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談談台灣產業的『脫胎換骨』
2012/05/11 07:51:35瀏覽803|回應2|推薦28

最近,常聽到:脫胎換骨、大刀闊斧。從台灣產業發展的角度,我們要脫什麼胎?換什麼骨?

超脫『代工生產』的庇蔭

我們要掙脫孕育我們經濟發展數十年的『代工生產』娘胎,我們要改換支撐『代工生產』的骨架,調整政府的組織、政策、預算與心態,鼓動社會與企業發揮創意能量,創造比『代工生產』更大、更多元的經濟價值。

打從我們創建世界第一個加工出口區開始,我們的低成本製造能力歷數十年不衰,從加工出口區區內發展到區外,從國內發展到國外,從東南亞到中國大陸,再從大陸東海岸到內陸,此外,也從勞力密集產業發展到高科技產業。我們千錘百煉的低成本代工能力,近乎舉世無敵,也是長年來經濟賴以成長的主力。

然而,國際經濟競爭環境丕變,我們企業的代工能力雖然仍傲視全球,但利潤卻愈來愈微薄,在經濟價值鏈中的分量愈來愈輕,國內就業機會愈來愈少,加薪愈來愈難,愈來愈不足以支撐當今多元化的經濟成長。但是,我們精益求精的代工生產能力,依然是我們在國際市場競爭上的堡壘,我們已習慣仰賴這種競爭模式,但它卻也阻礙我們發揮代工生產以外的創意能量。我們有點像是作繭自縛,亟待自己重整筋骨,伸展手腳與翅膀,破繭而出,蛻變成為飛舞的彩蝶。

打破明星產業的迷思

早年我們發展產業,由於國際競爭對手不多,民間企業尚未壯大,只要政府點名發展,投入資源、建立規模,憑我們堅定的政策與企業專精的生產製造能力,成功接踵而來,紡織工業、石化工業、半導體代工產業皆是如此。但是,這種集中國家資源於特定明星產業的發展政策,隨著國際競爭多元化,民間企業壯大自主,政策的效用與貢獻不斷遞減。從前,政策目標常只看規模大小、產業名稱是否響亮;如今,創造多少就業,尤其是高薪就業,能否永續發展,才是重點。我們的產業政策太習於吶喊一些國際上流行、名稱響亮的產業,一些高科技相關產業的困境,正是前述政策思維的苦果。

新一代的李國鼎們

一九八〇年代雷根-柴契爾世代以來,經濟(暨金融)自由化的狂潮橫掃全世界,三十年來,減少政府干預,私營企業效率最高,自由經濟效率高而且會自我矯正,社會公益自會獲得最大實現等等,均奉為聖經,盛行當道。不過,近年的一場金融海嘯及上次的網路泡沫,卻將一些貪婪、自利、罔顧社會公益的企業惡行,打出了原形。以慘痛的教訓證明,政府適當、適時的節制與裁判是必要的,而且在輔助科技發展、環境保護、以及導引產業朝符合市場公義、社會公益的正向發展上,政府責無旁貸。很多有識之士都期望有新的李國鼎再世,但當年那種一言九鼎的政經環境已不再,我們不是要、也不應該期望回到過去,我們需要有新一代的李國鼎們,能洞察產業情勢,能在今日政經環境下充分發揮政策溝通能力,整合國家資源,導引產業未來發展的方向。

發展品牌創造價值

產業發展期望達成的目的主要有二:增加就業,增加附加價值。我們目前以代工為主的產業,正面臨無法增加就業,無法增加附加價值的困境,進而導致整體經濟發展趨緩,薪資成長停滯。

代工生產的形態常常是,從港口進口原物料,加工完成後(不論經過幾個工廠),又從港口出口,跟台灣境內經濟活動的價值連結很淺,外移不難,一旦相關廠家外移至大陸,加上過去兩岸不通,很多形同連根拔走。原有的工廠就業機會消失了,海外投資雖然壯大,但與國內的連結不夠強,新創造的就業機會有限,消長之間,造成失業增加。這種情況,中、南部較為嚴重,北部也有類似情況,但北部高科技比重較大、外移也較緩和,且外移廠家的許多業務運作(如營運總部)仍保留在北部,加上服務業較為繁榮,導致南北經濟發展日漸失衡。

