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1/10/11 18:40:36瀏覽1099|回應3|推薦96 | |
日前金車教育基金會公佈年度國中小教師問卷調查報告,報告結果顯示台灣教師的快樂指數偏低。而教改政策多變、家長不配合與學生不尊師都是造成教師不快樂的主因。除此之外,我覺得行政主管的領導方式,也常扮演關鍵的角色。 還記得,今年南瑪都颱風來襲時,南市政府宣布停班停課,美術老師與職員到學校關切風災狀況(敝校因排水系統不良,每遇大雨必淹水),遇到校長,沒想到校長沒有給予嘉勉,反倒劈頭就說「你們來學校做甚麼?」(用台語說的,且語帶不屑、面露慍色);上學期段考剛考完,導師犧牲休息時間,在自修課帶學生到戶外活動筋骨,卻招來教務主任沒有來由的警告與指責;有老師將態度不佳、不服管教的學生送至訓導處,看到訓管組長低聲下氣的處理方式,「讓老師扮黑臉,訓導處扮白臉」。當碰到如此的行政主管,這般的行政作風,除滿腔熱忱被澆熄外,更會讓老師內心充滿無力感! 學校的行政工作繁雜,往往在千託萬請下才有人願意擔任,但既然接任就應做老師的後盾,給予充分的支援。如果把行政職當「官」做,用上對下的態度管理,無法溝通協調,導致老師抱怨聲連連,搞得行政與教師對立,老師的憂鬱指數如何降低? 軍中所謂「帶兵要帶心」,在教育現場何嘗不是,如果行政主管能以更多的同理心,體諒老師的處境與辛勞,並努力排除外在因素所產生的負面情緒,如此老師的快樂指數才有逐漸提升的可能。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