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12/11 08:43:27瀏覽2408|回應1|推薦29 | |
(舊作《從「每下愈況」與「呆若木雞」談起》(3-22-2014)改寫增補) 朝三暮四 「朝三暮四」語出《莊子·齊物論》:「狙公賦芧,曰:『朝三而暮四。』眾狙皆怒。曰:『然則朝四而暮三。』眾狙皆悅。名實未虧而喜怒為用,亦因是也。」 它說戰國時候,宋國有個狙公,他在家裏的院子養了許多猴子。日子一久,狙公和猴子竟然能溝通說話了。這位狙公一天早晚都分別給每隻猴子四顆栗子。幾年之後,狙公的積蓄眼快要花完了,他就和猴子們商量說:「今天開始,我每天早上給你們三顆栗子,晚上還是照常給四顆子,不知你們是否同意呢?」猴子一聽要減少他們的食物,一個個又跳又叫地大吵大鬧,好像很不樂意似的。狙公一看連忙改口說:「那麼我早上給你們四顆,晚上再給三顆,這總該可以了吧?」猴子聽說早上的栗子已經增加了,以為是一切照常,就高興地在地上翻滾起來。現在我們用「朝三暮四」來比喻一個人意志不堅,出爾反爾,這與原來的意思不同。 每下愈況 「每下愈況」語出《莊子.知北遊》:「正獲之問於監市履狶也,每下愈況。」原文裡的「每下愈況」是指要知道豬的肥瘦,要從最下部不易長肉的小腿部分去試,那裡的肉多,豬就比較好.,如今很多人用「 每下愈況」來形容事態越變越壞,讓人不知所云,應該用衍生的「 每況愈下」比較合理. 呆若木雞 「呆若木雞」語出《莊子.達生》:紀渻子爲王養鬥雞.十日而問:「雞已乎?」曰:「未也,方虛憍而恃氣.」十日又問,曰:「未也,猶應向景.」十日又問,曰:「未也,猶疾視而盛氣.」十日 又問,曰:「幾矣。雞雖有鳴者,已無變矣,望之似木雞矣,其德全矣,異雞無敢應者,反走矣.」「呆若木雞」原先的意思是鬥雞訓練到極點時不僅不驕恃不浮動而且從外看來像是木頭做的,有不動如山的氣勢會讓對手害怕逃避不敢應戰.如今我們說有人「呆若木雞」不是稱讚他而是說他遇事害怕或驚嚇而發呆的樣子. 茶壺裡的風暴 「茶壺裡的風暴」這個名詞.常常在中文新聞報導裡讀到,總讓我覺得似乎和故事主題不相干,久而久之終於領悟出它在台灣是拿來形容內訌事件.其實「茶壺裡的風暴」是外來名詞(tempest in a teapot)的翻譯,原意是小題大作的意思,跟內訌無關. |
|
( 不分類|不分類 ) |