我們的製造能力毋庸置疑,不論工廠在國內還是在海外,我們的廠家仍然精益求精,牢牢掌握生產技術與成本上的優勢,只是利潤愈來愈薄。我們想創造新的經濟價值,不能憑空妄想,必須建立在我們已有的基礎上。我們必須強化製造生產能力與台灣本土經濟活動的連結,增加在台灣境內創造的附加價值。這些年來,台灣活躍的民主社會累積了豐沛的社會文化動能,我們應該將製造能力與社會文化動能相互結合,激發創造力,建立品牌,直接面對消費者,勇於承擔必要的風險,創造品牌價值。部分企業已經踏出成功的步伐,如Acer、htc、Giant、Luxgen、Trend、Asus....等等,雖然不乏失敗鎩羽者,但這是台灣創造新就業機會,尤其是高薪就業機會,不可迴避的發展路徑。相較於代工生產,自創品牌帶動的經濟發展是非常多面向的,由於必須向各國消費者推銷產品,迫使企業培育國際化行銷人才、產品設計人才,建立國際運銷物流體系,這些自創品牌的企業活動將帶動常侷限國內市場的相關服務業發展(如金融、廣告、設計、物流、文藝...),突破過去僅限於工廠生產活動的刻板模式,將製造生產延伸到工廠以外,伸展到經濟社會的各個層面,深化對經濟發展的貢獻,創造更多新增且高薪的就業機會。服務業在製造業的輔助、帶動之下,亦可順勢逐步建立自己的國際化能力與競爭力。

均衡多元的產業發展

代工產業創造品牌價值只是經濟整體升級的一環,固然會帶動相關服務業的發展與國際化, 但我們現在已瞭解,當今多元化的經濟不是單靠幾個明星科技產業就撐得住的,所以,這些年美國火紅沖天的科技產業如Google、Apple、Facebook等,即使發展再快、再大,也無法阻止美國陷入金融海嘯的泥淖。同理,單靠代工產業自創品牌也撐不住多元化的台灣經濟。

換個角度,個別產業在均衡多元發展的產業環境裡,可從周邊產業汲取資源,會比較容易像雨後春筍般,不斷滋長茁壯;面對國際經濟的景氣循環與瞬息萬變,也具備更好的應變能力。

自創品牌固然是現階段的重點,均衡多元的產業發展才是我們要持續努力達成的目標,也可望藉此消減台灣南北經濟失衡現象。因此,我們高科技產業、傳統產業與服務業都必須在相互扶持下持續升級,競爭力如要跟上世界領先水準,必須從國內外爭取升級所需之研發、行銷、設計等等各方面人才,貿易、資金、物流與人流都必須流暢便利。在當今WTO多邊談判陷入僵局、個別FTA盛行的情勢下,我們必須突破跟主要貿易夥伴完成FTA談判的障礙。我們想要別人給我們便利,勢必也要有所付出,提供別人便利。這些便利往往會衝擊現有的體制,影響社會經濟的各個層面,對我們將是嚴厲的考驗,也將會是一個『脫胎換骨』的過程。整體而言,很顯然是利大於弊,但不能大辣辣視之為當然,仍有賴鍥而不捨、慎謀能斷的執行力,才能竟其功。

結語

總而言之,沒錯,我們期望政府要以相對較少的錢,做更多的事。因為,民間的能力與財富日益壯大,相對來說,政府經費的比重就愈來愈小。然而,反過來說,政府政策與法令可以影響的民間資源卻愈來愈大,政府影響力可以發揮的槓桿作用也愈來愈大。因此,真正的重點是,選對的人,做對的事。

那,要找什麼樣的人來完成脫胎換骨的工作? 

要有理念,要有勇氣,要能貫徹。

如果沒有理念,連要做什麼都不知道,談什麼『脫胎換骨』? 如果沒有破格的勇氣,哪敢推出『脫胎換骨』的政策,哪敢去抗衡既有的勢力,遑論去說服? 最後,不能有勇無謀,如果沒有章法、不善溝通、抗不住壓力、不能百折不撓,哪能貫徹『脫胎換骨』必經的艱辛過程與挫折?

( 創作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zhuyuan1020&aid=6425867

 回應文章

mate : 國會議員大戰奇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創興起
2014/03/05 16:15
激盪新思
朱家一(zhuyuan1020) 於 2014-03-09 07:21 回覆:
媒體、坊間不缺新思,只缺行動與執行力。

柔不茹剛亦不吐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產業經濟
2012/10/21 15:57

美國的經濟也是相當下滑

美國政府以及各產業應該預測各產業業務外包,外移到其他發展中國家廉價勞動力,便宜租金,...等等

政府及各產業應該知道的,這就會讓千萬的一般民眾失去了他們的工作;

除非,直到大多數人得到他們的工作,世界產業經濟將無法恢復...

朱家一(zhuyuan1020) 於 2012-10-21 20:02 回覆:

美國的產業數十年來不斷外移,雖然近三十年金融業發展似乎填補一些外移後的空間,不過,這幾年的金融海嘯,證明過度依賴金融業會是一場空。

所以,成功的國家要慎防經濟泡沫,隨時、動態地強化自己的產業實力。要做到這樣,很不容易,但我們有這個能力、也必須做到。我們的政府如果沒能促使國家與人民充分發揮其本能,將是一種罪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