,渾身仍被冰冷的寒意緊緊地包裹著。習慣了雙腿的疼痛,也習慣了一步一步的步調,往前挪步就是憑記憶機械式的移動。背包裡除了幾件小物品,再無其他,但漸漸的還是如有千斤重的巨石壓在背上。然後又上到一個山口,站在經幡圍繞的瑪尼石堆往遠處看,,視野瞬間開闊很多,一片大草原就在腳下了。這意味著-塔欽終於快到了。

繼續走完險峻山崖間的小路,過了一個又一個的彎道,艱難地走到了河谷的盡頭;在小河快要流出峽谷,進入巴噶平原的地方,河岸變得很陡峭,廣闊的巴噶草原和納木那尼峰與柔情的瑪旁雍措就陡然出現在眼前。路旁都是轉山者堆疊的瑪尼堆,很多石塊都被刻上六字箴言,以紅、藍、綠等顏色勾塗線條;再往前看,有位石匠在刻琢這些石材,他坐在地上,自得其樂的的工作著。我不知道他刻一塊石頭的工錢是多少?或者他根本就是自願無償工作,因信仰而奉獻?

看著遠方廣闊的巴噶草原、納木那尼峰與瑪旁雍措;看著路旁的瑪尼堆與刻石的工匠;看著磕長頭五體投地轉山的藏族信徒;看著軍車與警車的出現;看著遠方的塔欽小鎮.…..。然後,路旁出現「前方60米處,請接受邊防檢查」,然後就是幾個帳棚豎立在那,旁邊二扇X光檢查門。從安全門檢查過去,就看到我們的巴士停在那;看到旅遊巴士,也就宣告二天半艱苦的轉山路程到此結束。

坐上車,回塔欽的路上,不禁想到千百年來朝聖者絡繹不絕,在通往神山的條條道路上,形成了一個耐人尋味、令人感慨的人流大潮。神山已深深地寓於西藏的宗教歷史文化之中,祂神奇誘人,是人與神、人與自然結合的精神之山、文化之山、信仰之山-峰頂終年冰雪覆蓋,陽光照耀下光芒四射,其形狀奇特而壯美,峰形似金字塔,山尖如刺,直插雲天,四壁十分對稱,與周圍的山峰迥然不同。

可能有朋友要問,這麼辛苦危險,值得嗎?別人的看法我不知道,但我自己卻認為:站在蔚藍的天空下,仰望那閃耀著晶瑩光輝的神聖雪峰,跟隨千百年來無數轉山者的足跡從神山的腳下走過,歷經高海拔地區缺氧、呼吸困難、肌肉酸痛、嘴唇乾裂、皮膚曬傷等等艱辛,完成轉山以後,心中那種幸福的滿足感是無法形容的。我相信,完成神聖的岡仁波齊徒步轉山以後,任何人都會愛上西藏這片雪域高原。所以,每個人都應該在生命中的某個時刻,去岡仁波齊與神聯繫。

記憶中的岡仁波齊經常被白雲繚繞,很難目睹其真容;峰頂終年積雪,威凜萬峰之上,極具視覺和心靈震撼力。幾千年來,宗教朝聖者不遠萬里,來到這裡完成神聖儀式,沿著山底走完57公里的環形山道。祂可以說是阿里的標誌,其地位是世界性的,它是西藏乃至整個世界最神聖的雪山,同時被藏傳佛教、印度教、西藏苯教以及古耆那教認定為「世界的中心」。傳聞中,香格里拉就存在於神山聖湖之間的四維空間裡;我想,一不小心還可能進入傳說中的香巴拉。

信仰佛教的藏族堅信:朝聖能盡滌前世今生的罪孽,增添無窮的功德,並最終脫出輪回,榮登極樂。沿著千百年來無數虔誠之人踏過的轉山小道,從神山的腳下走過時,歷盡辛苦,完成轉山以後,心中那種幸福感和滿足感更是無法形容。這三天的轉山之路,遠比想像中的要困難。一路上遇到誠樸的藏民,對他們只有從心底無盡地敬佩和感動。地獄坡上虔誠叩拜在經幡海洋裡的藏民,迎風站在距離天堂和神靈最近的山口,靜靜凝望著大地之巔空曠的四野,將手裡大把的風馬旗撒向天空,任由大風裹挾飛揚,最終淹沒在四周的經幡海洋裡。

為什麼要來岡仁波齊?時光匆匆,已過去了幾年,但是轉山路上的艱苦,還不時回想在我的腦海裡。有過痛苦欲裂的高反,站在山口時的意氣風發,還有那相互鼓勵的隊友。不知道在下一個馬年,我還會去轉山嗎?走在這條千百年來無數朝聖者走過的轉山路上,看見了他們沿路灑下的虔誠信仰,從未離開和消逝,也從未減弱和褪色,反而凝結成這世間最神聖山巔之山最聖潔的蓮花王冠。

轉山的路上,那些過往還在麼?還在!只不過再也沒有想起,就如從未發生過。原來,執念真正徹底的放下,不是空心,而是能觸摸到心底更深的信仰,能讓新的信念在內心豐潤成真實的自我。也原來,這樣才是看見從未看見的自己,看見心裡那座始終都在的岡仁波齊。那麼,在佛門的大千世界,2014年藏曆馬年,完成等同13圈的轉山行,是不是已經洗淨了一身罪孽,重生成乾乾淨淨的自己?

2014年的9月24日,在海拔五千公尺左右的高原河谷間徒步57公里,途徑此生腳步所能走到的最高點—海拔5630公尺的卓瑪拉山口,透支了有生以來所有的力氣,以20個小時堅持徒步全程轉神山一圈。然後,隨著旅遊巴士離開世界的中心越走越遠。岡仁波齊,回眸最後再看祢一眼;看祢的一眼,甚似千年。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zhuzhu&aid=128079049

 回應文章

zhuzhu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9/07/14 14:29
謝謝,常回來看看

一畝桑田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9/07/13 18:07
艱難的旅程,
讓人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