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論不爭。
2011/06/29 23:49:30瀏覽179|回應1|推薦17

「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這是出自於老子第八章的句子,老子主張不爭才有可能達到至善,甚至無怨尤,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因此若是能善用水即可成就自己,也可以保全別人,大家相安無事,但這點是單就如果能善用而論,若是不能善用就會發生災害,像是大水災之類的,大水引發的土石流讓一個村子消失,也讓人傷心落淚,面對親人的死別是不忍的,但又能怪誰?


不爭有好處,也就是能夠成就別人,哪天自己卻得到好處,所謂吃虧就是佔便宜,不見得每件事情在付出的當下或是短期間內馬上得到利於自己的地方,當然,老子不講求利益,但在現在的社會而言,利益這種東西才是現實,像是資源,若是沒有資源更別談要活下來,雖然老子也主張吃夠用了就好,如果只是吃夠了、用夠了就沒有進步可言,沒有需要就沒有發明,儘管那些發明可能破壞自然,破壞自然後,就會得到自然界的反撲,這就是「爭」的下場,人與自然爭地而引發了土石流、與水爭地卻因為河道改道而氾濫,造成水災,若是不爭的話,水是灌溉的好東西,有了水可以得到好的農作物和多年的足食,有了土地上的森林可以吸收到新鮮空氣,也是一種得到。


但如果「爭」呢?前面有提到吃夠了、用夠了就好,問題在於人越來越多,若是要滿足這樣的條件,在現在的情況下根本不可能,這個問題也是環保單位與政府或是民間企業所遇到的,有就業才有薪水,有薪水才有吃飽喝足,地球上的人很多,並不像是老子的「小國寡民」,人少所以可以大家都滿足,且為了讓人人都有地方住,所以不得不開發,如前面所提,不爭那些人該怎麼辦?在寒冷的冬天裡,以燒柴火取暖過生活的人為例,砍樹是傷害樹木的生命,如果是這樣,那些人就不要砍樹,但有可能面臨冷死的危機;當平地已經沒機會開墾時,人們只好上去高於平地的高地或是高山,為了開闢土地種植和建屋,也得砍樹和開墾,明顯得是與自然爭地,且住在山區危險性不低,土石流很容易發生,但是人們還是得住在那,就因為沒有地可以讓他們用了,若是一味講求不爭,他們恐怕就沒安身之所。


面對該爭或是不爭,其實人很猶豫,猶豫的是該不該滿足自己的慾望,人一旦吃飽喝足就想擁有更 多東西,有些東西自然是多多益善,像是金錢的追求,面對推陳出新的商品有慾望是正常的,重要的是不該一味地追求,而是該回到自身想法:「當真需要?」需要不等於想要,業務員有了很多手機是一種方便,私人手機與工作手機分開,可以節省一點電話錢,假設會精打細算,但普通人只是為了流行而買了很多手機就是浪費的行為。

因此,如果能夠搞清楚慾望和需要,並且能實踐,即可以逐漸落實老子的「不爭」的守則,只是這不容易,需要一定的努力和克制。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ukimara&aid=5378296

 回應文章

梅花居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不爭
2011/07/08 15:27
道修虛靜,無啥可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