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失控的未來(Freefall)』譯作介紹
2010/06/16 22:13:17瀏覽803|回應0|推薦7

兩年前,突然跑出個叫什麽『雷門兄弟』的連動債,大家都還搞不清楚到底那是什麽東東,台灣的股市就跟著全球崩跌了。美國經濟不是好得不得了嗎?房地產十年都漲個不停,有買就有賺,還是成倍的賺。那美國房地產跌了,關我們台灣什麽事呢?怎麼搞得我們出口跌了幾乎一半,失業、無薪休假接二連三,手中的股票價值甚至剩不到三分之一。老美闖的禍,為何拖我們陪葬呢?

世界各國,三年兩頭就冒出個金融危機,美國老大哥的金融業向來在這個時候,挾著所謂的IMF,以救世主的姿態,頤指氣使,嫌人家封閉落伍、不自由、不透明、藏污納垢,要人家改這、改那,然後用跳樓大拍賣的價格收購人家的銀行,風暴完了、價格回升,老美就賺了好幾翻。那,這麼厲害的老美,怎麼會捅出個金融風暴呢?而且還因為捅得婁子太大了,要稱之為『金融海嘯』才夠。

老美發現沒有太多東西可以外銷,他們發明一套把戲,可以將動不了的房地產變成像股票一樣的東西,外銷到全世界,美其名為『衍生性金融商品』,所謂『雷曼兄弟連動債』只是其中一個小例子罷了。由於太好賣了,老美各大銀行都搶著把各種好的、爛的房地產,通通包裝得美美的,賣給全世界不知道它是什麽東東的人。但天下哪有這麼好的事呢?套句名言『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結果,吹牛吹得太大了,終究是要破的。其實,不要以為只有我們不知道那些連動債是什麽東東,發明那些東東的金融專家,到了後來,連他們自己也不曉得那是什麽東東了。就這樣,泡泡吹炸了,即使我們台灣沒在泡泡裡,也一樣被震得苦哈哈的。

以上,都是有良心的、美國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良心專業自省,只是將他的專業說法換成白話版本罷了。如果你還有興趣,或許可以看看下面較枯燥的、文縐縐的版本。

金融海嘯----我們學到了什麼?

二〇〇八年下半年的金融海嘯,以美國的紐約華爾街為震央,一夕之間經由全球金融自由化,傳遍全世界。全世界先進工業、開發中、甚至低度開發國家,不論直接或間接 ,幾無倖免。其慘狀僅次於一九三〇年代的大蕭條,至今仍因歐元區希臘等國家的債信危機而餘波蕩漾。從前世界各地的金融風暴,美國都儼然是教訓別人的救世主,而這次卻是道地的美國製風暴,狠狠砸了美國的招牌。

依據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約瑟夫.史迪格里茲(Joseph Stiglitz)最新著作『失控的未來(Freefall)』的看法,這次金融危機有幾個主要的近因:

  1. 美國的房地產泡沫化,房價崩盤後,持有相關衍生性金融商品的華爾街重要金融機構,紛紛陷入破產危機。
  2. 美國金融監理過於寬鬆,導致金融機構過度冒險,以超高的財務槓桿操作賺取厚利,一旦市場逆轉,隨即被過高的槓桿反噬。
  3. 美國房地產經過證券化,以衍生性金融商品的複雜炫麗面貌,經由美國重量級金融機構強力推銷,世界級信用評等公司加持,銷往全世界。一旦美國房地產崩盤,震波立即傳遍全世界,歐美銀行隨即全力抽回資金,全球金融界之間的融通與信任感也隨即凍結,眾多經濟活動停擺,全球各國不論直接或間接,一律拖入衰退深淵。

還有幾個重要的遠因:

  1. 一九八〇年代,歐美在雷根--柴契爾當政之下,高唱市場自由化、減少政府干預的市場基本教義派當道,原本規範嚴格的金融業監理法規不斷鬆綁,並將自由化擴及全世界。二〇〇〇年網路科技泡沫破滅,美國聯儲會(Federal Reserve)以超低利率及放任式的金融自由化來支撐景氣,結果卻造就另一個更大的房地產泡沫。
  2. 美國製造業外移,必須創造新的產業提供就業機會,蓬勃發展的金融業提供的高薪工作,頗能替代流失的製造業工作,甚至更好。但不事實質生產的金融業只是經濟發展的手段,如何能憑空成為新經濟的重心?金融海嘯之前,金融業大約佔了美國所有企業獲利的百分之四十,比重失衡,遲早是要出問題的。
  3. 美元是全球外匯儲備最重要的貨幣,美國只要出口國庫券,輕易就可以極低成本向外國借錢,也可輕鬆從國外進口,削弱國內從事生產的動力與誘因,造成美國貿易赤字,也造成國內總需求不足,進而減少 就業機會,美國政府為了填補這個需求缺口,必須推行赤字預算,又要出口更多國庫券來借錢,形成惡性循環。但出口國庫券不會創造任何工作機會,生產事業工作機會又持續減少,間接畸形壯大了不受節制、以為能成為救星的金融業。
  4. 美國自雷根政府以來,奉行市場基本教義派的信念,認為自由市場效率很高,可自我矯正失靈現象,快速回復均衡,政府不應該干預。近三十年來,金融業的監理日益鬆弛,金融商品日益脫離現實,到了金融專家自己都無法分辨商品實際內容的地步。經年累月的結果,形成了脫韁的衍生性金融商品、脫韁的金融肥貓、脫韁的槓桿操作,既不能預測泡沫的形成,也不能自我矯正脫韁行為,事後也無法快速回復均衡。

最後,政府的紓困拯救形成令人諷刺的道德危機。金融業從前不屑政府干預,闖了大禍卻迫使政府砸下天文數字的納稅人錢,無辜受害的貧苦大眾卻要拿錢拯救加害他們的金融肥貓。以上在在證明完美的自由市場實際上不存在,市場失靈是常態且無所不在,政府必須擔當重任,制定良好的市場規範並做好執法、裁判的工作,讓市場充分、有序地發揮機能。

從美國製金融海嘯的前因後果看來,在產業發展方面我們可以學到一點教訓----

一、在金融產業發展方面:
這些年來在美國渲染之下,金融自由化被奉為教條,台灣幾年前也完成房地產證券化立法,我們金融業也強力要求開放這、開放那,對央行打擊熱錢的做法頗多抱怨。如今美國自己戳破了這個神話,顯示監督不足的金融自由化,弊將遠大於利,且美國金融業的貪婪、自利、冒險、短視,也一樣會發生在我們的金融業。我們或許要慶幸,政府守分、不躁進的金融政策,使我們金融業除受小規模連動債波及外,大體上未受金融海嘯的直接衝擊,間接衝擊則難免。
二、在生產事業發展方面:
金融海嘯證實了,美國寄望金融業填補製造業外移的缺口,只是一場夢,實質的生產事業才是根本所在。台灣的代工生產事業也泰半移往海外,留在國內的所謂高科技產業,已高度自動化,創造的就業非常有限。我們要記取美國的教訓,產業競爭力必須向下紮根,政府必須擔起重任,大力推動科技的研究發展,提供完善的基礎設施與便利的營運環境;我們也必須向上發展,政府要大力推動發展品牌,鼓勵業界直接服務消費者,學習承擔消費市場風險,超越代工模式,成為帶動金融、物流、行銷、設計等等各項服務性經濟活動的火車頭,加大加深我們在軟硬體資源整合上的軟實力,創造就業、創造附加價值、深化台灣競爭力。

 
( 創作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zhuyuan1020&aid=4135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